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報眾生恩,願降伏我執
除了要思維「一切眾生,都做過我們父母」,還要了解慈心、悲心、六度等修持,
沒有眾生、就沒有對境,就沒有修持的機會──要這樣知恩、報恩!
時間:2018年7月21日
主辦單位:菩提三乘林佛學會
藏譯中:張福成
圖片提供:菩提三乘林佛學會
也許有些人不承認有下輩子,那麼好好修慈心、悲心,對這一生的幸福其實幫助也是很大的。即使在日常生活之中,悲心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誡。
之前曾舉了印度學校課程的例子。印度政府為了讓民眾學習得到快樂的方法,特別在學校安排了一些課程,其中一項就是打坐禪修,另外一個方式是修慈悲心。如果一個人內心產生了慈悲心,他的內心馬上就能產生幸福快樂感。所以慈心、悲心的生起,是讓內心產生幸福、快樂非常重要的方式。如果一個人有慈悲心,他的貪、嗔、癡、傲慢、嫉妒等會漸漸減少,內心五毒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小。
所以,慈悲的力量有多強,幸福快樂就會有多大,因為干擾他內心的貪念、嗔恨、愚癡、傲慢都會變得越來越少。在家庭中,如果有人慈悲心很強烈,一定會帶給家庭幸福快樂;反之,如果家庭裡面的人都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家庭也就沒有幸福可言。因此要得到幸福快樂,具有慈悲心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不單單是佛法這麼說,其實西方心理學的課程,就是慈悲心的課程。心理學主要討論的就是內心的苦樂,其中的慈悲心是非常重要,也是他們課程的一個單元。
西方國家有一些類似心理方面的訓練課程,報名上課的人,往往需要花很多的錢去學習如何獲得幸福快樂,其實教導內容多半是慈悲心、苦樂的觀修以及自他交換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課程呢?因為這類的觀修幫助了很多人,他們覺得非常有用,因此把這些課程推廣出去。
所以,在這一生中要達到內心以及家庭的幸福快樂,即使不討論佛法,慈悲心還是非常的重要。所以不是只有佛教強調慈悲心,對個人來說,自己內心、家庭的幸福快樂,甚至國家、世界的幸福快樂,都跟慈悲心有著非常的密切相關。
我們這一生的不快樂是什麼原因造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憤怒、發脾氣。如何對治憤怒?佛經裡明白揭示就是修慈悲心。如果我們好好觀修慈悲心,內心的憤怒就會減弱,生氣就會少,生氣的程度越少,內心的幸福快樂就會越多。
3.噶當派的觀修
觀察修的第三個項目是阿底峽尊者噶當派的口訣:「修一切大恩,報應皆歸一」的觀修方式,觀修一切眾生對我都有廣大的恩惠。
■修一切大恩
一般來說,對我們有廣大恩惠的就是雙親、師長等,但不僅僅如此,一切眾生對我們都有廣大恩惠的。佛陀曾經開示:「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有些眾生是這輩子的父母親,有些眾生是我上輩子或上上輩子的父母親,總而言之,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的父母親。」所以一切眾生對我都有廣大的恩惠。因此,即使這個人現在是我的仇人,但他以前肯定也曾經做過我的父母親,當然對我有廣大的恩惠,所以應該思維眾生對我都有廣大的恩惠,要知恩。
特別對佛法的禪修者而言,眾生的恩惠就更加廣大,一定要好好的做觀修。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沒有眾生,佛法的很多實修就無法做了。例如慈心跟悲心的觀修。慈心、悲心的觀修要有對境,如果對境不存在,那怎麼做觀修呢?沒有眾生,怎麼緣取呢?所以希望他離苦、希望他得樂,如此來觀修慈悲心。
同樣的還有六度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這些都是要依靠眾生的。假設沒有眾生存在,那六度的觀修也沒辦法做了。所以就佛法的禪修者來說,如果沒有眾生,也就無法做禪修了。
在《入菩薩行論》中談到,如果修安忍就必須要有個對象、對境,對境憤怒、生氣、傷害於我,在這情況之下,我有機會對他修安忍。但假設沒有對象,沒有傷害我的對象,就沒有機會修安忍了;如果無法修安忍,安忍波羅蜜就沒有了,波羅蜜沒有了,也就不能成就佛果,因為六度不齊備。好比佈施,就要有一個窮困潦 倒的被佈施對象,因為他向我乞討,所以做佈施,因為佈施,我累積了廣大的福報,逐漸地就能得到佛果。假設現在沒有對象,做禪修佈施也沒有了,那怎麼成就佛果呢?
所以《入菩薩行論》中開示:就禪修者要成就佛果來說,佛的恩惠跟眾生的恩惠是一模一樣的,應當要念恩,念眾生對我的大恩惠:這一生,衣食住行都要靠其他的眾生,色、聲、香、味、觸五妙欲的享用,也要靠其他人。如果沒有其他人,色、聲、香、味、觸的享用從何而來?不要說其他的,連喝這一杯茶,都要靠其他的眾生,假設沒有其他眾生存在,就算有百千萬元,也是沒有一碗茶可以喝。因此,這輩子的享用不管有多少,都是靠其他眾生來的,所以眾生對我的恩惠非常的廣大。這一定要先了解,了解之後經常感念這些大恩。
舉例來說,一間大公司,上有老闆下有職員,就員工來說,老闆的恩惠很大,因為假設沒有老闆,就沒有這間公司,也沒工作;但就老闆來說,員工對他的幫助也很大,因為有員工工作,老闆才會有收入,如果沒有員工在工作,那老闆的收入從何而來?所以老闆靠員工,員工也要依靠老闆,甚至家庭、國家都是如此,是互相幫助、互相依靠的。
因此,一切眾生對我都有非常大的恩惠,這一定要了解;了解之後再三的思維,眾生對我的恩惠多麼的廣大,這就是「修一切大恩」,要經常觀修,再三觀修一切眾生對我的恩惠都非常的廣大。
■報應皆歸一
關於「報應皆歸一」,一般凡夫俗子習慣把過失歸咎於他人,好處都攬在自己身上,這種習慣會造成自大、不快樂以及帶來很多麻煩,現在觀修:這一切問題都來自於一個原因:我們自己,來自於我執。
從無始輪迴以來,我們的無明造成了許多煩惱:貪、嗔、癡、慢、嫉妒等,所以內心的過失其實是很多的。就家庭來說,如果家庭中有不睦、爭吵,不要把過失歸咎到對方身上,應該先把過失指向於自己。當然,有時候過失確實是發生在對方身上,但 是沒有關係,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過失就是過失,不論是發生在他那裡或發生在我這裡,它就是過失,接著要做的是,既然是過失,就是要解決掉。
一個聰明人的習慣,是看著自己的過失,把缺點消除掉;看著別人的優點、功德,然後去學習他的優點、功德。因此自己的優點、功德就越來越多,過失越來越少。但是愚笨人的習慣,是看著別人的過失,內心非常的憤怒生氣;看著自己的優點、功德,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傲慢之心。我們應該效法聰明的人,拋棄愚笨人的做法。所以「修一切大恩,報應歸於我。」要對一切眾生,知恩、念恩、報恩。
以上談到的觀修方式,就是「安住修」跟「觀察修」。希望大家一起將今天的功德、善根迴向給廣大的一切有情眾生。希望大家每天都可以花個十分鐘或是半個小時,好好地打坐觀修,除了內心可以得到快樂、幸福,也可以看見自己的禪修成果。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禪修是很重要的。 (系列五〈完〉)
------善報2019秋季號 pg. 52~54
善報助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