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成佛,首在堅固信心!

堪布拉布仁波切/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Drupon1 7

解脫成佛,首在堅固信心!

什麼是真實信心?如果信心不是來自內心,那麼只能算是迷信,迷信外在的東西,不能叫真實的信心。

 

時間:2017年10月21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妙願法師

關於閉關中心,很多人單獨來問我,閉關中心有什麼規矩?如何參加?怎麼護持等等,我想統一來回答,這樣會比較清楚。

 

保持清淨,閉關中心的原則

先簡單介紹一下閉關中心。

我住的地方是創古寺的閉關中心,不是我堪布拉布的閉關中心,我並沒有想要興建一個寺院或成立一個閉關中心的想法。但無論我到哪個寺院,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寺院,我到哪個閉關中心,就覺得這就是我的閉關中心,我到了哪個道場中心,就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地方。換句話說,我最主要的心願,是到每個地方分享或教導我所知道的佛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其實我還滿自由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屬於我的,但是我到哪的地方,都覺得是自己的地方,所以我想住在那裡也可以,要離開也是可以的。舉例來說,好!我可以決定就不回尼泊爾去了,就留在這裡了,我也是自由的。

然而,我現在大部分時間還是住在尼泊爾創古寺的閉關中心。這個創古寺的閉關中心,不論是硬體設施或是制度,都是創古仁波切恩德下所建立起來的。有了這樣的一個環境──讓我們有地方可以做佛法的教育及教學,也可以在此聽聞佛法,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恩德。剛開始時,閉關中心的修行者都是僧人,當初創建這個創古寺的閉關中心,主要也是讓創古寺僧人有個進修的地方。

我到了閉關中心之後,多數時間是半年住閉關中心,另外六個月是去外地教學,於是認識一些法友。有些法友也想閉關,也就跟著來閉關了。所以閉關中心外圍增蓋了一個比較小一點的房子當閉關房,後來人越來越多,這裡也住不下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想來閉關,詢問可不可以讓他們出錢蓋新的閉關房?當時創古仁波切在加拿大,我聯絡請示仁波切,仁波切回答:「好!你負責,你蓋!」一開始是這樣一個動機。

當時是這麼想:「任何想閉關的人都可以來」, 所以「正常」、「不正常」的法友都來了。一開始我沒有經驗,覺得想閉關的人應該都還好吧, 後來發現並沒有這麼簡單。之後,對於想進來閉關的人,資格篩選越來越嚴格。為什麼呢?因為非正常的人進來閉關,不但他學不到法,還會影響整個閉關中心。就像一艘小船,只要遇到颱風,就會東搖西晃,一個小小的閉關中心,只要有一個非正常人來,就會變得不清淨。所以如果是我不熟悉的法友,就必須要有一位擔保人,沒有擔保人的話,我們閉關中心是不收的。

我們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過:「我們蓋閉關房缺錢,需要幫忙。」這一類話,之前我曾說過: 「化緣、找錢不是上師的工作。」上師是教佛法的,不是找錢的!所以,如果弟子自己發心供養,這是他的功德,所以想做功德的人,我也不想謝謝他,為什麼呢?他是選擇做好事、做自己的功德,我要謝什麼呢?現在的閉關房已經有一百多間了,我們會慢慢一直蓋,想蓋滿108間關房,可以免費讓其他寺院的喇嘛、工作人員住,他們不用找功德主,只要安心閉關就可以了。如果法友想來閉關,也是可以的。

我不希望佛法有任何金錢關係在裡面,所有來閉關或跟我學習佛法的人,都不要給我任何的錢,不然會讓弟子有一種感覺:「嘿!上師,我可是幫過您啊~」,一旦他有這種感覺,我覺得師徒關係容易變質。

 

不可缺少的12件事

1. 從心底深處懼畏生死〔輪迴〕的堅固信心,是不可缺少的。

2. 引導解脫道的上師,是不可缺少的。

3. 心中具有能理解的一份智慧,是不可缺少的。

4. 具有鎧甲與勇氣的精進,是不可缺少的。

5. 心無厭足的修習三學及積聚二資糧,是不可缺少的。

6. 了悟諸法實現的見地,是不可缺少的。

7. 將心性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安住的修持,是不可缺少的。

8. 將一切行作轉為道用的修持,是不可缺少的。

9. 能遣除一切違緣,魔障與錯誤的口訣,是不可缺少的。

10.不落於文字的實修,是不可缺少的。

11.身心分離時,令心安適的強烈把握,是不可缺少的。

12.自身有任運成就三身之果,是不可缺少的。

 

 

這才是真實的信心!

這裡可以看到,要修持、要解脫成佛,最不可缺少的12件事之首,是堅固的信心。這個「信心」,我們可能不明白,因為大部分人說的都不是真的信心,而是一種迷信,為什麼呢?

譬如你看到上師有悲心而生起信心,或者看到他有菩提心而生起信心,但真實的信心不是這些,因為這些本來就該生起信心。我覺得要生起堅固信心,是你看到那些表相上不好的事情但還 能夠生起信心,瞭解他背後為什麼這麼做,才叫真實的信心。

舉例來說,釋迦牟尼佛在他的本生傳裡提到,他有一世曾擔任五百位商人的船長,在大海上遇到一個海盜,揚言要殺了全船的人,為了避免海盜殺了所有人,於是發心把壞人殺了。外相看起來他造了殺業,但其實他殺一救百,你要是看到這樣還能生起信心的話,這才是真實的信心。因為信心是來自內在,不是外在的東西。

所以師徒之間的「堅固信心」,先決條件是你已經知道這位上師有這樣的功德:不管是智慧或慈悲,所以我要跟隨他學習這樣的智慧跟功德, 這是很重要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跟隨上師的第一要件,是你已經知道他有這樣的智慧跟慈悲等的功德,因此才要跟隨他。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才能生起真實的信心。而不是上師對你很慈悲,或坐在那裡看起來很莊嚴,你才有信心,不 是這樣的!

先決條件是,你已經知道什麼是究竟的功德? 也就是上師的智慧跟慈悲。所以之後上師如果示現各種煩惱、嗔恨、貪心,甚至打你,這種時候都能夠生起信心,這個才叫真實的信心。原因是什麼呢?以下這句話可以說明,35頁的「不應捨棄的十件事」之三:「『煩惱』能啟發智慧, 不應捨棄」。

換句話說,我們要跟隨上師學的是智慧,你也清楚知道上師有這樣子的智慧,這個智慧什麼時候能夠啟發?能夠生起呢?上師可能會示現嗔心的樣子,這個時候如果你也能夠生起信心,知道這就是上師啟發我們智慧的功德,那你會生起信心。就像是帝洛巴對那洛巴就是如此。

在那洛巴的傳記裡,帝洛巴從未對那洛巴和顏悅色過,都是直指他的問題,但那洛巴從沒有生起邪見,還是保持清淨的心跟隨帝洛巴大師。馬爾巴對密勒日巴也是這個樣子。因為這裡談到堅固的信心,所以要特別說明什麼是堅固的信心?這跟一般的信心是不同的。一般的信心就像剛剛說的,他很莊嚴並和顏悅色的坐在那邊,那你會生起信心。但真正一個修行人要具備的是堅固的信心。這個需要你了解上師的功德,包括也了解什麼叫智慧跟慈悲,在這個前提之下,你才可能具有這樣的堅固信心。

就像第35頁不應捨棄的十件事之四提到:「『妙欲』能灌既證悟與覺受,不應捨棄」。如果你真的了解上師所具備的證悟與覺受的功德,那麼, 同時你會了解,上師在受用各種色聲香味觸的各種妙欲經驗的時候,你也會覺得,哇這真是太棒了,然後也生起信心的話,那才是堅固的信心。

為什麼講這麼多呢?因為其實我們都沒有堅固的信心。怎麼這麼說呢?因為只要上師對我們笑一笑,我們就會覺得「哇~好慈悲」,然後很有信心,但一旦他罵你或者有一些不一樣舉動的時候,你又沒有信心。所以我們的信心是時有時無的,這種都不是堅固的信心。

 

 

跟對上師,走上解脫道

接下來第二句「引導解脫道的上師,是不可缺少的」,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你需要一位很好的上師。所謂「很好上師」是什麼呢?就是引導解脫道的上師。什麼叫做引導解脫道呢?解脫 道是你具備信心、智慧、悲心等等,換句話說, 你跟隨這位上師,你的信心會越來越強、悲心越來越廣闊、智慧會越來越深刻,這就叫做:引導解脫道的上師,是不可或缺的。

當你依止到這樣一位上師之後,接著要具備的是「心中具有能理解的一份智慧,這是不可缺少的。」意思是說,如果你依止到能夠帶領你到解脫道的一位好上師,你的智慧應該越來越闊。

所以,智慧真的很重要,智慧如何生起?就是學習思維跟聽聞。或許大家會說,透過修行也可以有智慧啊,是修所成慧,但別忘了,它的前提是你有聽聞、思維的智慧,才有可能會生起修持的智慧,所以一開始聞思的智慧是最重要的。

當然,歷史的公案可以看到過去的祖師大德, 他們可以用簡單法,譬如:被指引心性就可以得到成就解脫或者說往生淨土等等,是的,的確有以這樣的方式直接得到修所成慧,直接了悟心性。這樣一位「能夠很快速就了悟的人」,就被叫做頓修的人,就是他是能夠頓悟的人。那麼這個前提是:他的心已經準備好,他的心已經跟一般凡人不同,再來他也相信有輪迴等等,這些心理條件都準備好,那麼在突然遇到一些指引,當一些有啟發的外緣,跟他準備好的心一碰觸的時候,他就會證悟,所以叫頓修,頓悟的人。就好像蓮花生大士的師父熙日森哈,他教大圓滿的時候,指著虛空,蓮花生大士看到就開悟了。換做是我們,就沒辦法用這個方法。

所以你可以看到,次第的引導是很清楚的。第一是有信心,第二是依止引導解脫道的上師,跟隨上師之後做什麼呢?就是去聽聞、思維,然後生起智慧,有了智慧要做什麼呢?就是要「具有鎧甲與勇氣的精進,是不可缺少的」。尤其你接著投入到修持時,精進是非常的重要,因為你要做的修持、改變是很大的,可能是整個環境或者心的大改變,所以你需要鎧甲般的勇氣去面對。

 

十一種聖賢的特徵

1.嫉妒與驕傲微小,是聖賢的特徵。

2.貪心微小,安貧知足,是聖賢的特徵。

3.不炫耀氣派,不擺架子,沒有我慢,是聖賢的特徵。

4.不裝模作樣,不表裡不一,是聖賢的特徵。

5.觀察自己的一切行為,保持正念與正知,是聖賢的特徵。

6.對待因果如護眼中珠,是聖賢的特徵。

7.對於戒律與三昧耶的持守,沒有人前人後的隱藏,是聖賢的特徵。

8.對眾生不分親疏遠近,是聖賢的特徵。

9.對造惡的人不嗔怒,能容忍,是聖賢的特徵。

10.佔便宜的事讓給別人,吃虧的事自己承擔,是聖賢的特徵。

11.所作所思不同於世間凡俗,是聖賢的特徵。

 

為什麼找不到具格上師?

這段值得大家好好細看。這裡所謂的聖賢,指的就是我們的上師,說的是上師該有的特徵、要具備什麼樣子的德行等等。以我自己經驗來說,不炫耀氣派、不裝模作樣、不擺架子這樣的上師或是修行者,大部分要到比較簡樸貧窮的鄉村或者山林裡才找得到。我們現在要找上師,並沒有依這裡說的特徵去找。

記得之前說的「不可或缺的12項」嗎?第二項就是要找一位「引導解脫道的上師」。接下來 這幾點就在告訴大家,具備怎麼樣德行、特徵的聖賢,是一位能夠引導你解脫道的上師。這11 種聖賢特徵裡,沒有提到一定要很有名的或者一定要有仁波切、堪布或是閉關老師等等頭銜。

所以為什麼我們無法找到具格上師?是因為我們用的判斷標準錯了,我們用世間標準:有沒有名?有沒有背景?有沒有學歷等標準去尋找,但你會發現,你是找不到的。所以,要找到一位真正具德的上師,必須按照的是佛法的標準去找。

大家可以去想想,為什麼現在坊間充斥著這麼多假的、不具德的上師?就是因為弟子是用世間的標準去尋找上師,而不是用佛法的標準去做判斷,當然找出來的就是這樣的上師。如果你用的是出世間的方法,你同樣可以找到一位好的上師,具備聖賢特質的上師。以上11種聖賢的特徵,大家應該都懂,好好去看看、去想想,或許大家會突然發現:自己並不常用這樣的角度去看上師,或者說用的都是世間的標準。(系列七)

聽打:陳宜聆

 

------善報2019夏季號 pg. 52~55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