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堪布丹傑
很多人問我一個問題,仁波切是什麼意思,和一般人有什麼不同?曾經有一 次我在尼泊爾的普拉哈里寺院,與堪布卻吉喇嘛談起當年他就讀錫金隆德寺佛學院的情況。
當時,佛學院校長是蔣貢仁波切,學院非常興盛,教師群陣容堅強,例如創古仁波切,堪布竹清仁波切等都是當時的老師。學生當中更有桑傑年巴仁波切、卓千波洛仁波切、嘎旺仁波切等現在著名的仁波切們。
卻吉喇嘛當時一直名列前茅,甚至超過仁波切們,最後以非常優異的成績畢業。這是一種榮譽,因為成績甚至比仁波切們都好,但是當我問起他當年輝煌的經歷的時候,他很認真的跟我說:“學院裡大家都很用功精進,沒有分誰是仁波切誰是喇嘛,大家都生活在一起,一起吃,一起玩,一起讀書。可能自己學習成績能夠超過仁波切們,但是在相處過程中我發覺,諸位仁波切們的尊貴處在於,他們永遠堅定的菩提心與慈悲心不斷。這是最殊勝的,是我做不到的,也是我永遠要學習的。”
這個故事陪伴了我很久,直到二零零二年大寶法王來到印度鹿野苑,我從法王的身上親身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有一天,法王傳授一個盛大的灌頂。參加法會的信眾非常多,少說有一兩千人,有的甚至遠從拉達克、不丹等地趕來,就為見法王一面。為了維持秩序,寺院特地從大殿的四根大柱子上,圍繞拉了一條長長的白線,導引民眾從門口直到法王座前的路線。
當時我負責錄影,站在大殿門口旁邊,基本上這是最好的距離,因為要擠進這人山人海的場面不容易,對於攝影也沒有任何幫助。來自各地虔誠的民眾們從我身旁沿著白線圍繞的路線緩緩前進。我的攝影鏡頭一直對著遠方的法王,法王端坐在高大的法座上,給予信徒摩頂加持。
突然,鏡頭裡的他彎下了身子,一手召喚身邊的侍者喇嘛過來,一手急忙的揮動指著我這個方向。“這是怎麼一回事?”我趕緊將攝影機移了下來,還在納悶的當兒,就看侍者喇嘛老遠飛奔過來,扶起站在大門旁的一位藏族老婆婆。就聽老太太沙啞的聲音不停地說:“圖吉切…圖吉切…”(謝謝的意思),侍者喇嘛也鬆了一口氣,微笑著說:“小心呀!這兒有條白線,別摔倒了。”我才知道原來這位老太太沒有看到那條細細的白線,差點要被絆倒了,法王老遠看到了,要侍者喇嘛跑過來扶一把。
我回過神來望著法王,平靜的他一手還是在為絡繹不絕的信眾們摩頂祝福, 慈悲的眼神微微的注視著這位老婆婆,臉上露出了放心的微笑。法王是最尊貴的仁波切,仁波切的意思是珠寶,這是因為具備了珍貴如珠寶般的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