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囊仁波切/「如何在生活中學習禪坐」開示(一)

 20180320 1

禪修,現代人的幸福課

-----所謂禪修,就是把內心善的部分養成習慣,於是內心本有的寧靜、快樂就會出現,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這裡看到大家,我非常高興,首先謝謝大家。

禪修有什麼步驟呢? 就個人而言,應該有三個: 第一應當先了解而後好好學習,第二是付諸行動做禪修;經過努力的禪修之後,第三就是把禪修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這些都能配合做到,這一生當然就能夠幸福快樂,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禪修功德利益也會同時展現。

 

禪修,就是改變煩惱的慣性

以觀修、禪修的詞句來說,主要意思就是要將它變成習慣,也就是指把內心善的那部分,變成習慣性,所以稱為觀修(禪修)。

所謂禪修的意思,就是我們的內心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讓它成為一個持續的習慣。至於怎麼做呢?就是觀修!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是凡夫俗子,所以內在都有無明在作祟,因為無明,就會讓我們產生貪、嗔、癡、慢、妒等五毒煩惱,在日常生活裡也形成很多的焦慮、緊張甚至辛苦、困難,但是這些都是一種習慣,是自己的習慣形成的。

佛陀在佛經中這麼開示:「眾生的內心與佛的內心是一樣的,都是清淨的,眾生的心是如來藏,與佛的心是一樣的,也是光明清淨的。」因此,我們心裡的痛苦等,都是偶然形成的。當這種所謂偶然形成,不斷重複就成了習慣。因為長期養成煩惱的習氣,所以變成習慣而受苦。內心的煩惱、痛苦就是如此形成的,是壞的習氣養成的,所以內心就有很多的煩惱跟痛苦。

我們現在用一個方法,可以讓內心的煩惱、痛苦習慣改變,那就是透過禪修的方式,把壞的習慣改成好的習慣,這時候,內心本有的寧靜、安定、快樂、幸福就會出現。把壞的習慣轉變成為好的習慣,這個習慣的養成,在佛法上稱為禪修。

 

只要去除客塵,眾生都是佛

例如憤怒、發脾氣,在我們俱生的本質上,並沒有憤怒的本質存在。以佛法來說:心性本來沒有煩惱,但是因為被無明、煩惱控制,因此逐漸地產生憤怒,當持續憤怒習慣之後,我們就會說:「喔!這是個很愛發脾氣的人。」

所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重點是什麼呢?就凡夫的本質來說,我們的本性跟佛的心性是完全無二無別的,是寧靜而安定的,沒有煩惱、憤怒這些摻雜在其內的,這點要先了解。佛經也開示:眾生本來即是佛,只是被偶然的污垢遮蓋,只要去除客塵,那眾生就是佛了。

很多時候談到觀修,可能會談到化光、消融等深奧的部分,因此有人心裡會想:「這些禪修我做不來!」但事實並非如此,就觀修的基礎來說,它其實就是養成習慣,而養成習慣就稱之為觀修。

所以,如果把這些煩惱習慣改變過來,想辦法養成好的習慣,那個培養習慣就稱之為「觀修」。所以就「觀修」而言,不是「觀修」,而是「養成習慣」。同樣的道理,我們內心經常感受到痛苦跟快樂,痛苦跟快樂是屬於感受,也就是苦受跟樂受。雖然是內心的感受,但是痛苦跟快樂的形成,其實主要是依著內心的習慣,是心的習氣去形成的。我們如果運用了觀修,內心的煩惱也好、痛苦也好,其實是可以改變、改正的。

或許有人會想:「內心的煩惱是不能改變的」,好比憤怒、生氣、嫉妒、快樂、痛苦等,或者講話、行為上的很多壞習慣,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佛經中有開示:「內心的污垢都是偶然的。」也就是內心的污垢、煩惱、痛苦等等,都是靠著外界的一些外緣所形成,之後就變成自己的一種習慣了。那這些習慣,都是我們去形成的,這就表示這些習慣是能夠改變的。

譬如內心的煩惱、痛苦、快樂等習慣,或是身體、講話的習慣,這些都是我們的外緣去形成然後變成了一個習慣,所以它不是永恆不變,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習慣三部曲:相信、勇氣、好方法

原因何在呢?因為它不是心性的本質,不是屬於內心的法性。它是偶然所形成的污垢。所以內心的習慣:煩惱也好、苦樂也好,都是可以改變的,也能夠改正的。那到底要如何改變內心的習慣呢?

一、相信:之前說過,煩惱、痛苦等壞習慣都是偶然形成的,污垢都是偶然的性質,所以首先我們內心一定要非常的相信,相信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這樣的相信、自信一定要有。

二、有勇氣:有了相信後,產生勇氣,就是「我一定可以改變它」。能改變跟不能改變,主要是靠內心的相信與勇氣的多寡,靠這兩項來決定。

三、好的方法:有了相信和勇氣的心之後,接著就要有好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禪修,白話說就是打坐!只要運用這個方法去努力,不管內心有多少的煩惱、痛苦,都能獲得改變。這方法不僅在佛法上有許多的解釋說明,連現代科學家、心理學家,也陸續提出了不少的研究和證明。

 

20180320 2

 

學習幸福,印度中小學日日禪修

現今經濟突飛猛進,當大家都重視經濟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的攀比心,就會產生很多的嫉妒、煩惱甚至痛苦困難,因此現代人的特徵就是,內心糾結。正因如此,透過觀修讓內心達到寧靜、幸福,可以說是現今最應該做的事。

現在西方國家,不管是社會一般人士、大學生或公司行號等,特別是科學家,都非常重視觀修、打坐。他們強調所謂的幸福感,追求內心的幸福感,這沒有錯;但是當財富更加競爭發展的時候,幸福感卻越來越減少,反而心理上發生的問題更多。所以常常見小孩遇到某些困難就感到痛苦,導致焦慮、憂鬱的情況層出不窮。小孩都有如此情況,更何況是成人,這樣的情況就更多。

印度最近有一則新聞指出,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出爐,印度的幸福指數在各國的排名又下降,幸福感每況愈下,印度政府非常震驚,他們急欲解決這個問題,於是邀集印度學者研究,研究如何讓國人找到幸福。並將研究出的方法先在德里的千餘所中、小學實行,也就是大約有兩百萬的學生,每日都要學習這門幸福課。

印度的教育制度是「十二三學制」──小學加初中十年,高中二年,高等學校三年,而幸福課程是從一年級安排到八年級,每天的課程是45 分鐘,前35分鐘是老師講解:修安忍、慈悲、利他以及如何思維等等,最後10分鐘,大家要學習觀修,也就是打坐、禪修,把前面講解的內容好好觀修。這樣的把觀修、禪修,都加入在學校裡實施。由此可以知道,打坐禪修是非常的重要,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

 

改變看得見,西方企業開起禪修課

以西方國家為例,不管是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等,現在都非常重視打坐禪修。即便沒有宗教信仰,有的大學或公司企業都會安排禪修課程,谷歌的禪修中心,尤其是眾所周知。很多公司的領導人以及部門的負責人,都非常重視禪修,藉由禪修來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

為什麼呢?因為專家研究發現,如果經常打坐禪修,他的記憶力會比較好,其次,他比較有宏觀的遠見,內心會比較安定、輕鬆,不容易緊張,工作時神經不會緊繃,工作效率更加提升等等。還有經常禪坐的人,頭腦比較靈敏,慈心、悲心會比較強烈。無論如何,打坐禪修會帶來很多的好處。這些都是科學家研究分析得到的結果,因為這樣,整個世界,可以說現今時代打坐禪修會越來越風行。

 

警察也打坐

舉例來說,我目前是住在加拿大的多倫多,附近有間斯里蘭卡的寺廟,每周都有一群警察來這裡打坐。這群警察,由主管帶領著來打坐禪修,之後再回辦公室上班。這個主管發現,這些警察禪修後,處理案件更加精準、快速,愛心也會比以前強烈,可以用比較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總體的效率提升很多。這些人都不是佛教徒,跟佛教沒有關係,只是因為打坐,帶來了種種好處,因此他們每周都來打坐禪修。

以警察的工作性質來說,常常要面對處理突如其來的紛爭、打架、衝突等等,因此,他們的內心通常有較多的焦躁、憤怒。假設讓警察好好的禪修,首先他內心的焦躁會去除掉,內心會比較寧靜,內心比較寧靜後,思維就會比較開闊細密;思維開闊細密後,相對於處理打架、紛爭、衝突等案件,就能處理得更加妥當。

西方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他們找了很多的志願者,並且分成兩組做實驗。一組安排七天禪修,另一組則沒有做任何的動作。一週後,他們比照分析兩組人的心理改變,並觀察他們腦波的情形。結果發現,做禪修的這組人,他們的腦波在一周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僅如此,他們的心理反應也發生了改變;而沒有做禪修的人另一組人,則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因此可知,打坐禪修不是只有佛教才重視。透過禪修的方式,可以讓人心靈比較健康,讓情緒容易安定,更可以使人的內心及個性改變,這就不是單獨只有學佛的人才要學習的了。

因此,禪修跟宗教背景沒有絕對的關係,但對人的心理、個性、情緒卻都很有幫助,可以適用於所有人。所以原本個性粗暴、內心糾結、不快樂的人,都可以透過禪修,讓他們的內心變成寧靜、寬坦、輕鬆。

以佛法來說,一位普通的凡夫,可以透過打坐、禪修產生覺受、證悟,最後獲得究竟佛果。所以,從這些角度看來,要讓世界發生改變,就要用「禪坐」這個方法來改變。

 

禪修的次第準備

接著要說禪修的方法。禪修有兩種次第階段: 

一、首先要學習如何禪修並實行。初學階段,禪修可能會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身體的要點、四周的環境等等都要注意。

二、禪修之後假設有了一些經驗,對於身體的坐姿、四周的環境等,就不必過於依賴。此時禪修可以落實於日常生活,在衣、食、住、行、坐、臥中禪修。

所以如果是初學者,禪修前要先把環境安排好再做禪修,這樣效果會比較好,也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比方選擇安靜的地方,家裡有佛堂的,可以在佛像前面觀修,電視、手機都要關掉等等。總之,不要在很多人說話及吵雜的地方禪修。環境部分都準備好之後,就要注意身姿要點,關鍵就是毗盧七支坐法: 

一、首先是金剛跏趺坐姿。金剛跏趺坐姿是雙盤,如果不能雙盤,就單盤。

二、兩隻手在肚臍以下的地方結禪定印。

三、脊椎挺直。

四、肩膀放輕鬆,稍微往後放鬆。這影響也很大,因為肩膀沒有放鬆,就容易緊繃,如果緊繃,禪修可能就沒辦法好好進行。總之,肩膀對身體的端正、是很有幫助的。同時,肩膀伸展就像老鷹展翅一樣,所以它不是內縮的、緊繃的,是舒展開來的。

五、喉嚨要向內縮,稍微向內壓。

六、舌頭抵住上顎。

七、眼睛視線朝下,眼觀鼻、鼻觀心,眼睛的視線是往鼻尖方向看過去。眼睛不是完全睜開來,也不是完全閉起來,是半睜半閉,開一條縫。看佛像的眼睛,就可以容易了解。

這樣做的原因是,如果眼睛閉起來,容易導致內心妄念紛飛,容易陷入昏暗、昏沉,就容易睡著了。所以眼睛應該是半睜半閉的狀態。

以上是屬於身體的關鍵要點。這些要點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身體要端正。為什麼呢?

我們身體的氣跟內心是關係密切的,氣如果直,內心就會正。氣息通暢的話,內心也會清澈明亮。脈在身體裡面,所以身體如果端正,脈就端正,脈端正的話,裡面來來往往的氣就能夠通暢;如果氣通暢的話,心就能夠清明,就能夠堅固安住。所以,身體端正是一個很重要的要點。

保持正念,才是真禪修

打坐禪修的時候,「正念」是非常重要的。禪修並不是說一念不生、一個念頭都沒有,如果一個念頭都沒有,就不能讓心裡發生大的改變,連智慧也生不起來。譬如睡著的時候,沉睡時,內心也是一念不生,因為他睡死了。沉睡時內心沒有念頭、沒有思維、一念不生,那他心裡發生改變了嗎?沒有!所以打坐觀修的時候,內心本身一定要明白、清澈,之後會產生正念的力量,內心能夠專一安住,這才是禪修。

有些人對禪修不是認識得很清楚,認為禪修就是一念不生。但是,單獨沒有念頭本身不能當做觀修,因為它不會引導心裡發生改變。所以,以觀修的本質上來說,要有當下清明的正念,以正念去維繫自己的內心,這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項要注意的是呼吸,就是氣息。呼吸的部分應該是自然的放鬆,自然的呼吸狀況,不是很緊迫的,也不要故意去拉長控制呼吸。

當毗盧七支坐法做得好,身體本身是不費力氣的,不要緊繃,如果很用力就好像要打拳一樣,現在是打坐參禪,不是要打拳。身體的要點坐好,此時應該是放鬆的,自然放輕鬆的狀態;在自然的狀態時,呼吸不需要去控制它,不要控制呼吸的長或短,而是一個自然呼吸的狀態。這是一個關鍵的重點。

(系列一) 

時間:2018年7月21日/ 主辦單位:菩提三乘林佛學會/ 藏譯中:張福成/ 圖片提供:菩提三乘林佛學會

 

------善報2018秋季號pg. 52~56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