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囊仁波切/ 《大解脫經》開示 輕鬆行善,在舉手投足間

慈囊仁波切/《大解脫經》開示

輕鬆行善,在舉手投足間

 

tsulnam2017wn 1 

 

譬如不殺生、善待一切眾生等等,都是順手可行之善;可是如果我們放逸了,沒有正念正知,一張口或一動手,就可能造下惡業。

日期:2013年9月11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施心慧

攝影:殷裕翔

 

一切的萬法,都是由各種的因緣而生起,所以我們的動機或者發心,是非常重要的。在課程開始之前,請大家生起善的動機,來聽聞今天的內容。課程一開始,先來做禪修。禪修應該要怎麼做呢?有個禪修的口訣是:在原來的狀態中不造作。所以禪修的時候要很自然、不造作,就好比〈金剛總持祈請文〉:「住於任運無整之行者,修行遠離妄心祈加持。」這樣子在本來的狀態中禪修五分鐘。身、語、意三門,都要毫無造作的處在自然的狀態裡,在原本的狀態中放鬆,這就是禪修的要點。

 

《大解脫經》的兩個關鍵字

今天要談的內容是《大解脫經》,這部經典裡有兩個關鍵字:一是「解脫」,一是「大」。

《大解脫經》的「解脫」藏文是「沓巴」,意思也就是「卓巴」,中文都可以翻譯成解脫。「卓巴」的意思是從什麼東西中鬆掉,那樣的感覺,一般會直接翻成解脫。總之,就是從任何事物當中解脫,脫離了某種東西的束縛,也就是說你脫離了痛苦跟煩惱的意思。一般來說,當我們不快樂、不歡喜的時候,那是一種心的苦。碰到這種情況,我們可能會去禪修、念誦或者向三寶祈請,透過這些方法,平息內在的痛苦。在那樣的狀態下,因為讓心的苦痛獲得了解脫,可以說就是一種解脫。所以,當我們內心有痛苦的時候,就要依靠一些對治法,也就是依靠正法。透過修持正法,獲得正法的加持,我們的心就可以變得比較平靜,甚至感到歡喜,於是我們就脫離了痛苦的狀態。

 

實修,把所學運用在日常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往往得承受很大的壓力。不是為了爭名奪利,就是為了生計奔波,於是常陷於煩躁、緊張或者憂慮當中。也有種被逼迫、壓榨的感覺,然後覺得活得不開心、不快樂,甚至產生無力感。因為活得不開心、不快樂,於是失去自信、胡思亂想,過著自憐自艾的封閉生活。這種狀況如果持續惡化,就很有可能罹患心理疾病,嚴重的甚至會輕生自殺。那要如何去改善、甚至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呢?其實就是學習佛法。這是大家都公認的,甚至現今科學家也認為,佛法對心理疾病而言,是非常好的解藥。

所以當內心苦悶,同時又遭遇困難、打擊的時候,該如何是好呢?以學習佛法的佛弟子來說,碰到不快樂或者困難的時候,應該把平時所學的教法實際應用於生活之中,透過實修,可以去除我們內心的痛苦,這樣的狀態,就是一種解脫。雖然這樣的解脫並不是真正的大解脫,但以現代人內心痛苦的狀況來說,這樣子的解脫,已經可以稱為大解脫了。

由於我們有貪、嗔、癡、慢、疑五毒煩惱,造下了很多的不善業。那要怎麼樣解決呢?對治貪的方法,就是要知足,減少慾望;對治嗔恨,則是要修持慈心和悲心;對治愚癡,就是要有智慧,要認識緣起性空的道理;對治傲慢,則是要隨喜;對治疑惑,則是生起信心。如果我們能依於正法,就可以去除掉我們的種種煩惱,煩惱去除了,就不會有種種的不歡喜與痛苦產生,也就不會造下惡業,這就是某一種解脫了。

(仁波切口傳)

以上是經典裡諸佛菩薩的名號。

 

行善,如何融入日常?

之前堂課上提到,眾生在臨死的時候,如果聽到「寶勝佛」名號三次,即便是畜生道的眾生,都可以投生到忉利天。經典中記載,聽聞諸佛菩薩名號的時候,如果能夠生起真正的信心,虔心地向諸佛菩薩頂禮的話,就可以獲得很多的功德。

功德利益是什麼呢?就是「不生邊地、不生惡國」。現在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地方的人沒有東西可以吃,屬於饑餓的狀態,或者說國家不平靜,外患內亂不斷戰爭。像這樣的地方,可以說是環境非常糟的「惡國」。但如果你聽到諸佛菩薩的名號,能夠生起信心、虔心地頂禮,未來就不會投生到那樣的地方。經典裡也說,你會獲得珍貴的人身,得到珍貴人身之後也不會生起邪見,不會生在比較不好的環境裡,不會投生到外道,而且你會身根具足,有機會聽聞正法等等。譬如《大解脫經》,佛陀在裡面講到很多諸佛菩薩的名號,我們念誦的時候,也就聽聞到了諸佛菩薩的名號,我們也就獲得這樣的利益了。我們有時候可能也會去放生,即便不是做放生修持,生活在城市裡,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看到昆蟲,像螞蟻、蟑螂等等。當我們看到這些昆蟲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呢?我們可以修持慈心、悲心,然後生起專一的信心,念誦諸佛菩薩的名號,同時對這些昆蟲作祈願跟迴向。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對自己來說,是在累積福德資糧,淨除自己的罪障。對其他眾生來說,是在從事利他的菩薩行為。

從事善行,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或者很辛苦,在日常生活裡,其實就有很多從事善行的機會。譬如看到動物或昆蟲的時候,如果可以對著牠們念誦諸佛名號,好好地為牠們祈願,那牠們就可以獲得聽聞諸佛名號的功德,對牠們來說利益非常大,對我們來說,也是在從事利他的行為,這就是非常好的善行。關於善法的部分,過去祖師有一句話的意思是:平常在家裡或走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順手行善了,但如果我們放逸,沒有正知、正念,可能一張口或者一動手,就可能造下惡業。

 

吃素,但想都沒想就啪死蚊子?

《大解脫經》是釋迦牟尼佛宣說,我們都是佛陀的追隨者,佛陀示現給我們這個成就佛果的道路,如果我們依照他所教導的方法來做,我們也可以成就像他一樣的佛果。就像上次我提到的故事:一位王子在山裡面看到快乾涸的湖,湖中的魚群快要死掉,王子其實就是佛陀的過去世的某一世,他當下生起了慈悲心,念誦三次「寶勝佛」的名號,於是那些魚死後立刻投生到忉利天。就如同佛陀在王子那一世裡,透過念誦佛號來累積福德資糧、淨除罪障,當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就成就了佛果。佛陀示現他的事蹟,就是告訴我們他過去曾經這麼做,最後他成就了佛果。所以,身為佛陀的追隨者,我們只要跟隨佛陀的腳步去做,也可以成就同樣的佛果。

我剛來臺灣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有一天他請我吃飯,這位朋友是吃素的,會把「吃肉不好,因為會殺生」等等話掛嘴上。但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有一隻蚊子停在朋友的手上,朋友想都沒想就「啪」的打死了蚊子。當下我就開他玩笑:「你不是說殺眾生不好嗎?怎麼現在殺了眾生?」朋友當時可能連想都沒有想「蚊子也是個眾生」。以佛陀的追隨者來說,殺生就是不好。以眾生來說,生命沒有大小的分別,所以身為佛法追隨者,就是不應該殺生。

以佛教徒來說,在觀修慈悲的時候,我們觀修的對象是一切的眾生。就像我們學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最後的捨無量心,也就是對一切眾生,不分親疏遠近,不論冤親,都能一律平等,不起愛、憎。能捨內在種種心境、沒有大小粗細的一種分別,不起分別、憎愛,就是修捨無量心。所以修持慈悲的時候,要知道我們的對象就是一切眾生,沒有任何分別,一切的眾生都是我們生起慈悲心的對象。以其他宗教來說,譬如基督教,也說要有愛心、要有慈悲心,但是他們的重點放在人道的眾生上。從他們的角度來說,畜生道的眾生就好像是人的受用品,是人享受的一種東西。所以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修持慈悲的對象是沒有任何分別的,沒有分是人或者是動物等等。我們生起的慈悲心,就是對一切眾生做到四無量心,這樣子的心懷是非常寬廣的。

 

行十善,遠十惡

接下來我們看到《大解脫經》111頁,在這之前是講諸佛菩薩的名號,到了這裡是講到三寶的名稱,也就是佛、法、僧三寶的名稱。這裡就提到,念誦或聽聞佛法、僧三寶的名稱,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呢?譬如人命終的時候,聽聞或念誦三寶名稱,就不會墮入三惡道,可以隨你心裡的願想,前往十方世界,然後見到諸佛菩薩,然後你會聽到菩薩宣說大乘的法門等等。所以這裡主要是在談念誦及聽聞三寶的利益。為什麼稱佛、法、僧為三寶呢?因為只要我們能夠依止三寶,就有可能脫離三界輪迴的痛苦,就有可能證得究竟的佛的法身,以及佛的究竟善功德,所以我們稱佛、法、僧三者為三寶。也就是說,在解脫道上引導我們的就是佛陀;而這個道路本身就是法,道上的友伴就是僧。所以,依於佛、法、僧三寶,我們就可以獲得解脫,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皈依處就是佛、法、僧三寶。

接著看123頁,這邊講到,菩薩從一開始生起菩提心,就要為眾生行十善法: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六、不惡口;七、不無意語(綺語);八、不貪嫉;九、不嗔惱;十、不邪見。而且慈悲具足,經中說:「慈能教善,見世所樂;悲能濟苦,地獄度之」,所謂的慈心,就是要讓他人能夠快樂;所謂悲心,是希望去除他人的痛苦。這就是佛陀教導的十善。(口傳)

(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