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聚福德,讓心中智慧伏藏現前

確戒仁波切/ 文殊菩薩儀軌口傳暨開示

20171123 2

積聚福德,讓心中智慧伏藏現前

我們必須了解,開啟究竟的智慧,需要透過福德資糧,而要積聚福德資糧,則需要修持。

時間:9月14日(四)晚上7:00-9:00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札西德勒!今天主要是給予《文殊菩薩儀軌》的口傳,首先做一些簡單的講解。

三乘的智慧代表各不同

  文殊菩薩的本質是智慧波羅蜜,換句話說,智慧波羅蜜的具象化示現,就是文殊菩薩。智慧能讓我們了悟究竟實相,所以讓智慧的力量開顯出來,是很重要的。而了悟究竟實相的智慧所顯現的相,在小乘、大乘、金剛乘等三乘中,代表人物有些許的不同。以小乘來說,代表智慧的是舍利弗尊者,他是佛陀八大弟子之一,雖然顯現的是阿羅漢相,但他在小乘所代表的就是智慧的本

質及意義。

  以大乘來說,代表智慧的是八大菩薩裡的文殊菩薩。密乘或說金剛乘則因為有四續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所以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會隨著續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顯相以及名稱。密乘的「本尊」,藏文稱為「哈」,又翻譯成「天」。但小乘裡並沒有「本尊」這個用詞,所以一般會說舍利弗尊者是阿羅漢,並不會說他是本尊。

文殊五字咒,智慧在其中

  今天要傳授的是《五字文殊修持儀軌》,它所依據的續典是《文殊真實名經》,這續典包含了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因此,此經又被稱為一切續典之王。在《文殊真實名經》中有提到禮敬「阿惹巴札拿」(五字文殊),而阿惹巴札拿就是文殊菩薩的梵文名稱。因此可以發現,文殊菩薩在不同的續典中除了相貌不同之外,名稱也有所不同。

  而「阿惹巴札拿」五個字,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呢?

  阿:代表的是無為法(不是因緣和合的現象),沒有所謂的生、住、滅。

  惹:這裡是指非微塵(不是物質性的實有事物),也就是離微塵。

  巴:沒有生、住、滅的一種狀態,為甚深意。

  札:意思是離生、滅。

  拿:指遠離各種名稱,也就是遠離各種形及色。

  其中的「阿」字,是所有字裡最殊勝的。最後再加上「滴」,代表的是文殊菩薩的種子字,也就是文殊菩薩的心。一般咒語前都會加上「嗡」字,這是代表吉祥。所以完整的文殊心咒是「嗡 阿惹巴札拿 滴」,是出自於《文殊真實名經》。

  我們都想開啟並增長智慧,但並不是只要不停的念「嗡 阿惹巴札拿 滴」就能生起智慧,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應該要了解,開啟智慧的因是要具備福德。所以唯有真正了解「嗡 阿惹巴札拿 滴」的意義,才能了解何為文殊菩薩。

阿惹巴札拿=智慧波羅蜜

  所以「阿惹巴札拿」五字的意思,就是大乘提到的智慧波羅蜜,也就是「智度」的意思。換句話說,要了解什麼是智慧波羅蜜,首先要知道它是無生,遠離各種微塵所聚,它是甚深內義,是離生死及各種的名相、形色,透過「阿惹巴札拿」這五字,就能明白甚深的波羅蜜。

  就好比六度,前五度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若沒了悟究意的實相、沒有智慧度時,就不算究竟的波羅蜜。也就是說,六度從布施到禪定前五度,如果沒有智慧都只能算是世間善行,等到進入且圓滿第六度智慧度時,才算是真正的六度圓滿。

  也就是說,若是想圓滿布施波羅蜜,需要了悟到布施的本質是離生、住、滅。了悟此意,布施度則就圓滿了;反之,若覺得布施有生、住、滅,就不是圓滿的布施。所以,若能了悟到智慧度告訴我們的離生、住、滅,布施則圓滿。同理,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其他波羅蜜多,也是了悟離生、住、滅而行持,才能圓滿。

  總而言之,我們都要有智慧,不是嗎?

世間與出世間智慧的分別

平時所談的智慧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世間的智慧,另一種是出世間的智慧。那麼如何具備智慧呢?一是透過後天的學習而開啟,另一種則為讓本具的智慧開顯出來。

關於透過後天的學習而開啟的智慧,不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的智慧,都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而得到;但本具的智慧,只有在出世間的勝義境才具有。

透過後天學習的智慧,是經由後天不斷的學習所開啟的智慧,通常只侷限於所學的事物上。大部分的人都具有後天所習而來的智慧,專精於某一種學科、技術。

而本具的智慧,則比後天學習的智慧更為深刻、更有力量,這雖是人人自心本性中都具有,但通常是大福德者才能開顯出這種智慧,一百人中,大概只有一、二個人,能讓自心深處本具的智慧現前。

那俱生的智慧要如何生起呢?需要具備福德,才能了悟實相而具有俱生的智慧。

究竟的智慧,來自於資糧的累積

大家今天來到這裡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智慧而來。我們的動機及目的都很清楚,但需要了解的是:本具智慧的因是什麼呢?它必須要有福德,才有可能具有那樣的智慧。

我們已經具備了很多來自學習的智慧,但是仍欠缺了悟實相的智慧,所以需要積聚福德和智慧二資糧。因為智慧資糧需要依靠福德資糧才能具有,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福德資糧,就無法生起智慧。因此我們必須了解,開啟究竟的智慧,需要透過福德資糧才能得到,而要積聚福德資糧,則需要修持。

積聚福德資糧有很多的方法,例如:七支供養、六度的修持,以及金剛乘的觀修本尊、持誦咒語等等。大家應該找到自己積聚資糧的方式,依自己最習慣、最歡喜及相應的方式去做。

文殊菩薩的法報化三身

之前提到的是「實相上的文殊菩薩」,接下來要談的是「表相上的文殊菩薩」,也就是本尊相。

為何我們需要修持儀軌、觀修本尊文殊菩薩呢?目的就是要積聚資糧,開啟及了悟究竟的智慧,此時要觀修的本尊文殊菩薩是報身相。「阿惹巴札拿」所蘊含的智慧甚深義,是實相的文殊菩薩,也就是法身的究竟文殊;而所顯現的本尊,是報身的文殊相。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文殊菩薩的法身和報身,那化身呢?大家可以看到世間有些人非常有智慧,那麼他可以說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例如,藏傳噶舉派的第八世大寶法王------米覺多傑,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大學者;寧瑪派認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是龍欽冉江;格魯派則認為是宗喀巴大師;薩迦派則認為是薩迦班智達。

以上提到的是藏傳四大教派認為是「文殊菩薩化身」的大師們,這是尚未了悟的弟子看見的;但若是已經登地的菩薩,他所看見的就是文殊菩薩的報身;已經究竟了悟實相者所見到的則是法身。

誦〈文殊禮讚文〉,親近智慧本尊

不僅是藏傳佛教,中國佛教也提到文殊菩薩。我在幾年前曾朝禮了中國的五台山,也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當年的五台山除了古老的寺院之外,也有許多正在興建的寺院。記得其中有間寺院正在塑立文殊菩薩像,院方解說員跟我們介紹各種不同的文殊菩薩像,其中有一尊是語獅子文殊。

解說員是一位年輕的在家人,這方面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多,說到最後,反而他們在聽我解說,譬如語獅子文殊與和阿惹巴札拿的五字文殊是不太一樣的,除了外在不同------語獅子文殊是騎在獅子上,連咒語也是不一樣的。

就如一開始提到,我們必須要積聚資糧才有可能生起究竟的俱生智慧。但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需要老師的教導,譬如怎麼觀想、持咒及禪修等等,而在了悟本尊之後,究竟的智慧就會開啟。

我在小的時候,自習課上常常瞌睡連連,一旦想打瞌睡或學習感到厭煩的時候,就馬上站起來到附近的寺院繞塔。當時我住在尼泊爾猴子山附近的寺院,我會邊繞大佛塔,邊念誦著〈文殊菩薩禮讚文〉,念誦百遍再回到房間時,我就會感覺精神又回來了,又可以專注學習。

透過念誦〈文殊菩薩禮讚文〉,拉近了我和文殊菩薩之間的距離,不論是繞塔或是持誦〈文殊菩薩禮讚文〉,都是積聚資糧的方法,也能幫助我們靜下來,更能深刻的去學習。

就如之前提到,智慧分為:後天學習所得智慧和俱生究竟智慧二種,兩者都很重要,兩者都具備了,就能開啟及增長究竟的智慧。(系列一)

-----善報2017秋季號pg.43~45

2017112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