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戒仁波切接受海濤法師訪問

地點:生命電台新店講堂
時間:2006/04/11 
翻譯:堪布丹傑
聽打:許智凱
校對:噶瑪巴桑旺波

海濤法師:

這一次尊貴的確戒仁波切,從尼泊爾到台灣來,為台灣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的開學勉勵學生、授課。所以我們今天大家很有福報,大修行者來到我們這裡,要把握這個機會來請示佛法。

對於仁波切的種種,我想堪布丹傑一定更了解,所以他今天也不只是翻譯而已,他也要講一講他對他的老師的一些心得,以及他從台灣學習顯教,然後到尼泊爾去求學,成為一個能夠教授藏傳佛法的老師的這些種種,來鼓勵我們。

作為一位菩薩只要能夠利益眾生,小乘、大乘、密乘都是一種方法,就像一位醫生,希望能夠幫助病人的每一種疾病。在這邊身體、語言、心態,生命的身、口、意我們都要提昇,也要幫助別人提昇。大乘的目的,就是一切的修學,包括佛學院的創立,都是為了要利益眾生。這樣來講,確切仁波切這樣來領導佛學院,為了世界培養生命的老師,就特別的慈悲、尊貴。今天就要請仁波切來引導我們。

首先也很想知道,許多仁波切不斷的轉世轉世,他們的轉世是為利益眾生的轉世,所以他們是人中的寶,很想請確戒仁波切告訴我們,對於自己的過去世種種殊勝的功德,引導他這一世作了些什麼事,或者“確戒”這兩個字代表什麼意思?

確戒仁波切:

首先能來到這裏是我很大的一個福氣,為什麼感到很高興呢?因為今天來到這裏能夠見到海濤法師,還能見到那麼多的法師僧眾們,還有所有的在家居士們,能和大家結下這個法緣,所以感到特別高興。

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是1951年出生在尼泊爾和西藏的邊境,是在喜瑪拉雅山區,也就是當年密勒日巴大師曾經在那邊修持的聖地。在當年那個年代當中,整個尼泊爾的生活情況水平也不是很好,而且非常的落後,在佛法上的學習可說非常的困難,所以我一直到十四、十五歲,自己並沒有作很深的學習。但在十六歲那年很殊勝難得的是,十六世大寶法王來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我從山區也來到加德滿都,晉見十六世大寶法王並且跟隨他學習。也是在那一年正式出家,並且開始在寺院當中學習。

我主要的名字叫作彭措,大家都稱我喇嘛彭措,彭措是我從小的名字。所以從十六歲那年開始正式在寺院當中學習,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服務,譬如說從小喇嘛倒茶開始,然後廚師、打掃、清潔衛生都作。但是當時寺院的生活是非常的苦,很多的資源也都不足夠,當時寺院最主要的教學比較多是法器儀軌,像是法器的教學,唱咒的教學。但是在經典也好,文法也好,當時我都是自學的。所以一直到二十五歲的時候,寺院裏面大小的執事譬如說維那師、總務或者是糾察師等等這些都經歷過。由於從小父母給我的名字叫作彭措,所以這時候寺院裏大家也都叫我彭措。所以當時在不同職位的時候大家就稱我是總務彭措拉,或者是維那師彭措拉,或者是糾察師彭措拉,不同的職務有不同的稱號。

在其中執事當了最久的,就是當很多小喇嘛的老師,當時在寺院就開始教導他們。但也由於是從小環境很多時候條件比較刻苦,反而是能夠激勵自己能夠更努力的學習佛法,所以覺得小時候那種經濟刻苦的學習,長大以後也非常有用。所以在當時各方面我也多盡力的去找老師,也盡量的來學習,譬如說文法、經典方面之外,還有各種的唱誦儀軌,還有特別的是法器和各種壇城的製作,還有作佛塔等等。(堪布丹傑:這裏補充一下,校長很出名我們稱他作佛塔喇嘛,他在全世界各地專門興建佛塔,因為他對整個佛塔的製作非常的清楚。)特別當時我也學習了如何繪畫唐卡,我比較沒有製作佛像跟製作佛像工程,主要是繪畫唐卡和壇城,另外就是我特別想興建的就是佛塔。因為尤其在這個比較動亂的時代當中,佛經也有提到興建佛塔的功德是最大的,所以我也特別去學習整個製作佛塔的過程。在之後的很多年,在三十四歲之後,我也應邀到世界各地專門去興建佛塔,像是在菲律賓也好,或者是在加拿大,尤其今年甚至也要到德國去興建一座佛塔。之後到國外弘法的時候,最主要像今年是去興建佛塔,同時呢也會在各個中心有上課課程,還有一些灌頂教學等等。

然後在三十七歲那年進入三年的閉關,四十歲那年出關,那時才算正式得到喇嘛的頭銜,所以說喇嘛是指三年閉完關後才能稱作是喇嘛,就像最早開始我作維那師時是維那師彭措、糾察師彭措等等。到閉完關之後才能正式稱作是喇嘛彭措。所以在閉關快結束的前半年的時候,有一位蔣貢康楚仁波切就來關房內見了我,當時仁波切就問我說:閉完關之後出來你的心願是什麼?我就說我主要有兩個心願:一個是希望能夠終生就閉關好好去修持利益眾生。第二個心願是要不我想要好好去辦一個佛學院。當時蔣貢仁波切聽到之後就鼓勵我說:你應該辦一個佛學院。所以校長就出關了,出關之後那時是1990年,開始就慢慢興建佛學院,剛開始有三十個小喇嘛來學校。

90年開始到97年的時候,97年高級佛學院就正式成立了。97年那年也很殊勝的是,當時我也發了一個心,想要成立一個辯經大法會,所以每一年的噶舉都會舉辦一個辯經大法會,那當時十七世大寶法王還在西藏的楚布寺,所以就沒有辦法直接向法王報告這件事情,但是當時我還是請示了司徒仁波切、創古仁波切等等噶舉的長老,請示他們說我的這個想法,召集了所有噶舉寺院佛學院一起來辯經法會,也在97年那年順利舉辦了第一屆開始。然後就一直這樣到了2001年。

當時的整個寺院包含了寺院的規矩也有佛學院的規距,佛學院裏面又有基礎佛學院也有高級佛學院。但是由於說寺院有寺院的規矩,佛學院有佛學院的生活作息。所以在2001年的時候,我就指定應正式的分開來管理,所以這時候的高級佛院就正式的和寺院分開管理。所以在那一年的時候,佛學院的部份就是我完全來照顧和管理,那寺院的部份就交給一位嘉波仁波切。這位小仁波切是從六歲一直到二十二歲都是我不斷的來照顧和給他教學這樣長大,同時他也讀過佛學院等等,所以寺院就由這位仁波切來接管,那佛學院就是我繼續帶領。然後到了2002年的藏曆十一月十五日,十七世大寶法王也看到了我成立佛學院,舉辦辯經法會等等這些事業之後,認為我是噶舉派裏面非常值得尊敬的法尊,所以賜給我一個法尊的名字就叫「確戒」,確戒就是法尊的意思。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名字就有人稱為法尊就是確戒仁波切,或者是確戒喇嘛彭措,就是從那個時候正式開始。

所以這裏說到確戒仁波切這個名字,我會得到確戒仁波切這個名號,不是說因為說我是轉世,而是法王看到我在這一世當中,從最開始的糾察師也好、維那也好,我是自己就整個藏傳的教學制度這樣學習上來,那現在我又是佛學院的校長,所以就給予我,賜給我這樣一個確戒的名字,是這樣的一個因緣。所以也很對不起海濤法師,我完全記不得前世發生過什麼事情。

海濤法師:

從尊貴的確戒仁波切,我們聽到了一個仁者的歷史,甚至一個尊者的歷史,不用看到他的前世,只看到這一世就夠我們學的了。在我們中國佛教來講是一個更好的典範。

所以這裏面有兩個重點,一個就是佛塔,我想仁波切所以這麼發心去籌蓋佛塔,佛在經典裏面講了很多佛塔的功德、繞塔的功德,所以我們也希望哪一天由仁波切來發起,大家來護持在台灣也蓋一座佛塔。想請確戒仁波切來談一談蓋佛塔、繞佛塔的功德。

第二個重點是辯經,辯經對於修行佛法的重點為何?不然我們法王會以法尊這麼一個尊貴的名字,來肯定辯經法會的推廣。這也是我們在研究、深入佛法時,這樣分析、這樣辯論,對於修行有什麼樣的幫助?這兩個重點請仁波切給我們指示。

確戒仁波切:

首先談到佛塔的利益和功德,在佛教裏面來講,象徵佛的代表有三個,也就是佛的依止有三種,是身的依止、語的依止和代表佛的心的依止,有這三個,而佛塔代表的主要是佛的心意。歷史上來說,在印度,當年在龍樹菩薩還沒有出生之前,當時印度已經有很各種形象的佛塔出現了,之後到了龍樹菩薩的時代,龍樹菩薩知道由於一個佛塔代表的是佛的心意,是那麼的重要,所以他開始制訂和規定佛塔應該要有的形狀和尺寸等等,是由他開始制訂。而佛塔有各種不同的佛塔,最主要有八大佛塔,代表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八種不同事業的象徵,所以有八種佛塔。之後印度興建佛塔的傳承也傳到了西藏,在西藏有不同的宗派,像是噶舉、薩迦、寧瑪、格魯等等,他們也延續了印度的傳統,之後各自興建佛塔。

在佛塔的形狀上有分為一個是“因”的形狀,一個是“果”的形狀。我們可以先看佛塔的形狀,大概可以分為上下兩部份,上面的部份有一圈一圈的共有十三個圈,那個是上面。在那個之下的部份,都叫作因上的法,這個就是包含了從資糧道開始,一直到成就了實地的菩薩的整個三十七個菩薩道,或是說三十七道品的修持,就是在佛塔的下半部,有這樣的代表和象徵。然後上面有十三個圈,這代表是果位上的法,也就是代表佛陀他圓滿成道,用這十三個圈來代表。在以前傳統上來說,如果是阿羅漢的佛塔,他的圈圈只有五個不會超過五個。後來在西藏的傳統下來,認為圓滿佛陀的果位,就有士三個圈圈來代表。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佛塔就圓滿包含了一個菩薩的修持,那就是在它的下半部,有三十七道品菩薩的修持,之後就是上半部十三個圈代表佛陀的果位,也代表佛陀的法身和色身的圓融。之後我們還會看到佛塔的上面會圍一圈布,像是一個傘蓋的布圍著,最上面也有太陽和月亮,這些代表一種恭敬的承侍,恭敬的侍奉佛塔的意思。這個布代表一個傘遮雨也遮陽,代表侍奉恭敬佛陀的意思。所以在佛塔的形狀上需要如法的來製作,就能代表的是因上的法和果上的法。

這些是佛塔外相的功德,佛塔裏面也是俱備很多東西的。從佛塔的基礎上來講,底座裏面是放滿了各種寶瓶的,像徵的有吉祥的寶瓶、財神的寶瓶,各種的寶瓶總共大概有十三種,這都是要透過不斷的修法,和喇嘛們的唸誦修持,然後放進去的。這是代表說透過這種財寶和寶瓶的圓滿,象徵國家的和平、國家的興盛,而且能夠消除災難增長財富。然後在很多寶瓶之上要有兩個壇城,這兩個壇城代表四部密續當中的事部,最開始的第一部密續――事部密續。在製作這事部壇城的時候是非常嚴謹的,包括所有的僧眾喇嘛在製作的時候,全部都是要素食的,全部是要過午不食。每天一大早起來都是要作大乘布薩利益,就是大乘的八關齋戒,然後要畫這個壇城。同時也要作出咒木,木頭上面也要寫上各種咒語。這一切的繪畫唱誦儀軌,在未完成之前,這個僧人天天早上都要這樣子受戒、吃素、過午不食,這樣的來修持來繪畫。所以可以說興建佛塔時很重要的一部份就是在製作這兩個壇城的時候了,它的整個繪畫,它的儀軌唱誦是非常需要仔細和清淨的來製作。

在這個完成之後,接下來就進入了四部份舍利的製作。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儘量蒐集數量很少很少的舍利,無論是佛的舍利、菩薩的舍利、大成就者的舍利,尤其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善知識,自己上師圓寂後的舍利,都蒐集起來,這時候都要供在佛塔裏面。蒐集這一種舍利是很小的,像芝麻這麼小的舍利。第二種是指骨頭的舍利了,它特別是指過去無論是佛菩薩也好,或是印度的這些大成就者,到西藏的祖師大德,或是各自自己上師的骨舍利,如果能夠拿到也都要蒐集起來。那接下來第三種舍利是什麼呢?是從佛菩薩到印度祖師大德,到這些善知識上師的衣服,他們以前穿過用過的衣服的一小塊布,這種叫作布的舍利,這是第三種。再來第四種舍利就是叫作佛法的舍利,我們會把很多佛菩薩的名號,咒語都會寫下來,然後揉成一圈一圈、一捆一捆的,這種代表作佛法的舍利。

所以我們可以大概瞭解整個佛塔的內部,除了那兩個最重要的壇城繪畫製作之外,整個佛塔裏面都要裝滿的都是這些四種舍利,都要充滿了在裏面。所以一個佛塔外在的要俱足,內在的也要俱足。外在的部份就是形狀像剛剛所解釋,它有因果兩部份法的圓滿,內在的部份就是有兩個壇城,還有四種舍利子要充滿當中。所以如果說這樣子的一個佛塔,外在的形狀圓滿,還有內在的裝臟也都很圓滿的時候,它才稱為一個很圓滿富足的佛塔。

在興建佛塔的利益或者繞塔的利益呢,在佛陀所說的《無垢金剛》中很清楚的提到整個佛塔的一個功德利益,在這部經典當中有特別提到,佛陀說要在哪裏興建佛塔最好呢?有兩個地方是很好的,一個是在人多聚集的地方,大家可以來繞塔,可以親見到佛塔,這有很大的功德。第二個是要在一個地方的制高點,就是在高山上,可以在高山上來建。所以最主要是因為建了這個佛塔,是要和眾生結上緣的,結緣的方法一個就是在人多的地方,大家可以去繞塔看到。那在制高點的時候,可以使大家看到或是知道的一個方式。我們要怎樣來和眾生結這個善緣呢?有幾種方法:一種是看到而解脫,因為佛塔的形狀是很殊勝,眾生因看到時而歡喜的心生起,那就是看到而解脫。再來第二種解脫和眾生結緣的方式是聽聞到,我們看到很多大的佛塔,塔邊的四個角落都掛有鈴鐺,只要風一吹過來就有聲音,我們專注聽的時候,這是一種很清涼很殊勝的聲音,聽到後心也平靜而得到解脫,這是第二種。第三種是一種感受而得到解脫,指的就是我們真正到了佛塔旁邊了,我們在它前面來作禮拜、來繞塔,就好像觸摸到、感受到佛塔一樣,而得到一種心的平靜而解脫。第四種稱為思惟而得到解脫,或是憶念佛塔,當我們站在佛塔前面,就像剛剛解釋之後,我們對佛塔有一個了解,所以看到佛塔的外形就知道,它原來代表的是佛菩薩的修持,而裏面裝載的有各種佛菩薩殊勝的舍利,各種的壇城,和各種修持的祝福加持在裏面,我們這樣想的之後,心因而得到一種平靜,這是一種憶念和思惟方法,因而得到解脫。

所以我們說建一個佛塔是和廣大眾生結緣的一個方法,就像佛陀說,如果建在一個人非常多的地方的時候,無論是大家聽聞到、看到、觸摸到這個佛塔,都結下非常深的法緣。就算是建在高山上,大家也可以遠觀到這個佛塔,而看到得到解脫,不止說因為佛塔具有加持力,當風吹過來的時候,也把這種加持傳給當地的整個地方。我自己很深的一個感覺,就像在尼泊爾有寶大大佛塔、南無布達佛塔等等,或是印度的大佛塔,我真的感受這種加持力,所以如果我們要興建一個佛塔,就是如法的按照經典來興建的話,相信會利益很多的人。我也在西方歐美都有興建佛塔的經驗,剛開始西方人對佛塔不了解,但後來發覺很多不是佛教徒的西方人,開始也對佛塔很有興趣,是因為第一個它整個建築,還有它旁邊都會寫上解釋它的意思,很多外國人來看了之後,也昇起了歡喜心,對佛法昇起了信心。這裏是簡單對佛塔作一個介紹。

海濤法師:

各位聽了以後心裏有沒有很癢,趕快蓋一個吧,我們應該藉今天這殊勝的因緣,希望在台灣先蓋一個叫確戒佛塔。因為我們要感謝仁波切,所以把錢收一收交到噶瑪列些林佛學院,我們大家負責出錢,蓋了一個以後,然後第二個、第三個會蓋在人多的地方,或在在我們的家鄉。

以前我們看到佛塔的時候就是水泥蓋一蓋,就去拜了,但是從密乘裏面,西藏佛教所保留了佛教的傳統,讓我們知道它的細膩,任何一個部位的細膩,這也是一種修行佛法務實的態度。也因為這樣子務實的態度,讓我們對仁波切這種修行者的尊敬。對外的佛塔都這麼認真了,何況是對他自己身口意的務實的態度,最莊嚴的是佛陀的心就放在那個地方,佛陀的心就是關心眾生。剛剛講的看到、見到、憶念、吹到風,都被佛陀的大悲心所熏到,我們都能夠去除業障,所以這就是一種概括他的功德。希望大家從內心發起一個願,大也好小也好,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高處的地方,讓眾生能夠見聞乃至拜到這樣莊嚴的佛塔。

今天聽了確戒仁波切這樣解釋佛塔,下回我們辦團去尼泊爾,大家磕頭膜拜,繞塔的虔誠度,發願繞一萬遍兩萬遍,內心就知道有這樣的功德利益。不過在台灣如果蓋好以後一定要留一個洞,以後我們確戒仁波切的舍利子要放進去,這樣我們拜起來又更有感應。

確戒仁波切:

很久以前蘇格蘭的一群弟子邀請到蘇格蘭去弘法的時候,也在那裏建了一座佛塔,從那一年開始呢,大家也就直接叫我佛塔喇嘛了,人家就這樣直接介紹。

海濤法師:

希望在台灣、在馬來西亞,把佛塔陸續建立起來,就像各位有機會到西藏看,到緬甸看,很多國家的佛塔這麼樣的莊嚴。緬甸人啊,自己都不享受的,全部錢就拿來幫助蓋,跟在西藏一樣。所以我們台灣人什麼不喜歡作,修行只要有出錢就很喜歡,修這個福報。再來我們要請仁波切告訴我們,辯經對修行的重要與意義,因為這一點如果漢傳佛教能夠開始有辯經這種修行方法,我想我們的師父及大家,對辯才、弘法一定有幫助。

確戒仁波切:

辯經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整個辯經的的方式,並不是後期在西藏自己發展出來,或者說在印度後期才發展出來。可以說在兩千五百五十年前,佛陀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樣辯經的傳統。就像我們現在講到科學,事實上最殊勝或者最重要的一種科學,在兩千五百五十年前,佛陀那個時代就已經開始。所以在佛陀那個時代,就已經開始升起步驟見解,很清楚的告訴弟子說,我們要得到一個理論,或得到一個結論,首先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原因和方法,透過原因找到方法找到結論,這整個過程就叫作辯經。為什麼特別重要呢?因為在過去那個時代,現在也有,有的人認為有因果業力有前世今生,有的人認為沒有。如果這兩種人碰在一起的時候,就要透過辯論來搞清楚。當然我們不能說因為有就是有,不能這樣回答,而是要找到一個真正的原因,透過這個原因才能夠證明是有。因為如果佛法提不出一個真實的原因告訴我們說是有前世今生,是有因果業力的話,假如這種原因講不出來的話,那佛教只是一個宗教而已。事實上宗教是有很多的,也不光是佛教或者是基督教、印度教,各自都有各自的見解。所以說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見解,互相之間討論起來,譬如說因果業力,如果只是說我的宗教就是這麼認為,但提不出正式的原因的話,那也沒有用的。

那辯經是什麼時候開始非常興盛呢?是從佛陀圓寂之後,在龍樹菩薩那個時代非常興盛,那個時代也是百家爭鳴,各種外道也非常的多。譬如說當時的印度教也好,他們說有的,佛教認為沒有,或者說佛教認為有的部份,印度教或其它教認為是沒有的,比如說因果也好、前世今生也好。這個時候就需要透過辯論和辯經來討論清楚。之後到了世親菩薩的弟子,一位陳那論師出來的時候,他是第一個開始把這種辯論的方式正式寫出來的,就是叫因明,因明的論典就是由他開始。在歷史故事上提到這位陳那論師為了蒐集和撰寫各種因明辯論的經典,當時他寫了非常多各種大大小小的大概有108部這麼的豐富。之後到了陳那論師他的弟子就是法稱論師出現的時候,他就把他老師對因明這麼豐富的經典結集起來,匯集成了叫作七部的因明的論典。這個時候他也撰註了一本叫作《釋量論》的解釋因明的一個論典。由於整個《釋量論》我們看它的脈絡,就是整個因明辯論的總集精要。這就是為什麼在西藏的佛法傳承當中,無論各個教派包括噶瑪噶舉等等,都會要學習的就是《釋量論》,這是最主要要依止的一部印度論典。

依照著當時印度傳過來的這部《釋量論》之後,西藏的各個教派各個大師不同的見解,又有不同的一些解釋。在噶舉派來說,特別學習的是第八世大寶法王確札嘉措,他對這部《釋量論》寫的註解叫作《邏輯大海》。從第八世大寶法他寫了這部論典後,一直傳到第十世大寶法王旺秋多傑五十三歲的時候,一直都很重視這部註解。之後第十世大寶法王他五十三歲之後,當時西藏的一些政治的變遷以及發生了戰亂,噶舉派佛學院的制度就式微了。然後一直到了第十三世大寶法王這中間的時間,在衛藏這個地區噶舉派的佛學院教學都式微了。在十三世大寶法王中年以後,一直是自己修持,到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開始,噶舉佛學院的制度又開始愈來愈豐富了。所以當時發展也是從康區的八蚌寺,就是大司徒仁波切卻吉穹乃所興建的八蚌寺,當時就將噶舉佛學院的制度從那裏開始恢復。之後到了1959年,西藏也發生了一些世界變遷的情況,很多的上師仁波切他們也輾轉到了印度到了海外。十六世大寶法王當時也到了已經建立的隆德寺,他在世的時候將佛學院的硬體設施都蓋好了,但佛學院還沒正式開始上課之前,他就圓寂了。但之後佛學院教學也正式運作了,可以說當時噶舉的教學重鎮就是在錫金的隆德寺。

當時在那個時候,同樣在尼泊爾印度各地噶舉的佛學院也開始慢慢的恢復了。首先像是在尼泊爾南無布達這個地方,創古仁波切興建的佛學院開始了。然後還有司徒仁波切在印度智慧林的佛學院也開始了,而當時我的列些林佛學院也在尼泊爾,但當時規模沒有很大,所以是從基礎佛學院開始。當時我在興學辦學的時候也發覺到了,整個佛學院的教學都算完善,但是在辯經方面有些不足夠,尤其以前有這麼豐富的噶舉辯經經典,但是教學上似乎還是不足夠。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列些林佛學院在尼泊爾最一開始的基礎佛學院,我就特別強調認為應該在辯經、在邏輯上因明上一定要加強基礎。所以在這麼多年的培養之後,學生都有個基礎,也正式進入高級佛學院,就可以正式進入學習《釋量論》的註解-――《邏輯大海》。也就是在那一年我看到時機成熟,也開始興辦辯經大法會。所以當時第一屆的噶舉辯經大法會,最主要就是以《釋量論》、《邏輯大海》為主要辯經的依據。也是這樣的一個心願,我希望好好恢復噶舉的這一部《邏輯大海》的學習,透過的方法就是每年一度,為期一個月的辯經大法會。由於主要辯論的經典是《邏輯大海》,如果各個學校不學的話也就無法辯論,所以首先各個學校要非常重視《邏輯大海》這一部論典的學習,也讓整個噶舉又恢復了《邏輯大海》、《釋量論》,還有整個因明的紮實學習。

噶舉派整個的學習,歷史上都是包含兩個部份,一個就是實修,噶舉很注重實修禪修;同時也很注重在經典的教學、邏輯的思惟,而經典教學最主要這個傳統是從第八世大寶法王開始的佛學院教學。但是由於歷代下來世界的變遷,也發覺到整個噶舉實修傳承還是很紮實,但是在經典的教學上,或是在經典的辯義論之上,開始有些式微。我也是在很多年前發現這一點之後,透過成立列些林佛學院,透過和各個寺院合起來,一起發起辯經大法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將噶舉的經典辯經的紮實學習能夠恢復起來。這麼多年下來到現在為止,發覺到的確也看到一些成果了。尤其我們看到這個時代是一個資訊很豐富的時代,同時佛教徒很多,非佛教徒也非常的多,現在都開始有交流、有座談、有互相認識的時候。這個時候經典的邏輯,特別是因明上的學習也就更加的重要,在回答交流的時候要真正說出一個正確的原因,佛法真實的一個見解。所以我也看到了尤其這個時代弘傳佛法,更需要有因明或者邏輯思惟上的見解,所以我一直也在這方面下功夫來作努力。

海濤法師:我們今天聽得非常的深入,對這幾部經:《釋量論》、《邏輯大海》,我們更要有那種追求的精神,這些追求以後對自己的思想乃至於對佛教的弘揚會有很大的幫助。校長也在台灣成立台灣噶瑪列些林佛學院,我想校長對於在台灣成立這個噶瑪列些林佛學院一定有他的規劃,以及他的願望。能不能在這邊談談為什麼叫列些林佛學院?以及他未來的規劃怎麼樣?以及希望在這邊學習的出家眾、在家眾將來在佛法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和成就?

確戒仁波切:

在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佛學院。我和台灣也有很深的緣,我來台灣已經有十六年的歷史了,以前是每年來大概都會待一個月或兩個月,陸續每年都有來。當時我也感覺說可能要成立一個中心,也有弟子支持我成立一個佛法中心,但是我覺得就成立一個中心來講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利益。直到前年我來到台灣的時候,陸續也和顯教很多的法師,也看到很多法友都真的有心想要深入藏傳佛教。當時我有很深的感觸知道大家有心想要學,但也感受到大家學習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是我也覺得說如果來藏傳學習,只是這樣一兩年簡短的學習是沒有辦法深入的。要不然也有法友選擇是到印度、尼泊爾直接去學,但是也遇到了像是簽證等等的問題。尤其是對印度有點經驗的也看到,很多到印度、尼泊爾求學的法師也好、法友也好,他們在文化、氣候、飲食上都遇到很多的不習慣。尤其是語言上,剛到那裏去學語言也是一個困難,所以我看到這一點就覺得,那還不如我們在台灣先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讓大家來接觸,來先學習藏文,有一個藏文的基礎,也習慣一下這種文化,然後再到當地去學習的話,會更能夠節省時間更快的適應。因為要深入藏傳學習的話,就要對經典要有認識,而在尼泊爾、印度教學的藏文經典都是用藏文教學,所以我覺得在台灣先有像基礎佛學院一樣,大家可以先花一兩年的時間把藏文墊定一個基礎,之後要進入大經大論的學習,就很容易上手。

所以在台灣這佛學院它的制度是,首先大概一年到兩年藏文有個基礎了,然後就進入正式的佛學院就是五年了。進入正式的佛學院五年的一年級開始,就半年在台灣,半年在尼泊爾。因為尼泊爾的簽證只有五個月,所以在台灣先學習半年然後就到尼泊爾去進修,尼泊爾的列些林佛學院那裏的環境當然沒有台灣好,但由於那裏的學生多、僧眾多,大家一起辯經一起上課的話,相信學習進步會非常快,這是在台灣成立列些林佛學院最主要的目的。我們去年正式開始到今年,已經有正式一年級的學生,所以在今年他們也會正式到尼泊爾去學習,當中有男眾法師,也有比丘、比丘尼等等,也有在家的男、女二眾的學生都有。但我也看到一點覺得很多在家眾要去學習的話很多時候並不太容易,因為他要放下台灣的工作,有時候要放下家庭。所以這時候制度就稍微有點改變,也就是不一定全部學生要到尼泊爾,可以看自己,如果是在家眾有家庭又有生活情況的話,他們還是可以選擇留在台灣繼續一年級的學習,就不用到尼泊爾去。但是對於出家眾來講,無論是比丘、比丘尼、男女眾法師來講,到尼泊爾去學習是很重要的,我也希望只要是出家眾學生就應該到那邊去學習,因為會學習到辯經,辯經就是一定要人多愈多愈好。所以如果他們參加了辯經有幾個好處:一個就是這麼多人一起辯經一定要講話,講話的時候你的藏語文就進步了,也不用再特別開會話班,直接透過辯經,你的藏語就進步了。第二個就是透過辯經來幫助我們的智慧增長,特別對年輕的這些法師們,如果有興趣學習的話應該是這樣子來學。

然後就講到尼泊爾的學習了,在尼泊爾半年的學習完之後,我們會有期末考,接著就會有一個月的辯經大法會,學生也可以選擇繼續去參加在印度舉辦的辯經大法會。台灣過去的這些學生可以選擇考完試參加辯經法會,也可以選擇回到台灣來自習。現在的每年一度噶舉辯經大法會,和往常完全不同,現在非常殊勝非常莊嚴,為什麼會這麼莊嚴,這麼盛況空前呢?是因為這幾年來十七世大寶法王都會親自來參加辯經,而且他會為僧眾上課,教授因明的論典。很多時候我也都會參加辯經大法會,看到這麼多的僧眾都齊聚一堂,而且都坐在法王的面前,能夠跟法王親自來上課,好多次我在當中參加這些的課程的時候,我都非常的感動不已而傷心。因為我也回想到自己當年在那個時代,學習是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性的,完全是要自己學習,自己找老師,也沒有正規的佛學院,那現在看到法王這麼慈悲為這麼多的僧眾上課,環境也稍微好一些了,我心中也一直發願希望這種莊嚴能繼續下去。同時我也想到自己過去一定宿業深重,所以沒有辦法有這個因緣年輕的時候這麼好的機會學,所以我也發願希望讓更多的人能有這樣的機會,同時我自己未來也能夠有這麼好的機會,從小就參加佛學院聽聞佛法。

在今年辯經法會之後有祈願大法會,是繼去年祈願大法會之後,法王和我還有很多的喇嘛,又回到了瓦拉那西舉辦了兩天的會議。在那兩天的會議上,我能夠直接,也再次的正式向法王請求、報告,請法王一定要答應,以後每年的辯經大法會,請法王一定要親自來上課,其它的人就不需要了,就是您一定要來上課就好了。當時法王很慈悲,在場的各位老師仁波切都一起來請求法王,所以法王就答應他會來。所以我真的很歡喜,有這樣的機會請求到法王,所以法王以後每年都會來上課。我心中很歡喜,因為所有的喇嘛只要來聽課,就算是小喇嘛聽不懂也沒關係,因為坐在裡面能夠聽聞到法王的法語,這就是無上的一種加持。到了去年海濤法師,還有好多台灣的法友們,也都參加法王課程的時候,當時也就是在舉辦辯經大法會,大家也看到了辯經大法會大概的一些情況。尤其這個法會這麼多年下來也很需要大家持續的支持,也的確是一個很好的供僧和積聚資糧的一個機會,也祁求大家一定要能夠多來護持,謝謝大家來幫助。同時在辯經上、佛法上的交流,也請海濤法師多給予指導,也請海濤法師一定要來。

海濤法師:

我想剛剛各位已經聽到了列些林佛學院的學習,心裏面又癢起來了,我正想要去報名。這是對我們台灣學習藏傳佛教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如果年輕人乃至我們年輕的法師,先到台灣噶瑪列些林佛學院來學習一些藏文,及基礎的佛學,一年還可以回去尼泊爾實際去修學,和去參加辯經法會,我想這樣的規劃就是因為確戒仁波切實際在台灣十幾年的悲心和觀察,而替我們安排了一個最好的路。

因為現在我也有這個問題,我們有很多年輕的沙彌和法師,願意來追隨佛法,不但對顯教尊重,而且他們進一步也對密乘非常有興趣。到底我們要送到哪裏呢?送到印度,語言上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現在在台灣就有一個這樣子最好的媒介,是由我們確戒仁波切真實的教學經驗,再加上法王的支持。而且最重要的各位看得出來,我們的一位模範,就是我們堪布丹傑,他是從台灣的顯教佛學院然後到尼泊爾的佛學院,現在也擔任了台灣列些林佛學院的副校長,從事這樣的教學工作。所以我想我們能作的,就像我不能去,至少我一定會出錢,出錢第一會有福報,第二鼓勵更多人能夠去參加,這個非常好。我也想利用這個機會請堪布丹傑講一講,他從佛學院的顯教到密教到尼泊爾,這樣修學對他自己和生命和佛法上有怎樣的進步,來鼓勵我們。

堪布丹傑:

首先我很高興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修學經驗,我大概從三年前結束在尼泊爾的學業,回到了台灣。回到台灣後,我就開始跟著許多的仁波切翻譯,當時最主要有我的老師創古仁波切、還有確戒仁波切、桑傑年巴仁波切、明就仁波切,有機會跟隨他們翻譯。好多法友們在翻譯完就會跑來看我,都說你真有福氣啊,你都能夠跟在仁波切身邊,你聽得懂他們在講什麼,而且不只有上課的時候,上完課回到房間休息的時候也聽他們講故事,聽他們講整個藏傳、他們從小的學習、寺院的生活。因為我在那邊生活過,所以會感覺真的很親切,他們是在困苦的環境下學習出來的,所以我當時就有一個很深的感動,也很感謝一路以來支持我的人。我從國中畢業的時候就出去了,當時我是在台北師大附中讀完之後就出國到西藏,那時我父母親還有化育基金會的朋友和化育基金會的董事長孫居士,還有好多護法信徒們,當時大家一股熱情,就希望年輕的孩子能夠多到西藏,到藏傳佛教來學習。當時不只是我,我的哥哥姐姐,還有我的堂兄弟堂妹全都去了,這麼多年下來,後來好像只有我一位繼續出家,繼續在裏面學習。回想當年國中畢業後就到西藏,在拉薩住了半年,後來住不下去了,因為天氣太冷。其實國中剛畢業自己並不知道到底要作什麼,父母的安排、父母的鼓勵,然後我就去了。去了也學習了基本的藏文,但是那裏的酥油茶實在喝不下去,那裏的酸奶酥油真的太多了,結果我就生了重病,我瘦了十五公斤回到台灣。當時我爸爸媽媽看我回來很傷心難過就哭了,怎麼送去一個白白胖胖,回來一個瘦瘦乾乾的。那時候我記得回來坐在椅子上,我說怎麼台灣椅子變那麼硬啊,因為屁股都沒肉了,所以坐在椅子上都是骨頭。但一路上我非常感恩就是因為父母親的支持,很多護法信徒的贊助。去了之後基本上我會「軋、喀、軋、雅(台)」,你好我好,我學的第一句藏文其實是什麼呢?是"老師,我肚子痛!"可以先上個厠所,因為在西藏老是拉肚子,所以肚子痛的藏文先學了。那一點點的藏文學了,然後回到台灣。

當時回到台灣之後,年紀還小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走什麼路,那時候父母親就開始討論也鼓勵,告訴我說:你應該先有顯教的基礎,再進入藏傳再深入學會更好。他們也解釋給我聽,因為我那時候實在太小,老實講都聽不懂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子。我父親那時候也在政府裏面做事,他不光講佛教方面,他有時候常到了晚上我都睡了,他也會來到我房間在我床邊,他繼續跟我講,他說不光是佛法,將來這個時代是一個心靈的時代,你去接觸的東西你要學習的是心靈方面的,禪修方面的實修實證,這是一個科學。他講了很多我也聽不太懂,我當時也聽不懂為什麼是要這樣子。後來回到台灣那一段時間,他們繼續幫我安排另一條路,讓我到佛光山學習,所以在佛光山我住了三年。第一年是在北海道場,在台北的北海道場學習,是一個很清淨的環境,我還記得那時候顯教是蠻嚴的,然後我又是插班生,身份有點特殊。那時候規定所有的學生是最多一個小行李箱吧,但是我一次帶了三個,父親又一起去,老師看了都很不好意思,最後還是很小聲跟我父母親說,對不起只可以有一個箱子,其它的那些箱子都不可以要。但從那一刻開始,老師、糾察師他們都很慈悲,但也都很嚴厲,他們在規矩上就帶著我,從一進門的規矩上就告訴我說,你要簡樸不可以有這麼多東西,所以就把我們唯一的箱子就放在一個庫房裏面,而且是上鎖的,你也不可以隨便拿,自己有的東西就是一個小櫃子,放一些自己日用的東西。所以以前我不會洗衣服、不會煮菜、不會跟人相處,什麼都不會,到了佛光山之後,整個顯教的規矩,它教導我怎樣和大眾融合,和我們中國傳統的規矩,還有整個中國佛教的基礎。在這三年當中,第一年在北海道場是在山上,之後第二、第三年男眾全部搬到了高雄佛光山,在那裏學習當中的經驗非常多。因為到了一個大的環境,常常舉辦大法會,常常佛學院要去支援各種的工作,各種信徒交待的,我們都有機會學習,之後也更培養了我一種除了規矩還有慈悲心等等這種利益上都學習到了。突然有一天大概三年級的時候,那一天我父親打電話給我,顯教佛學院是家人不可以隨便打來的,那一天剛上完晚殿,糾察師跑來很嚴肅找我說:你父親打給你,再五分鐘打來你趕快去接。我就很高興很緊張,怎麼會這種時候打來,平常他不會打來的。一打來的時候電話裏他聲音也很平淡,他就說好,你佛光山學習也夠了,你可以回台北來,然後我會安排你到北京去讀書。我一聽嚇一跳,其實我心中已經自己在幻想了,因為這一段時間我對藏傳佛教也開始有一些興趣在瞭解,所以我一定想說我爸爸一定是幫我安排到尼泊爾到印度才對,一聽電話是到北京大學去唸書,因為我很喜歡文學,所以當時就要我到北大跟文學的教授,到那裏去學習。我一聽我心都涼了,但是我不敢說,因為他說都安排好了,你就趕快回來吧。

回到台北了,回到台北他們也鼓勵我,應該好好再進入世間學習,應該把它完成。後來因為簽證的一些時間上的關係,我先到了香港,在香港辦理一些手續的當中,當年我十八歲那一年在香港,有兩三個月在辦一些手續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人生要不要走這一條路?我上面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們都在美國讀書。從小家庭的環境是政治的、經濟的、企業的,很多這些朋友都會來家裏,我也看到人世間的很多事情,也聽到我父親他在和人家的講話,也看到我父母親學佛的一個轉變,我發覺佛法真的是幫助一個家庭、幫助一個社會、幫助一個國家,這種改變是不同的。我發覺那時候稍微進步一點了,雖然才十八歲,但會想得比較深。那時候兩個月在香港就天天在想,尤其香港是一個物質誘惑很強的地方,我剛從一個台灣佛學院男眾學部,突然跑到香港,一個也沒人管你了,那種五顏六色的世界,我就一個人住在那裏,我突然想到,以後我下半輩子就要過這樣的生活嗎?我就要走世間這一條路嗎?後來我想一想就說,我不要!所以我就開始找我父母親,他們在哪裏?我要跟他們講,我不要去北京了,不管怎麼樣他們再生氣我也要說。 
之後呢我先找到我父親,他剛好在尼泊爾。這個因緣很巧,撥了電話過去剛好我父親接,我就說我不要去北京,我想到尼泊爾學習。結果我父親一聽半會兒不說話,後來我就很緊張他是不是生氣啊、難過啊不答應?結果一聽他就笑了,他說哈!哈!我就在等你自己說這句話,他說,你這輩子以來從小到大,都是我們父母親幫你安排,學得佛法是好的一條路,但是你長大了,你要自己選擇你的路,你也有這麼好的顯教經驗,世間的學習也有,但世間的經驗稍微認識一些,你長大要自己選你的路,要不然以後你出家又是我幫你安排啊,以後你要還俗你還怪在我頭上,這可不行。後來我想想這的確是,於是我就辦了手續,就到尼泊爾去學習了。原來我才知道,還是感恩我的父母親、感恩孫居士、好多的朋友們,因為他們已經在尼泊爾墊定了一些基礎,照顅好多佛學院及台灣好多的朋友。那時候我們台灣有化育基金會多年來就一直在照顧包括列些林佛學院,包括創古仁波切的寺院、好多佛學院。所以我到了那裏才知道,原來我父親已經幫我找到了一個佛學院,是創古仁波切的佛學院。我一去他就打開一張大地圖,翻開來他說你的學校在哪裏呢?你現在在這裏--加德滿都,你的佛學院在那裏,就在很遠很遠的一個山上,那個地方是佛陀捨身餵虎的一個地方,是一個聖地。我最近跟校長在聊,校長才說當年那時候他也在,父親他有問校長說我應該在哪裏讀?我是應該就在列些林呢?還是在那麼遙遠的山上,在創古仁波切的佛學院好?當時大家就在討論認為說,我還年輕,那我那時候應該到比較遠的山上避免塵世的誘惑,最好就不要再跟世俗有連結,所以一下子就把我送到山上去了。

一路下來之後,我當時就見到了創古仁波切,然後我先到尼泊爾我也拜見到了確戒仁波切,最早也在列些林佛學院還沒出家的時候先學了一個月的藏文。之後我就正式進入到創古仁波切的佛學院整個的教學經歷,一路下來我就發覺的確顯教的基礎和藏傳的基礎都有是很重要的,所以後來我回到台灣很多父母或者很多年輕的法師他們也都問我說,我應該怎麼學藏傳佛教?他們看到我這樣的一路學習經驗,後來我發覺我的很多個人經驗不適用於所有人,譬如很多人問我說,你怎麼藏文學那麼好,你學多快?我說我半年內,我當時至南無布達創古仁波切佛學院,我半年就進入高級佛學院。當時藏文不大會,我半年就可以參加期中考,然後就考得也還可以。但是我把這個經驗跟很多其它人講的時候,他們也都覺得不太可能,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但是我說這些不管怎樣重點是應該要有個顯教基礎,然後再去學藏傳佛教絕對有好處。我最近也在跟校長談這個事情,因為真正漢藏的融合,如果小孩太小送到藏傳去學,第一個他的中文語言程度不夠,他將來要作翻譯不管筆譯也好或者是口譯也好,他還是需要有一些紮實基礎的。所以校長也看到現在好多的法師想到藏傳去學習的時候,他也很高興,因為他看他們有心想學,而且中文底子都很好,所以像現在台灣列些林佛學院很多年輕法師都有顯教基礎,而且也是中文都不錯,這個將來真正能夠作一個很好的聯繫。 
所以怎麼說,我是在一個很不同的環境,我的家裏從小是一個比較政治、經濟,很多官員、很多企業家會來家裏。然後我跟哥哥姐姐年紀差很多,所以是在一個很現代的一個環境,我哥哥姐姐國外讀書,回來是講英文比較少講中文,那個時候,在家裏講英文,是這樣子的一個情況。後來看到父母親學佛,我是從看到父母親學佛,哥哥姐姐學佛整個的一個轉變,也看到很多的苦。不光是我們自己家裏學佛的經歷的時候,要捨棄很多東西,裏面有苦、有開心、有歡喜,大家一路這樣子走過來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我現在碰到很多年輕人的時候,他們也會覺得你很特別,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選擇。所以現在我也很歡喜是校長去年來了這個佛學院的成立,因緣也很特別。

我回到台灣的時候也在翻譯,也有一些教學,剛好校長也回來了,那時化育基金會在板橋也提供一個小小的房子,就有了一個地方可以成立佛學院。那時候我們在聊說有佛學院要成立,校長很高興,因為有學生想要來讀嘛,校長一聽就說那趕快要成立,那我說怎麼辦呢?大家隨時要到印度又不方便,尼泊爾也不方便。校長說嗯!我們來想一想。他真的那一天一早我們就坐在房間裏面,他拿支筆來就馬上寫,他還看著日曆本說,嗯!如果台灣二月開始到六月,剛好這幾個月,然後七月到尼泊爾到十一月剛好五個月,那學生簽證也不會過期也很方便。他還馬上看藏曆是不是這個日期,看了之後就說,剛好那個節數就是辯經大法會,所以學生也可以去辯經大法會又去印度。就這樣馬上校長在一個早上就寫出這個日期,我就問他教學上什麼的?他馬上就說一年級跟二年級,因為太有經驗了,所以這個因緣我也常在想說,真的是大家也給了我一個機會,我很感恩校長,很感恩父母親、大家一直這樣的支持。尤其台灣這個佛學院,真的是一個大家共同的心願造就的,校長的慈悲、法王的加持,而且我覺得更是台灣的一個福氣。因為像現在列些林佛學院的三位老師派來台灣教學的,剛一下飛機的時候我們同學去接機,一看到怎麼這麼年輕!的確很年輕,他們才二十出頭不到三十,但是他們是從十一、二歲就開始這樣學習上來。當時十一、二歲這樣學習上來,是誰在照顧他們、支持他們?都是我們台灣的法友們台灣的佛弟子們,一路這樣的照顧和支持。所以我們都說這些小喇嘛長大了,長大之後回來台灣是一種回饋,然後他們開始來教學,真正把藏傳精要的佛法帶回來。所以台灣這個佛學院我覺得也是我的一個機會能夠奉獻我自己,也能夠把我的經驗告訴大家,而且真正在校長的慈悲加持、法王的加持之下,讓更多有心的人找到一條不要浪費時間,不要在文化語言上迷失自己的路。因為我看到很多法師有的不容易,我們以前這麼多年在尼泊爾的經歷,有些法師自己背了包來找我們,幾年學習下來,第一個他們遠離了台灣之後,說實話的沒有什麼人照顧,偶而簽證到期沒辦法,回到台灣也沒什麼地方住,真的是很辛苦。校長這一切他都知道,很多尼泊爾佛學院仁波切們都知道這個情況。台灣弟子都有心想要去學,但是都沒辦法持續,也沒有辦法好好大家一起來照顧他們。所以當時校長一聽台灣這麼多人想要學,法師們也好,顯教弟子們也好,所以他說那我們在台灣有這樣一個地方,大家看得到也就近可以照顧得到,然後去尼泊爾的時候一群可以過去,互相有個照應。所以在上個月就已經有兩位女眾,一位女眾法師和一位在家女眾弟子已經過去了,他們也住到那裏也開始學習了。我真的是也很感恩校長,更感恩海濤法師安排了這次訪問,可以讓真正佛法的精髓、漢藏的文化透過這一次跟大家有一個報告,真的希望大家能夠和我們一起來護持。謝謝!阿彌陀佛!

海濤法師:

聽到我們堪布這樣講,各位一定很羡慕。出生在這樣好的家庭,這樣子的環境、父母、兄姐,然後你看不管到哪裏都有很多人在一起安排。佛教講你要修學佛法,你一定要累世累世廣結善緣修大福報,在學佛的過程裏面也不會走錯路。像堪布這樣,他哪有可能走錯路,走錯路爸爸罵師長盯,他有這個福報。所以有很多人都是這樣,我在台灣就老是這樣,我剛出家就接觸了金剛乘,我有很多同學學金剛乘,但是一直好像都走得不好,所以我的師父曾跟我講:你看看!你看看!好可怕啊。所以真正沒有福報,你沒了福報以後,就在學習過程裡面,產生邪見、精神分裂,所以沒有人照顧。所以我想我們現在所要做的是,為了我們這一條路,希望各位在家居士先去護持正法,讓他們有學習的環境、學習的空間、學習的助緣,事實上是為你自己做的。將來你開始在學習的時候你也不會走歪掉,你就會有一條正確的路可以走。

我現在也藉這個機會說,電視上很多年輕的人,或是法師出家,如果他們現在想到列些林佛學院去報到,住可以嗎?吃的問題呢?要不要帶一些錢來?出國怎麼辦?這些問題,請仁波切開示。

確戒仁波切:

現在台灣列些林佛學院由於是前年才正式剛成立,現在剛搬到板橋這個地方,由於才剛成立,所以規模也不是很大。我最主要的一個心願是希望將來真的能夠完全的照顧、多方面的照顧到所有的僧俗二眾有心學習的法友們,希望能夠照顧他們。但現在因為才剛開始,也是很多朋友大家也在支持,也有心來推動這個事情。現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所有的出家法師們全部是免費的學習,從早上九點十五分開始上課,到中午有兩節課,然後中午一起用餐,中午用餐時,因為加上還有我們化育基金會的法師們、同事們,還有佛學院的僧眾法師們,總共中午用餐的時候就有四十多位,將近五十位一起用餐。然後下午休息一下第三堂課,三點開始有一個共修。每週的共修不同,有觀音的、有藥師佛,也有唸誦《大般若經》藏文的等等。再來晚上可以自願留下來也可以一起用個晚飯,出家眾來講都是免費的,在家眾的話因為現在才剛開始,在家眾是有收一點點費用,這個費用主要也是支持出家法師們的參學,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我也是希望說由於才剛開始,但我真正的心願是將來台灣真的有一個有規模的佛學院,意思就是他的規矩制度,然後法師們可以有住的地方,現在地方也小,所以住的空間也不夠。所以我們這裏很多法師、同學們,他們需要自己去找房子,去年第一年有些比較困難。像今年有比較好一點,就大家一起稍微照顧,有的還是自己去找房子住,通車來上學,都非常的認真。尤其我很感動的是,看到學生們這麼認真,在家男眾、女眾,出家男眾、女眾法師很認真學習,而且他們自己很有心,真的想要把這條路穩定下來走下去,讓更多的人可以來參與來安心的走這條路。所以我在這裏也特別感謝海濤法師,希望海濤法師和所有的護法居士們能儘量多護持,讓這條學佛的佛學院的計劃和心願能夠完整。

海濤法師:

非常謝謝仁波切、堪布!我們學佛不分在家出家就是要這樣的護持正法,護持之外也提醒自己能夠學習。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對於佛教的學習,不分漢傳和藏傳,你要圓滿成佛這幾點都要圓滿。那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機會,列些林佛學院在台灣成立,它不圓滿的地方就是我們需要趕快來彌補,讓它有更多住的地方,甚至願意來學習的,大家護持來學習的居士,根本就不需要有經濟上的壓力。甚至他們每一年還要到尼泊爾去參學,各位就要開始登記啊,你護持一張機票,他護持一張機票,讓每一個法師都成為我們的福田。法師們都要有很多很多金錢上的需要,如果大家都發動一起來護持,讓辯經法會能夠辦得很圓滿,然後你下回從極樂世界再來的時候,就生在一個大富貴學佛的家庭,一路一路就給你送上去。

像我一個人要出家,四個老和尚在討論我怎麼做怎麼做,我現在想想,我也是個有福報的人,我沒有一點金錢上的困擾,這個都是過去世不斷的來做這些事情,也有興趣。所以各位今天聽到了,台灣要蓋佛塔了――確戒佛塔,列些林佛學院需要大家來參與。所以我想我們可以來辦一個參訪,到列些林佛學院去參訪、去瞭解,暸解怎麼樣去護持。進一步到尼泊爾的噶瑪列些林佛學院去拜訪校長,甚至到創古仁波切的佛學院,那個地方我也繞過一下。然後每一年的大辯經法王來參與,在每一年的年底或年初,各位也應該要去參加或是護持,這是最重要的。

今天感謝我們確戒仁波切,我想時間上的關係,最後還要請確戒仁波切針對佛法,就是說我們想要離苦得樂的人,或是我們真的有心要發菩提心度眾生的人,應該有怎樣的修行心態,或是生命的規劃,這是最重要的。

確戒仁波切:

首先要感謝海濤法師,同時也在電視上時常看到海濤法師的一些開示,其實我也沒有更新鮮或更好的開示。在這裏依您的請求下,稍微簡短的作一些介紹。

首先,世界上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想要得到快樂,但是快樂怎樣才能夠得到,或者心的平靜快樂怎樣才能夠得到呢?就是要有資糧。所以積聚資糧很重要,但積蓄資糧的要點是什麼呢?就是看我們的動機、我們的心,什麼叫作動機呢?就是我們的一些想法,所以這裏我們要的動機是一種善良的、好的動機,尤其佛法我們常說要有慈悲心,如何才能昇起慈悲心?首先我們要有一面善心、好的心,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如果一個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好的心的時候,就算他作的只是一件小小的善事,但是他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

什麼叫作一種不可思議的善心和好的心呢?它的意思就是沒有自己,而想的是為了一切的眾生,希望都能夠得到快樂而離開痛苦,這樣的一種動機就是一種善的好的心。雖然說我們發心是要這麼的大、這麼的廣,是為了一切的眾生,但是我們的行為還是要很細,而且非常的謹慎。就是我們還是要仔細的來行持,如果說我們的發心很大然後行持很馬虎的話,這就不行了,將來會後悔。

所以說我們無論作任何的善事,作任何的修行,我們首先第一個心量、動機要非常的廣大清淨,再加上我們的修持是很踏實的、很仔細的,這樣子配合來作的話,那一路的修持,最終我們都是要得到究竟的快樂成就佛道。這一路上我們就在不斷的積聚資糧,積聚廣大的資糧,就更能夠幫助我們順利的得到究竟的快樂。

所以尤其說佛法最主要就是要有大悲心,要有慈悲心對待週圍所有的人,而慈悲心的因或是它的根本,就是我們有一個善心,當無論我們在積聚資糧也好,或作任何事情,如果都帶著一面善心對待週圍的人,對待所有的人事物的話,一切就會真的非常的順利跟非常的吉祥,所以我在這裏作一個簡短的開示,也祈求大家,也祝福大家一定要有一個善心。

海濤法師:

最後也請慈悲的仁波切帶著我們回向,同時很作簡單的祝福。

確戒仁波切:

最後作一段藏文唸誦的回向的祈請文。這一段祈願文,是要將我們今天海濤法師發起的,這樣一個問答的座談會為主的佛法整個功德,尤其整個座談是為了佛法,為了一切的眾生,以這樣的功德為主,還有我們也發心以自己每個生生世世的三世的一切功德,透過這個祈願文,回向給所有的眾生都能夠離開痛苦得到快樂,而最後成就佛道。希望大家一起來發這樣的願,一起來唸誦祈願文。

(唱誦祈願文) 

海濤法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