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解脫經》開示 依四聖諦,得大解脫

 

依四聖諦,得大解脫

行苦是所有痛苦的根基,唯有從有漏的五蘊所造成的行苦中解脫,才能中止在輪迴中不斷流轉。

 

tsulnam2018sp 1

 

日期:2013年9月18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施心慧

攝影:謝宇恆

 

在聞法之前,先要生起殊勝的菩提心,帶著菩提心的善動機聽聞佛法。開始今天的課程之前,我們一起做五分鐘的禪修。在噶舉傳承大手印的教法裡,最重要的口訣之一就是:不追憶過去,不計畫未來,亦不揀擇現在的心,也就是不要做任何的造作。安住在當下的一念心中,安住在那一念清晰、覺照的心。依著這樣子殊勝的口訣,一起禪修五分鐘。

 

如何才是解脫?如何才能大解脫?

之前曾提到,所謂「解脫」,就是在此生、還沒有證得佛果之前,會碰到很多困境,或是煩惱、痛苦,遭遇各種的變動,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學習、實修正法的話,就有可能從人生的困境、煩惱、痛苦中獲得解脫。雖然以上的解脫也算是一種解脫,但是所謂的「大解脫」,是一種究竟的解脫。想要獲得究竟的解脫,我們必須要從現在開始,針對身、口、意三門煩惱、痛苦,逐一對治。以佛法修行者來說,解脫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你也必須要了解這件事情是很重要。依於這個解脫之道,我們可以去除煩惱跟痛苦,但是要達到究竟的解脫,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憶持著「解脫」這兩個字,然後依於正法去除我們的煩惱跟痛苦,有次第地向解脫之道邁進,就有可能達到究竟的解脫。舉例來說,我們常常講關於安忍的修持,主要是對治我們生起的嗔恨或者是憤怒的情緒。一般來說,當嗔恨或者憤怒情緒生起的時候,即便你是一個佛法修行者,也很難阻止自己的情緒,那麼要怎麼樣來實修安忍呢?首先你要記得解脫這件事情,然後不要去追隨自己生起的嗔恨或者憤怒的情緒,依著我們學習過的正法口訣,譬如安忍相關口訣,用口訣來對治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隨著情緒跑來跑去。對於我們身、語、意三門生起的種種五毒煩惱,我們要怎麼做呢?就是不要被這些煩惱控制,不要隨著它跑。當情緒生起的時候,就運用相關的對治法來對治。透過這樣子的方法,並且次第地修持,最後就可能證得究竟的解脫。要證得大解脫,可以依止四聖諦的教法來修持。

 

四聖諦,佛陀初轉法輪的法寶

四聖諦,是釋迦牟尼佛在初轉法輪時所教導的重點,四聖諦所談的是輪迴、涅槃的因果等四點。也就是我們要解脫什麼呢?要脫離什麼東西呢?我們要從輪迴的因和果當中解脫!

那我們要依於什麼方法解脫呢?或是我們想要得到的那個解脫是什麼呢?以四聖諦來說,就是依於四聖諦裡的道諦來獲得解脫,那要得到什麼樣子的解脫呢?就是到得到四聖諦當中的滅諦。那我們要從什麼事情當中獲得解脫呢?就是從痛苦中獲得解脫,也就是要脫離痛苦。

一、苦諦:情器世間,都在三苦的陰影下

痛苦是四聖諦裡所談到的第一諦:苦諦。舉例來講,我們可以說輪迴中,外在的器世間還有內在的情世間,都是痛苦的。講到輪迴中的痛苦,就必須談到輪迴中的六道眾生。以六道眾生裡的人來說,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五蘊)熾盛這八種痛苦。但是我們剛剛舉的是人道眾生的例子,以六道眾生的狀態來說,所有的眾生都有三苦,這三苦是哪三苦呢?就是苦苦、壞苦跟行苦。

苦苦:以苦苦來說,就是苦上加苦。意思是說,你已經經歷到某一種痛苦,但是在這痛苦之上,又再加上其他新增的痛苦,所以這叫苦苦。

壞苦:壞苦也可以說是變苦,也是一種變動之苦。譬如你現在可能有某種快樂的感受,但是這個快樂,不會永遠都是這個樣子,是會變動的,這樣的變動就會產生痛苦,所以就叫壞苦或者說是變苦。

行苦:行苦是所有六道眾生都有的,主要是因為六道眾生有漏的五蘊,這樣的五蘊所產生的身心各種痛苦。

以苦苦來說,它是比較粗的痛苦。這樣的痛苦,其實六道眾生都有。以人來說,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法,都會有這樣子的經歷,所有人都會想要從這樣的痛苦中解脫。以第二種變苦來說,也是所有的人都會有的。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法,都會感受、認識到這種變動之苦。對一個佛法修行者來說,他真正要解脫的是第三種──行苦,也就是要從行苦當中獲得解脫。

為什麼我們要從行苦當中才能獲得解脫呢?因為即便你可以從苦苦、壞苦當中解脫,你還是沒有辦法完全從痛苦中解脫,因為還有一個行苦,你是沒有解脫的。行苦可以說是所有痛苦的根基,在你還沒有真正從行苦當中解脫之前,你都會在輪迴當中不斷地流轉,然後就定會經歷到痛苦。所以,如果想要真正從痛苦中解脫,就必須要從有漏的五蘊所造成的痛苦,也就是行苦中解脫。

 

二、集諦:痛苦成因,就是業煩惱的聚集

那麼如何從苦諦當中解脫呢?就是我們必須要超越有漏的五蘊,因為有漏的五蘊導致我們在輪迴中流轉,要從當中解脫,就必須脫離這樣子的成因。那造成這種狀況的成因是什麼呢?就是四聖諦的第二個──集諦。

所謂的集諦,指的就是業跟煩惱。因為業力跟煩惱,讓我們產生了痛苦。所以佛陀初轉法輪的時候開示了四聖諦,先指出痛苦,讓我們認識到痛苦這件事情。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眾生是想要痛苦的。那要如何捨棄、斷除痛苦呢?就必須要斷除造成痛苦的因素,這就是佛陀教導我們的,要捨棄集諦。

佛陀一開始指出這個痛苦,就是要我們必須認識到的。問題就在於很多人並不知道痛苦、不認識痛苦。我們一般對痛苦的認識,不是苦苦、就是壞苦,不會想到兩者之外的其他的痛苦,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沒有認識到行苦,這種細微的痛苦。行苦是造成苦的一個成因,但我們沒有認識到行苦的成因本身是一個苦。

以輪迴的眾生來說,當他還沒有從有漏的五蘊身脫離之前,就是會不斷地在輪迴當中流轉,而且必定會經歷生、老、病、死種種的痛苦,而且這些痛苦會像河流一樣,源源不斷地湧生,就像大河一般。譬如我們身體生病,我們可能去看醫生,醫生把你病治好,這件事情是一種暫時地脫離痛苦。因為你這一次病好了,不代表說你不會再生病。只要我們還在輪迴當中,就還沒有脫離有漏的五蘊,就一定會經歷生、老、病、死種種痛苦。因此佛陀在談解脫的時候,一開始就講說了四聖諦。我們必須要認識苦苦跟壞苦,但是最後究竟要解脫的是行苦,也就是業跟煩惱。那我們要從那裡獲得解脫呢?就是要從苦諦跟集諦這兩者當中獲得解脫。

 

三、道諦:甚深空性,是最根本的斷苦法

那我們要依於什麼方法獲得解脫呢?就是要依於道諦。

講到道諦,我們可以說,佛陀講述的任何可以斷除痛苦跟煩惱的正法,都屬於道諦。但是如果真要講到非常細微或最根本、最重要的,我們會說,能夠幫助我們了悟甚深空性的見地,它就是最根本的道諦。依於這個道諦,我們要獲得什麼樣的解脫呢?可以這麼說,我們要依於道諦的方法去實修,然後要去證得的是滅諦。

四、滅諦:依於道諦,得到究竟大解脫

講到滅諦的「滅」呢,它其實有滿深的意思。所謂「滅」,到底是要滅什麼東西呢?我們可以說,我們依於道諦的方法,我們要讓痛苦的因跟果都能夠獲得平息,讓它滅盡,這就是所謂的滅的意思。所以滅諦,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解脫,是一種究竟的狀態。以四聖諦來說,我們要從哪裡獲得解脫呢?就是要從因的集諦跟果的苦諦,這兩者當中獲得解脫。那我們要依於什麼樣的方法來獲得解脫呢?就是要依於道諦來獲得解脫,那要獲得什麼樣子的解脫呢?就是滅諦這樣的解脫,這就是大解脫。

我們一開始學習佛法,如果是次第的學習,是很好的。像四聖諦、十二緣起(又稱十二因緣),然後還有三十七菩提分,如果能夠了解、學習會非常好。

 

貪著若不能全斷,至少有意識減少

明天是中秋節,氣象預報將有颱風來襲,今天大家都還能夠來上課,真的是非常好。在學習佛法的時候,有四種貪著是要去除的,其中就提到「執著此生非行者」。意思就是說,你如果還對此生有貪著的話,就不是真正的行者。但是以我們現在的狀態來說,我們是初學者,要你一下子就斷除對此生的貪著,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我們可以盡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的貪著變少,這樣子就很好。所以我們看看,在還沒有學習佛法之前,我們有什麼樣的貪著,那在學習佛法之後,貪著是不是變少了,那也看看,去年有的貪著,過了一年後,今年那樣的貪著是不是變比較少了呢?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立刻斷除對此生所有的貪著,但是可以做到的是,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天,你的貪著都比過去、比去年、比上個月,甚至比昨天都要更少。

幾個禮拜前,有一位僧人來臺灣跟我見面聊了一下,他說他在噶瑪巴的面前許下了一個承諾:他此生只維持三套僧服,除非它們破了,那可能要買新的,否則就是維持三套僧服。這位朋友真是一位真正的行者,也許我們沒有辦法立刻做到這個地步,但是,我們可以努力朝這個方向去改進,不要天天去百貨公司。

〈口傳〉

這段經文裡,主要談的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輪迴跟涅槃的一切萬法就像《心經》所說:「不生不滅」。《金剛經》裡有一句偈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不管我們生起了快樂或者煩惱、痛苦,我們都可以用《金剛經》的這句偈言來做修持。譬如生起快樂感受的時候,你就要想到:這所有快樂的感受,都像偈言所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不真實存在的。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不會去執著它們,貪慾就會變少。那當我們生起痛苦感受的時候,你一樣可以去想這句偈言,你要了解到:所有的痛苦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透過這偈言的修持,就可能可以從痛苦中解脫,可以把生起的所有快樂跟痛苦,都轉為道用。

(系列四)聽打:徐姮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