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供養時,如果是「有所緣」的供養,就累積了福德資糧;以空性之心做「無所緣」的供養,就累積了智慧資糧…
開示/確戒仁波切
翻譯/妙融法師
日期/2008年8月23日
地點/三峽大板根
整理.攝影/台灣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
薈供,藏文是「ཚོགས」,是堆聚、聚集起來的意思,也就是將各種的供品物質堆集起來去獻供。在梵文裡面,薈供稱為是「嘎那嘎札」,藏文直譯過來就是匯聚,也就是「ཚོགས」。
薈供我們所要供養的東西有什麼?
在薈供時要供養的東西,主要是吃的和喝的這兩個部分。數量的多寡其實是沒有關係的,主要包含吃的和喝的就足夠了。
吃的、喝的這二種物質,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它們所代表的就是智慧和方便。
薈供的意思就是我們需要累積福德資糧,也需要淨除障礙。
那如何去累積福德資糧和淨除障礙?
無論是在顯乘或者是密乘裡面,都教我們有很多方法。尤其在金剛乘的修持裡面,更有對於如何積聚福德資糧,也就是獻供的這些儀式和方法,有非常詳細和深廣的方式。
薈供的對象是誰?
準備薈供物品時,所有的供品都需要分成三份。
第一份薈供的供品,要供養的是上師、本尊、護法,當然就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
第二分供品,是供養我們自己的。為了要能夠守護各種的誓言,或是這個誓戒,我們自己要去受用。
第三份供品,是屬於剩下的供物。這些供品要布施給那些能夠讓我們生起慈悲同情心的對象,也就是六道輪迴的眾生,還有各種的冤孽、障礙或者是各種魔障。所以整個薈供可以說就包含了上供以及下施。上面供養給諸佛菩薩,下面布施給一切眾生。
而至於在這上供、下施的中間,是我們自己要吃、要享用的。其實這些供品的本質已經在開始修法的時候,透過種子字,也就是「嗡、阿、吽」的加持,這些供品的本質就變成了一種甘露,或者是一種加持的聖物。
開始修法時,我們就會唸誦「嗡、阿、吽」,「嗡」代表的是身,「阿」代表的是語,「吽」代表的是意,也就是透過佛菩薩的身、語、意的功德,給予這些供品加持以及轉化。所以之後如果大家拿到供品,要去享用及受用的時候,自己心裡也要認識到手裡這些供品已經是聖品,已經得到加持了,要帶著這樣的心去受用所有的這些供品。當然在我們修持這個薈供的時候,會配合一些儀軌來做唸誦。
煙供、火供和焦煙有什麼差別?
基本在意義上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在個別的情況下就有些不同。
火供該準備什麼東西?
做火供時需要準備的一個爐子。
火供時如何做觀想?
要觀想火供的爐子本身就是本尊的月亮宮殿、一個壇城。有各種本尊都在宮殿之中,我們把所有的物質都丟進去,也就是向本尊以及壇城做供養。
另外,還有一個情況需要做火供,就是我們平常在修本尊,我們必須持誦各種的咒語,當完成這個修法之後,就要做一個火供。這時做火供代表的意思,修補咒語持誦的不足。
火供有幾種?
火供分為四種,也就是息、增、懷、誅,各有不同的火供方式。
屬於「息」的事業火供,可以幫助除去各種的障礙、煩惱,就是降伏、息滅這些障礙的火供。
「增」長的火供,指幫助增長我們的壽命、財富、福德、福報等等。
「懷」的事業的火供,能夠幫助我們去收攝或者是匯集各種的權勢、權力,或者是地位。這就是當我們做很多的事業和行為的時候,我們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和權勢,懷的供養能夠幫助我們收攝這些能力或者是權勢。
「誅」的火供,對於一些魔障或障礙,沒有辦法用清淨的方式去降伏時,那麼就可以用誅的火供,它能夠降伏一些比較頑劣或凶猛的障礙。
四種火供的物品有何不同?
屬於息的火供,所有供品顏色都比較偏白色;屬於增的火供,比較偏黃色;屬於懷的供品,偏紅色;至於誅的火供,都偏向黑色或藍色。
事實上我們在做火供的時候,多數都是按照我們自己、隨順自己的因緣,或者是當時情況去做各種不同火供的修持。基本上,不管是哪一種火供,它完全是屬於一種供養的方式、儀式。
火供獻供的對象、供物、供養者為何?
依著當時所修持的儀軌為依據,就觀想著那個儀軌的本尊和佛菩薩。觀想祂在火供的灶裡頭,然後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入灶裡面去供養這位本尊。如果我們不知道什麼道理和原因,就把東西都丟到灶裡去燒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裡我們所供養的對象,是整個火的灶,所代表的是整個本尊和祂的壇城。所供養的物質,就是我們所準備的這些供品;供養人,就是在座的修法行者。
修火供時,供養者應持何種心態?
要想著自己心裡所希望的,或是心裡面的祈願,跟自己的希望,這是心裡可以想的。
在修持「息」的火供時,可能心裡會想,希望息滅我的疾病和魔障等,可以帶著這樣的心態來修持這個息的火供。在這裡有一個要點,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也不能夠只是讓自己好、自己沒有病痛、沒有障礙而來做火供;應該要帶著廣大的心量,是為了自他一切的眾生,都能夠沒有病痛、沒有障礙、沒有魔擾,為了這樣的目的,所以我們來修火供。所以應該要帶著這樣一種廣大的心量來修持。
修持「增」的火供時,希望我們自己和他人的財富事業福德功德,一切都增盛和富足。
修「懷」的火供時,要觀想讓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權勢、力量都增盛,讓自他變成有權力。
「誅」火供,則是祈願讓任何會危害我們自宗和一切純正教法的魔障障礙,都消失和寂滅。
所以當我們知道在做什麼樣的火供的時候,那我們在做的行為才能夠真的有用,有利益。
校長開玩笑說,如果我們不知道其中的意義時,可能就想說火愈大愈好,盡量把各種供品丟進火中,這樣的話,就只像是一個工廠,而不是一個修持。
在藏文裡叫做「གསུར」蘇,基本上包含了布施和供養。
做焦煙供修持時,把各種供品丟到火當中去燒時,就會發出味道,主要是供養味道。
焦煙供供養的物質、供品是什麼?
就是「煙」。燒過的煙的味道是我們所供的物質。
焦煙供的供養者是誰?
就是我所有唸誦修持的修行者們。
焦煙供的對象是誰?
主要供養的對象有四個,也就是有四種客人,也就是我們要供養或是布施的對象。
供養的對象是我們需要承事的三寶,以及有功德的護法,包含有本尊、還有各種的護法等等。
當我們供養三寶或者是護法的對象時,一般我們所準備的供品是香、花、或者是燈、塗香等等這些供品;我們還要觀想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最美好的物質供品,都一起供養給所有的三寶。
下施的對象,一種是六道眾生,以及屬於我們宿債的對象,也就是各種的魔障。因此這二種對象我們不說是供養,而說是布施。
如何布施呢?在六道的眾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痛苦。比如像地獄來說,他們就有各種寒和熱的痛苦,當我們在做焦煙供的時候,就要想希望能夠解除地獄眾生又冷、又熱的痛苦。
當然現在我們不可能跑到這麼炎熱地方去裝冷氣,但是當我們在做焦煙供的時候,可以想著希望能讓極熱地獄的眾生,酷熱能變成清涼,就好像有個冷氣把他們都吹涼一樣;而在極寒地獄的眾生,則希望他們能夠得到溫暖。
另外還有像餓鬼道的眾生,他們多數都有饑餓和焦渴的痛苦,所以我們也要想透過焦煙供的修持,可以讓他們感到富足,不再受到這種饑餓和渴的痛苦。對於畜生道的眾生,多半是屬於愚癡的痛苦,所以因此我們就要想各種方法,希望能夠解除牠們愚癡的各種痛苦。
對於非天也就是阿修羅道的眾生,他們有戰爭、嗔恨、嫉妒的痛苦。因此我們也要想讓他們能夠遠離戰爭等痛苦,並且都生起菩提心。
至於對於人道的眾生,我們就要祈願大家遠離各種痛苦,並且迴向證得菩提。因為人道眾生都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等外在身體和內在心裡的痛苦,祈願人道的眾生都能遠離這一切的痛苦,都能得到寂靜,我們要這樣的來觀想和做迴向。
最後還要對天人的這些眾生做迴向。當然天道的眾生可能大都很快樂,但是他們根本的本質,其實都是帶著苦的感受的。為什麼?因為祂們終也會有五衰相現、死亡的一天,因此我們也要迴向給祂們。願祂們五衰相現時都能夠得到寂靜,沒有痛苦。
所以,我們所要布施的對象,就是那些值得去可憐同情的六道眾生。
另外,一種布施的對象,就是我們宿債的冤孽,或者是魔障。每個人的宿業障礙情況是不同的。
比如說,有些人好像做什麼事就是不順利,或者是特別的容易生病,或者是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成功等等,這些都是個別的情況,都取決個人自己的障礙和業力。
在這裡所說的魔障,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障礙。但這些障礙,主要是我們從過去一些宿債所累積的。比如說如果我們過去世常有殺生的行為,那在今生壽命就會短暫,這就是今生的宿債。如果過去生有許多偷盜的行為,那麼會讓我們在今生是貧窮的。同樣的,如果過去生造了許多惡業的話,那麼就會讓我們在今生遭受到各種的痛苦。總之我們今生所受,都取決於過去生所造的宿債和業力。
所以,對於我們過去所做的宿債,或者是惡業,我們就要在做焦煙供的時候來做迴向。希望我們這些宿債和業力惡業,都能夠寂靜和息滅。
焦煙供有點像是在還債一樣,就像一個人如果負了龐大的債務,就必須要去償還,償還完以後才能夠輕鬆。所以焦煙供就是布施給障礙一樣,也就是還債的意思。
有些人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宿債特別的重。比如說有些人的身體總是在生病,不管看了多少的醫生、吃了多少的藥,病總是都沒有辦法好;又或者是有些人的內心非常的痛苦,不管如何都苦,甚至想要做什麼都做不到,想要去完成什麼事情都完成不了,這些內心的痛苦,情況嚴重的話,有可能都是過去宿債的原因。
所以仁波切也建議說,比如說現在有人得到絕症或癌症,無論如何吃藥、治療也都沒有效,像這樣的人可以來做焦煙供,可能透過焦煙供的修持就能夠幫助他,償還這些宿債,治療疾病。因為許多疾病都是由於過去的宿債所產生的,因為它是一個宿債,是一個債,我們是需要償還的,償還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焦煙供。
做焦煙供時的心態是什麼?
在做焦煙供時,要帶著一種大悲心、一種利他的心來做修持,不能夠只是為了自己好才去做,要不然這個好處和結果也不會是很廣大的。
如何做觀想?
在修持焦煙供時,以密乘的教理來講,我們一定要觀想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因為自己已經變成是觀世音菩薩,所以就必須要帶有大悲心;在焦煙供裡所持誦的咒語,就是「嗡瑪尼唄咩吽」,六字大明咒。
像漢傳佛教的觀音菩薩,拿著淨瓶水的觀音菩薩瓶口都是朝下的,仁波切認為這和焦煙供的道理是一樣的。也就是要能夠對於一切眾生都生起慈悲,並且息滅一切眾生的痛苦,是帶著一種大悲心去對待一切眾生。(校長開玩笑,觀音菩薩的淨瓶水瓶口朝下,當然不會是在澆花,而是迴向給一切眾生的意思)
所以在《入菩薩行論》迴向品中就說到:「願由聖觀音,手降之乳流,飽足餓鬼眾,沐浴恆清涼(聖者觀世音菩薩,透過手上淨瓶遍灑清涼,所以能夠息滅掉六道一切眾生的痛苦)」。當然觀世音菩薩有各種各樣的形象顯現,但在我們做焦煙供的時候,特別要觀想觀世音菩薩,手裡拿著淨瓶,往下遍灑的動作,這是我們特別要做的。
在藏傳裡面,並沒有觀世音菩薩手上拿著淨瓶的造型,所以他們所想的觀世音菩薩,手都是下垂的,然後從手中流出甘露布施給眾生。在做焦煙供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觀想觀音菩薩,如果我們不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那自己只是一個苦惱眾生,一個苦惱的凡夫要去救另一個苦惱的凡夫,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做焦煙供的時候,要觀想自己的身體是觀音菩薩,然後語言變成六字大明咒,或者我們可以持誦觀音菩薩的名號。我們的意念要帶著大悲心來做修持。
在藏文裡是叫「བསང་」桑,桑的藏文的意思就是透過煙,就能淨除掉一切的黑暗和障礙。煙供純粹是屬於對上的供養。
也就是上師本尊護法,還有這個地方的土地神祇。在做供養上師的煙供時,供品一般都是用七寶,或者是八吉祥等等,也就是適合於供養佛菩薩的這些物質,都可以拿來做供養。至於對本尊的供養,也有三種不同的供養,也就是外供、內供、密供三種不同的供養,這是對本尊的供養必須要做到的。對於護法的供養,我們必須透過比較慎重的形象來做供養。
至於對當地的地主、土地神祇的供養,當然也是要供養符合祂們所需要的,比如說吃、喝、穿、住的,這些就要符合地方需要。
雖然煙供,要燒很多的東西,平常在佛堂都會點香,其實點一支香也都是於煙供。在做煙供時候,我們要觀想自己就是普賢菩薩。
為什麼要觀想自已是普賢菩薩呢?
因為在八大菩薩裡面,我們認為普賢菩薩祂是願力最廣大、祂發的誓願最大,因此要做這樣的觀想。為什麼說祂的願力最廣大呢?可以從〈普賢菩薩行願品〉:「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這句話可以代表普賢菩薩廣大的願心。
在煙供時,我們要觀想自己是普賢菩薩,同時觀想從自己的心間,同一時間放射出強烈如千道太陽般的光芒,然後每一個光芒都帶著各種的供品,於是漸漸整個虛空全部都充滿了各式無數無量的各種供品,就好像供養雲匯聚般,一堆一堆的充滿著虛空。
佛教講到要累積福德資糧,福德資糧又分:有所緣的和無所緣的福德資糧。做薈供的時候,也要抱持著一種想法,也就是說供養的對象、供養物質、還有供養的人這三者都是非實有的,都是三輪清淨的,也可以說是三輪體空的。
這種三輪體空無所緣的供養,不是另外再去找一個三輪體空的東西來供養,而是說這一切的供養、儀式,包括物質,它的本質都是空性的,就是三輪體空的。
所以在這裡我們就可以具備有二種福德資糧的積聚了,第一種如果是有所緣的供養,也累積了福德資糧;如果可以帶著空性的心去觀照的話,就是無所緣的供養,所累積的就是智慧資糧。
這裡再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桌前的杯子,杯子裡有水,水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濕潤和流動,這是水的特性。如果您把一杯水放進冷凍庫,那這杯水就變成一塊冰,凝固成冰塊的形狀,或者放進什麼樣子的顏色,它就會呈現什麼樣子的形象,但是它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就是濕潤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水它的本質是潮濕跟流動,變成冰塊之後,它的本質還是潮濕跟流動,這兩種本質是沒有差別的。因此再把冰塊融化成水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再分別現在的水和之前的水有什麼差別了。
基於同樣的道理來看,如果是有所緣的供養的話,就好像是結成冰塊的時候,而無所緣的供養,就好像是冰塊融化成水的時候,其實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所以不論我們是在做火供、煙焦煙供或者是薈供,任何的供養,都是包含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的。
總歸提醒一下,當我們在做焦煙供的時候,要觀想自己是觀音菩薩;在做煙供的時候,需要想自己是普賢菩薩;至於在修火供的時候,就要看當時是修什麼法本,以那個法本所講的本尊為主來做觀想。
在這裡,校長也提到說像火供、
煙供和焦煙供,在儀軌上很大的不同,有很多人不知道,以為只要是火燒的都是一樣。我們透過剛剛前面的介紹,主要希望大家知道,在這個修持裡面,供養的對象、觀修的本尊,還有供養的物質和目的,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