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就仁波切/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阿毘達磨」開示四之二 「阿毘達磨」精神:真理禁得起檢驗

明就仁波切/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阿毘達磨」開示四之二

阿毘達磨精神:真理禁得起檢驗

2020 WN mingyur 16

 

就如佛陀所說,要像煉金一樣,去看待他所說及對待他的教法,

做各種篩檢、錘煉,然後再運用於生活中。

 

前行講解

一開始,我想先講一下我們剛剛做的念誦的大概意思。這整段念誦裡面,主要有皈依以及發菩提心。

皈依

在皈依的部分,主要講到有兩種皈依:一個是「外在的皈依」,還有「內在的皈依」。外在的皈依,我們主要皈依的是三寶,要認識到:

一、佛:佛陀是我們的導師;

二、法:法是我們的道路,也就是昨天提到的基道果中的「道」;

三、僧:僧就是我們一同走在這條法道上的友伴,一起同行共修的友伴。

發心

再來講到是發心。我們不論是講說或聽聞佛法,以及我們一起做各種禪修、修持等等,在做這一切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好的動機,因為我們在做這些事情都是具有功德的,所以我們不光只是為了自己而已,而是要想到「我這麼做是為了一切眾生,為了世界和平,以及為了讓眾生都能夠證悟到自己的自心本性」,為了這個目的,所以我在做這些聽聞、講說、修持這些具有功德的事情。

究竟的皈依發心

然而,真正究竟的皈依,其實就是我們的自性、自心本性,而真正究竟的發菩提心,也是我們的自心本性。

四無量心

所以在這個皈依發心之後呢,我們就念了一段〈四無量心文〉,主要內容就是: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快樂,以及快樂的成因;

願一切眾生都能遠離痛苦,以及痛苦的成因;

願一切眾生都能夠具足、保持著喜悅快樂;

願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平等,都能安住在平等當中。

獻曼達、請轉法輪

在這〈四無量心〉之後,就是〈獻曼達〉,和〈請轉法輪〉。

就像我們昨天一開始提到的,當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到自心本性之後,當時佛陀就想:我所證悟到的法,如果拿去教人的話,其實是沒有人聽得懂的,所以佛陀當時就自己這麼靜默的坐著、安住著。

當時梵天還有帝釋天,知道了這個情況,就來向佛陀請法,請求佛陀轉法輪。所以我們在這裡的〈獻曼達〉以及〈請轉法輪〉,都是象徵當時帝釋天、梵天向佛陀請法的象徵,所以有這樣一段唱誦。

說法者禮敬祈願

在大家一起唱誦完之後,我自己又念了一段文句,這段文句一開始主要是在向三寶,也就是向佛、法、僧作祈請;接下來,我也用這個念誦,從我的心裡歡迎大家來這裡聽聞佛法,也祈願這樣的教導,能夠真正依於每位聽法者的根器、種種不同的狀態以及認知,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益。

 

功課討論

接下來我要問各位問題了,今天我還可以問你們問題,你們是明天可以問我問題哦。我今天現在要問的問題是:「你們有多少人,昨天在聽課之後有回去做功課呢?」還記得我們昨天有兩個功課:

一、練習用「三種見地」觀察生活

第一個功課就是做練習,也就是運用昨天學到的「阿毘達磨」的基、基礎,或者說就是我們的見地、智慧去練習。

那麼要怎麼去練習呢?就是你是否試著從你自己的人生當中,不論你在做什麼、不論是私人的生活、工作或者是人際關係,不論任何的事情上面,你是否觀察看到以下這三點:

⑴多數:是否看到各種多數的、不同的部分、成分?

⑵關聯:是否看到這其中有什麼互相運作著,怎麼互相關聯著?

⑶變化:是否看到每個部分以及關聯的它們,整體產生的變化?

對於是否做了這個功課呢,如果有就請說「是」,如果沒有那就回答「不是」。

(線上問卷調查出爐)

很好,有百分之62的同學有做了功課,事實上把這「阿毘達磨」的道理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還要再問第二個問題,你要分享一下,當你把「阿毘達磨」的道理帶到生活中時,你的經驗、體會又是什麼?也就是在你的生活當中,你有什麼樣的發現呢?接下來呢,希望大家可以自己用打字的方式來分享一下你的觀察跟你的發現,你可以用中文、英文、日文,或韓文任何一個語言,在這個聊天室當中來分享你的體會。

有人看到了一些傷痛,有人覺得好像沒有任何是真實的,也有人真的去烹飪了哦,哇這個跑得太快了(笑),這個真是太無常了(笑)。

還有人分享說,好像真的看到一切都是互相的影響著、互相關聯著。

那也有人分享說,事情一直在發生著,但是並不如自己的預期,畢竟它就是這樣的一個因緣的發生。

有人是在交通阻塞的情況下去觀察。

有人是用在觀察身體上。也有人說他就是盡量的放下。

那也有人把這樣的觀察運用在觀察自己的嗔恨上面,也有人是去觀察自己的人際關係上面。

很好。看來,大家都真的有好好的去做功課了。

二、練習「觀察呼吸」

好,現在要問第二個問題了,你們有多少人做第二個功課的,也就是做呼吸禪修,有去觀察自己的呼吸呢?我們再來做這個是與非的問卷。

在大家做這個問卷的時候,我再說明一下,當我們在做這個禪修的功課,其實會有兩種情況:

⑴正式禪修(座上修):第一種情況就是正式的禪修,這時我們主要就是要完全放下一切,不用手機、不看電視,身體坐直,保持靜默的這麼去做禪修,這是第一種情況。

⑵非正式禪修(座下修):第二種禪修情況是非正式的,也就是在生活當中,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任何事情,甚至你在用手機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都能夠時不時的去關注到自己的呼吸,這是兩種非正式的禪修。

(線上問卷調查出爐)

很好,有百分之75的同學有做功課,很好。

 

2020 WN mingyur 17

 

「阿毘達磨」呼吸禪修三要點

「阿毘達磨」的禪修有幾個重點,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一、與呼吸同在

首先,就是要與自己的呼吸同在,而且就是:與自己呼吸的「自然狀態」同在。

意思就是:不論是什麼樣的呼吸狀態,不論是平靜的呼吸、不平靜的呼吸、深呼吸,或者是呼吸很淺,不論是哪一種呼吸,你都和這樣的呼吸同在著。

這裡的重點是:你對這個呼吸是有著正念的,換句話說就是:你覺知著自己的呼吸。

然而如果你有一種情況:你就是無法控制的「要去控制你自己的呼吸」,在這種情況下,就讓自己去控制呼吸吧。換句話說,只要你允許自己去這麼「控制不住的去控制」,反而你就能夠不再那麼的控制了。

剛剛的重點就是說:和你自己自然的呼吸狀態同在。

二、任念頭來去

第二個重點,就是任念頭自然的來去。

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當我們「覺察著自己在數呼吸」的時候呢,這時可能突然會想到披薩,披薩就出現了!這個時候你就讓披薩出現。

比如說當你關注呼吸時,你的呼吸是一進一出的,在這過程當中,突然披薩就出現了,披薩就介入進來了,可能就在這個一呼一吸之間:好,兩個披薩、三個披薩甚至十個披薩……這裡就是指各種念頭,就這麼介入著、發生著,那麼這個情況是沒有問題的,唯一的重點就是「你要記得自己在呼吸,要記得去數呼吸」,只要你記得的話,那麼來多少念頭、來多少個披薩,都是沒有關係的。

三、別太在意禪修質量

第三個重點,就是不要過度在意自己禪修的質量。

這個意思就是:你不需要去管,啊,我現在這樣做是對呢還是錯呢?我有沒有清明啊?沒有專注、是不是平靜、是不是感到喜悅?這一切都不需要管它。

唯一要記得的重點就是:不斷的去記得、覺知自己的呼吸。

任何禪修你都不需要擔心到底是對是錯,重點是:你現在就是活生生的這麼活著,你有著呼吸,所以你就只是這麼輕微的去覺察自己的呼吸,微微的、輕輕的去看著自己的呼吸,僅只是這樣就可以了。

 

基:「阿毘達磨」的見地

色法,有九元素

我之後還會再帶大家一起來做這個禪修。現在我們就再回到基道果這三個類別當中的第一個,就是「基」的這個部分,我們一起來討論。

還記得我們昨天有講到五大類哦。

好,在這個五大類當中,我們現在還是在講第一大類,第一大類講到的就是感知的層面,傳統名相來說就是色法,所以我們還在這個色法的這個範圍範疇內。

什麼叫做色法呢?其實也就是指你的眼睛見到的色相、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的氣味、舌頭嚐到的味道、身體體驗到的觸感。

這五個我們會經驗到的感官對象:色聲香味觸,那它們組合、形成的基礎是什麼?就是我們說叫「微塵」,現在科學來說就是叫「粒子」,最小的物質單位。

這最小的單位粒子,到底是什麼呢?「阿毘達磨」當中也談到,像這樣的一種粒子,叫做微塵,基本上有八到九個。

我們說有四大元素,還有從四大而生的結果,所以加起來就有八種。

那第九種微塵,就是色法的第九種元素,我們說是聲音,為什麼第九種是聲音呢?因為其實它時有時無的,並不是一直都存在的,所以說第九種色法就是聲音。

佛陀就說,當我們去觀察這個色法的最小的單位時,在這樣一個原子當中,我們都能夠發現到有八到九個不同的組成部分。

四大元素

首先我就再講一下剛剛所說的四大,這個微塵的原子元素。

一、地大:

第一個就叫做地大的微塵,地大元素。

我們要先講一下,這四個元素不是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這四種基本元素,是超越我們的感官所能感知到的。

首先講到這個地大的元素,它的特性主要就是「可碰觸的、有實體的、有重量的」,就是輕或者是重,它就有這樣的特性。

二、水大:

第二個元素就是水的元素。第二個水元素的作用是什麼呢?其實它有一種「凝聚、凝結」的力量,也可以解釋為像是一種引力、聚合力,這就是水大、水元素的作用。

三、火大:

第三個物質元素,就是火這樣一種微細的元素。火這個元素,主要是一種功能跟作用,體現在於「成熟、發生」,尤其是生命的成熟、成長這樣一種過程,也可以體現在能量等等上,它就有一些不同的層次,這就是火大、火元素。

四、風大:

再講到最後一個,第四個就是風這種微細元素,它的作用是體現在不斷的在改變著、運動著,那取決於時間,一切都在改變著,所以說是無常,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運動著,這樣一種過程,就是風大、風元素。

當這四種元素,也就是地水火風四大,當它們組合在一起,之後就會形成其他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就變成我們這個感官可見到、可感知的一些結果,比如說形狀、顏色、聲音、氣味、味道,以及各種輕重等等的觸感,那就是由這四大元素組合所形成的結果。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到,僅只是一個原子,它都並不是很單一性的存在,在一個原子當中,你可以發現更多的次原子,在一個次原子當中,又可以有另外一個次次原子,還有再另外一個次原子,就是可以這麼不斷不斷發覺下去,以至於甚至有成千上萬百萬個次原子,可以一再不斷地去看到。

 

2020 WN mingyur 18

 

檢驗真理要像煉金,經過試煉才是真金

在上座部的佛教當中,分為有部、還有經部:

一、有部:「阿毘達磨」就有七部論著,那就是有部「阿毘達磨」的傳統。

二、經部:這個部派主要依據是佛經,也就是佛陀的直接教導。

有部和經部這兩個派別互相有一些辯論、爭論,因為有部的行者們會說,「阿毘達磨」七部論直接來自於佛陀的教導;然而經部的行者認為,這七部論其實是後來才形成的,並不是佛陀直接的教導,當然來源是佛陀,但是之後才整理出來的,所以因此經部的行者更傾向於直接的依據經典,也就是佛陀所說的經典話語去做修持。

大家都知道在藏傳寺院當中,每一天都會有辯經課程,幾乎每天都要辯經三個小時,尤其在佛學院課程當中。辯經時,坐著的人,就是要建立宗旨、主張,叫「立宗者」,就必須要明確訂立他的主題宗旨;其他站著的人,就是挑戰者,就要透過各種問題,去看立宗者所承許、立下的這個道理,是不是真的有理。

其實這樣的練習是非常好的,就像佛陀自己曾經也說:「你們不要因為是我說的就這麼相信,你需要就像是煉金一樣,像淘金的人,當他們淘到金子之後呢,他需要加以冶煉,做各種篩檢、錘煉,之後才能真的成為質量好、純粹的黃金。」因此佛陀說:「你們就要像煉金人這樣,去看待我所說的話、對待我的教法,將它運用在你的生活當中。」所以從「阿毘達磨」的傳統來看,辯論、辯證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經部:微塵與微塵間沒關連,很科學!

回到主題上來說,有部跟經部這兩個部派,有很多辯論,他們主要有一個爭論點,就是在辯論有關於微塵,以現在的用語叫粒子的狀況。從有部的角度來看,認為每一個粒子、每一個微塵,都是互相連結、互相關聯的;但是從經部的角度來看,每一個微塵、粒子互相之間,沒有任何關連、連結。

對這主題,我自己也做了一些研究。

因為我從小就對現代科學很有興趣,1998年起,我有機會開始到世界各地去旅遊、巡講,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遇到了不少科學家,尤其我遇到了一些現代物理學的科學家。

這些現代物理學家就跟我分享說,70多年前的物理學認為,原子已經是整個世界最小的物質單位了,他們當時並不相信也沒有發現到,在一個原子當中還有更多次原子,七十多年前是沒有這樣的發現的。

當時我其實蠻驚訝的,我想2500多年前佛陀已經發現了跟這些科學家所說的不太一樣的東西,然而在70多年前,那時的科學家還認為,原子已經是最單一、最小的一個單位,而且它還是一個恆常的狀態。

但是之後科學家開始不斷去研究之後,就發現到其實還有很多次原子,也就是在一個原子當中還有著質子、電子、粒子等等次原子,所以科學家發現到,哇,原來原子並不是這麼單一的一個存在狀態,他們也發現到原子其實是非常運動性的、非常活耀的、是動態的,它並不是恆常,其實是一直在變化的。

於是我就問這些科學家一個問題:這些原子跟原子之間,它們是相互之間很靠近,還是很遙遠呢?他們的距離到底是怎麼樣,那些科學家就笑了,他們說每一個原子跟原子之間,這些最小單位之間,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空,他們互相之間是非常遙遠的。

科學家也說,它們的分佈狀態就好像是銀河系一樣,就好像是這個太陽、月亮,所有的星球互相圍繞著在運轉,然而他們彼此之間距離是非常遙遠的。

聽到這個說法,我心裡「哇!」了一聲。從這種說法,我覺得經部的論點應該是對的。

 

2020 WN mingyur 19

 

上座部:無方分微塵,即是實相

然而有部跟經部兩個這個部派,他們都共同承認有一種「極微塵」,就是非常微細的一種物質狀態,比如說像光,我們能看到光,這個光都已經是屬於粗的微塵,也可以說出的原子所組合的一種物質了;或者說聲音,聲音它也是一個很粗的原子微塵所組成的一種物質。然而就有一種非常微細的微塵、一種物質狀態,那基本上已經是我們五官所無法感知到的,就像是一種能量,只是一種能量場這樣的存在。

有部、經部這兩個傳統,共同都認為這樣極度微細的一種物質狀態,就是極微塵,它們都有一種延續性跟持續性,雖然它們會改變,可能會在不同的情況下結合,然後形成各種不同的形狀、顏色,形成不同的狀態,比如說它可以形成桌子或一個蘋果,變成水、變成火,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狀態,然而它有非常微細的一種持續性、相續性,這樣的一種持續、相續性,是一直持續跟存在著。

所以他們認為你沒有辦法燒掉原子,你也沒有辦法去消滅掉原子微塵,它的持續性是會一直在著的。

比如說我們燒掉這一張紙的時候,這個原子微塵,就會成為了煙、轉化成為煙,有一些就變成了灰,雖然它們變成了不同的型態,但它非常微細的那個最小的存在單位,是無法被消滅的。

這兩個部派所屬的上座部,有個共同的認定就是:所謂的究竟實相是什麼呢,就是「無方分微塵」。

另外這個傳統也認為,我們的心識如果分析到最微小的時候,也有著最微小的一剎那存在,那麼這一個最微小剎那的存在,就是究竟的實相。所以就上座部來說,他們認為物質上「最微小的存在」,那是究竟實相;心識上也有一個「最微小剎那的存在」,那就是究竟實相。

 

你沒看到色相,只看到色相折射的光

如果以大乘「阿毘達磨」的思想角度來看,剛剛所說的這個究竟實相,其實還不並不是真正究竟的實相,還只是世俗諦的一個層面。也可以說上座部他們所認為「有一個最極微細的心識狀態」,「有一個無方分微塵」,也就是「不可再分割的一個最微小的物質單位」這樣的存在,其實也還是世俗諦的,並不是最究竟真實的。這之後我會再提到。

所以就我們到目前為止所講的「阿毘達磨」觀點來看,你現在能感知到的所有粗糙的、粗分的一切,你的心感知到的這一切,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單一性的存在,恆常性的存在,很獨立主宰性的存在,然而你粗分所感知到的這一切,它們其實都不是真的。

看起來我們現在好像可以看到各種色相。然而從「阿毘達磨」的角度來看,我們根本不可能直接看到任何的色相。

因此「阿毘達磨」會認為,我們所看到的色相,其實只是一種印象或者顯現,也可以說是一種感知而已。換句話說,你只是看到自身的內在感知跟印象,你並沒有真正直接的看到外在你認為的色相。

也許你會問說:「那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做你並沒有真的見到色相,只是見到了你的想像或印象呢?」要做這個解釋其實有點難,所以我想要用現代的一些科學方法拿來做這個解釋,因為我也跟很多科學家們在這方面做過一些討論。

好,比如說你看到了一個「杯子」,但是事實上你真正看到的,其實是「杯子所投射給你的光」而已,或者說「它投射出的一個影像」,你並沒有真正直接看到那個杯子。

就好像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個「攝像機」,事實上我看到的是這個「攝像機反映的光而折射的光芒」,這種折射就好像是東西映照在鏡子上一樣,那樣的反映跟折射。

 

小實驗一:輕按眼皮看世界

你們想要做一些實驗嗎?來一點體驗嗎?好,所以我們可以來做一個小小的一個小實驗小體驗哦。

比如說你遮住一隻眼睛,然後你的另外一隻睜開,你就用另外一隻手按在眼皮上面,就這樣輕輕地碰觸著,別太用力喔。那你們現在發生什麼事了?

你們可以到討論聊天室來分享一下,你剛剛這樣做的時候覺得怎麼樣?

有人說是看到重影,好像在晃動。

是的,這就是你會看到的對境,你所看到的對境是在晃動的。那為什麼你看到的這些東西都在晃動呢?事實上這個晃動的感覺是來自於折射的光,折射到你眼睛上的這個光,被動到了晃動了,但事實上那個真正的物質還在那個地方,比如說這個攝像機,它並沒有在動。

如果你的眼睛真的能夠直接看到這個攝像機,即便你按自己的眼睛,也並不會覺得你看到的這個東西在晃動,因為它並沒有在動。

那麼如果說你的眼睛真的能夠直接看到這個攝像機,即便你這樣去搓自己的眼睛,你也並不會覺得你看到的這個前面的東西是在晃動,因為這個東西其實並沒有在動。

所以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事物所折射出來的光而已,都只是一切萬象對你所折射出來的一種光影。

當我們去看著月亮的時候,我們其實並沒有看到那真正的月亮,也就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月亮,它早就不在了,早就無常了,我們看到的,只是很久之後才接收到的投射、映照。

 

小實驗二:看著我的臉

還要再另外一個練習嗎?好,那麼另外一個練習就是,請看著我的臉。

你們能看到我的臉嗎?你們能清楚的看到我的臉嗎?

好,我們在這裡再做個問卷。如果你能很清楚看到我的臉的話就說「是」。

好,有百分之88的同學說「是的,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仁波切的臉,很清楚。」

你們確定嗎?

請持續的看著我的臉,你現在在看哪裡?也許你看的範圍是我的眼睛、鼻子這個部分。如果說你的視線範圍著重在我的眼睛這部分的話,那麼事實上你並沒有很清晰的看到我的下巴,就不會清晰的看到我的嘴巴,也不會清晰的看到我的耳朵。

請不要動眼睛喔。如果你到處這樣掃描我的臉的話,你會覺得好像很清晰的看到我的臉。現在請看著我的眼睛,而且不要看到我的下巴。從這樣的狀態來看,你並沒有看到我整張臉都很清晰,你只能說看到我的眼睛是很清晰的。

但是現在如果再問:「你很清晰地看到了我的眼睛了嗎?」

現在你看的是哪一隻眼睛呢?

如果你著重在我的右眼,你看我的左眼就不會是清晰的;如果你著重在我的左眼,看我的右眼就不會是清晰的。

然而事實上我們平常做的事,就是快速移動著我們的視線,形成一種概念性的印象,然後儲存變成記憶,然後你心中就有了這樣的記憶,其實你看到的只是一個概念性的印象。

那麼你們能夠很清晰地看到我的右眼嗎?你是看右眼睛的哪一個部分呢?你是看我的眼珠、還是白眼球、黑眼球,還是上眼皮還是下眼皮?其實這一個眼睛也有很多的部分。所以事實上你真的沒有辦法,一次就把每一個部分都看清楚。

如果你著重在看我的白眼球,那事實上白眼球也有各個不同的部位,有上下內外等等不同部分,因此事實上你並沒有辦法真正清楚的看到我的眼睛。

所以,我們以為自己看到了、聽到了什麼,其實這一切都只是感知到、看到你自己內在心理的各種活動而已。

我也跟認知科學的科學家有過一些討論,科學家們就說,事實上我們百分之97到98的多數時間,看到的都是自己內在心理的活動,自己內在的狀態跟活動而已,真正直接從外在吸收進來的訊息,其實只有百分之三而已。

從「阿毘達磨」的觀點來看,外在唯一存在的是什麼?就是「無方分微塵」,也可以說是極微細的一種物質狀態,以一種極微細的微塵存在著,你現在所感知到的任何形狀顏色,色聲香味等等這一切,其實都並不是真的像你感知的那樣存在在外在。

 

2020 WN mingyur 20

 

小實驗三:我叫什麼名字?

我們要不要再做一個試驗?如果還想要再做一個實驗,你就可以舉手,哦好像已經有三、四百人舉手了,好,已經有九百人舉手了,好,已經一千人。

好的,那這樣大家都想要的話,我們就來做另外一個試驗。

首先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試驗,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難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我叫什麼名字?」

我們再來做一下問卷:有多少人知道我的名字?知道的就是YES,不知道的就是NO。

好,好像有百分之89的人知道我的名字,那我到底叫什麼名字呢?你可以寫在這個聊天室裡。

「明就仁波切、明就仁波切、明就仁波切……」(笑)

所以你能夠聽到我的名字嗎?比如說你會聽到「明就仁波切」。

好,現在請試著把身體坐直,然後閉上眼睛,待會我就會念出我的名字,這時候你要去觀察、去看看,你是否能真正聽到我的名字。

「明就仁波切」

「明就仁波切」

「明就仁波切」

你們覺得聽到這個名字很清楚的,有多少人呢?

來做一個問卷哦。這裡有百分之88的同學說聽得很清楚,你們確定嗎?

好,你們可以看看我的名字是怎麼被念出來的,就是「明就仁波切」。

第一個字「明」是我的名字嗎?如果旁邊有一個人突然說:「欸,明明明」這樣叫的話我不會去回應他的。

或者是叫我第二個字「就」,如果你說:「欸,就就就」,我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在叫我。所以事實上你並沒有聽得很清楚。

當你聽到第一個字「明」的時候,這並不是我的名字;當你念到第二個字「就」的時候,其實這也不是我整個名字,因為當你念到「就」的時候它也只有一個字,面「明」那個字已經念過了,然後面仁波切的「仁」這個字都還沒有發生,所以光只是一個「就」它也並不成為我的名字。

那是誰在聽到了我的全名呢?其實是你的概念在聽到。

好,所以事實上就是我們自己的概念心去做了整合,把過去的、未來的東西全部都兜到一起,然後就讓它變成一個很單一性的狀態,變成一個概念去認知,然後你就以為你聽到了整個名字,你以為你聽到了。

 

概念不是問題,「把概念當真」才是問題

從「阿毘達磨」的角度來說,其實這些概念本身不是問題,只要你知道這些概念不過就是一個概念而已,這就沒有事了。但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並不知道「概念不過就是一個概念而已」,就只是你的概念而已,我們的狀態是「把這些概念當作是真實的」,於是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說是完全錯了,根本就沒有辦法看到真實的實相,還會有很多困惑跟錯亂。

我們所感知到的,其實就是透過我們的概念去統整起來,成為一種單一性的體現,我們就這麼單一的去感知,所以我們就以為自己看到了仁波切的整個臉,「我看到全臉了」,或者我們以為自己聽到了全名,但是事實上這只是你自己概念性的整合出來,而事實是什麼?事實上存在在那裡的,只是各個部分而已,實相也就是多數的各個部分。

從另外一個情況來看,我們還有一種想要掌控、主宰的感覺,因此當事實的發展感覺無法掌控的時候,我們就感覺到特別的憤怒、生氣、嗔恨跟難受。

另外就是事實上,實相上的一切都是在改變著的,都是無常的,這就是事實以及實相。但是我們心中卻很期待事情能夠不變,我們沒有辦法接受變化,沒有辦法接受不可預測和驚喜,我們會感覺到非常沒有安全感、失望跟沮喪等等。然而事實就如同海浪一樣、如同股票一樣,它本身就是在這麼變化著的。如果我們不能接受這種事實,那麼無常變化的另外一面,就是各種開放和可能性、各種機會,我們也將看不到,也將會失去。

 

觀察情緒「多數、無常、因緣和合」

的真實狀態

今天「基」的部分,就是見地的部分,我們就講到這裡,接下來我還要再來給大家一個功課。

功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遇到各種困難、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痛苦,這種痛苦主要就是「很多你不想要它發生的事,都發生了」,或者是「你期待發生的事,都沒有發生」,在沒有認識到「一切事物的實際狀態,就是多數的、無常的、以及緣起的」的狀態之下,你就有著各種的執著跟期待,於是我們就產生各種的痛苦還有情緒。

就像我曾經有很多的恐懼,很多人也有各種沮喪、焦慮等等,包括我們現在的疫情,也可能導致我們感覺到孤獨、害怕、恐懼等等,我們要試著去看到這些情緒的真實狀態是什麼,也就是實相到底是什麼,試著從這些情緒當中去看到「多數」的體現在哪裡,或者說「無常」的體現,「因緣和合」的體現在哪裡。

這些禪修的部分其實我之後會再教。今天所要做的功課就是:去看到這些情緒,看看自己如何面對這個情境,它「多數、無常、因緣和合」的真實狀態,是怎麼體現的。

請試著去寫下來,比如看到恐懼的時候,就可以寫下來:「喔,我看到恐懼了!它有哪些部分。」你也可以去感覺到身體的疼痛,或者試著去看人際的關係,你就試著寫下來,它有哪些部分,以及怎麼無常等等,還有一些可能是你心中不願意說出來、不願意分享的事,也可以試著去看到、試著去寫下來,當然你也可以寫完就要燒掉、扔掉,也是可以的。

 

2020 WN mingyur 21

 

道:「阿毘達磨」的禪修

觀的呼吸禪修:觀察「呼吸是無常的」

接下來這個禪修練習,我們會先做的還是呼吸的禪修練習。昨天的練習是屬於止的禪修,我們今天要開始進入到觀的禪修,是觀禪的開始。

這裡所觀的禪就是指:你要去看到事物的本質、實相的狀態,所以在呼吸上面,我們也要試著去看到呼吸的本質、實相的狀態是什麼。

比如說,我們要去觀察呼吸,在一吐一吸、一吐一吸的時候,在整個過程中,它是如何的變化著的。比如說當你吸入氧氣,你就觀察著它吸入到你的身體當中,當你一再吸入的時候,它會有個過程:首先這個空氣會透過你的鼻子,到你的喉部,再到你的肺部,然後你會感覺到胸口因為空氣的吸入,而漸漸的膨脹跟擴大;之後當你呼氣的時候,同樣觀察胸口、胸腔又會慢慢縮小,你就將二氧化碳呼出去了。就這樣去觀察呼吸變化的過程。

 

好,現在請把身體坐直、坐正,然後閉上眼睛。

 

首先去感受自己的身體。

然後放鬆你全身的肌肉,從頭到腳,

去放鬆自己的全身肌肉。

然後試著去感受到身體的重量。

 

好,現在請覺知到自己的呼吸。

 

去覺察到自己的呼吸,

其實是分分秒秒都在改變的。

所以當你吸氣的時候,

外面的空氣已經開始在流動,

透過鼻子,進入到喉部,然後來到胸腔。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胸腔一直在擴展著。

 

當你呼氣的時候,你的胸腔越來越往內縮,

氣息就透過你的喉嚨到鼻子,然後呼出去。

 

我們就只是去觀察、覺察到自己的呼吸,

是如何在改變著。

這時,我們就觀察到了「呼吸是無常的」。

 

好,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

在這個過程中,不論任何念頭生起,

不論是過去的、還是未來的念頭,

你就是任它來任它去,

只要你還記得自己在呼吸,這樣就可以了。

 

好,現在請慢慢睜開眼睛。

現在請持續的去覺知著自己的呼吸。

好,禪修就到這裡結束。

 

我們剛剛這個練習,之後大家也要在自己家裡繼續練習,當然不論是自己家裡或任何地方,都可以。

尤其是像我昨天也提到過,比如說我們不開心的時候,或者感覺有壓力,有各種負面的情緒,恐懼、焦慮等等的時候,尤其是你感覺到痛苦,甚至有各種干擾的負面情緒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試著去看著自己的呼吸,並且去看著它每分每秒的變化。

明天我會給各位考試哦,看看各位有沒有做的功課。謝謝。

 

 

------善報2020冬季號 pg. 18-31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