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智慧總集,頂禮大智文殊菩薩!
要做一位偉大的修行者,首先必須開智慧,為了獲得智慧,你必須修智慧本尊文殊師利菩薩法。
時間:2018年3月13日下午2點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英譯中:高天恩
圖片提供:藏傳法脈總會
首先要向今天在座的所有的法師、各位師兄師姐、各位大德居士們說吉祥如意。
今天其實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日子,當初計畫這場演講之前,並不曉得時間是訂在今天。這堂課傳授的內容,其實跟今天這個殊勝的日子是有非常親密的關係,因為今天是薩迦祖師、薩迦班智達的生日(大眾拍手)。薩迦班智達是藏曆1月 26日誕生,他是文殊菩薩的化現,跟文殊菩薩是無二無別的,所以今天就是文殊菩薩日。文殊菩薩日講文殊菩薩,真的是萬緣具足,非常高興在這裡跟各位分享〈文殊菩薩禮讚文〉。
總的說來,般若智慧非常重要。關於智慧方面的本尊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最殊勝的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說文殊師利是三世諸佛一切智慧的總集。經上也說,文殊師利其實是一切諸佛之父,因為從無始以來,諸佛都是因智慧而成就佛果,文殊菩薩幫助了一切諸佛發起菩提心。
人身就像個紙杯子
我們學習佛法,首先要有正確的發心。佛經上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在今生我們都遇上了,所以我們不應該虛擲時光,也不應該自我欺騙,應該好好利用這個黃金機緣精進修行。
人身「難得」,但是也「易壞」,因為人生無常,頂多數十寒暑,所以人身就好比紙杯子一樣,有使用的期限,所以必須要珍惜生命而且善加利用。因為有了人身,我們才能夠好好的修習佛法、禮敬三寶,才能服務一切的眾生,但一旦使用期限到了,該放下時就應該毫不留戀的放下。
世間有很多兇猛的惡獸,但是這些惡獸不能在短時間內吃掉一切眾生;世間有很多善良的飛禽走獸,牠們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救助一切有情眾生。只有萬物之靈的人類力量最大,人類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做出最好的善業,幫助一切眾生; 同樣地,也能夠在短時間內摧毀或傷害一切眾生,所以生而為人的我們,必須要讓這一生朝向正向發展,才不枉得到珍貴暇滿的人身。
想開智慧,必須修文殊菩薩
其實佛法不只是一卷經書而已,佛法是一種方法,能調服我們的心,把負面情緒轉化成正面能量,讓我們化煩惱為菩提,離苦得樂。在現世得到快樂滿足,在究竟上證得佛果。
真正的佛法是要修心的,而不只是語言跟身體的行為。有時候我們用最善的語言與行為,反而傷害了眾生,因為我們用的是不善的心。好比有時候我們布施食物跟衣服給貧苦的人,表面上的行為是好的,但其實有人是為了名與利。所以行
為跟語言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動機。
要正確的修行佛法,就必須懂得方法,就需要智慧。薩千貢噶寧波在12歲的時候,他的上師巴利譯師就對他說,「要做一位偉大的修行者,首先必須要開智慧,為了獲得智慧,你必須修智慧本尊文殊師利菩薩法。」於是薩千貢噶寧波經過6個月的閉關修行,最後在定中見到了文殊師利菩薩,同時文殊師利菩薩也授予他偈言: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人; 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執著己目的,則無菩提心; 執著心生起,則失正見地。這就是現在知名的〈離四貪執〉根本頌。
三士道,都不離智慧
生而為人,要知道怎麼樣生活,也是需要智慧,若沒有智慧,這一生就不知道怎樣正確的生活。佛經把學佛的次第分為三種,也就是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下士道:一生最大的目的就是能獲得人天的果位,有一個好的轉世。但人生短暫,如果呼嚕呼嚕過了一生,最後多半墮入下三道。
我們之所以會墮入下三道,就是因為沒有智慧,不知道如何行善積德。基本上不知道行善,就不知道守戒、不知道有戒律這回事,而要守戒,首先必須要有智慧,所以先要有智慧才能行善積德。所以對於下士道來講,首先要守戒才能得智。
中士道:他人生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在這一生脫離輪迴。中士知道六道輪迴都是虛幻、痛苦的。這也是我們最應該知道的,就是「六道輪迴的本質都是痛苦」。
好比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國家,這些國家有的先進有的落後。有的人認為,只要改善落後國家物質環境,人民就得到快樂,其實這樣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要得到幸福,真正要改變的是內心而不只是外在的環境,只要心快樂自在,不管身處在什麼環境都會是幸福快樂的。
就像佛陀時代,那時候的物質環境貧乏,無法與現在的進步富裕相提並論,但是那個時候的聖者、賢者、大證悟者的心,都是安詳、自在的,我們今天的心跟當時完全不能相比。所以是否幸福,不是取決於外在環境,而取決於我們的內心。
總而言之,我們要知道六道輪迴的本質都是痛苦,我們要從痛苦中脫離出來,就是要修行。我們的痛苦來自於我們的惡業,而惡業的根本是來自於我執,只要「我執」還在,就不能從輪迴脫離,而要遠離我執,就需要智慧,所以對於中士道來講就是需要獲得智慧。
上士道:不僅是希望從輪迴中脫困,而且希望能圓滿佛陀果位。上士道基本上就像是大乘佛教,他的行持就是修慈心跟悲心,也就是願菩提心跟行菩提心都能圓滿:
一、願菩提心:是為了救度一切如母眾生,發願修持成佛。
二、行菩提心:是為了早日修持成佛救度一切眾生,而精進認真聞思修行,是以六度波羅蜜為主要修行方法。《大智度論》說:「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若無般若,五度如盲。」《入中論》也說:「如有目者能引導,無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攝取,無眼功德趣聖果。」意思就是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度就像無眼的善功德,而智慧就像是那前五度的眼睛,讓我們能夠正確的往修行道上行走,由此可知,智慧波羅蜜是多麼重要。
只要「智慧」跟「方便」雙運,我們最後就能夠成就佛果。就好比飛鳥要飛過寬廣的河流,需要一對翅膀(智慧與方便),如果有一隻翅膀受傷或是折損,就飛不過去了。同樣地,我們要到達菩提的彼岸,也需要方便跟智慧,這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對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都是一樣,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是活的智慧,不是紙上談兵
但我們不應該認為般若智慧,是讀讀書就能從經論中得到,佛法不只是書本的知識,所以說我們也不能光是透過腦袋來理解智慧。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智慧,聽聞什麼才能開智慧,才能知道如何去修,真正理解智慧之後,我們才能自由飛行。以學習開車為例子。首先我們要閱讀交通守則知道如何開車,但如果光看這些紙本理論是沒有用的,我們還需要實地的駕駛經驗。佛法也是同樣的,光看佛經,光知道理論卻沒有實際去修行的話,也是沒有用的。
所以佛法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去實踐、去修行,這樣的修持,可以調服自心,對治我們的貪、嗔、癡。如果我們修行多年,還不能夠對治貪、嗔、癡,對家人、朋友、鄰居還有嗔恨,那就是表示我們修行的不好,問題不是出在佛法,而是自己。
要分辨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可以從他的行為來判斷。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雖然學習佛法,但還是有很多行為上的錯誤,那他就不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教徒。因為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是心,只要我們的心是正面的,我們的一切行為就都會是正面的。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煩惱跟痛苦,其實所有的煩惱跟痛苦都是來自於自己的情緒。比方看到一個人修行精進而生起嫉妒,那我們就會覺得不快樂,但如果我們隨喜他的精進,我們就很快樂; 所以一切都是取決於自己內心。只要調服自心就可以不隨念轉,而調服自心就需要智慧。
五百位班智達不約而同的讚頌
今天的課程是口傳〈文殊讚〉(〈文殊菩薩禮讚文〉簡稱),在藏傳佛教裡,文殊菩薩的禮讚文是非常有名的,偈頌如下:
偈頌文殊讚(亦名吉祥勝妙智德讚)
觀空法師譯
敬禮孺童相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誰之智慧,離二障雲,猶如淨日極明朗,所有諸義,如實觀故,胸間執持般若函。諸有於此,生死牢獄,無明暗覆苦所逼,眾生海中,悲同一子,具足六十韻音語。如大雷震,煩惱睡起,業之鐵索為解脫,無明暗除,苦之苗芽,盡皆為斷揮寶劍。從本清淨,究竟十地,功德身圓,佛子最勝體。百一十二,相好莊嚴,除我心暗,敬禮妙吉祥。嗡阿惹巴札那滴滴...
〈文殊禮讚文〉的緣起有很多版本,我說的這個版本是緣起於印度的那瀾陀寺,當時寺院的大經堂興建完成,寺院的堪布要求寺院中的五百位班智達各自寫下對文殊菩薩的讚頌,沒想到隔天交出的五百篇祝禱文,居然完全相同。所以他們相信這個不約而同的巧合,一定是獲得了文殊師利菩薩的加持所致。
這篇文殊讚分成三部分,也就是對文殊師利身、語、意三者的讚頌:
一、身之禮讚:
「誰之智慧離二障雲猶如淨日極明朗。所有諸義,如實觀故,胸間執持般若函。」第一部分是對於文殊師利知識跟慈悲的讚頌,讚頌他的智慧像遠離烏雲的太陽般,沒有任何的遮蔽,猶如晴空萬里完全燦爛,是遠離所知障跟煩惱障的。所以說文殊師利菩薩的知識跟智慧,能完全了悟一切諸法實相。他手托《般若經》在心間,象徵對一切的現象都如實了解。
二、語之禮讚:
「諸有於此,生死牢獄,無明暗覆苦所逼,眾生海中,悲同一子,具足六十韻音語。」意思是說,那些眾生被關在六道輪迴的牢獄裡,因為他們被黑暗無明所遮蓋,就好像喝醉酒沉淪在輪迴之中,這些苦難眾生,是我們要慈悲的對象。所以文殊菩薩的慈悲,是給輪迴在六道的一切眾生,文殊菩薩的慈悲就像是慈母對他的小孩一般的強烈,而且沒有任何的分別。
這一段偈頌是對文殊師利語的讚頌。由於他慈悲的願力,要讓一切的眾生都能成佛。文殊菩薩清楚的解釋什麼是我們要做、什麼一定要捨棄。他具足六十妙好語,能展現六十種不同的音韻,妙語功德大如雷聲、閃電,可以振聾啟聵,讓一切眾生從無明業障中覺醒,讓眾生在六道輪迴中受束縛的腳鐐、手銬瞬間全解脫,如此就把眾生置於佛陀果位,而獲得解脫。
文殊菩薩的語功德,照亮無明的眾生,因為文殊菩薩會給眾生知識跟智慧,而把眾生的無知、無明驅除。不只是黑暗,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苦都能得到解脫。所以文殊師利菩薩手持著智慧寶劍是一個象徵,他可以一劍斬斷人類的黑暗以及無明。
三、意之禮讚:
「從本清淨,究竟十地,功德身圓,佛子最勝體。百一十二,相好莊嚴,除我心暗,敬禮妙吉祥。」實際上,文殊菩薩已經清淨了一切煩惱障、所知障,他不只是十地菩薩,事實上他已經獲得佛陀果位。他相好莊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偈頌的結尾是向文殊師利菩薩祈求,讓我們也都能得到跟他一樣的身、語、意的成就。
以上就是對文殊菩薩的讚頌做一個簡要的概述。現在開始「口傳」〈文殊禮讚文〉及〈薩迦班智達傳記〉。祝願:將所有功德都迴向給一切眾生,讓他們能成就遍知的佛果位;把功德迴向給慈悲的上師,希望所有的上師都能法體康健、法輪常轉。
聽打:徐姮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