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中,修安忍與平等

愛在疫情蔓延時. 明就仁波切線上課程──第九堂課摘要

在不確定中,修安忍與平等

 

2020 WN mingyur 08

 

 

日期:2020年5月31日

翻譯:妙琳法師

 

安忍的精髓,有彈性的心

今天我想談一談關於「安忍」。現在一切都很不確定,大家都不知道這樣的隔離、封城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什麼時候才能步回正軌,能夠繼續我的學習,經營我的生意?大家都在不確定中等待著。因此,認識「安忍」很重要。

什麼是「安忍」呢?「安忍」的精髓是一種有彈性的心,你的心開放而強大,帶有一種勇氣;如果沒有勇氣和平靜,心就會變得沒有彈性和敏感。即使是一點小事不對勁,你就會覺得很不安。生活中出現一點小問題,我們就很容易失望。即使你不想感覺失望、恐慌,不想要生氣、擔憂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心。事實上心應該更有彈性,而這就是「安忍」。

 

隨著人生的起伏舞動

以「安忍」而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如是知道並接受一切。過去我提過很多次,人生是起伏不定的,像海上的波浪,而我們就要接受它如是起伏。但在接受的同時,人生也充滿了美好的事物,例如我們有著覺知、慈愛、悲心、能力、技巧、智慧,我們的內在具備那麼多殊勝的特質不是嗎?所以要接受、認識出它們,但同時要知道,無論我們做什麼,無法總是盡善盡美,會有上下起伏。因此,也要學習放下,接受這些起伏,卻不放棄。

運用你的智慧、學識、技巧,做任何事都盡力而為,但不要太執著結果,投入應盡的努力,同時享受這個過程。那麼,你就會找到一個平衡,找到一個自然的節奏和進度。無論情況如何起伏,你都能屈能伸,你知道如何隨著人生舞動。

生活就像一場舞蹈、就像股市,接受它如此,就是一種放下;然而不要放棄,並運用我們內在特質能力盡力而為,那就會很有力量。

 

人生如登山,迂迴上下才是自然

如果你想爬到山頂,上山的路線會是一條直路嗎?不可能的。這種一條直線的路是不存在的。事實上,一開始會先往上走一段路,然後再迂迴下行。因此不要放棄,從自己的錯誤、障礙與問題當中學習。

每個人都會犯錯,也都有各自的問題。人生總會出現問題,但問題及障礙也可以成為一種機會、一種解決方案,所以不要放棄。你會上行一段,然後又迂迴向下,上下、上下……而每一次你都會學到東西、得到成長。最後,你就爬到山頂了。迂迴地上上下下往前進,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但一般情況是什麼?我們所期待的是一條直線到達目的地。一旦看不到一條直線,我們就會覺得焦躁,就小題大作,捶打自己、責怪他人、責怪環境,攪得一團糟。到最後,因為太緊繃或太鬆懈,我們可能就會放棄。所以「安忍」是要找到自然的節奏。

 

不鬆懈、不緊繃,學習找到平衡

西藏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小時候外公跟我講了這個關於耐心、正精進的故事──烏龜和兔子的故事。烏龜跟兔子賽跑,看誰先跑到山頂。比賽一開始,兔子就想:「我蹦幾下就到山頂了。這隻小烏龜慢吞吞地爬行,怎麼能跟我比啊?」於是,兔子快要到山頂時覺得很累,就先睡了一覺。而那隻烏龜慢慢地一直往上爬,不放棄也不緊繃。最後,烏龜先爬到了山頂,呼喊著兔子,兔子被叫醒了,向山下看去,但牠左看右看都沒看到烏龜。接著又聽到烏龜喊牠,兔子往上一看,沒想到烏龜已經在山頂了。所以,要持續、不放棄,從錯誤中學習,從障礙中成長。到最後,其實每件事都在輔助你達到自己的理想,都成為了你的助力。所以,真正的重點是要找到平衡,這點很重要。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個藝術家,一旦你作畫時輕鬆自如,作品就會很出色。唱歌也是如此,當你輕鬆地駕馭聲音,就能唱出美妙的歌聲。感覺上好像是毫不費力,但其實並不是完全不出力,仍帶有力道。這樣的力道是隨順自然節奏,不會太緊繃,那就是真正的安忍、平等捨。「平等捨」的意思就是不要太緊繃,也不要太鬆懈。如果憎恨敵人,而過於執著自己親近的人,就是種不平衡的狀態。相反,你知道有自己不喜歡的人,也知道有自己喜歡的人;每個人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兩者都可以幫助你成長和轉化,都能幫助你學習。

 

何不換個方式試試?

有時候,當你想要做什麼,或想要達到一個目標,過程中走到了死胡同。一般我父親會說你走到盡頭了,會發生什麼?大部分人就放棄了,或是撞牆撞到滿頭傷,但事實上,你這樣是穿不過去的。然而,有不同的方式穿越: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很多不同的方式。也許這麼做就可以越過這堵牆;而不是用莽撞的方式。

舉例來說,我去遊方閉關四年半之後,回到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德噶光明寺,在我回來之前,寺院因為地震遭到嚴重損壞。當我第一眼看到寺院的那一刻,哇!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裡有很多關於我父親的記憶,我曾在這間寺院跟著我的父親、外公學習。當時看到寺院建築到處是裂縫,有些牆壁都脫落了,我震驚不已。接著我認識到這是無常,便試著去思維無常。無常並不表示死亡、結束、什麼都沒有了;無常表示改變,因此它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充滿各種不同的通道路徑。

於是我想,要如何轉化現狀,讓它對人們帶來更多利益?後來便有了不同的項目設計。目前我們這些項目都在進行中,希望很快就會帶來利益。我們這裡有佛學院,計畫未來也會是教授國際學生禪修、進行修學的地方。目前很多學院講授佛法教理和禪修,但沒有教導實際禪修的方法;而很多閉關的地方,會教禪修技巧,但卻不教理論。但是在這裡,我們結合學術和修行兩個面向,我們設計了讓人欣喜的課程。很快,寺院這裡就會展現出新氣象,可以說是地震帶來的福祉。地震造成了很多破壞,奪走很多人的生命。然而,對於此刻還在這裡的人來說,不要因為災難而喪失意志、勇氣和彈性。不要放棄,繼續從中學習、成長,持續地轉化。我認為這對我們人生來說,真的很重要。

 

2020 WN mingyur 10

 

 

愛在疫情蔓延時. 明就仁波切線上課程──第十堂課摘要

與疼痛共處的妙方

日期:2020年6月14日

翻譯:妙琳法師

疼痛是快樂或痛苦,取決於你

疼痛本身有可能帶來快樂,也有可能引起痛苦,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有時人們會說自己真的不喜炎熱的天氣,夏天的時候走在室外,感覺自己無法呼吸了,覺得非常難受,每走一步都很不舒服。然而你到了健身房,運動之後,你決定要去做蒸氣桑拿。桑拿房裡非常熱,而你感覺很享受:哦!終於感受到這種熱力了。桑拿的熱度,和外面的高溫,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然而當我們的心認為這是對自己好的,你會花錢來這裡感受熱力。那麼,健身房外面的熱度,是痛苦的成因;而健身房裡桑拿的熱度,是快樂的成因。這都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疼痛。

 

三個步驟轉化疼痛為禪修

首先,你學習的禪修方法是覺知呼吸,或聲音的禪修,或默念禪修。這些是禪修的第一步。

第二步,先去覺知身體。從頭部到腳底掃描一遍身體,只是與任何的感受同在,你不需要改變感受,或是控制、壓制、製造感受,這些都不需要做,只是放著。什麼都不用做,就只是放著。

第三步,你需要找到身體上不舒服的感受,任何身體的疼痛。你或許覺得膝蓋痛、背痛,你可能身體患病,胃痛或是任何疾病引起的疼痛。情緒上的痛楚,也可以運用,例如恐慌、抑鬱、憎恨。當憎恨出現的時候,也會帶來痛感。當出現貪念、欲望,也會帶來疼痛。欲望滿足時,雖然有愉悅,也有痛苦。所以,這個練習需要一些疼痛感。

 

疼痛禪修引導

請保持你的後背輕鬆地打直。閉上眼睛。

從頭到腳地掃描自己的身體,掃描整個身體,好嗎?

無論你身體有什麼感受,愉悅的感受,不舒服的感受,中性的感受,都沒有關係。

就只是與感受同在……

不需要控制它,不需要壓抑它,也不需要製造出舒服的感受,只是觀察可能有的任何感受……

現在,專注在不舒服的感受上……

如果你沒有不舒服的感受,

可以用手按壓虎口,創造出痛感……

就只是與這個不舒服的感受同在。

跟看著呼吸、聽著聲音一樣,現在做的也同樣,與疼痛同在。

現在請慢慢打開眼睛,鬆開按壓的手。就這樣放著你的心。

 

疼痛禪修的四種覺受

首先,一些人去看疼痛,疼痛就消失了。你找不到疼痛,而出現了一個空隙。那就跟空隙同在。沒有疼痛,是沒有關係的,儘管你沒有特定的焦點,但你也沒有丟失,還是有著一種當下感、存在感。這就是第一種覺受。

第二種覺受。一些人去看著疼痛,疼痛會轉換部位,胸口的痛會移動到頭部,當你觀察它,它又會轉移到後背, 當你去看它, 它又轉移到膝蓋, 疼痛會這樣轉移。那也是很好的。這表示疼痛成為了你禪修的對境、助緣,你和疼痛開始做朋友了,互相支持,非常好。那就跟隨著痛,沒問題。

第三種覺受。當你看著疼痛,疼痛沒有轉移,也沒有消失,保持在原位,沒有變大,持續存在,非常好。這也表示疼痛成為了你禪修的助緣。

第四種覺受。當你看著疼痛,疼痛變得更強烈,這其實也很好。這就是像之前提過杯子的例子:一個髒杯子在它乾燥的時候不覺得太髒,但灑上幾滴水開始清潔時,看起來比之前更髒;但這是一個清淨、淨化的過程。當你的心更加清晰、平靜,就會開始看到心的各種狀態。這是很棒的。

但是,如果你覺得身體上的疼痛、情緒上的痛苦變得太強烈,就換一個方法,不要再專注於疼痛,回到聲音的禪修、看呼吸,可以這麼做。逐漸地,疼痛開始成為你的助緣,就如同呼吸、聲音,你可以平靜地面對疼痛。這個我們稱之為以覺知來面對疼痛。

 

以「慈悲和施受法」來做疼痛禪修

第二類的禪修練習,是在疼痛之中發現慈愛和悲心。這意謂著疼痛成為慈愛和悲心的助緣。如何練習呢?

第一步是認識到疼痛──你感受到的身體疼痛、疾病。

第二步,進入疼痛的深層。當你更深入去看,會發現慈愛。事實上,身體產生疼痛是一種保護。當你深入到疼痛之中,它的更深層次是一種愛和慈悲──你想要快樂,你想從疼痛中解脫,那就是慈愛和悲心。試著在你自身看到這點。

另一種轉化疼痛的方式,是聯想到他人。無論是誰,當他經歷疼痛時,都不會平靜,就跟你一樣。這樣去理解。然後,我們有一種特別的修持,叫做「施受法」。這個練習是當你吸氣時,將他人的疼痛帶入你的疼痛之中。同時思維:我要代一切眾生經歷這個疼痛,慢慢吸進一口氣,同時設想一切眾生的疼痛如同黑煙,消融於你的疼痛中。多麼好啊。今天,我的疼痛變得有意義了。接著呼氣出去,隨著吐氣,明亮的光芒觸碰到一切眾生,同時你祈願一切眾生因為你的疼痛而從疼痛中解脫。

當你把眾生的疼痛帶入到你自己的疼痛中時,那就是善德。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善業,那就是慈愛,大悲心。這成為了光芒,於是將這個光芒傳送給眾生,願一切眾生自由,願一切眾生快樂、沒有疼痛;然後再一次接受一切眾生所經歷的,當它們被你接受,便自動轉化為善德。

有人會說:如果我這麼做,我的疼痛會越來越嚴重,因為我把眾生的疼痛接受過來,我自己已經在痛,可不想再接受他人的疼痛。如果接受他人的疼痛,我會更痛苦,而且很快會死掉。其實,不會這樣;而是相反的。因為這種恐懼、自私、自我的心,才是助長疼痛的。而當我們做施受法修持時,是與之相反的。事實上,這樣修持反而會帶來疼痛的療癒、疾病的療癒。

 

以智慧來做疼痛禪修

第三類方法是我們所說的智慧。在出現恐慌、疼痛、任何心理狀況時,去看它的本質,它是可以被分解成片的:感受、圖像、音聲和信念。

信念的意思是厭惡、貪執,而你無法真正抓住什麼。就是我們所說的無常、因緣和合、多數這三者之一。這就是疼痛的本質,了知這些就是智慧。你持續去觀察,到最後,你甚至找不到身體的感受在哪裡,甚至找不到聲音為何,你的心會有片刻失去概念,而你沒有丟失,你有一種當下感,覺知仍然在,但不會真正聚焦。非常棒!這就是智慧──無概念的智慧,在一瞥之間出現,不太長,與之同在,找不到疼痛在哪兒,然而似乎還是有點類似的感覺在那兒,卻又抓不住它,就與它同在。

而後疼痛又出現了,有時候比之前還劇烈,又再去觀察,去看疼痛,看它在改變,成了很多部分,這裡、那裡,是因緣和合的。越去觀察,越無法找到。內心生起了平靜,過不久,疼痛又再出現。一再這樣去觀察,到最後,對疼痛的憎恨,或恐懼、不喜歡,就會慢慢消失了。而疼痛不再那麼可怕。疼痛也不再那麼令人痛苦。這便是如何以智慧來做修持。

 

三類疼痛禪修,隨時轉逆緣為順緣

以疼痛做修持,基本上有三類重要的練習:一是覺知,二是慈悲,三是智慧。你在修持的時候,對療癒疼痛也會有幫助,因為大部分時候,心和身體相互關聯,透過這些修持,心能夠影響身體,因此這些練習能夠帶來療癒。

舉例來說,首先用覺知,當你真正以覺知上下掃描身體,特別是當你覺知到疼痛,覺知其實具有療癒的力量。一般情況下,我們沒有直接面對疼痛,沒有覺知到疼痛,疼痛因此很堅固,再加上我們不喜歡痛,對它抗拒,產生希望和恐懼,因此我們迷失在期待和恐懼之中。但如果你覺知疼痛,會有一種溫暖、光亮。覺知就如同光,黑暗中如果出現光亮,自然會慢慢驅除黑暗。透過掃描、覺知,身體會發生很好的改變,疼痛改善,免疫力增強,壓力減輕,帶來平靜,對整個身體來說很有幫助。接著慈悲是我們所說的「毒藥轉為良藥」的修持。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本具殊勝的功德特質,然而沒有認識到。透過施受法的修持,疼痛成為善德。有時我稱它為「內在回收」。

疼痛一般讓人感覺很棘手,然而轉化它為慈愛、悲心,它就變得有利用價值了──「毒藥轉為良藥」。

第三,看到疼痛的本質,面對它,並深入其中,疼痛變成多個部分,不斷改變著,無法真正定義它,最後,你會看到空性──疼痛的空性,那就是大智慧。

2020 WN mingyur 09

 

 

愛在疫情蔓延時. 明就仁波切線上課程──第十一堂課摘要

心亂亦能靜的訣竅

日期:2020年6月28日

翻譯:妙琳法師

 

透過禪修我們的心會變得更平和、平靜,心也會變得富有彈性、更能運作、更加自由,而禪修附帶的快樂就會自然地隨之而來。這種快樂,不像是喝了咖啡之後的開心。喝了咖啡之後,大概會有二、三十分鐘覺得很興奮,對吧?但之後又會變得很低落。禪修帶來的快樂不是那樣,禪修所帶來的快樂,不需要依賴外在的狀況,是一種由內而發的喜悅和滿足。我們說它是一種更穩

定、更持久的快樂。

過去很多年,我一直像是實驗室的小白鼠。自從2002年我就參與了實驗室的研究。實驗中我被放入核磁共振儀,接受腦神經的測試研究。當時腦神經科學還處於研究禪修的初期階段,那時候禪修還未像現在這麼流行。後來我持續多年都參與這項研究,透過跟科學家的交流,我也有了些發現。

 

你具有改變大腦的能力

首先,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希望改變你的大腦。這就是科學家所稱的「神經可塑性」,你的大腦有改變的能力。約莫二十多年前,腦神經科學家不相信這點。如果你與生俱來就不快樂或愛生氣,那麼你一輩子都不會快樂、都會愛生氣;如果你天生就有一些恐慌或抑鬱,那麼一輩子恐慌和抑鬱都會伴隨著你。類似這麼一個基線,科學家認為不能被改變。

無論我們怎麼嘗試獲得快樂,比如名聲、權利、金錢,所有這些並不會真正有幫助。科學家研究顯示,中彩券大概會帶來兩年的快樂,之後又回到基線;婚姻帶來的快樂,大概有五年,之後也會回到基線。

然而,經過多年研究,很多的禪修者,即使他們沒有禪修的時候, 也都是快樂的。因此,基線是可以透過禪修而被改變的,說明這是有希望的,這被稱為神經可塑性。除此之外還有神經迴路的改變,甚至我們大腦結構的一部分,都可以改變。它們會開創出新的迴路,而舊的迴路則會關閉,包括大腦基因也是可以改變的。

 

透過禪修改變原有的侷限

而我發現改變基線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透過禪修:認識覺知、慈悲、智慧的禪修。我們設立了開心禪的系列課程,課程的第一階談到關於覺知,第二階主要是關於慈悲,第三階則是關於智慧。

從內在展開的轉化,便不太需要依賴外在情況,而你的快樂會更持久。因此,禪修附帶而來的是平和、平靜、喜悅、快樂、能動性、可塑性,這些叫做禪修的經驗或禪修的結果,是禪修附帶而來的,但不是禪修的精髓。

禪修的精髓是覺知。我以前提過很多次,覺知的意思是「知道」,我們的心有著一種特別的特質和能力,心的本具功德,就是「知道」。而這樣的知道,它不需要依賴客體和主體。我們說它是一種自明、明性,一種超越能、所,無概念的知道,每個人都具備這一點,你有、我也有,之前課程中提過很多次,然而我們就是沒有認識出它。

 

本具的功德,等待我們發現與開顯

由於沒有認識出它的結果,導致我們只看到念頭、情緒、記憶、感知、感覺。當你問一個人,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的心嗎?他們描述的只有念頭、感受、記憶、感知、感覺。甚至去問心理學家,你的心是什麼,他們談的都是心的功能。如果我們不知道心真正的特質,對它一無所知的話,它就不會對我們展現出來。

所以有兩個問題:第一、我們不知道自己本具這些特質,第二、我們不知道如何接近它

們,與它們連接上。以傳統的例子來看,我們的本具特質──覺知,就像天空一般,而念頭、情緒、感知、記憶,所有這些都像雲霧。但雲霧並不是天空,雲霧在天空中生起,在天空中停留,消融於天空。雲霧也會改變,有時候很美,有時候像花,有時候像一個人、像馬、像動物、像房子,或者顯現不同的顏色。有時候雲霧輕薄,有時候雲霧厚重,有時候暴雨,有時候則佈滿烏雲。特別是新月的夜晚,像尼泊爾的一些偏遠的山區地帶,那時候會完全黑暗,因為地面沒有電燈,新月時也看不見月亮,天空布滿了烏雲,你看不見星空,即使夜晚天空完全黑暗,但天空的本質也絕不會黑暗。

這裡要談的重點是,一旦能夠認識出來就是智慧。所以我會反覆舉這個例子,想一再提醒各位。以手錶為例,手錶的特質就是顯示時間,如果你不知道手錶主要的功能是什麼,那麼手錶對你來說就不會顯示時間。即使是世界上最昂貴、最優質的手錶,它都沒辦法對你產生報時的功能,所以我們需要認識它是手錶。

因此,我們要認識出內在具備的特質,而本具的特質不只是覺知,還有慈愛、悲心、智慧、能力、能量、潛力、潛能……等等,這些特質本自具足,不勝枚舉。但我們沒有認識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無明。由於無明,我們變得非常狹隘、微小、敏感,動輒大哭、大笑、動輒消失、融化、燃燒。如此敏感的一個自我,變得非常狹小。而且這還不只在概念層面,它也出現在感知層面、感官上,我們的心變得非常的狹隘,因此被時間、能所、身體限制。所以,我們所說的自由或解脫,來自與內在特質連接上。

 

任何經驗,都能成為覺知的助緣

當我們看著天空時,我們看到的是雲霧、陽光,看到的是天空的藍色或任何天空的顏色,但我們看不到虛空,看不到天空的開放、真實和無限。有時候我們形容它不可摧毀,你不可能向天空射擊,不可能燒掉它,你也無法染污它,無論怎麼嘗試,天空都不可能被污染,不可能變髒,即使空中有污染,而天空的本質是不會被染污的。

因此,我的禪修傳承是以主體為重的。一般來說,有兩種禪修方式,一種是以主體為導向,另一種是以客體為導向。主體為導向,意謂著覺知是最重要的,客體是什麼無所謂,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之下禪修,短時間、多次數,對境是什麼都沒關係。

以客體為導向的禪修,意謂著你必須有個對境,比如呼吸的禪修,你必須跟呼吸同在,不要想過去、不要想未來,跟呼吸同在,只看著呼吸 ; 如果你的心跑掉了,要把它帶回到呼吸,必須跟呼吸同在,因此對境是重要的。而在我的傳承,是以主體──覺知為導向的,任何經驗都可以成為覺知的助緣。

 

連接天空般的覺知

一般來說,人們對禪修有兩種誤解。第一種誤解,認為禪修是什麼都不想,要專注,要把心放空,讓腦子空掉。第二個誤解,以為禪修就是要寧靜、平和、放鬆、開放、喜悅。很多人把這些平靜、喜悅、清明,跟禪修聯繫起來。但事實上這些都不是禪修的精髓,而是禪修的覺受。

禪修的精髓是什麼呢?是覺知。念頭來去沒有問題,情緒來去也沒有問題,所以當你看著呼吸時,出現了披薩的念頭,就讓它出現。只要你沒有忘記自己的呼吸,想到兩個披薩,五個披薩都沒有問題,披薩從四面八方而來,把你團團圍住,都沒有問題。吸氣時披薩出現,或吐氣時披薩出現,披薩來來去去都沒問題。所以,禪修並不是什麼都不想,不是要把心和腦子放空。

重要的是要跟天空連接上,而不是把雲霧消除,消除雲霧是很困難的,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你可以消除掉雲霧,也沒有什麼好處,天氣會很乾燥。有雲是好的,下雨是好的,有時候下暴雨也是好事。所以,情緒沒有問題,念頭沒有問題,感受沒有問題;而你如何回應它們才是問題所在。如果我們只抓住念頭、情緒、感受、感知、記憶,而看不到它們的背後的覺知、慈愛、悲心和智慧,那就會有問題。其實,它們的背後是天空,所以天空在這裡指的就是覺知、慈愛、悲心、智慧,它們始終都在。所以不需要對雲霧做什麼,不需要對情緒、念頭做什麼,讓它們來去,但你需要跟覺知連接上。

 

放下對平靜的追求,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一開始連接覺知,先透過呼吸,「知道」呼吸,覺知就是「知道」。然後練習「知道」聲音,接著是默念禪修,之後是覺知身體感受,剛開始有這四個主要的禪修方法,我在這段時間的線上課程介紹過,這就是第一步。

這之後,你想要再深入,就要去參加課程,學習開心禪一二三階的次第修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經驗傳承的教法,你需要依次第來修持。

所以,你不需要把任何經驗隔絕在外,你也不需要去尋找平和、平靜、喜悅。因為,當你去尋找它們,它們就會不見了。你去找平靜,平靜會跟你說「我很忙,你必須先預約」。如果你說不要想披薩,你就會想到更多的披薩,那就是我們一般心的狀態,我們說它是失控的。

 禪修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讓心變得更有彈性,更能運用,擁有心的自由。我們通常沒辦法控制自心,我們的心是不自在的。心總是做相反的事情,你說「是」,心就說「不」;你說「不」,心就說「是」。這就是所說的瘋猴子一般的心,重重雲霧,不是精髓,只是雲霧。有時候我把它形容為瘋猴子一般的心。所以很多人一開始就誤解了禪修,他們一直尋找平靜、平和、喜悅、沒有念頭、沒有情緒、放空心、放空大腦,卻做不到,反而有更多自己不想要的情況出現。

 

一切答案,就在自心

 有人去開礦找鑽石,或是挖金礦,對吧?那是向外去尋找,而無論你怎麼去找,都無法真正找到持續的快樂。即使你中了彩券,也不過帶來兩年的快樂,不是嗎?但如果你真正向自己內心去開發,就確實會找到內在的寶藏。我們內在的發現,將是無窮無盡的令人驚奇。

一般我們心是向外,一直在外面尋找答案,上下前後,尋找關於宇宙的答案。或許我們覺得證悟就在上面的某處,而輪迴在下面某處,其實它們都在內心。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證悟、真正的解脫都在內,而不在外。所以你其實是很珍貴的,找到真正答案的關鍵是自己。一切問題的答案、一切關於宇宙的答案,就在你的內在。因此,希望大家都可以持續在這條道路上次第修持。

 

------善報2020冬季號 pg. 47-51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