(明心之旅──本論下篇節錄)
II.
有所緣的安住法
如果「無所緣」的安住法實在簡單到讓你覺得困難,你可以嘗試較複雜的「有所緣」安住法。對初學者而言,它可能較容易。
…
就有所緣的禪修而言,任何標的都可作為心依緣的焦點。當你選好心所依緣的標的之後,只需讓心放鬆地安住其上。
練習時,可先讓心放鬆地安住(無所緣),再做有所緣的禪修,之後再放鬆地安住…,如是交替練習。
先前,我已介紹了幾種有所緣的安住法。在此,僅以「根緣塵」、「依緣意念」為例來說明——如何於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這些禪修法。
依緣色相
(仁波切舉起手來),「你們看得到我的手嗎?」、「能不能持續看一小時?」
如果你的視力沒問題、光線也夠、視線沒被東西擋住,你的眼睛應該辦得到,但你的心呢?在那一小時之內,你的眼睛雖然看著我的手,心卻時進、時出,一會兒去了阿姆斯特丹,一會兒又到了達蘭莎拉…。
所謂「心透過眼緣色」而修止,是指:當你的雙眼看著標的時,你的心也必須同時在那裡——眼與心同時「看著」標的。
…
…只需讓心單純地看著標的物,放鬆、安住其上即可。比如:你以前面的人的後腦為標的,這時毋需分別:「嗯,這髮型不錯!」或「咦,他開始禿頭了!」你只需單純地看著即可。
也有不少人告訴我:當他在靜坐時,只要旁邊有人走動,他就倍受干擾,心中冒火而無法坐下去。其實,他大可化敵為友,將原本認為的干擾轉化成助伴——以旁人的走動作為修止的標的。
依緣音聲
…
依緣氣味、味道、觸受
…
不閉根門來修持
先前,我曾以瘋猴喻心——牠經由「五扇窗門」在房裡四處亂竄,於本無事中滋事。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若懂得以五根緣五塵的修止法來調心,便毋需關閉那「五扇窗門」來修行。漸漸地,那隻瘋猴自然能被馴服而平靜下來。
如此一來,所謂的座上修和日常生活中的座下修就能融合為一,不復分立,且可雙利兼得。
接下來,我以烹飪為例,來具體呈顯——將禪修融合於日常作務之道。
作菜時,你可以交替使用五根所緣之五塵作為心安住的標的。
在開始作菜前,你要先生起決志:我要讓作菜成為真實的禪修——只需生起如是意向,毋需過度逼促自己。
然後你開始準備材料,橘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菠菜…,各具顏色、形狀的材料即可成為心依緣的標的。接著,你開始切菜,在覺知下儘量切得很細,就看著那些細絲、細末來修止。所以在揀菜、切菜的同時,你的心即可透過眼緣色來修止。
接著將理好的菜下鍋,或蒸或炸。這時,令人垂涎的菜香四溢,你便可依緣氣味來修止。蒸、炸其間,你順便收拾、清洗鍋碗瓢盆,那沖水聲、碰撞聲即可成為心、耳依緣的標的。
不一會兒,菜熟了,你終於可以好好坐下來,享受自己的拿手菜。那在唇齒間的鮮美滋味,即是舌所緣的修止標的。
至於開動前的饑腸轆轆,吃完時的飽足感,都可成為身緣觸的修止法。
現在,餐也用完了,肚子也吃撐了,在你洗碗前,你已完成一座很棒的禪修,不是嗎?
…
此外,於日常作務中的禪修,若能以正確的動機、心態從事,便能增益功德——在禪修前,先發起菩提心;完成時,則迴向功德。
就修止而言,還有幾點很重要:
修持要有彈性,要知道如何適時地活用各種方法。
…
此外,持之以恆乃是禪修進步的關鍵。
…
依於持續的修持,心內具的功德便會隨之開顯出來。你的心自然會變得寬廣、開放,堅毅、勇敢,心的能力也會愈來愈強。
當你修到心生疲厭時,就暫時放下它;等心恢復清舒時,再繼續。就如同健身運動,練累了就休息,但不是就此放棄,而是等體力恢復之後再繼續。
若能把握上述要點,將禪修融合到每一項日常活動中,並且持續地修持;無疑地,你的禪修必能不斷地進步。反之,若是三天打漁,二天曬網。那麼,無論是禪修或做什麼,都將一無所成。
現在,就讓我以一個牧牛者習坐的故事來總結上述要點。
從前,印度有位牧牛者,他一生都在放牧、照料牛群。到了中年時,他決定退休:「我年紀已大,世俗義務也盡了,現在該是依止上師好好修行的時機了。」他來到一個洞穴中,遇到一位瑜伽士,令他頓時生起無比的虔敬;他便當即拜師並懇請上師教導他禪修。上師就教他如何心無所緣、無所造作地安住。領受教法後,他便到附近的洞穴禪修。他試了又試,就是無法令心單純、放鬆地安住。因為妄念不斷地生起,特別是和牛有關的意念總是揮之不去。「唉,我真的好想念我心愛的牛兒們,特別是那些長著漂亮犄角的牛!」他愈是去壓抑那些意念,意念就反撲得愈猛。奮戰一段時日之後,他已絕望,只得向上師求救。一見到上師,他就忍不住地哭了起來:「上師啊!像我這樣的禪修朽木,可還有救藥?」師:「什麼最困擾著你?」「我一生都和牛兒們在一起,因此靜坐時,滿腦子都是牛!」師:「那非但不是問題,還是你的助伴——如果你懂得如何把握它!現在你就改用這樣的方式來禪修——每當關於牛的意念生起時,你就將心安住其上,以它為修止的標的。」
重拾信心的他便歡喜地回到洞穴中。他依法靜坐沒多久,便發現禪修變得容易得多。但他還是時有困擾,因為牛兒不只會浮現,還會如往常那樣上坡、下坡地走動、吃草…,使他很難將心專注在固定的意念上。因此,他又得去請示上師。師:「當我們觀修生起次第而將心專注在本尊的相狀上時,我們的心就會隨之變得平靜、清明。同樣地,你也可以觀修本尊的方式來禪修——觀想你是怎樣陪伴牛群們上山吃草,引領牠們到溪邊喝水。日暮時分,是怎麼將牠們趕回牛欄中——確定一隻也沒少,然後栓好門柵。走之前,還不忘拋些乾草好讓牠們在夜裡嚼嚼。」接著,上師將口訣、心要傳給了他:「要讓昔日牧牛的情景歷歷如繪地呈顯在你的心中;尤其要能將每一頭牛,乃至牛頭上的犄角觀想得清清楚楚!」
他回去便依言禪修,十分得心應手。過了一段時日,他察覺到自己的心變得相當穩定、清明,便萬分欣喜地去向上師報告。師:「很好!現在,我要給你更進一階的禪修法——自觀成牛,尤其要將注意力集中在頭上的犄角,務必觀到栩栩如生!」
他便滿懷自信地回到洞穴中,當即雙腿一盤,開始自觀為牛尊。他還特地將頭頂上的一對牛角觀得雄偉、光燦,竟然不自覺地發出一聲「呣—」。之後,他的觀修一天比一天清晰,直到有天,他因為需要外出,便壓低身子好走出那又矮又窄的洞門。突然間,他感覺頭頂上有個東西撞上了門檻,把他卡在洞口動彈不得。他伸手往頭上一摸,乖乖不得了,竟然摸到了一對犄角。這下他可嚇壞了,從門板上拔出犄角之後,他便三步併做二步地奔到上師跟前:「你看!我依照你的指示禪修,竟然變成這副模樣。現在我又該怎麼辦?!」上師平淡地答道:「至少可以確定一件事——你已修止有成。現在,你只需換個方式禪修即可——一心觀想『我沒有長角』。」
他依法禪修一段時日之後,犄角果然消失了。這時他已困惑到極點,便去問上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當我觀想頂上長角,就真的長角;觀想沒長角,角就消失無蹤。怎麼會這樣呢?」但見上師侃侃道來:「其實,不論是長了角或角消失,皆是你自心的投射;如是乃至一切萬法,莫不是自心之顯相。然而,無始以來我們認定萬法為實有的妄執,不斷地加深顯相的實有感,因此更讓我們確信其實有性。」他當下心開意解,了悟空性。經由不斷地實修,他終於臻至極高的證悟,成為印度偉大的成就者之一。
希望各位也能依循他的足跡前進,將他的禪修法融入開車或騎車中。或許哪天,你也發現你腿上黏附著一副單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