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者:陸和(香港)
資訊提供:香港創古密宗佛教中心
「最早,佛教是由印度傳出來,後來傳到中國、泰國、斯里蘭卡、西藏等地。在中、港、台流傳的佛教,一般稱為『北傳佛教』;在泰國、斯里蘭卡、緬甸等國流傳 的佛教稱為『南傳佛教』;而在西藏流傳的佛教,則稱為『藏傳佛教』,其中又以『祕密金剛乘』(即密乘)尤其興盛。」
自從藏密漸受中、西各地人士所信奉後,各處都可聽到法王、仁波切、活佛、喇嘛等名稱,許多人對他們都存著各種幻想。請問他們之間的分別為何?
「法王者,他特別能利益眾生,佛法事業特別廣大,只有法王可以清楚他日自己再來人間時,將生於何處,自己認證自己。活佛是漢語,藏文發音是祖古,意思是化 身。這是藏傳佛教一個特別的傳統,人生在世只有數十年,而佛法的事業卻是持續無盡的,所以,祖古們會生生世世乘願再來,利益眾生。
「至於仁波切,藏語有珍貴、珍寶之意,是弟子對師父的尊稱,因其具備菩提心、慈悲心,而所開示的正法能夠利益眾生,因此被尊稱為珍寶。喇嘛的意思是上師,也是無上珍貴之意。」
聽說,北傳佛教主張持素,而西藏佛教是沒有指定實行素食的,這是否與佛家所說的慈悲有所違背呢?
不同的國家文化和地理環境,都有不同的傳統,仁波切耐心地解說:
「南傳的佛教人士可食肉,因為當地的僧人仍持托缽的傳統,接受善信供養,信眾供養什麼食物都接受。中國、日本、台灣等地沿海,魚蝦水族為主,一餐的數量龐 大,可知殺業之大,所以北傳佛教的人士不食肉。西藏地處高原,青菜生長不易,所以善信供養的食物都會有肉,故藏傳的僧人每次進食時,必先唸誦迴向經文,願那些眾生遠離痛苦,早證菩提,不再受輪迴之苦。」
無論食肉吃素,最重要是有一顆慈悲心,從食物之中,栽培心中的慈愛,藏傳佛教非常強調慈悲心的修持,究竟什麼是慈悲心?我們應如何培養慈悲心?
「佛陀開示佛法的目的,是要消除眾生的煩惱;佛陀的法教,具有暫時,及究竟兩種利益。暫時的利益來說,也就是修持『無我』的教法;日常生活中,人們的慾望 多,當慾望不能實現的時候,便會產生痛苦。若能跟隨釋尊的教法,從修行無我的時候,培養出慈悲心、菩提心,自然而然地,生活中的煩惱便減少了。
「究竟的利益來說,當知道了無我的道理後,接下來便要禪修了,真正去修持,讓心平靜下來,修持慈悲心,自然而然地,我們也會得到究竟的利益。
「平時我們都想著『我』,很少關心到別人。修持慈悲的時候,先放掉『我執』,內心多想著周遭的人,關心別人的煩惱、別人的感受和需要。隨時放掉自我,慢慢便會開發慈悲心。這也是修持慈悲心的方法。」
近年來香港與世界很多地方,正處於經濟低潮,失業率和自殺率都高,連小孩子也自殺,人們怎樣可以渡過此難關?
「任何地方的經濟環境,均會時好時壞,這是必然的,這即是無常的道理。相對來說,應理解到自己其實是比較富足的,『知足』是最重要的,事事若能滿願當然很 好,但若得不到,便生苦惱;和別人比較,也生痛苦。而小孩子往往是受大人所影響,要教導小朋友,先要做好自己,給下一代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