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安落,是最好的無相止
「不思過去,不想未來」,只剩當下這一剎那的心識,就安住在這心識上面,不做任何調整造作……
今天我們所練習的觀修方式,有「有相安止」和「無相安止」兩種觀修方式。為了讓大家熟悉,在解說「無相安止」之前,我們再說一次「有相安止」的觀修方式和利益。
一、有相安止
「有相止」的第一種「有所依」是緣取佛像來做觀修;第二種「無所依」是數息法,數出入息來做觀修。
(一)有所依,以佛像為所緣的利益
第一個方式是緣取佛像來做觀修,以這種方式做安住修,有什麼功德利益呢?
1.安住:首先可以幫助我們的心安住,能夠達到等持(平等安住);因為緣取佛像專一安住之故,能夠達到安止。
2.加持:另外一個功效,因為是緣取佛像,所以會累積資糧,累積廣大的福報。正因為是緣取佛像,因此得到福報,加持進入內心,這功效也會有。
《三摩地王經》中曾開示經常觀想佛像有什麼樣的功德利益,經文中談到,衣食住行中經常觀修佛的話,我們就會在佛的前面安住,因此就容易得到涅槃果位。意思是經常觀想佛,內心經常念念相續去念佛,佛陀就會安住在行者的前面,行者就能夠得到加持,累積福報,消除罪障,而得到涅槃果位。這是經常念佛的功德利益。
這開示是指,如果一個人對佛信心很強烈,這樣觀修佛,佛就會安住在他的前方,因此得到加持、得到福報,一定會有這些功德。
緣取佛像做觀修,因此經常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觀修方式,因為這樣的觀修能夠累積福德、得到短暫的利益,自己的禪定實修也能夠達成。
(二)無所依,數息法的利益
數息法觀修,是以數息來攝心,內心專注在數息上,內心的慌亂、不寧靜,能很快得到平息,也能很快達到專一的安住。數息法觀修常被認為是一切禪修的基礎,因為有時在情緒很不穩定的情況下,不容易馬上緣取佛像做觀修,好像有點困難;但是如果這時用數息的方式來實修,就比較容易進行,情緒上很容易得到平復,效果容易馬上產生。
二、無相安止
緣取佛像做禪修,或是數息的方式做禪修,都有一個所緣對境,一心專一安住在上面禪修。現在所要介紹的第二種方式,是沒有形象的所緣對境,一心安住在無所緣對境上面來做觀修。
身體的關鍵要點也是毗盧七支坐法,跟前面一樣。呼吸的部分也是自然的放輕鬆,內心關鍵要點就是:不去想過去,不去想未來,那現在的心是什麼樣子呢?就在當下心上面慢慢的調整,自然安住。這是一切禪修的前行。
前行做好之後,如何禪修呢?要在不破不立的狀態之中來做實修。那要如何進行呢?
(一)先有所緣,再無所緣
1.有所緣:首先做有所緣的觀修,先選一個有所緣的對境,專心安住在上面實修,如果實修好的話,此時內心是明而無妄念的。
2.無所緣:當心能如上述那樣安住在明而無妄念之中,之後再把所緣的對境放下,讓明而無妄念的狀態繼續維持下去。此時內心還是專一安住、明而無妄念,保任心的續流持續安住下去,這就是無所緣、無相止觀修。
以上是從有相觀修開始到無相觀修,這是一種方式。
(二)自然安落
另外一個方式,也是無相安止最好的觀修方式,就是「自然安落」。我們要讓內心無妄念,過去的念頭都過去了,所以「過去心不可得」,不要去回憶以前發生的事情; 未來的事還沒發生,「未來心不可得」,不要去思維、計劃以後我要去做什麼。因為「不思過去,不想未來」,所以只剩下當下這一剎那的心識,就安住在這心識上面,不做任何調整造作,直接放在當下的心識上,就叫「自然安落」,自然停歇安住,是不花力氣的。
用「自然安落」的方式,放在當下的心識上,這時,現在一剎那的心識本質就會出現,它的本質是明而無妄念的。因為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所以當下心識的本質就會出現,它是什麼呢?就是明而無妄念。
再說一次,安住的方式是什麼?就是自然安落,不費力氣改造。把過去的念頭去除掉,未來的念頭去除掉,剩下現在一剎那的心識,現在一剎那的心識我要安住在上面的,這時,不花力氣用自然安落的方式放在上面。放在上面的時候會看到當下一剎那的心識,所看到的是什麼?是明而無妄念。看到當下心識的時候,也就是明而無妄念出現的時候,就保任這樣心的續流,繼續的專一安住。這是保任續流的功夫,也是無相觀修的方式。
所謂「安止」,指的是什麼?
我們經常談到安止──安靜的止息,此時的觀修的狀態是什麼呢?例如緣取任何所緣的對象之後,讓心專一安住。還有一種是內心的念頭全部止息,內心專一的安住,在如此實修安住。因為有了安住,因此,有一個明晰無妄念的心識,用正念的力量,去維繫這明晰無妄念的心,沒有渙散,在這種狀態中持續的安住。
在這種狀態之下,安止本身可以分成兩部分:就是止息跟安住。
止/止息:首先第一個是妄念止息,這稱之為止,這是沒有念頭、妄念,所有念頭全部止息。一般心識都要有一個明白了知的明晰力量,但是即使明晰的力量有了,它也會妄念紛飛。我們平常就是這個樣子,妄念紛飛、想法很多,這是平常的狀態。現在不是,現在是明且無妄念,內心清澈明晰,沒有念頭產生,這是明而無妄念,就是安止的本質。
安/安住:其次,無妄念的心識本身是專一安住的。在妄念止息的狀態之中,有正念維繫它,因此沒有渙散,就能夠專一的安住,這是安住。
所以安跟止,這二者都要兼具。就是在明而無妄念,這安止之心的本質上,用正念、正知的力量去維繫,讓內心繼續安住,讓心的每個剎那都跟前面狀態一樣安住下去,就是保任心的續流。
九住心中,三種住心的練習
九住心是一種修習「止禪」的過程,透過九個階段的訓練,心就可以專注於一個對境,讓心進入「一境性」,達到正定的修行。
九住心分為九個階段:1.內住、2.續住、3.安住、4.近住、5.調順、6.寂靜、7.最極寂靜、8.專注一趣、9.等持。今天要特別就前三個階段來反覆練習,首先解說一下各階段安住的要點:
內住:內心沒有妄念紛飛,沒有渙散,心沒有跑出去、能專注在觀修的對象上,不管是有相、無相,能夠安住在上面,這是九住心的第一住心。比如前面談到無相止的觀修方式,當內心的本質出現的時候,是明而無妄念的,這時就專一安住在上面,這是內住。
2. 續住:之後繼續保任心的續流,讓內住的狀態能夠持續,這就是續住。這是第二住心。
3. 安住:續住時,念頭一定會出現,一定會胡思亂想、妄念紛飛,如果念頭出現時能夠不追逐念頭而去,內心還能回到自己觀修的內容上,繼續安住的話,這是安住。
從第一住心、第二住到第三住心,要反覆的練習。我們今天就用「無相止」的方式,來練習這
三種住心:
1.內住:把關於過去的念頭放下,把關於未來的念頭放下,只有當下這個心識本身,之後以自然安落的方式,直接放在當下這心識上面。
2.續住:此時,心識的本質會出現,明而無妄念,讓明而無妄念的狀態繼續維持下去,就是保任續流的功夫。
3.安住:保任功夫繼續做的時候,當然妄念會出現,這時不要追逐妄念而去,內心要回到觀修的本質上,持續安住。我們照著這方法練習。
(練習三分鐘)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下,我們禪修的時候,不要抱著「希望禪修能做得好」的期望之心或是「懷疑做不好」的擔慮之心,這些都不要有。但在禪修上座前,還是需要警醒自己單純的好好禪修。
狀況題:妄念紛飛或昏昏欲睡,怎麼辦?
禪修時,觀修的功德會出現,過失也會出現。觀修的過失、毛病是什麼呢?就是昏沈、掉舉,
也就是陷入昏沈、或妄念紛飛:
昏沈:如果陷入昏沉,我們要依身體要點再稍微調整坐姿,端正一下身體,內心再稍微專注,身體動一下,總之,要讓內心清醒。如果這些方法做了沒有用處,還是會陷入昏睡,內心還是不明晰,此時就暫停。可以暫時休息,起來走一走或輕鬆的坐一下,然後再繼續觀修。處在不理想的狀態時,可以這樣做。
掉舉:同樣地,如果內心渙散、念頭很多,這時身跟心的注意力都要放在「低處」,把注意力放到身體的下盤,讓氣沉下來,那麼浮動的念頭就比較容易沈靜下來。如果念頭還是沒辦法中斷,那這時也是暫停、休息一下,之後再繼續。
短時間、多次數,禪修首重品質
剛開始學習禪坐的時候,要掌握「時間短、次數多」的原則,每一座的時間都是短短的,但是禪坐的次數很多,所以是時間短、次數多,這樣的實修容易做到比較純粹,減少缺點。因為禪修的品質很好,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反之,假設禪坐的時間比較久,但是禪修品質不好,就會變成
一種壞的習慣。
因此,就實修來說,一座的時間長短是次要的,要重視的是禪坐的品質好不好。剛開始實修數多時短,打坐的數量多,每座時間短。努力練習一段時間之後,應該漸漸變成「次數少、時間長」,修座的次數減少,但安住的時間可以變長,要往這方向去進步。
覺受或狀況都是自然的,繼續修!
就禪修的功德來說,明而無妄念的覺受會出現,對於這些覺受,不能有貪愛之心;同樣的,觀修出現的一些毛病、過失,譬如妄念紛飛或是陷入昏沈之中,也不要有懷疑之心,不要灰心、沮喪,期望、懷疑,都不要有。因為這些情況都是禪修過程,應該用前面所談到的方式對治,這樣禪修就變得很純粹。
因此,不管是觀修的缺點或是功德,任何一種出現的時候,都要把它當做是禪修的過程自然會產生的。把它當做過程之後,不要有期望、懷疑,也不要有貪念、執著,回歸到自己的禪修上,繼續做實修。(系列三)
時間:2018年7月21日/主辦單位:菩提三乘林佛學會/藏譯中:張福成/圖片提供:菩提三乘林佛學會
------善報2019春季號pg. 60~63
善報助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