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10 ▍寺院裡的家和家裡的寺院

20210415tamu 10

寺院變成了家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尼泊爾壇城內有像自生塔、滿願塔等大型佛教建築,還有加德滿都山谷三城內上百座大型佛教寺院。這些佛教建築和寺院的存在,說明過去王室曾大力支持佛教,因為如果沒有王室的支持,民間是沒有能力修建這樣大型的佛塔和佛教寺院。

從尼泊爾歷史書上得知,西元1年到1000年之間是尼泊爾佛教的黃金時期,這些佛教建築和寺院,都是在這個時期修建的。當時國家捐贈給寺院足夠的土地,賦予寺院各種權力,包括一些司法權,寺院的開支因此不成問題,住著許多出家僧眾。

在印度挖掘出來的鹿野苑、那爛陀大學等佛教寺院,目前都還可以識別哪個位置是僧院、哪個位置是齋房,但在尼泊爾壇城的寺院,只留有原寺院的框架結構、佛塔和佛廟,而僧房、齋房等,已被普通民宅替代,不復存在。當初這些寺院的出家人住在哪裡?日常如何生活?吃飯問題如何解決?是否只有男眾?還是也有女眾等問題,現在已無從得知,有關這些細節的記錄也都很少。

尼泊爾壇城五、六百年前,就沒有出家人了。歷史書上說,當時的出家人是被迫還俗。那時候已經形成在家修行的理論和密宗修行者,不能接受沙彌戒的理論,所以有的出家人也許是自願還俗。一般認為,那些被迫或自願還俗的出家人,就定居在過去寺院所在的位置或寺院周圍。尼泊爾式的「滅佛運動」,只是讓出家人被迫還俗,並沒有破壞佛教文物和寺院,也沒有沒收歷代王室捐贈給寺院的土地等財產。

但失去國家王室支持的尼泊爾佛教,同樣有著印度佛教所面臨的生存問題。如果尼泊爾壇城的佛教形式不進行轉變的話,就會像在印度一樣,從尼泊爾壇城滅亡消失。

尼泊爾佛教人士及時地認識到這個問題,對當地的佛教進行了改革,他們開始在家修行,象徵性地出家幾天後還俗,創造了「在家僧伽」。同時他們還給自己找到一份符合身分和社會地位的工作,以維持生計。

他們與世無爭,把佛教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信仰自己的宗教,遵守教義,每天、每月、每年都在舉辦佛教活動。他們精讀佛經,世世代代不斷湧現佛學高人。就這樣,他們在沒有王室的支援和對佛教不太友好的環境下,保護了當地的佛教文化。

圖說:典型的尼瓦爾寺院,規格和結構保留原狀,但周圍已變成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