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止之要QA-2 (摘錄自明心之旅)

Q: 當聽到您說:要以非常放鬆的方式來禪修,毋需對自己那麼嚴苛時,我想到一個問題——禪修、非禪修的差別在哪?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在禪修?

A 你若聽到耳朵裡有巨響,便是在禪修;若未聽到,就不是在禪修——開玩笑的啦!

禪修、非禪修之區別在於有否覺知。但這不是說我們連某種程度的覺知都沒有。比如:看到磬旁這支棒子,我們會知道它是一支磬棒子——這是一種初步的覺知,一種能分辨基本事實的能力。但我們未必就有足夠的覺知能知道磬棒子有何作用、如何使用它。因此即使一開始我們能識得它,我們也無法受用其利益。

以禪修而言,首先我們要認出心的覺知,然後還要能運用那個覺知。比如:我雖然擁有一只名貴的手錶,卻不知錶為何物、有何作用,因此一天到晚問別人:「現在幾點!」後來經朋友提示:「你不是有錶嗎?它就能告訴你現在幾點啊?」手錶始終未變,我也一直是錶的所有人。不同的只是——之前不識,故無法受用其利;如今識得,即得受用。

佛與凡夫眾生在本質上是同等的,皆具全然清淨、平和之心性。凡夫眾生卻受著種種苦,缺乏智慧、慈悲、大力。何以如此?那是因為我們未能了悟自心本性,便無法受用心性本具之功德。

究竟說來,無事需辦,無行可修。因為,我們只差在未能認出本自具足的心性,一切的修持也不過是為了回歸心性罷了。

所謂的「認出」也有層次之別——有依修止而言的認出、有依修觀而言的認出、有依心性而言的認出,那是逐步認出的過程。

目前我們的主題是修止,以修止而言「認出」,指的又是什麼?是對「覺知」的認出。比如:在坐各位都已習坐一段時日,當你在心中:「現在,我在靜坐。」就會有某種程度的覺知閃現。一旦你認出了覺知,就不需要進一步去看個什麼。否則就會像手中握著錶,卻問:「我的錶在哪兒」那樣是找不到錶的。又好比之前做過的比喻(仁波切以手指向各方):指前方、指右邊、指左邊、指上、指下——其實,所觸皆是虛空,手也未離虛空。同樣地,心若能保有覺知,自然不離禪修。

Q 靜坐時,有時感到相當平靜、放鬆,卻不甚明覺。這時又該如何?

A 你內心是否認為「明覺」是另外一種心境,你試圖讓它生起?

R 是的。

A 正當其時,你是否覺察到自己平靜但不甚清明的狀態?

R 是的。

A 那正是明覺! 

化育資訊網        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8巷4-1號        電話:02-22696248        傳真:02-2269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