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千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 當赤裸覺性,穿上念頭的外衣

噶千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

當赤裸覺性,穿上念頭的外衣

覺性如人,念頭如衣,赤裸直觀就是讓念頭來來去去,別留著它、別跟它走,而是直觀那無分別的覺性。

 

garchen 2017 au 1

 

時間:2016年9月4日

地點:台北萬豪酒店

根本頌中譯:普舟法師

藏中口譯:張昆晟(敦珠貝瑪南嘉)

攝影:殷裕翔

 

頂禮吉祥俱生

頂禮偈每一字都有它的道理,比方「吉祥」,意思是「具足妙德」,何等妙德呢?就是法身跟色身的妙德,法身跟色身(註:報化二身為色身)的殊妙功德,是無離無合、遍於一切的。也就是在「法身」如同虛空的功德當中,自然地展現出「色身」的功德:自然地展現出「報身」功德以及「化身」功德,而這些功德,乃至輪迴未空之際,這些大大小小饒益眾生的方式,都由法身而展開。如此展開的佛身功德,是空悲雙運的自性,它本性空,並具足大悲的功德,這就是佛陀的二身妙德,就是所謂的「吉祥」。

所謂的「俱生」,指的是上述的妙德,不只是佛陀圓滿具足,在我們的內心相續中也是本來具足、與生俱來。就好像是能夠成熟為花朵的潛力,那個種子本來就在我們的心當中,所以叫做「俱生」。因此所謂的「吉祥俱生」指的就是佛陀為我們所做的授記,指出的就是「眾生本為佛」的道理。

 

什麼人可以聽聞大手印?

 

大手印雖無可示,行苦行且敬上師,

忍苦具慧那洛巴,具緣汝心如是行。

嗟乎,於世間法善觀察,無恆常且如夢幻,

夢境虛幻無實義。

 

大手印雖無可示」所謂的大手印指的是心的實相的境界,如此的境界是否可以直接了當用眼睛看到它?並不行的,它沒辦法見到,也沒辦法表達,所以「無可示」,它不像眼睛見色法那樣直接了當的看得到,它真正的涵意是「言語道斷」,如同般若波羅蜜多智的道理。

這個教法是當年帝洛巴尊者在印度恆河畔為那洛巴說的教法,所以稱為《恆河大手印》。那洛巴當時是印度那瀾陀佛學院守護北門的班智達,由於了知大手印的重要性,也為了要追求傳承加持殊勝性的緣故,所以依止上師帝洛巴。在依止上師帝洛巴的過程中,經歷了十二大苦行、十二小苦行,如此許多的磨難,最終通達了大手印的道理。所以像那洛巴這樣能夠恭敬上師、行持苦行的有緣者,應當要如理的聽聞如此的教法。這是首先做的開示,指出一個具足苦行跟恭敬心的弟子,能夠聞受此法。

具緣汝心如是行」,所謂的「具緣者」,指的是具備聞法的條件,像那洛巴是具足苦行、能行苦行的人,所以他是屬於具緣者,這樣解釋也是可以的。

於世間法善觀察,無恆常且如夢幻,夢境虛幻無實義。」我們應該要善加觀察輪迴跟涅槃的一切法,我們之所以不見心的實相法性,原因就是,把世界看成二元對立,看成能、所對立,以我執心而造業,也因此創造了六道輪迴。如果真正地去觀察世間的一切法,你會發現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認為輪迴有實質可言,認為輪迴有特性,它是有相的,我們著相所以不見實相法性。所以我們應該善加觀察:原來世俗的法實際上如同魔術、夢境一般。

 

先薰習世俗菩提心,再了知無相的智慧

夢境虛幻無實義,若爾俗事生厭棄。

斬斷愛憎鄉親關,林邊山寺獨自修。

夢境虛幻無實義指的是,一切法(現象)都如同夢幻一樣,沒有任何的真實自性。有些人可以接受夢境是迷亂的,但是認為外境是真實的,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認為是真實的世間這一切,在我們的心裡會植下一種習氣,執著一切為實有的習氣。這樣的習氣,當死相現前、面對死亡(臨終中陰)時,或進入法性中陰、乃至投生中陰的時候,在中陰境界時所現前的一切相,實際上跟我們在夢裡面從習氣中迸發出的一切相,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發現,活著時的生命狀態、中陰狀態、來世狀態這三個階段,跟睡夢的狀態是沒有差別的,也就是現在生活、中陰跟睡夢根本上是沒有差別的,都沒有真正的實質、實義可言。一個了知究竟實相的人,就會曉得這樣的無分別;也會曉得自、他的分別並無實有,而輪迴也並非實有,輪迴者跟輪迴本身都不是實有的,這就是所謂「究竟而言無實義」的道理。

若爾俗事生厭棄」,就是如果真正的見到一切輪迴法(現象)沒有實義,就像是夢幻一樣的話,那你對輪迴法就不會再有期待,也不會再有因期待而產生的恐懼感。完全超越了期待跟恐懼,就不會再受制於自、他二元的分別。因為有自、他二元的分別對立,我們才把自己跟他人割裂開來,才會產生分別念,於是產生貪心跟嗔心。

所以,下一句提到「斬斷愛憎」,愛憎就是貪嗔,應該要斬斷愛憎跟對親人的執著。所謂從根本斬斷執著跟愛憎,指的是:見到自、他二元實際上是不實有的時候,那麼根本上就刨除了貪心跟嗔心的分別。這是有個過程的:首先必須要先生起世俗菩提心,透過薰修世俗菩提心,我們的我執得到了減弱;再來逐漸的了知無相的智慧,透過了知「心本來無相」,最終能夠通達勝義諦的道理。所以修心的開端應該是從世俗菩提心下手,而世俗菩提心的修法,基本上都包含在前行的教授當中了。

林邊山寺獨自修」意思就是在這樣的了知之下,應該要在僻靜山林當中修持,如同密勒日巴尊者那樣。假使不能夠做到那樣的苦修,也應該常常去觀照,不論是外境或是內心都是無有精華實義,都是如夢、如幻象一樣。一再反覆去觀的話,就能夠不受貪嗔支配。

 

garchen 2017 au 2

 

當下,尋覓心性的唯一下手處

安住無修體性中,若證無證大手印。

安住無修體性中,若證無證大手印這邊所說的「修」指的是「禪修」,我們總是講說禪修、禪修,不同的教法提到不同的禪修技巧,比方「有相的禪修」、「無相的禪修」等等。大手印所謂的「修」指的是──尋覓「心的本性」。

在尋覓心的本性時,首先要去觀察過去心、未來心跟當下心:

一、過去心:觀過去心時,了知過去心不可得,如同夢幻一般;

二、未來心:觀未來心時,了知它無法掌握,因為它尚未生起,我們對它沒有任何的支配跟主掌權,我們對未來心不得自在;

三、當下心:那當下的心是什麼?當下的心是不管生起任何的妄念分別,它都有一個能夠了了分明的明性在當中,如同水面的波濤,它再怎麼樣的湧現,都有一個了知湧現的明性在那邊。這個了知性,就是當下心的明性,這個就是真正的心的實相。

祖師的教誡告訴我們:「真正的修,指的就是在這種無可修的境界當中,即使有生起但不被任何妄念干擾的清朗狀態之下,直觀當下的心。」因為過去念已滅,未來念尚未生起,只有當下朗朗的了知性在那邊。這樣的了知是明空雙運的,就它的本性來說,妄念的自性是完全空的,可是有一個非常清朗的能夠了知「當下萬念本空」的那個自性在那裏,那樣的「了知性」稱為「明」,兩者是並行不悖的,成為明空雙運,照見這個明空雙運,就叫做「了知無修」。

 

「得不可得」的大手印

若證無證大手印」,意思是如果了證了「無有所證」,就是證得大手印。所謂的證得大手印到底是什麼呢?就是「了知不可得」,這個「不可得」就是指「心的法性畢竟不可得」。心的法性,它的本性是空而且是明,它具有明性,是明空雙運的本體。而這樣明空雙運的本體,完全超越了常邊跟斷邊的執著,完全超越常斷兩種極端,它如同虛空一樣無所不包、無所不遍。因為它如同虛空,所以它並非「常法」;但因為它是具足明性的,所以並不是虛無的,它並非斷滅的。如此超越常斷的極端,明空雙運的自性,就

是所謂的大手印。

而這樣的明空雙運的本性,是如同虛空一樣,周遍一切法(現象)的,它就是真正大手印的勝義。有些人具足根器,光是跟他講這一句「若證無證大手印」的道理,就能夠曉得,就能夠對於大手印有個基本的認識了。這道理與《心經》「無智亦無得」裡面的「無得」相契合;藏文的「無智亦無得」的「無得」有兩層意思:「無所得,亦無無所得」,這樣「不可得」,連「無所得」也加以否定的意思。所謂的「得到不可得」指的是了知心性明空雙運如同虛空,這叫做「得不可得」,這樣的「得」實際上也是無有自性的,這種「了知」就是真正的大手印的道理。

 

勝義就是無二性

無義苦因此輪迴,有法無實觀勝義。

這裡的「有法無實」,指的是「所作法」究竟上「無有所作」的意思。輪迴是怎麼樣來的?輪迴是自、他二元對立的分別,就像我們在色法上區別彼跟此之間的界線,有了我跟他的二元對立分別,所以在心上面也如此認為,有我跟對方的差別。而在這二元對立的自他分別當中,就進一步地衍生了貪與嗔,而貪嗔二元對立的分別與循環,就稱為是輪迴。所以,這樣的輪迴完全建構於二執與能、所對立的狀況下。

究竟而言,一切「有為法」(因緣和合的現象)、一切「所作性」(造作出來的事物本質)都是無有實義的,我們應該去直觀它們的本性並非實有。所以,如果能夠了知一切「所作法」(造作出來的現象)無有實質的話,那就能夠真正的通達勝義。所謂的「勝義」是什麼?指的就是「無二性」,指的就是明空雙運猶如虛空的本性,它是無二的。心的本性不是對立法(相對的現象),如果是對立法的話,就成為心識了,因為是無二,所以稱為「本來的智慧」。猶如虛空、明空雙運的本來智慧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的,如果你反覆的去觀它的本性,慢慢的就會了解這一點。以了知「無二性」去看一切對立法,才會逐漸的見到原來實相中一切不是對立、不是二元;安住在這樣的了悟當中,就稱為「修」。我們所需要做的修,就是僅僅安住、保持在這樣的見地當中,了知到心的本性是畢竟不生而安住。那樣不生不滅、明空雙運的自性,新譯派稱它為「金剛持」,舊譯派叫它為「普賢王」,在這裡,就稱它是「究竟勝義」。

 

心法不見超心義,有法不達無為義,

欲得超心無為義,探尋自心置裸智。

心法不見超心義,指的就是以心識不能夠見到超越心的究竟勝義。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如果你認為有一個可見的客體跟一個能見的主體,這樣你能不能夠見到心的實相呢?見不到的。因為你把它當成是二元對立,當成是能、所對立。能、所對立的二元,就是屬於心識的範圍,如此心識的範圍,是見不到實相法性的。什麼樣的境界才能夠見到心的本性呢?要以「超心」超越心識才能夠見到。「超心」就是無有二元對立,無有自、他分別的智慧,也就是了悟自、他不二的智慧,才能夠真正的見到心的實相。

 

garchen 2017 au 3

 

覺性如人,念頭如衣

有法不達無為義」,這個「有法」指的就是剛剛所說的:認為一切都是有「所作」跟「能作」的差別,就是一切具有所作性的諸法(具有被造作特質的一切現象),透過認為「能夠做什麼,還有什麼能夠被成就」,這樣的想法是不能夠通達究竟的心之實相。

欲得超心無為義,探尋自心置裸智」,這裡的「欲得超心」就是你要超越心識,了悟心的實相,要做的就是放下二元對立的分別,直觀心的原始本性。心的原始本性是妄念分別嗎?並不是的,它是明了性。那個明了性是時時都在那邊,我們因為不能夠了悟,所以隨妄念而轉。隨著暫時的妄念而分別,就會在本來無我的自性上,平添了「我」,一旦平添了「我」,就產生了人、我的對立,就有二元分別,這個二元分別就是心識法。

如果以心識法來見「超心」的意義,是見不到「探尋自心」就是直觀「明了性的本體」。直觀明了性的本體,會曉得它是恆常不斷的,那才是真正的心的實相,才是真正的本來面目。

探尋自心置裸智」的「」是赤裸的意思。我們的覺性就好像是人,我們的念頭、分別心就好像是衣服,為什麼說要赤裸呢?就是不要留著分別念,那個分別念是暫時的,不要跟隨它走,而是直接的去觀照覺性,就是直觀那個無分別的覺性。

 

(系列二)聽打:陳俐利、王雅玲          

聽打校對:蔣迪珍、陳俐利、蘇品潔、李玲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