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疫情蔓延時.明就仁波切線上課程──第七堂課摘要
如何轉化抑鬱念頭
日期:2020年5月17日
翻譯:妙琳法師
禪修第一步,奠定覺知的基礎
這次我們要談的是,如何用破壞性念頭來做修持。
對於破壞性念頭的禪修,首先,我們要學習透過呼吸來奠定認識覺知的基礎。一呼一吸間,知道自己正在呼吸。或者做聲音禪修,知道自己聽著聲音。另外還有默念禪修,在心中想一個詞句,然後在心中反覆念誦。過去的幾堂課,大家都學過這些方法了,如果沒學到,可以回去看之前的影帶。這三個禪修技巧,至少要練習幾個星期。
當破壞性念頭或情緒出現時,身體會出現感受、感覺。有時候身體感覺是從心臟或者從胃部出現,那就看著這個感覺。當你看著感覺時,有時候你找不到感覺,很棒,那是一個間隙,一種心無法形容的間隙,這時候就跟間隙在一起。
有時候你可以找到感覺,也很好。如果你看到了感覺,就表示是你看到了河流,所以你就不在河流裡了。感覺仍然在,但不是問題,就跟感覺在一起,感覺就成了你禪修的助緣。就像是呼吸一樣,當你看著呼吸,呼吸就成為禪修的助緣。所以不要企圖去控制感覺,或者阻斷感覺,跟它同在就好。
拆解破壞性念頭的四種組成
當你持續看著這些感覺時,漸漸地你會看到很多圖像,特別是疫情期間,會有許多關於疫情恐怖的圖像,像是病毒或者失去親人,也許你心裡會想著:「誰知道我明天會不會感染呢?」「這真的很危險,這樣不好。」等等,而這些想法的背後有著信念、有著一種抗拒,只要看著它們就好。而破壞性的念頭,就變成四個碎片:感受、圖像、話語和信念。
這四個不斷地在變化著,來來去去,圖像出現、消失,或者話語在改變,特別是這些感受會不斷地改變,就像海上的波浪,然後再看看這些信念,所有這些碎片組合起來就成了一個破壞性的念頭,形成了恐慌、抑鬱、自卑。如果你將身體的感受拿掉,你是不會有恐慌的,念頭就不會有力量,也不會出現抑鬱。如果把這個圖像拿走,也不會有恐慌。如果把話語拿走的話,恐慌也就會變得更小,它就沒辦法起作用。有這樣一種信念,拿掉對恐慌的恐懼,或者拿掉這個情緒背後的厭惡、貪執等等,情緒就會失去力量了。就像桌子有四個桌腳,和一個桌面,對不對?你拿掉這些部分就找不到桌子,這些破壞性的念頭也是如此。
「與之同在」的禪修練習
請將脊椎輕輕地打直,閉上眼睛。
覺知自己的呼吸,然後放鬆身體的肌肉。
自然地呼吸,覺知呼吸,吸氣、吐氣……
現在慢慢地覺知這些身體的感受……
無論你現在有什麼樣的感受,是舒服、不舒服或是中性的……
如果心中有破壞性的念頭,身體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那就跟這樣不舒服的感覺在一起,不要試著控制它……如果找不到任何感受,那也很棒,就跟沒有感受同在……
如果你能夠看到有什麼感受,就跟它同在,不用擔心。因為當你看到河流時,你就在河流之外了,但河流還是在那裡。所以不要期待這種感受會消失,即使可能感覺很痛苦,很不開心,都沒關係,你的覺知是超越這些感受的。允許這些感受可以出現在覺知當中……
當你把這些感受包容進你的覺知,那就是慈愛。厭惡就不在那了,厭惡的反面就是愛與慈悲……
如果你有厭惡,放不下這樣的厭惡,也沒有關係,那就跟厭惡同在,允許厭惡的存在。當你允許有這樣的厭惡,那就是慈愛,那就是悲心,那也是寬恕。
所以一切都是沒問題的,恐慌沒有問題,抑鬱沒有問題,內疚也沒有問題,破壞性的念頭,任何一切都沒問題。這些都如同天空的雲霧……
與破壞性念頭同在,那也是一種智慧……
認識出這些感受、破壞性的念頭或者與之同在,就是智慧。智慧的意思就是如實地了知一切,無論你現在有什麼樣的感受,就只是認識出來,與它同在。舒服、不舒服或是中性的感受,痛苦、壓力、清明或是迷惑都沒有關係……
如果你找不到這些,很好,那就如實地安住在找不到的狀態。當你看著這些感受時,會有一兩次的瞥見,然後就消失了,那很好,就讓它們消失。突然之間它們又出現了,也跟它們在一起……
善待這一切,允許這些念頭的存在,就是一種善意……
而你也不需要去控制什麼。因為你的覺知已經是自由的,已經是清淨的,已經是現前的,所以不需要擔心會做錯什麼,這裡是不會出錯的,錯誤也是在覺知之中。這裡也不會有任何的失敗,失敗也是在覺知當中的……
你心中可能會產生很多的想法、或是各種的對話、聲音,在這背後有一些抗拒或是信念:覺得應該是這樣、這樣才是對的。與這些圖像、聲音、信念同在……
現在你的破壞性念頭或情緒,就會變成四種碎片,而他們都在改變著,允許它們改變,讓它們來,讓它們去……
如果現在想要哭也可以哭出來,沒問題的。尤其當你是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大聲哭出來,你想要笑也可以大聲笑出來……
如果你覺得有點承受不了,有時候看著自己的情緒,剛開始我們會覺得難以承受,你可能就需要轉換一下焦點,現在去聽聲音,周圍任何的聲音。如果身邊沒有什麼聲音,你就看著自己的呼吸……
現在張開眼睛,讓心休息在它本來的狀態中,沒有任何特定的焦點,就只是讓心放著休息……
好了,練習就到這裡結束。
給予念頭和情緒,無條件的慈愛
你可以將這個禪修運用在你的生活中,特別是當破壞性的念頭或情緒出現時,試著去看自己的本質,其實是非常棒的。我們本具的特質是完美的,試著去感恩,告訴自己:我很好,我沒問題。
在禪修的座間,如果出現這些念頭或情緒的時候,它們只是一種看法而已,不是「我」,至於聽不聽這個看法,是取決於你自己,對不對?所以讓它來讓它去,你知道那並不是真正的自己,只是想法,喃喃自語而已。
有時候做這樣的禪修,可以先從呼吸開始,尤其當破壞性情緒或念頭出現時,慢慢地把它作為禪修的對境,同時要記得:如實地認識到情緒,這就是智慧。
你可以將任何的事情帶進來,好或不好的情緒、對或錯的情緒。所以你不需要有任何的厭惡,不需要去抓住什麼,因為如果有設限的話,認為這個情緒好,那個情緒不好,這個情緒是我應該去看的,那個情緒我不該去看,那麼就會出現問題,你就又開始有貪執跟厭惡了,但即使是貪執跟厭惡,你仍然可以看著它們,它們就會成為你的朋友,所以這真的是非常棒的消息。
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有著清淨的覺知,對覺知而言沒有錯誤或是失敗。所以無論出現什麼,都讓它跟覺知在一起,讓它融入覺知,任由它們在覺知中。那就是一種很好的包容,那是真正的愛、善意,是一種非常好的善意,一般的慈悲都還是有著厭惡、貪執,但這裡就像是一種無條件的愛與慈悲,對自己的念頭、情緒和自己,都是這樣無條件的慈愛,漸漸地你也可以對他人開展出來這樣的慈愛。
所以這就是覺知,我們談到了關於覺知、慈悲與智慧。如果你能夠看到這些情緒非常好,不行的話也沒關係,就只是與之同在。在生活中,你可以一再地這樣短時間、多次數的練習。
------善報2020秋季號 pg. 40-42
善報助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