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讖摩春季課程:第八世法王傳記」/第2天開示記錄

 

2022「讖摩春季課程:第八世法王傳記」/第2天開示記錄

08 karmapa

#自他交換,讓每次呼吸都有意義!

 

主講: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日期:2022年3月21日(一)

 

《妙行解脫》第10頌講解

大家好!今天是「讖摩春季課程」的第二堂課,要講《妙行解脫》自傳的第十個頌文,這裡要先引用法王米覺多傑的侍者桑傑巴珠撰寫的《妙行解脫注解》。配合注解的科判,《妙行解脫》傳三個主要的綱要是:

一,頂禮暨立誓造傳

二,傳記本體

三,造論圓滿

其中第二個「傳記本體」,分為兩個部分:

 (一)前行——趣入佛門之法

 (二)正行——實踐三士道之法

「正行」中又分為三個部分:

1.實踐下士道之法

2.實踐中士道之法

3.實踐上士道之法

在「實踐上士道之法」中再分成三個部分:

(1)動機——發菩提心之法

(2)行動——觀修兩種菩提心

(3)學修兩種菩提心學處之法

現在要講的是第二部分的「行動——觀修兩種菩提心」,有兩個部分:

1)觀修世俗菩提心

2)觀修勝義菩提心

「觀修世俗菩提心」有兩個部分:

A座上——觀自他交換

B座下——轉惡緣為道用

#座上:觀自他交換

今天講的是「座上——觀自他交換」。

「座上——觀自他交換」的部分是《妙行解脫》的第十個頌文:

利他之本,乃捨己樂予他人,負他苦於己身。

故而,我將身體受用,乃至善根,供養眾生,毫無我執。

此謂我妙行之一。

如同之前談到「動機」的部分,也就是和生起殊勝的菩提心所談到的一樣,如果一個人生起一念真切、真實求大菩提的心,他會生起一種堅定的道心:「我要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身體、住處、財富等等,直到虛空未盡之前,全部用於幫助一切眾生,得到人天善趣和佛果的善根上。」而且他會非常急切的,如救頭燃一般的這樣去實踐利他。

對於小乘行者來說,也就是那些「不具備利他方便,同時智慧較小」的行者眼中,這種菩薩利他的行持,是一件極為痛苦和困難的事情。但是,生起了菩提心的一個菩薩,對於這種難行的廣大利他事業,卻是滿心歡喜地去做。這樣廣大的菩薩行持,就被稱為「自他交換」,也就是做到了「利益和勝利布施給他人,虧損和失敗由自己承受」。

#說是「愛他人勝自己」,其實「有所求」?

很多人對於上述的利他不得要領,以為只是做了一點布施,就覺得是做到了「自他交換」,是真的在幫助眾生出離痛苦;有的人上半生的忍氣吞聲,其實是為了後半生能夠得到讚美,被當成修行人來看待和受到尊重;還有些人上半生委屈求全,看起來好似在將「利益和勝利布施給他人」,但其實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下半生的家人、親友、徒子徒孫們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這樣的行為,看起來好像是在利他,但其實他們根本沒有放下對今生的執著,他們一時的勉強遷就,只是為了自己將來能夠貪得更多。

很多人的修行都是有所求的,他們今生利益他人,只是為了自己來生能有更好的福報。尤其現在很多人口頭上說自己是在修持「愛他人比愛自己更多」的煉心法門,說自己是在弘揚佛教、利益眾生,但實際的作為,卻是處處包庇袒護自己人,然後用盡各種的手段去對付、打壓和傷害他們的對手。在某些人的眼中,可能覺得這種明哲保身、為了自己人可以不擇手段的行為,是菩薩的行持、是自他交換的修行,但其實如此顛倒的行為,完全和殊勝的自他交換法門是相違背的。

這種相似、顛倒的行為,別說是能夠成就菩提果位的大乘法,連欲界的善業都算不上,只能說是善惡夾雜的一種業而已。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說自己在修持菩提心、煉心,或說是在修持甚深「覺宇」(斷境、斷魔)法、在修持降伏我執大魔的方法,但其實這些人根本不得要領,這種虛偽的自他交換,實在讓人懷疑和擔心。通常一開始我們還有一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在假裝,但如果一直作假、偽裝下去,那一點自知之明也會慢慢不見,最後就連自己也會開始相信起這樣的謊言,到時候就是自食其果了。所以,我們一定要馬上停止這種自以為是、裝模作樣的修行。

所以,修持菩提心的教法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找到一位善於教導菩提道法的上師、善知識,好好的依止他,認真學習所有能夠成就一切眾生解脫和遍知果位的廣大善行。上面的解說,就是這首偈頌的大概意思。

八世法王,活生生的「自他交換」典範

法王米覺多傑,他的心總是掛念著那些無依無靠的如母眾生,他知道眾生都想得到快樂、離開痛苦,但是他也知道聖者和凡夫的差別就在於:聖者懂得要在苦樂的成因上,也就是善惡上去做取捨和改變;而凡夫只想著如何改變苦樂,在這樣的結果上不斷糾結著。眾生因為這樣的愚癡,不知道造成苦樂的關鍵因素,就是止惡行善,結果卻做出完全相反的、止善行惡的行為:他們把能夠得到快樂的善,當成毒藥一般捨棄;將造成痛苦的不善,當成了仙丹一樣的服用。這樣的結果,就是經歷無法衡量和想像的、永無止盡的強烈輪迴和惡道的痛苦,同時完全經驗不到一剎那的快樂。

法王米覺多傑清楚知道這樣的痛苦,他深思熟慮之後發現,這裡的癥結點就在於:我們總是漠視他人的苦難,覺得事不關己、冷眼旁觀,對於自己人的長壽健康、功名利祿卻是竭盡全力地百般呵護,就是因為這樣的冷漠和自私,造成了我們永無止盡的痛苦。對於如此愚昧無知的眾生,法王是深感憐憫的。

所以他總是希望:那些正在經歷無量痛苦的眾生,如果他們的痛苦是超過百倍、千倍的在我身上發生該有多好?如果能由我來代受他們所有的痛苦,該有多好呀!法王米覺多傑心中的感受,就是如此的真實和強烈。

#具備菩提種姓者,不忍見到眾生受苦

講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有一個問題:你是怎麼知道法王米覺多傑是這樣想的呢?我們又沒有見過他,怎麼知道他的感受是什麼呢?

其實我們從他自己所寫的傳記,或是弟子們寫他的傳記當中的一些故事,就能推測出法王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比如,有些故事說,米覺多傑自幼懂事開始,自然就非常的關心別人,誰都阻止不了。

有一次,他家裡有一隻母牛,母牛旁邊還有一隻小牛,他很擔心小牛會被宰殺,白天就陪在小牛旁邊,到了晚上還把小牛藏起來,抱著一起睡。另外一次是,他家裡有一隻母山羊,因為會請上師來家裡,所以父母想要把母山羊供養給上師。法王米覺多傑擔心母山羊之後會被宰殺,非常難過的說:「這隻羊是很有恩德的,不能給。」說完還握著羊的一隻腳,不管別人怎麼拉著,他自己都一邊哭著一邊死命的抓著不放。

法王米覺多傑小時候就展現出了這樣的悲心,這是在還沒認證為噶瑪巴就發生的故事。大乘佛教的經典中,提到很多具備菩提種姓的人,當他們看到眾生受苦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流下眼淚,感到於心不忍,從他們的這些徵兆可以看出來就是一位菩薩。

#「甘願承受」是願菩提心,「無畏實踐」是行菩提心

在噶當派當中也有這樣的教言說:

「如果一個人,能夠心甘情願地代替任何一個如母有情,直到輪迴未空之前(不是一天、一月或一年),承受地獄的痛苦,這時候才能算是真正生起了『願菩提心』(沒有這種心甘情願,就不是真的願菩提心)。

然後,如果能在身體上和語言上,毫無畏懼地去實踐、體現出這樣的願心,這時才算是具備了『行菩提心』。
一個人只要生起了這樣的願、行菩提心,那麼要能得願、行菩提心的戒體,就完全不會有困難了。」

法王米覺多傑也就是這樣想的。他把一切眾生想成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對於自己是有大恩的,他們生生世世以來不停地呵護、照顧我們,不是只在少數幾個地方這麼做過,也不僅僅是做過幾百萬次而已,而且他們的人數也不就是一兩個人而已,總之,無論從地點、次數和人數上來說,連佛陀都無法衡量,眾生的恩德實在是太大了。

這樣想明白了之後,法王知道:這些百般呵護自己,對於自己具有無量恩德的眾生是誰呢?就是一切如母的眾生。由於這樣的確信和篤定,所以當他看到任何一個眾生受苦的時候,他都想要代替他們受苦,就算受苦的時間再長,是直到輪迴未空之前都需要承擔,他也一點不會退縮。這就是自他交換,法王很自然就做到了。因為到了這種時候,利他已經成為了堅定的一種信念,自他交換就會自然的發生,不用刻意再做什麼修持。

#見不得人好,很難生起真實菩提心

法王米覺多傑從小就很少考慮自己,他不會在乎自己喜歡什麼、自己吃飽了沒有,他總是擔心的是別人夠不夠吃穿、有沒有受苦。

一般來說,跟隨法王身邊的弟子和隨從很多,雖然當中有很多好弟子、好人,但是性格頑劣、不聽規勸的麻煩人還是更多的。他們不停地給法王製造麻煩,但是法王從來沒有表現出不滿、不悅或者厭煩的樣子,對待他們一樣的慈悲。甚至為了他們和一切眾生,時時刻刻都在想著還能怎麼樣幫助他們?把自己身、口、意的快樂棄之如敝屣。這不是一兩個人看到而已,而是很多人都親眼目睹的事實。法王是如此殫精竭慮的為了眾生,因此很多人說:「只是法王一天的利生事業,一般人可能很長時間(甚至一生)都做不到的。」

從過去到現在都是一樣,到處都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可以捨棄性命的假修行人,這時法王堅持利他的言行就顯得格外醒目。當法王得知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得到人天善果,還是三種菩提的功德,他都發自內心的為他感到高興。這還不是一般的高興,像是現在來說中了樂透頭獎一樣的快樂吧。

總之,在法王米覺多傑的心中,總是很高興見到別人快樂和幸福,從來不會看不順眼、無法忍受或心生嫉妒。而前面談到的那些假修行人,他們是當自己得到名聲時就會很高興,聽到別人名聲比自己更大時就會心痛。這真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其實從道理上來說,那些見不得他人好的人,心中是很難具有菩提心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連他人得到今生暫時的幸福都看不慣,還說自己有菩提心,能夠布施解脫殊勝大樂,和永遠不會完盡的清淨善根給予他人,豈不是太可笑了?從這點上來看,法王是一個心口如一的人。

像是法王米覺多傑就覺得,要幫助不圓滿的有情眾生得到殊勝圓滿的果位,甚深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自他交換的思惟。就像前面說的,他看到別人快樂會隨喜、跟著高興,完全不會生起嫉妒之心;當他看到眾生受苦時,會希望他們的苦難能夠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而且會很慶幸自己如果真的能夠做到。

每次當他遇到計畫落空的時候,就像當時嘎千大營當中,經常會有很多計畫進行,然而時常到了最後卻都事與願違。或者當他面臨失敗、遭受冤枉的時候,他會覺得一定是自己有哪裡不對,從來不會怨天尤人。而當好事發生的時候,法王會說:「喔,那是別人的功勞。」從來不會居功自傲。法王對於居心叵測、暗算他人的行事作風,向來都是極為反感,更不用說自己是絕對不會那麼去做的。

#觀修承受他人苦,連身體都不舒服

法王米覺多傑能夠真的做到自他痛苦的交換,這是怎麼做到的呢?他有時會對具器、合格的弟子說:當他心中想著某人的痛苦,並且觀修把痛苦承受過來到自己身上的時候,身體也會感到不舒服。

當然,法王不是對所有人都這麼說,只有對親近、合格的弟子說出自己的修持經驗,如果隨便對其他人講,就會變成是在吹噓自己的修行,那樣就變成了世間八法。

#沒有「噶瑪巴」樣子,恭敬謙卑像個孩子

法王不只是像上面所說的,透過觀想做自他交換這樣的煉心修持,平時待人處事的時候,他會保持謙卑,從不會說自己是噶瑪巴或修行人,總是很謙和柔軟,不張揚自己的功德。如果是為了利益具備信心的弟子,偶爾講說功德是有幫助的,但是平時是不會說的。他對任何人一視同仁,不會認為自己是噶瑪巴、修行人,就覺得高人一等。

由於法王總是如此的謙和、寬厚,不會讚歎自宗,也不會批評他派,以至於噶舉教派內就有人批評他說:「以他米覺多傑那樣的智慧、福氣和威嚴,早就可以利用他的威勢去擺平別人,讓每個人都敬佩的服服貼貼、沒有話說才是;但怎麼總是跟個孩子一樣,對別人恭恭敬敬,完全沒有一個大師的樣子,再這樣下去只會把噶舉派給害慘了!」

但法王從不理會別人的嘲諷和批評,只默默將自己身、口、意的一切善根,全都奉獻給佛教和眾生。這些記載都不是什麼歌功頌德的淨觀,而是當時身邊的人有目共睹的他的行持。因此,自他交換這個法門,從米覺多傑的傳記,就可以看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修持。

朗日塘巴:藏地「自他交換法」始祖

講到自他交換,就一定要提到歷史上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噶當派的善知識朗日塘巴。他的真實名字是金剛獅子(rdo rje seng ge,多傑僧格),相傳藏地就是由他開始傳授自他交換法門的。

他於木馬年(公元1054年)誕生在拉薩附近澎波的倫珠地區(現林周縣)。他和祥氏.夏惹瓦大師兩人,是噶當派博多瓦大師如同日月般的高徒,是弟子當中佛行事業最為殊勝的。尤其朗日塘巴傳承了悲心、慈心、菩提心和自他交換的傳承,之後在澎波(現林周縣)的朗塘地區建立寺院——朗塘寺,當時有僧人兩千多人。

朗塘寺最早是噶當派的寺院,現在是薩迦派的寺院,現在朗塘寺的主尊朗日塘巴的塑像,他的法帽比較特別,跟岡波巴大師的法帽很像,而據說當年岡波巴大師的法帽,就是依據噶當派的法帽設計的,可能依據的就是這一頂。另外,格魯派溫薩耳傳法脈,他們的法帽也是這個樣子,所以從法帽上就可以看到互相之間的關聯性。

#自他交換本是密法,朗日塘巴後才廣傳

自他交換的煉心口訣,是過去噶當派祖師們祕密修持的法門,不會對大眾教學。但是,朗日塘巴將這些煉心的觀修次第彙整為八句,當成自己修持的綱要,同時也教導大眾。從朗日塘巴開始,自他交換的煉心口訣才廣傳開來,之前都是祕密修持,除非具器合格、有法緣的弟子一兩位才會單傳。

他曾說過:「我讓自己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義的!」意思就是他每次呼吸都沒有浪費,都不是無義的,代表他隨時都透過呼吸修持自他相換的施受法。煉心法門中很重要的一部著作是《修心七要》,作者格西甲切咖瓦,也是聽聞到朗日塘巴教授煉心的八句之後,才對噶當派生起了信心。

這裡我要作一個說明,《煉心八句》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現在大家比較知道的偈頌版(詩歌),另一個是長行版(散文)。我認為,真實的版本應該是長行版(散文),不是偈頌版(詩歌)。原因是,八「句」是指偈頌的「偈句」,而偈句通常是四句成一偈,不會是八句,除非是長行才有可能,這是第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甲切咖瓦所寫的注解,很清楚可以看出是對長行(散文)作注。

但是,我並沒有否定偈頌版是朗日塘巴所寫,只是覺得長行版才是主要的內容。有些學者認為,現在的偈頌,例如「吾依諸有情,志成如意寶,更勝事為樂,願恆惜眾生。」其中的「願」字,原本朗日塘巴寫的其實不是「願」字,而是「授」字——傳授、教導,後來是桑千巴.達瑪索南改寫成「願」字的。所以,朗日塘巴一開始寫的應該是「授恆惜眾生」。

朗日塘巴曾提醒說:「修煉自他交換法的行者,要能夠隨時頂戴上、中、下一切眾生,常保謙卑。」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眾生都要尊敬,都比自己尊貴、重要。另外,他也說過:「我遍閱所有深奧的經典,說的都是:『一切過失都在於自身,一切功德都歸於至尊眾生。』這裡可以理解的唯一要點就是要思惟:將一切利益和勝利布施給他人,所有的虧損和失敗都由自己承受。」

#常思輪迴苦,一生只笑了三次

由於他很嚴肅,平時一直在觀修、思惟輪迴的過患,所以臉都是黑黑的很嚴肅,因此也稱為「黑臉朗塘」。據說有次他的侍者跟他說,「別人都稱呼我們為『黑臉朗塘派』了,這名稱不好聽,您要不要多笑笑變成白臉比較好?」大師回答說:「如果你思惟了輪迴的苦,你笑得出來嗎?」這代表他真的是好好的思惟了輪迴的痛苦,不像我們都只是口頭上說說,不是真的發自內心有感覺,而他是發自內心真的感受到,所以才會這麼嚴肅的。

據說,大師一生當中只笑過三次。我們知道噶當派的修行者常會供曼達,曼達盤上會放米粒、寶石、藍綠色的玉石那些珍寶。有一次,大師的曼達盤上放了一顆玉石,他就看到一隻老鼠想要把玉石藏起來,推都推不動地吱吱叫,找來了另一隻老鼠幫忙,一隻推、一隻拉,看到這奇怪的情景,他就笑了。據說這是他曾笑過三次中的一次,第二、第三次我就不知道是什麼故事了。

自他交換的修持,不只是朗日塘巴內心的修持,在生活中也是這麼示現的。有這麼一個例子,是他有一次為僧眾說法的時候,一位婦女來到會中,將襁褓中的嬰兒交給大師說:「這個孩子是你的,我不養了,你拿去吧。」說完就把孩子丟給他了,其他人看了都非常驚訝,但大師卻很平靜的接過孩子,帶回去扶養,也為孩子找了奶媽,扶養、照顧孩子。

不久之後,孩子長大了,他的父母又回到了寺院,這才解釋說,因為他們的孩子很多,但大部分都么折了,所以請人算卦說如果不把孩子送給大師的話,孩子是活不下去的。請他見諒!就要再把孩子接回去,大師也就把孩子還給了父母。可以看到,就算是這樣的情況,大師還是如此平靜的去面對。

朗日塘巴也有很多優秀的弟子,例如格西夏珀岡巴(sha pho sgang pa)、甲賈日瓦(rgya lcags ri ba)、惹譯師(rwa lo tsa ba)等等。香巴噶舉的祖師——大成就者瓊波拿就(khyung po rnal 'byor)也是他的弟子,他曾前往印度,希望跟隨印度上師金剛座(bla ma rdo rje gdan pa)受戒。他的上師金剛座就對他說:「我是印度人,無法成為你傳戒的親教師。」並授記說:「你回去藏地,前往朗日具光金色之地,那裡有一位阿彌陀佛的化身,你去請求他作為你受具足戒(比丘戒)的親教師。」瓊波拿就回到朗日,見到了朗日塘巴,當時朗日塘巴大師四十歲,就成為了他受具足戒的親教師。

#菩提心力量大,住持地動物不相傷害

朗日塘巴的弟子格西夏珀岡巴曾說:「朗日塘巴菩提心的力量真強大!對於我好的人,我能夠捨命護他,但傷害我的人我是完全做不到的;然而朗日塘巴卻能夠一視同仁。」這是他的弟子對朗日塘巴具有強大的菩提心的一段解釋。大師在世的時候,據說朗塘境內所有的動物之間,也不會互相傷害。

朗日塘巴一生修持菩提心,據說他臨終前,發願希望為了一切眾生,能夠投生到地獄。但結果願望沒有實現,臨終時出現的全部都是淨觀、都是各種瑞相,他還因此非常的難過、憂心。一般人是投生地獄非常憂心,他卻是沒辦法投生地獄而傷心、難過,真是非常殊勝的!

朗日塘巴在第二個回繞年的水兔年(公元1123年)70歲時圓寂。據說當時一位老太太剛好到寺院朝禮,她發現寺院四周的環境怎麼和以前不同,以前朗日塘這個地方,狐狸不會吃羊、老鷹不會補抓小鳥,怎麼她剛剛看到一隻老鷹把小鳥給抓走了!難道是朗日塘巴大師不在了、圓寂了嗎?因為老太太還不知道朗日塘巴圓寂了,當時也沒有電話、網路,所以是從看到這個跡象而猜測的。

朗日塘巴的舍利塔,現在還在朗塘寺中。關於這個舍利塔有一個故事,據說這座舍利塔日夜都有天神和非人守護著,為了避免人類繞塔的影子觸犯到天神而減損壽命,當時的格西象雄瓦就制定了一個規矩:從清晨到中午,人們可以繞塔,之後直到中夜(晚上十點)前,是神鬼繞塔的時候,而這個繞塔的傳統直到現在都還延續著。

各位如果以後有機會到那裡朝聖,能在舍利塔前發願的話,相信對於發起菩提心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朗日塘巴大師就是活生生的、殊勝的,修持菩提心的一位大師。

#說個鬼故事,認識岡波巴的老師:甲賈日瓦

接下來要說一個鬼故事,也是跟課程有關的故事。

朗日塘巴的弟子甲賈日瓦,在噶舉派也是一位重要的祖師,因為他是達波仁波切(岡波巴大師)所依止的噶當派上師當中很重要的一位。噶舉派的傳承有大手印和噶當的教法,其中噶當的教法就是傳承自甲賈日瓦這些上師,所以我們也要認識噶當派的上師。如果人家問「岡波巴大師依止過哪些噶當派的上師」而回答不出來的話,那也不行,所以至少要回答得出來一位,就是甲賈日瓦,為了讓大家至少記得住甲賈日瓦,下面我要講一段和他相關的一個特別的故事。

關於甲賈日瓦出生的地方,大部分噶當派文獻中都說是康巴地區,惹譯師(ra lo tsā ba)的傳記當中記載的他的誕生地是澎波('phan po)。總之,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對父親早逝的母子,這個兒子之前有六位兄長,都很早就死了,藏地會流傳說有很多孩子么折的家庭,他們的母親大概就是「巫婆」。

村民間消息傳開來了,這個兒子聽到時心想「的確到了晚上,就發現母親總是不見人影」,所以也起了疑心。有一天,這個兒子就裝睡,差不多到了晚上十一、二點時,就看到一紅一黑的兩位巨大女子進來,然後說:「母親,可以動身了。」他馬上就看到他母親坐在一個木箱子上,像騎馬一樣,一個女子在前拉,一個女子在後面推,接著箱子就飛起來,穿牆而過不見了。兒子全看到了這些景象。

但是,沒過多久,兒子睡著後醒過來時,他的母親也回來了,所以不知道母親到底去哪裡。隔天,這個兒子想要看母親到哪裡去了,就躲到了那個木箱子裡,動也不動地靜靜等著。結果和昨天一樣,兩個女子出現了,說了一樣的話,然後乘著箱子又要飛走了。但是,箱子已經跟昨天不同,裡面多了一個人,所以發出了有點刺耳的聲音,因為太重了貼著地飛行,這時就聽到他母親說:「今天這隻馬怎麼這麼沒力?」說著說著就來到了一座墳場,看到很多女子列隊等著。平常我們藏傳佛教說的「空行母」,好像是很尊貴的、很好的,但是印度以前說的「空行母」,是指會下惡咒的巫婆,會覺得是很恐怖、不太好的,但是到了藏地,一說「空行母」就變得好像很了不起。

總之,他的母親像是這些巫婆中的大巫婆,她把木箱子當成座椅,坐在眾女子的中間。這時,就看到所有人把一個中年人的屍體作為宴會的主餐,把屍體的腦子打開,呈給了他的母親。母親這時說:「我把湯匙忘在家裡了。」因為要吃腦子,就像要吃冰淇淋一樣舀,旁邊一個女子就說道:「母親,您把手伸長就可以了。」結果他的母親就坐在座椅上,把手愈伸愈長,伸到家裡拿到了湯匙,便挖著腦開始吃起來。

這些過程全都被兒子從木箱當中看到了,宴會直到快黎明時分,女子們才都各自離開,母親也乘著木箱子回到家中床上睡覺,兒子這才小心翼翼的爬出箱子,回到自己的床上。

過了幾天,母親在屋頂用紡錘(小木棍)紡羊毛線時,紡錘掉到了樓下。兒子剛好在樓下,母親就喊:「兒子,你把紡錘給我拿上來。」結果這個兒子一時說漏嘴說:「母親!您把手伸長就好……。」他母親一聽大發雷霆,發現原來兒子已經知道自己是「巫婆」(空行母)了!

她怕兒子會傳出去,就抓著兒子的頭髮搖了幾下之後,把他變成了一隻狗。雖然身體變成一隻狗,但他的心還是人的心,所以非常的痛苦。他就想:「這樣下去還不如跳河自殺算了。」前往河邊的時候,他聽到很多人講到朗日塘巴的功德和神通力,他就想如果能見到這位大師,他這麼慈悲、有功德、有神通力,大概就能讓他從狗身出離出來。

在噶當派的一些文獻當中記載,他當時跟著一些商人到了衛藏。格西朗日塘巴已經知道他會來,就跟侍者說:「今天做一個多瑪給我,放在旁邊。」侍者準備好了多瑪,到了下午,格西又說:「你到外面看看有沒有誰來了?」侍者到了外面沒見著什麼人,只看到一隻滿身灰塵的狗,一路跑得塵土飛揚的過來,就跟格西稟告說:「人是沒看到,但有一隻滿身灰塵的狗。」格西說:「喔呀,我們走!到外面去。」說著就戴上帽子,拿著那個多瑪往外面走。就在格西朗日塘巴走到外頭的同一時間,那隻狗也跑到了門口,他把多瑪丟到狗的身上,剎那間狗就變回了人形。男孩很高興,對朗日塘巴生起很大的信心,從此就待在他身邊當侍者,之後還剃度、受具足戒。

上師朗日塘巴對他說:「你有一個危難還沒過,所以你不管做什麼,都不能隱瞞我,一定要跟我說。」不久之後,男孩的母親聽到他見到朗日塘巴變回人形的事情,就想辦法要害他,在一個木盒子裡下了惡咒,托給了一個前往澎波的人說:「請你把這個木盒交給我的孩子,他現在正在跟朗日塘巴學法,這裡面是一些生活用品。」這個人在前往拜見格西朗日塘巴之前,就先去見了這個孩子,把木盒給他,並且轉達了他母親的話。男孩一接到這個木盒時,竟然重到抬不起來,整個手都快碰到了地上,心想裡面到底放了什麼?很好奇。正當想要打開的時候,就想起上師的提醒,做什麼事之前一定要問過上師,所以就趕緊拿著木盒去見上師。朗日塘巴看到盒子後,就把自己的法衣脫下來,交給男孩說:「你穿上這件法衣後,再把這個盒子打開。」結果盒子一打開,首先出現了九道閃電,把房子和所有東西都燒了!因為穿了法衣,結果男孩沒有受任何的傷,而那件法衣的整個外層,有一層燒毀的焦液像酥油一樣的包覆著,這件法衣現在還保存在朗塘寺中。

朗日塘巴說:「現在你的障礙都消除了!」便傳授給他口訣,男孩了悟了空性和悲心,成為了朗日塘巴的大弟子之一,而這個弟子就是——甲賈日瓦。

這段故事記載於「噶當教史」,在惹譯師的傳記中也有記載,但兩者稍有出入。惹譯師的傳記記載的是,讓狗轉變成人身的是惹譯師,但大部分的文獻都說是朗日塘巴讓男孩恢復人身的,這裡是依據噶當教史講了上面的這段故事。

一般來說,自他相換聽起來很像很不容易的修持,但其實它不是一個和我們的生活毫不相關的事情。今天故事講太多了,就先講到這裡就好,先作迴向!

(此文為堪布羅卓丹傑口譯初稿,黃靖雅編輯整理,未來將再提供定稿。20223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