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單的心,去玩慈悲遊戲吧!

措尼仁波切開示/修持問答(1)

tnteaching 2 1

 

用簡單的心,去玩慈悲遊戲吧!

 

就像扭曲的面紙,幫助自己的具體方法就是放鬆、放鬆、內在放鬆。

 

閉關修行,打破舊有習性

學員問:如果沒有進行閉關,可以在修持道上取得真正的進步嗎?

仁波切:基本上,有兩種類型的弟子。第一種是獨特而稀有的,他們聽聞教法之後並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能明白教法的根本意義。比如,有些修行者在他很多的過去生積聚福德,跟隨上師、大師們學習,並且發了大願,因此能夠有這樣成熟的善業。然而,絕大部分的弟子們,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弟子,如果不進行閉關修行,是很難有進步的。如果真的想在修持道上有所進步,就必須要進行閉關。我們需要在修行上投注努力精進,因為我們累生累世以來緊抓著希望和恐懼,以及製造業債。因此,創造、安排一段時間,完全專注在法道修持和打破這些舊有習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只是做短時間的禪修,要有所進步是有一點困難。

學員問:是否過去有這樣的例子:進行數量有限的實際修持法教的閉關,但展現了很大潛力跟能力(獲得證悟解脫)?

仁波切:首先,你必須對你的上師有極大的虔敬心和信任,以及有敏銳的智慧。或者有可能印札菩提、毗盧遮那或龐.米翰.貢布那樣的修行者。龐.米翰.貢布在80歲才遇到上師毗盧遮那,毗盧遮那給予他直指心性的教法,他當下就解脫了。歷史上,竹巴噶舉也有很多的大成就者,比如密勒日巴,但是這些都是很稀有的情況。

學員:密勒日巴因為即身成就,所以總是被看為是最殊勝的實修者。

仁波切:是的,他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時間致力於修行。並不是前一瞬間他很平凡,突然間他就證悟解脫了,那也有可能,但我並不鼓勵我的弟子們幻想那樣。

學員:您是說幻想自己餘生都在山洞中修行?

仁波切:不是的。是不要幻想即刻成就,我不想我的弟子們有這樣的想法。我認為閉關修持對他們是更好的。

 

當我的怪獸與業力連結……

學員問:如何建立上師與弟子的業力連結?有種說法是,上師像火,靠得太近會燙著。有些上師會告訴弟子業力連結是來自於過去世。如果有位上師給我很多加持,但他跟我之間沒有業力的連結,但我想建立這樣的連結,要如何開始呢?那要如何在不知道誰是上師的情形下,開始這段連結呢?

仁波切:我了解。無論如何,你想要有「業力連結」?(眾笑)

學員:是的。我想開始建立「業力連結」,但要如何去做?

仁波切:無論如何,你都想要有「業力連結」嗎?(眾笑)不論是過去世的,還是現在或未來的業力連結,是嗎?

學員:嗯,我指的是未來,但未來又來自於過去,我應該如何開始,從哪裡開始才好呢?是上師會告訴我嗎?

仁波切:業力連結是指與上師、法教或聖眾或與人等等建立靈性關係,有著善業的連結。也許你跟那個人產生了連結,可能是透過法教、慈悲心或因為有情眾生等等,所以你積累了好的業力。透過這樣的力量,你遇見一位好的上師,又或者你會很容易地趨近佛法,因為修持佛法,你的生活變得較順利,障礙相對比較少。關於這些,我們相信是以業力為基礎的。但如果你是指要特別與某上師產生業力連結這部分,業力不是恆常的,是無常的。而無常是建立在主客體相互的活動上,也因此我們可以去連結,可以遇見上師、接受教法,去聆聽法教,透過這樣就會建立起業力連結。事實上,與某個人相遇也是業力使然,像今天這樣的會面,也是有業力關係的,我們有「過去世的業力連結」(眾笑)~真的,我們都有過去世業力的連結。

仁波切:上次課堂你也來了,是不是?

學生:來很多次了

仁波切:真的,我們有特別的業力連結。(眾笑)這樣就是過去世的業力連結。但有時候,當聽見有人說:「喔~我們有業力連結」的時候,別的人卻會感到受傷,或許就會想:「那我呢?」慢慢地,就會開始在「業力連結」上創造些故事,然後覺得自己不喜歡「業力連結」。有時候個人的怪獸會連到業力連結上,我稱它為扭曲的世俗,慢慢地,會成為一種對抗的概念。這時候我們要去深入、檢視它:這樣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到底我的怪獸有多少的連結?去覺知,去鬆開來,就不會再有問題了。我不是說你有問題喔!

學員:我現在正仔細聽著,之後會好好運用在自己身上。

仁波切:之後回到你的房間,誠實地面對自己,特別是對自己的感受,特別是對底下隱藏的創傷,去覺知、感受,傾聽它要說什麼,仁慈和善地對待它。仁慈和善有很多方式:不批判、不壓抑、不要試圖去改變,讓它打開來,去支持任何展現出來的。不要沈溺進去,如果沈浸其中,表示你沒有支持它,支持了錯誤的東西。若你不去傾聽它,你對它就不仁慈,這就是「握手練習」的修持。這是在金剛乘傳統中的一種修持方式,巴楚仁波切也提過很多很多次,我將它稱為「握手」,但這樣的修持方法是原本就有的。

 

tnteaching 2 2

 

什麼是聰明的禪修?

學員: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緊張、焦慮、憂鬱症、恐慌症等疾病,可以藉由何種具體的修持來改善?

仁波切:你說的現象,就像扭曲的面紙,幫助自己的具體方法就是放鬆、放鬆、內在放鬆。外在雖然還是有一些限制,但內在要放鬆。放鬆不是放慢,是學習放鬆、有幽默感,但外在一切還是井然有序的。我們需要學習新的遊戲,需要去遊戲,如果不去玩,在死亡來臨之前,我們的苦難就已經沈重到無法負荷了。跳舞是一種平衡,如果欠缺或不理解舞蹈的技巧,就去進行精神方面的修持、練習瑜伽、禪修等,雖然也有某種程度的效果,但是幫助有限,因為我們誤解了這些練習和技巧的目的是要「放慢速度」。如果內在放慢速度,外在也放慢,就無法好好工作,工作效率就會減慢、降低,就會產生一種尼泊爾的問題──慢速度又欠缺效率的問題。台灣的標準速度是很好的,對整個系統都很好,例如火車預定幾點幾分離開、到達,就會準時離開也會準時到達,外在的一切都是非常有秩序的,節奏快速而且大家都還能應付,但我還不太瞭解臺灣的速度對我們的心及情緒的影響如何?如果臺灣的人都開始禪修,學習放鬆、放慢腳步、寧靜、平和、一切都很安詳,可能就趕不上火車了。舉例來說,如果慢慢地起床、慢慢地淋浴、慢慢地到達車站,可能火車已經開到高雄了,你卻還在台北車站,這種放慢是不好的。但以前大家都太過嚴肅的做修持,嚴肅的說:「我要放慢,外面步調也要改變」等等,這也不太好。要如何維持臺灣的標準速度呢?要聰明、有智慧的學習,那什麼是聰明的修持?現在一切都講究智慧,智慧型手機、智慧型飛機、智慧型房屋,一切都變得有智慧,我們也要學習有智慧的練習。有智慧的練習與遊戲有關。內在簡單就好像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的,必須像「零」一樣如此的訓練,也就是佛教陀說的「空性」。內在有這份簡單性,就是你的家,而外在可以顯露多元化,然後去遊戲,尊重一切。

 

放鬆,但不放慢

就好比趕火車,我們可以有幽默感、內在放鬆的趕,但外在行動速度不變,這其實不難,很容易上手。我常跟學生一起走路,當我說放鬆時,他們就會放慢腳步,我並非要他們放慢腳步,而是要放鬆!於是我會說:「不,你們還是要保持速度,但要放鬆!」有些人懂,有些人就是抓不到要領。我們要走得很快但卻是放鬆;或走得很急促但無法放鬆?這些都需要調節自己的身心。譬如,有人每天到了辦公室就很嚴肅,而我所謂的放鬆,是你表現認真的同時內心也微笑著,而不是將放鬆表現在外、顯露於臉上一直傻笑,這可能會讓你被開除。去遊戲,認真工作,內在開放、幽默,何不呢?遊戲很重要的,遊戲不是欺騙,是應時、契機,非常有智慧的方式,很有彈性又很認真,在西方國家稱之為流動性或流暢性,而非凍結不動。認真、誠實,但是自由,你做得到嗎?試看看,今天或明天早上試著走得很快,然後告訴自己:「放鬆」,訓練自己放鬆,但還是可以走得很快,試看看?試著快速打掃房間,告訴自己:「放鬆」,但不是放慢;煮飯時也一樣。試著在走進電梯時,告訴自己:「放鬆」,然後按下樓層鍵,但不要在樓層還沒到達時,就跟著別人走出去,你可能會走錯樓了。但開車的時候是否也能如此,就不是那麼確定了,因為我不希望有任何意外發生。

 

覺知,讓外在有序、內在放鬆

所以如何讓外在一切井然有序,而內在輕鬆放鬆?關鍵就是覺知!

覺知到自己的緊繃感,覺知到自己的過度嚴肅,運用正確的方式,去練習,就是這幾個步驟而已。「覺知」,覺知到當下究竟發生什麼事?訓練或練習的方法有很多,也許是放鬆,或任何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一再重複的練習,不要因為一再重複就覺得無聊,一再重複的練習,終有一天會變成自動自發的。練習是需要自律的,因為現代人都不喜歡練習,但是練習會讓自己更有效率又放鬆的。美國股市大亨巴菲特,就是如此練習。「內在簡單,外在多元化」,這就是跳舞。有些人完全相反,外在簡單,內在複雜化,就會很苦,任何事都做不好,內在又糾結在一起。生活是很簡單的,每個偉大的人物內在都有一、二個簡單的結論,我見過許多很棒的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信念都很簡單,甚至簡單到有點蠢,但他們去遊戲,從這份簡單性開始去遊戲,都能完成很偉大的事情。最好的遊戲是慈悲的遊戲,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去練習,從走路開始,上下樓梯,觀察走動時有多少壓力,也許你可以放鬆,如果放鬆後速度變慢了,就加快速度,再度放鬆,加快、放鬆,加快、放鬆,有一天,會掌握到訣竅,就可以享受你的人生了。如果你辦到了,內在會有一個結論,就可以去星巴克喝杯好的咖啡,鼓勵自己。的確,內在要有一份簡單性,但不要被這份簡單性卡住,去遊戲。當你遊戲時,有許多機會、驚喜發生。反之,內在複雜,就會產生許多障礙,這些障礙會阻斷外在的驚喜發生。(系列一)(本文轉載自「台灣芬陀利迦網站」)

------善報2018秋季號 pg. 44~48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