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修持,把氣帶回家!

措尼仁波切開示/修持問答

「氣」的修持,把氣帶回家!

67 68 2020SUs 1

 

我們經常用「氣」去完成事情,在某些點會達成某些目標,但因此氣就亂竄了,所以要時不時把氣帶回家。

 

問:關於禪修過程中對覺知身體的部分,您可以再做解說嗎?

 

答:首先要去覺知身體,我們需要認知、覺知的幫助,一開始是要將思考放下,把覺知帶到身體中,放下念頭、思維的心,輕輕地邀請「知道」和「覺知」,就這麼僅只是降落在身體中,安定下來。此時會有一些改變在你的中脈發生,你會覺知到在脈、在明點中有種安定感。這時你會發現身體好像是隻犛牛,很穩定、開敞、溫暖,有種它(感覺)知道自己本身的感受。我的說法是:感覺「覺知到感覺」、感覺「感受到感覺」。當然心是在那裡,像這樣,有種基地、基礎的感受,是種世俗諦中「僅只是我」和身體的感受,可以說是一切都在正確的平衡中,有種「身體中一切,都校正準確,在一種對的位置上」的狀態,事實上這是在微細身上的,而這也會讓粗重的身體感到輕鬆,然後帶著那樣的狀態,去看著心性。

 

心性的修持並不只是在頭腦清晰,而頭部以下像截斷沒有連結一樣。所以將心靜下來,放下思維心,找到平衡點。我們的說法會是有種「本質愛的幸福感」,在那當中,點擊心性。心性也是在身體當中的,當然下面有空間,上面也有空間,後面也開放敞開,將所有開放敞開集合起來,和身體一起,然後行動,理解嗎?

 

如果你是屬於頭腦思考的人,那就要持續跟你的身體說話,一再一再,一再地去感覺自己所能感受的感覺。做握手修持,不要立刻想找到舒適區,也許在連結的過程中會有些阻礙、障礙,那麼就先和障礙、阻礙握手。

 

有時候你希望找到那個地方,但是找不到。有一種「我無法放鬆,我無法找到那個身體覺知,那種溫暖感。」如果是這樣,那時就要去看那裡有什麼東西?在那邊一定有某個東西,可能是麻木感或是不安、焦慮的感受,或者是念頭,在那邊一定有某個東西,與它握手。跟「任何不允許你去連結到身體的基礎幸福感的東西」握手,那些都是會打開的。那些阻礙、障礙是非常想要去經驗開敞的,但因為我們沒有給它們足夠的關心和照顧,所以它們就變成了怪獸。放下,像紐修堪仁波切所教導的,將臉頰放鬆、放下。

 

 67 68 2020SUs 2

 

不需要以一種為了社交而假裝提振的方式,聲音高亢的說:「嗨,你好嗎?哇,真棒,我的生命終於能夠有這樣的經驗。」放下那社交化假裝提振的狀態。

 

我想你們經常使用「氣」去完成事情,而也的確成就了很多事情,但現在你要如何對待「氣」 呢?氣就像塑膠袋,現代生活中我們使用塑膠袋,但用完之後呢?比方我們買個ipad,它用一個很好的盒子裝著,之後拿出ipad,剩下的包裝袋怎麼處理呢?

 

不斷使用塑膠袋,造成浪費、形成問題;同樣的,當我們用「氣」去完成事情,在某些點,我們是會達成某些目標,但因此氣就往上竄了。那你要如何處理氣呢?氣仍然在那裡活動著,在各種不同地方亂竄著,因為我們沒有給予正確的指引,因為我們沒有回收氣,我們根本就沒有去注意它。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時不時要將氣帶回它的家。通常氣到處亂竄,往上衝到頭上、肩膀、背部等等,要去把它們帶下來。

 

我自己通常會有氣堵在兩頰,比較不會跑到頭頂,所以我時不時會動動臉部。有時氣會跑到眼睛,那麼時不時可以眨眨眼睛。當氣在對的位置時,會讓我們有「反映真實情況」的感知。

 

臉頰放鬆,肌肉因此往下垂,沒有關係的,你的表情會往下沉一點,是可以的。別人可能會覺得你看起來不同,可以告訴他們:「因為我做氣的練習。」做「瓶氣」的修持,身體會有穩定、穩重感。 (本文轉載自「台灣芬陀利迦網站」〈系列八〉)

 

------善報2020夏季號 pg. 67~68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