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簡介

01當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以大悲結合了超凡的學術與智慧的同時,他也具備了一個真正瑜伽士的訓練與氣質。事實上,仁波切常常被比擬為偉大的瑜伽士密勒日巴,仁波切在特質與作風上都很像密勒日巴:仁波切沒有固定的屋舍,沒有什麼財產;多年來獨立修行,有時還閉黑關。就像密勒日巴一樣,仁波切的道歌很出名,是證悟後自然唱出的歌,讓人們對真相有所頓悟。這些道歌有時是在回答一個問題,澄清一個難題,有時則在引申或闡述密勒日巴自己的歌集。

童年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1934年生於東藏康區囊千的一個遊牧民族之家,一個交通不便人跡罕至的地方。他被取名:雪樂羅卓(Sherab Lodro),緊接著他接受了他的一個上師為他取的法名,叫做「竹清加措」(意譯:戒海)。「堪布」則是學術上師的頭銜。「仁波切」(意譯:珍寶)的頭銜,是對於成就偉大證悟的上師的一種尊敬、虔誠、仰慕的尊稱。

當他兩歲大的時候,他的父親突然過世。所以,他的母親變得非常崇信佛法。身為母親的老么,雪樂羅卓陪伴母親去朝聖、聽經、灌頂──甚至母親閉關時,他也隨侍在側。

獨居修行及十六世大寶法王傳授

由於母親給他幼年就開始徹底的受精神修持的薰習,仁波切年幼即離家,跟隨他的根本上師喇嘛梭巴塔欽(Lama Zopa Tarchin)修行,喇嘛梭巴塔欽是一位瑜伽士,是他多位上師中的第一個上師。

在完成了早期訓練之後,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選擇擁抱苦行瑜伽士的人生,有五年的時間,他遊走於東藏與中藏地區,在山洞中做密集而嚴謹的閉關,以直接體會他所領 受的法。這些年裡,他常常住在墳場,練習與熟悉「施身法」,此法門是以善巧的修持去斷除對自我的執著,而發展出悲心及了悟更深刻的空性。

仁波切抵達祖普寺(歷代噶瑪噶舉傳承的領袖大寶法王的法座),繼續閉關及追隨當地上師們學習。在祖普寺,仁波切由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讓炯日佩多傑(Rangjung Rigpe Dorje)處,領受了直指自心本性的法教。住在楚布寺上方山洞的期間,仁波切由帝雅天津竹奔(Delyak Tenzin Drupon)仁波切及其他上師處,領受了那洛六法、喜金剛密續,及其他殊勝的法教。

離別西藏去印度

仁波切在中共軍隊進入西藏後,仍嚴謹的在山中閉關,一群尼眾因為局面的動盪不安,找到仁波切請他幫助,仁波切帶領她們及一些其他的人,越過喜馬拉雅山,安全的抵達不丹。仁波切到達印度接下來的九年,在北印度的巴克色達爾(Buxador)西藏流亡營。雖然充滿了困頓,但他研讀與嫻熟經藏、密續,和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法教;他高超的邏輯與辯經,非常出名;並由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處獲得了堪布(khenpo)的資格;且由尊聖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處榮獲格西(Gerhe Lharampa)資格。之後他遵照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指示去不丹修行並為尼眾們建立了一座尼寺、閉關中心及學校,這些他目前都仍在照顧著。

在全世界培訓下一代法師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在錫金創建了隆德寺。仁波切並受到法王殊勝的精神及行動的感召,在隆德寺的那瀾陀佛學院終於成立以培養下一代的噶舉法師,法王邀請仁波切和創古仁波切擔任住持和佛學院教授。在他們的指導下,培養了年輕一代的噶舉傳承祖古與堪布。

1975年,大寶法王請仁波切擔任他在法國得多尼(Dordogne)寺廟的住持,仁波切則請求只當訓練西方弟子藏語與翻譯的老師來服務佛法。在大寶法王的加持下,堪布竹清 嘉措仁波切在希臘的Athens建立了「德千」(Thegche)佛學院,接下來的數十年,廣泛的在歐洲弘法。1986年,他在尼泊爾的布達那(Boudhanath)創立了「馬爾巴翻譯中心」,在那裡每年冬季,他會同步在普拉哈里寺(Pullahari Monastery中譯註: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法座)講課,吸引了很多的學生,不論老生或新生,由世界各地聚集到此。從1985年起,廣行弘法,完成了六大洲之行,受到世界各地的邀請,由歐洲、美國、加拿大、南美、東南亞、非洲,到澳洲。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非常支持尼眾道場,他為西藏女性在尼泊爾的何蘭普(Helambu)地方建了一座尼寺、學校與閉關中心,地點接近密勒日巴在遊牧(Yolmo) 的閉關山洞。此處與仁波切在不丹的尼寺一樣,仁波切都堅定的承諾要提供尼眾相同的機會──尤其是在學習上──如傳統僧眾一樣。仁波切的創新作法,是訓練每 一位尼眾,能夠勝任寺廟裡的各種事務,而不是只會其中的某一項。因此,所有的尼眾都必須學會演奏法器、做食子、佈置壇城、當作維那(領唱師)、儀軌師,以 及保存藏書、整理花園、烹飪等等。這與傳統的做法不同,但基於個人與行政上的需求,尼眾之間已自然培養出一種民主的氣氛,讓她們每個人都發展為全能的,所 以,當非預期的狀況發生與情境有所變化時,群體能做出適當的反應而不被中斷。

仁波切是卓千本樂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的主要上師,他們之間非常相融,在網站中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互動。堪布仁波切具體呈現了理想的現代菩薩,以他無盡的精力和睿智,利益世間無數眾生並分享他生命中的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