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拉布仁波切/ 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人身如衛生紙,用了就丟別戀棧

堪布拉布仁波切/ 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人身如衛生紙,用了就丟別戀棧

 

59 63傳承法教 堪布拉布 2019秋 61

 

對學佛的人來說,人身就是一次性用品,不可能越來越年輕、健康,

所以不用過度關愛,否則只會帶來痛苦。

時間:2017年10月21日

地點: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妙願法師 

 

接下來回答一些問題,大家提問的時候,不用擔心冒犯到我。只要對藏傳佛教,尤其對我或噶舉派有任何不滿意或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直接寫下來提問。再者,麻煩大家一次只問一個問題,不要「突發奇想」的提出問題,一定要深思熟慮的想過,這個問題是自己切身的問題,但也可能發生在其他法友身上,如此一來,就不會浪費大家太多時間,我會試著回答,但不一定回答得很好。

問答

問:請仁波切解釋,「學佛人的過失」裡的第13 項「將修行的力量完全用來救助疾病與小孩,這是學佛人的過失。」

答:這裡主要談的是「學佛人」,換句話說,當初學佛的時候,上師或經典清楚地告訴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是要得到究竟解脫還有遍知的佛果,學佛人的目的是要解脫跟成佛,所以不該將修行的全部力量,用在於所謂的救助疾病與照顧小孩的身上。

但請不要誤會,這句話並不是讓你不要救助疾病或不要幫助無依無靠的小孩,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幫助眾生遠離病痛只是暫時的。學佛人的目標應該是長遠究竟的修持,所以不該把全部時間用在暫時的事務上。但不管怎麼說,暫時的救助疾病和幫助小孩子是好的,可是這些是屬於世間的部分,跟出世間法一點關係也沒有,跟究竟、遍知解脫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或者我們可以看《菩提道次第廣論》,這裡談到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的三種階段或者三種類型的人,如果你將全部的力量都用在救助疾病和小孩的身上,這樣是連下士夫的標準都達不到的,因為下士夫最終的標準是要達到未來人天的果報。

所以,有正知正見的佛法觀念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四加行(前行)中談到因果業力的觀念,可以說是整個佛法的基礎,之後才慢慢再進入到皈依或者更深的修持。

因果業力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我們現在痛苦的經驗,都是過去不善的因所造成的。那這個因果業力真的無法改變嗎?當然,在佛法上有一些改變的方法,譬如讓苦果成熟,或者清淨這個苦的因等等。但重點不是在果上,佛法的修持不是在果上想去改變什麼,重點是在因上去處理它。

首先,就是要了解因果,第一要知道,原來我現在的苦是過去的因造成的,第二要知道該怎麼做? 斷除這個苦就要從因上下手,而不是斷除那個苦果。因為唯有斷除這樣的因,才有可能消除不好的果,你要知道現在止惡行善,就在實踐斷除未來的苦,這是修行很重要的部分。

從因果上來講,從因上去修持,這是佛法的基本觀念,是一切修行的基石。如果沒有因果的觀念,佛法的實踐就會錯了。如果了解因果,就會了解生老病死是正常的,就能接受生病這個事實,不會那樣痛苦。因為「因」在自己,生老病死的痛苦是自己造的因果,心裡真的接受了因果就會好過。從因果觀點來看第十三項,大家就會了解:扶貧和照顧小孩是為了訓練世俗菩提心,是「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是不同的層次。

 

問:如果有一位仁波切指示弟子需要護持一個金額龐大的佛殿,要如何面對?該如何回答?

答:你的帳戶有多少錢?上師蓋寺院需要錢,但你先要弄清楚你帳戶裡有多少錢?再者,這些錢你放不放得下?另外還需要全面了解捐贈和護持蓋寺院的目的是什麼 ?要先去仔細的了解,以後也不會後悔。

寺院蓋得很好的話,可以讓人生起信心,有助大家學習佛法,不僅利己也可以利益他人。如果要護持,最好的就是護持教育和學習這部分。比起把錢用在不好的地方,蓋寺院也是好的,我這邊沒有具體的答案。

 

問:請問正知和正念是一種心的功德嗎?正知正念可以同時具備嗎 ?

答:正知、正念可以說是心的功德,但並不是兩種心,是心的不同面向,不同的功德和不同的特質。

正念:是「不忘失你的所緣境」,不忘失的專注在這上面。

正知:是「任何讓你離開所專注的對境,導致你散亂或中斷禪定的因素,你都能覺知到它」,這就是正知。

同樣地,你的心在運作時可以有不同的面相、不同的認知,就像生起一個白色的念頭或一個紅色念頭,是同一個心的運作,可以說是不同的功德。

正念和正知是修持禪定的兩個重要關鍵,修持有散亂和專注的兩種狀況。正念幫助你專注著在定的上面,一旦散亂,正知可以把你拉回所緣境。簡單來說,正念就是告訴你坐在這裡,不是身體坐著,是心專注著;正知是告訴你不要往外跑,要不散亂的處在一定的範圍裡。

 

問:在行住坐臥待人接物中,我們常常會起心動念,跟我們所學習的正知、正見拉扯,甚至被不好的煩惱習氣打敗,請問該如何對治?

答: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事前準備好,不能臨時抱佛腳。也就是要練習準備好,遇到與人相處的時候,正確知見才能起到作用、才有力量。就好像學開車一樣,一開始要從平順的道路練起,有了基礎後,遇到崎嶇不平的道路,才可以駕馭自如,這是同樣的道理。

 

問:如果想要閉關,需要有什麼資格? 如何跟您聯絡?有沒有年齡限制?

答:這三個問題,前兩個應該之前都講到過了,年齡問題這邊講一下。如果你耳朵聽不到了,麻煩別來了,因為是要來聽課的,所以如果耳朵聽不到就請別來了。若是身體有慢性病,也請別來,因為不僅自己不方便,也會影響到別人的。我們這裡沒有最低年齡限制,剛出生來也可以,年紀大了不好教,習慣很難改,這不是開玩笑。所以我希望從出生開始培養,所以年紀很小的,我也接受。

 

問:因果定律若不能改變,為往生者所作的功德迴向是否有幫助呢 ?

答:是有幫助的。為往生者做的功德迴向,一個是為往生者,一個是為你自己。因果定律是有關連性的,亡者會因為你的修持、功德迴向,而得到利益,如果他沒有往生,你也沒有機會做好事。譬如你讓一個人生氣,你就造惡了;如果你讓別人歡喜,你就得到功德,因為他歡喜了,可能會願意去行善。

 

問:第61頁的第七條「『滅惑』與『被附魔』會被混淆」,請問是什麼意思?

答:「滅惑」是指證悟成就者,因為沒有好壞或染淨的區別;而「被附魔」是假裝成就者的人。這兩者我們往往分不清楚,因為成就者有很多特殊的功德,如煩惱能啟發智慧不應捨棄,一些有心人會假裝自己是證悟者去欺騙人。「被附魔」不是被外來的魔附身,魔是心魔,指「想要欺騙別人的惡心,就像被魔附身」的意思。關於魔鬼這段,密勒日巴的傳記道歌中也有提到,他修行的時候經常碰到魔鬼,他沒有向外去尋求解決,他知道假如執著實有的魔,這些魔是不會遣除的,這些魔鬼都是心魔幻化出來的,只要改變心的觀念,這些心魔都沒有了。

 

問:目前閉關因緣不是很具足,日後準備閉關的人要修哪些法?準備哪些功課?讀哪些書 ?

答:首先要改變個性,把不好的習慣改掉。如果年紀輕,想要長時間閉關聽課的,建議先學會藏文,這樣可以聽聞到更多的佛法,如果只是短時間的聽課,那就不一定要學藏文。

另外要準備一個鏡子,放在面前照著自己,為未來被罵做準備,要鍛鍊不生氣。

 

問:請再次說明「受不住樂,又忍不了苦,是學佛人的過失」這句話的意思,謝謝!

答:對樂一旦生起貪執,捨不得這個樂,就不會想到佛法,就會變成學習的障礙。一般來說,學佛人最容易想起佛法的時候,是在你痛苦的時候;最難想起佛法的時候,則是你快樂的時候,人一旦耽溺在歡樂中,根本想不到佛法。所以「受不住樂,忍不了苦。這是學佛人的過失」,我們往往在痛苦或快樂的時候,都沒想到佛法。

大家都是在生病的時候請求師父加持,快樂的時候,很少人請求師父加持吧?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痛苦的時候才想要學習佛法,日子過得舒適安逸時候,根本想不到佛法,卻不知痛苦無常隨時會來。所以,我們應該在精力最好、智慧最好的時候來學習佛法,而不是老了才學習,因為年紀大或生病才學習佛法,往往會造成很多問題。

譬如我想好好學習、好好打坐,但弟子來了,想好好的教他,於是我相對減少了學習及打坐的時間,但最後他走了,而我自己的打坐修持反而退步了,為什麼呢?因為我還沒有成就、沒有開悟,所以資糧道、加行道是凡夫道,沒有繼續學習就是會退步,穩定了就有力量。

 

drupon2019au 2

 

十項無益的事

1.對如幻的肉體,無論如何侍奉服事,仍會無常毀滅,實在無益。

2.對於物質資財,無論如何貪心吝嗇,臨終之時仍然空手而去,實在無益。

3.無論如何辛苦建造雕樓王宮,臨終時仍要獨自離去,屍首亦被送出門外,實在無益。

4.對於子女甥姪,無論如何關愛,死時連一剎那的忙也幫不上,實在無益。

5.對於親人朋友,無論如何喜愛、眷戀、照顧,臨終時仍然無人相伴獨離去,實在無益。

6.雖然子孫滿堂,但因無常,自己所有的財物仍會散盡,實在無益。

7.為了此生而用盡方法努力去維護土地與百姓,臨終時仍會無依無靠離去,實在無益。

8.雖因信心進入佛法之門,若不如法而行,仍是種下墮入惡道的因,實在無益。

9.無論在聞思上多麼努力且知識廣博,若不能實修,臨終時難以入道,實在無益。

10.雖然在賢德善知識尊前學習多年,若自己沒有虔敬與信心,也感染不到功德與加被,實在無益。

 

執著,是痛苦與煩惱的動力

很多時候我們過度愛護身體,無論如何愛護,最後肉體還是會幻滅無常的。那麼要用什麼觀念來使用我們的身體呢?就像衛生紙。我們用衛生紙擦鼻涕等等,之後,這個衛生紙就沒有用處了。對學佛的人來說,人身就是一次性的用品,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過度關愛。

學習佛法的人要在乎的是他的學習修持,因為身體會變壞的,不管如何照顧,它不可能越來越年輕或是更健康,只會日益衰敗。執著身體,對我們的傷害是很大的,會帶來痛苦,執著另外一個人,對自己也是傷害很大的。

「對於物質資財,無論如何貪心吝嗇,臨終之時仍然空手而去,實在無益。」這句話從文字上來看,不難了解,但要認同這個觀念是很難的。如果你執著苦樂跟財物是相關的,那為什麼有錢人痛苦更多,煩惱更多?

我從小生長在一個窮困的地方 ,三十歲來到台灣,某天碰到一位心理醫生,我跟他說:「我從鄉下來,從不知道世上有憂鬱症,來到台灣才知道很多人得了心理疾病,嚴重者甚至會自殺。」世上很多進步的國家,譬如歐美、日本等等,精神病患者愈來愈多,這是哪來的?我覺得都是想太多來的。他們並不是因為沒有吃穿、生活匱乏。所以我相信,如果我生長的地方一旦外來的東西多了,生活進步了,相關心理疾病也會變多。

閉關中心在尼泊爾的鄉下,附近的村民生活是比較辛苦的,但我看這些村民很快樂。之前在非洲上課,來聽課的都是比較有錢的,我在當地的最後一天,開了數小時的車到鄉下地區,看見他們雖然吃穿缺乏,但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快樂,甚至七、八十歲都還能跳舞唱歌。所以外在的環境不能影響人的心理,都是內在影響的。

 

不知不覺中變成法油子?

接下來第3~9項無益的事,這些大家應該都懂,但其中第八項「雖因信心進入佛法之門,若不如法而行,仍是種下墮入惡道的因,實在無益。」要背下來。大家要知道,用佛法賺錢或利用佛法做不好的事情,是會墮入地獄的。即使在佛法的環境中,對佛法沒有正知正見,聽久了反而會變成法油子。學佛的人,第一是自己學好,錢對學佛法的人沒有用,應該是要培養真正想學佛的人,若沒有人來學佛,即便蓋了很多寺院也沒有用。

我聽說西藏有一間寺院蓋了四十多個佛堂,這麼多的佛堂要做什麼?佛堂有兩個就夠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話,如果有錢,會蓋佛堂還是給貧窮的百姓?他一定是給貧窮的百姓,並不是佛堂越多,學習的人就越多。

我在這裡不是批評 ,而是有些人會用一些項目或一些藉口來化緣,喇嘛有錢了就變壞,這是害他。末法時代,這種不好的情況越來越多,大家要注意。

「雖然在賢德善知識尊前學習多年,若自己沒有虔敬與信心,也感染不到功德與加被,實在無益。」這是無益第十項,也是要注意。有些人沒有學習到佛法,內心也沒有功德,對上師也沒有信心,如果師父很好,弟子沒有信心不好好學習,也感染不到上師的功德。這點在理解或實踐上,都不容易做到。上師建立的環境和氛圍是很重要的,上師自己少欲知足、沒有雜務,弟子以及常隨眾就能夠沒有障礙去學習,中國色達縣喇榮五明佛學院就是很好的例子,老師和弟子都在不斷修持、不斷教學聽課。

有些仁波切或上師,他們自己不知道怎樣教弟子,就只是製造出繁忙的環境,沒有時間連續教課,只排了零星的課程,弟子也是零星的聽課。其中有些上師可能非常有名、有地位,所以弟子會認為自己跟的是一個有名的仁波切,但他們聽到的都是零星的佛學內容,可能不知不覺就變成法油子了。在講這一段的時候,我沒有針對特定的人或批評的意思,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如果要學佛,環境是很重要的。

在這個末法時代,對學佛的人來說真的很不容易,要依止上師也是不容易的。如果上師喜歡世間八法,他的弟子也會陷入繁忙的世間八法中;上師如果專注於修持學習,弟子也會受到上師的影響專注於學習。(系列八)

聽打:劉宗惠

 

------善報2019秋季號 pg. 59-63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