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情緒怪獸,找個空間給它

措尼仁波切開示/修持問答(5)

 tnteaching 19AU 1

面對情緒怪獸,找個空間給它

 

在其中放鬆,並看著自己的情緒,就像看電影一樣,微笑的看著,有一天它會對你微笑。

 

情緒怪獸愈來愈多,怎麼辦?

學員問:仁波切《愛與微細身》一書中提到:面對情緒怪獸時,不用去理會、控制它,只要覺知它,但隨它去,所以我就只是隨它去,但往往是更多的怪獸跑出來,這讓我困惑不已。

真的可以不理會、不用佛法對治嗎?我要繼續讓這些怪獸跑出來嗎?它什麼時候會停止?我應該如何是好?

仁波切:把怪獸獻給佛陀,我們有時也要學習一下基督徒的智慧。(之前學員提到:基督教徒將一切貢獻以及榮耀都歸給神)你覺得要用佛法來控制怪獸嗎?或者去跟怪獸對打?

你的怪獸是以感覺或是以念頭的方式出現?還是兩者都有?

學員:我覺得大部分是感覺。

仁波切:所以你不想要感受嗎?還是你只想要好的感受?你想要什麼?

學員:我希望得到平靜。

仁波切:如果我現在有魔法,讓你不再有任何的感覺跟情緒,我相信一個星期之後,你會回來找我:「仁波切,您能還給我感覺嗎?」

擁有情緒,是人類美好美麗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回到爬蟲時代,牠們是沒有感覺的,所以有情緒是好的。能夠思考、有念頭是好的,但需要知道一些修持方法。

你缺乏的是「空間」,是「空間」不夠,而不是有太多的念頭或情緒。所以要去找到「空間」,然後在「空間」裡歡迎念頭和情緒。成千上萬的念頭和情緒來時,我們必須有膽量對它們 說:「請進!請進來吧!」因為只要你跟情緒、念頭對抗,它們就會愈強烈,而且對抗會讓空間減少。

另外,我們對「反應(Reaction)」及「回應 (Response)」是有所誤解的。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回應的,但我們會有一些反應,而且大部分的反應是不健康的,但回應也許是健康的。

那為什麼對「反應」及「回應」這兩者誤解呢?因為沒有「空間」、沒有基礎(ground)。沒有基礎是指無法停止或暫停一下,因為對境發生立即被觸動,馬上就回應及反應。

我們雖然無法阻擋事情發生,但可以在內在創造出更大的空間,然後在那個空間中放鬆......看著自己的情緒,就像看電影一樣。

「好的,現在傷心出現了、憤怒出現了、悔恨出現了」,然後我們微笑的看著它們。我相信悔恨不會回應你的微笑,但還是要微笑,因為微笑會影響這些怪獸。慢慢地,有一天,怪獸們也會

對你微笑。即使怪獸不對你微笑,給予它們空間也就夠了。這並不容易,但你一定可以做得到。

各位擁有的是最高層次的苦,你們應該感到自豪,因為是高層次的。

苦是有分層次的,當自己理解到:「我有這種苦,我有這種悲傷」時,你就成為了情緒的主人,可以去接待這些情緒,給予它們更開放、更大的空間,那時候的你,要對情緒仁慈。有一天,那個緊繃的地方會打開來,轉化就發生了。這是內部轉化的過程,不是經由思考而來的,是感受上的轉化,請期待,一定會發生。(學員因為被觸動而哭泣)

仁波切:哭泣沒有問題的,有時候是一種能量反應,當然這本身有痛苦,但是有一些是添加的苦,需要打開、發洩出來,這樣是很健康的。否則,就會變成另一個問題──緊繃,然後無法表達、無法感受。能夠哭,表示有流動,打開來了。

我們需要更有膽量的對它說:「再多來些吧!」。

要慢慢地這樣去學習!(仁波切將兩拳互相對抗示範著)通常我們是這樣的對待怪獸,緊繃扭曲,對抗推擠阻擋。要放下我們這一邊(仁波切放下右手),此時,你會害怕擔心,但你要說:「請來打我吧!」

當我們不去對抗怪獸,或許多少會挨揍,但那不會讓你丟了命,相信我,絕對不會要你命的。頂多一邊臉頰被打到瘀青,但你可以把另一邊臉再給它打。

一切都是有侷限的,好比我們兩人之間的距離,如果我出拳,是根本打不到你的(仁波切向學生的方向伸出拳頭),是有盡頭、會結束的;但如果你一直跟它對抗,我們將不知何處是盡頭、何時會結束。佛教說:生、住、滅,是會有結束的,一切都無常的。

所以讓自己防禦的心放下,可能會有恐懼感 (覺得放下,自己就會被打到),這時候需要一點膽量,願意受苦:「打吧,另一面也讓你打!」我們一旦表達出來,它就會開始減少,變得愈來愈少,如此就可以找到空間,找到和諧、平靜,找到朋友。

 

對臥床、昏迷的家人,能做些什麼?

學員:對臥床甚至已經昏迷的家人,能做些什麼?

仁波切:現在西方國家的安寧療護走向新趨勢,他們不只是提供醫療,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層次。在這裡服務的人員除了有醫療專業知識及技術外,也要受過心理關懷的專業訓練,兩種專業知識相輔相成,幫助在安寧療護中的人。

這樣具備醫護及心理的專業人員,不是只有一、二位,而是在安寧療護系統工作的群組都必須有這樣的訓練,才能真正去幫助在安寧療護的人。這樣的人員,同時扮演著心理諮商師的角 色,但這些心理諮商師,並不像佛法老師,也不完全是心理治療師,而是他們熟悉這兩個領域,除了知道如何運用醫療上的照顧、心靈的關懷外,還知道如何去引導安寧療護病人的心靈,可以同時在身體及心靈上幫助他們,這樣的服務是最好的。這種整套的系統,現在在歐美非常盛行。我看過許多在這樣機構服務的人員,不僅熟悉醫療身體的專業知識,還知道如何輔導情緒以及認知心理的層面,在三個領域同時聚合的專業訓練下,知道如何跟病人做最好的交流。

那麼身為子女,如何照護自己的父母呢?

所有事情的發生,包括父母生病,都是「因緣」產生的。「因」是業力,業力這個層面我們比較不了解,因為業力通常是已經形成的呈現,但「緣」是可以改變的。

因緣、因緣交錯,我們很難知道現在這個狀況多少是業力?多少是條件成份(緣)?我們也許沒有辦法改變業力,但可以在條件上,也就是「緣」的成分,做一些改變,試著讓它變得更好,因為因緣、因緣是相融合的。

該如何做呢?我們必須在「緣」的條件上,盡最大的努力,直到發現再也無法幫助,狀況就是如此、無法改變了,這時就必須學著接受,因為 如果不接受,心裡會充滿苦。但是如果沒有盡力,很早就接受現狀的話,就有點像放棄,也不太好。

現在很多人會說:「哦!這就是『業』,這就是他的『業』,沒辦法!」,這是不仁慈的。我們應試著去嘗試各種方法,可以做到的幫忙,但一旦狀況超過人類所能做的程度時,就必須學習慢慢接受,否則那種壓力及挫折感,會影響我們的心,會障礙自己的心靈,最後人也變得渾沌,失去心的溫暖。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們也無法照顧自己的父母,因為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所以一定要平衡。

大家應該知道「時機」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時候必須妥協接受,什麼時候是可以再試著做一些事情。這個時機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tnteaching 19AU 2

 

不滿足與出離心

學員:我的問題跟出離有關,是跟出離的藏文相關聯,藏文意思類似明確地出現(definitive emerging),從輪迴脫離,而非厭惡,跟我們一般理解的出離心是完全不同的,請問,應該如何去理解才比較正確?

另一部分是上課談到的「上座跟下座後的出離心」,我的筆記寫的是:「上座時,當保任於本覺中,出離心自然的出現,是本覺的表達,有種不滿足的含義。」但我不理解這個「不滿足」的意思?

仁波切:「不滿足」是因為:你想為別人做一些事,但並不容易。你想立即成為菩薩,但不容易;你想改變你的家人,但不容易,但你真的想去改變,而且你知道你所學是有利益的,並非盲 信,而是真正的從內心、思想上有所改變,或許我可以為別人做些事、減輕他們的痛苦等等,類似這些,但都不容易,所以你會有種無力感,這 並不是自我批判,而是自覺地知道:「我需要做 更多的修持,需要更努力」,所以是一種慈悲和覺醒,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感到不滿足,所以要更努力修持,才能有所助益或者獲得解脫。

學生續問:關於藏文的含義──明確地出現,是從輪迴脫離,而非厭惡,我們一般理解的出離心完全不同,應該如何去理解?

仁波切:如果我們繼續執著一切,那麼「明確地出現(一般翻譯出離)」的品質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就是繼續滿足在輪迴中的一切,所以是有不滿足,因為不滿足而有脫離的意願。

我想在底層,確是有一種不滿足感,我們大家都有,就是一種本有的不滿足感遍布在輪迴中,所有人都有種不滿足感,尤其在我們文化中,這是很強的習性,一直在提倡這不滿足感,我們用盡各種方式想要得到滿足,但卻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於是就在這不滿足中造成創傷,而當我們聽到出離心與不滿足的教法,就觸動了這創傷。

另外還有不同的面相:我初到西方國家時,那時候人們談論「無常」,好像一旦了解無常一切都會很好,會覺得快樂,但問他們為什麼的時候?他們會說:「孩子啊,因為這是無常的,請接受吧!這樣你就會ok,如果你不接受,你就會 受苦,所以接受就對了!因為事實真相就是如此,接受吧!」這當中隱藏的訊息是「如果你不接受,你就不會快樂,接受就會快樂。」這又是一種嘗試著要「讓輪迴完美」的說詞,因為唯一可以快樂的方式就是接受苦,只要接受了,你就會ok。當中隱藏的訊息是:輪迴是ok的,是你不ok,因為是你無法接受;如果能接受,親愛的!你就會ok了!但事實上輪迴是不ok的,不管你接不接受,輪迴就是不ok。

在藏傳佛教中,當我們聽到無常的教法,會有 一種非常不同的感受,並不是「只要接受無常,你就會快樂」,藏人聽到無常的反應是「我應該要從中解脫,萬事萬物的本質就是如此」,這跟ok不ok或輪迴快不快樂無關,就是無常,因此我們需要從中解脫,所以是覺醒、意願的基礎,因為無常,我需要找到如何能夠自由,需要達到解脫。

有兩種解讀方式:一種方式是:了解無常,我當下就可以快樂;另一種是:無常是一切的本質,跟喜不喜歡無關,所以我需要找到自由,這就會跟覺醒與意願有關。

這不是只關於你和你自己,以為「如果我接受,我就快樂;現在我不快樂,因為我不接受」。不管如何,這種不快樂會永遠都在的,這便是要出離的依據(參考點)。

但在我們現代世界,想要確保我們不受到任何苦,就會有很多訊息是:買這個你就會ok,或吃這個你就會ok,吃這些無麩質、有機的食物,你就會立即開悟(眾笑)。但你還是會生病,不管你吃多少人間美味或是每年都用幹細胞產品,但有一天你還是會死!對不起,不是故意要告訴你們壞消息,但事實就是如此!

 (本文轉載自「台灣芬陀利迦網站」〈系列五〉)

------善報2019秋季號 pg. 48~51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