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分類:法王開示集
-
點擊數:1829
一心講堂
《菩提道燈論》
第2堂課:2021年6月12日(六)
大家好!今天是《菩提道燈論》的第二堂課。上堂課提到這次的課程,是從比較基礎的內容講起。所以,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我想要盡可能地講得細緻、完整一點,這樣會比較好。因此,在進度方面就會稍微慢一些,尤其是在論著當中提到的,或者是相關的每一個佛法的概念、要點,都會盡量講得仔細、深入一些。對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入門課程;而對那些學過一些佛法的人,可能有些佛法的概念、理論,學得比較零散或者說是不夠嚴謹的,這應該也是一次可以把這些基礎知識都整合、完善,而且更加詳盡的全面學習的過程。總之,希望透過這次的課程,大家都可以對佛法,有一些比較正確和有規範的學習及瞭解。
《菩提道燈論》之與眾不同
上堂課講到了宗喀巴大師所著作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明了為什麼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比他自己的其他著作更為殊勝的原因;之後,又講到了相較於其他的佛法論著,《菩提道燈論》為什麼與眾不同?有列舉了四個原因,來說明《菩提道燈論》的特別之處。第一點是「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就是它包含而且融合了佛陀的一切法教,讓我們瞭解到無論是顯密,還是大小乘的法教之間,都是不違和,而且都是相輔相成的。
接下來講解《菩提道燈論》不同於其他論著的第二個特點——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透過學習《菩提道燈論》,能夠讓我們認識到,其實一切的佛法經典和論著,都是實際修行的口訣。具體來說,這是什麼意思呢?
佛經當中說,只有佛陀能夠完全正確無誤地告訴我們「取捨之道」,也就是能夠成就暫時和究竟利益的方法。因此,佛所說的經典和密續,當然就是最殊勝的口訣。但是,像我們這種凡夫俗子,無論是智慧還是理解力,都非常有限。基本上很難憑著自己的能力,透過個人的獨立思考,去瞭解和通達這些經論的內容。換言之,為了能夠更加透徹、更加準確地去瞭解經論,我們就得透過往昔的古德聖賢所留下的論著和口訣,來幫助我們去瞭解。這樣才能覺得容易一些、簡單一些,甚而能幫助我們更直接的掌握和抓住,經典密續中的精髓和關鍵。不然的話,如果直接去閱讀佛經或者一些論典,可能就很難看得懂,更別說是實際的修持了。
就好比說,現在科學領域的學者、科學家,有的會做研究、發表專業的學術性的著作;另外有的做的是類似教育的工作,主要是教授、引導他人走進科學領域,而他們撰寫的文章,就比較類似科普、教育和應用這一方面。同樣的道理,往昔佛陀古德所著作的經論,就有點像專業的科研論文;而口訣,就有點像是科普、教育一類的書籍。如果讓我們這些可能還算不上是精通佛法的初學者來說,直接去讀那些高深的、學術性很強的著作,就會有一些吃力。但是,如果我們先去學習那些科普、教育類的叢書,就會容易、簡單得多。因此,「口訣」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我們經常說,要找一位上師在他面前求得口訣。那我們要想一想,「真正的口訣」應該是什麼?什麼是甚深的口訣?當我們學習了「口訣」之後,如果可以更容易、清晰和透徹地瞭解佛陀古德們的教言,進而由此產生定解,這就是真正「甚深的口訣」。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可以借助這些口訣,徹底通達佛教經論,從而切身體會到——經論所闡述的教法,原來是這麼的正確、這麼的實用!有時候想起這經論中的某些文句,會突然感覺到「沒錯,正是這樣!」;或者覺得「經典裡說的真的非常到位、非常精闢!」能讓我們心中油然而生,這種對佛法的強烈共鳴和贊同感,這才是「真正的口訣」應該發揮的作用,以及能達到的效果。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學到的口訣,並沒有讓我們產生一種對經論更加篤定、確認的感覺,或者是讓我們覺得更迷茫、更困惑了,甚至可能都還不太符合經論中的內容,那我們可能就要小心一些,也許是需要遠離這些口訣了。
另外,提到經論,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都是一些非常籠統、概括性的教法,甚至覺得只是為了拓寬知識面而講說的。而那些真正核心、關鍵的修行秘訣,那些可以真正讓我們藥到病除、一針見血的甚深教法,則是另藏他處,隱密在什麼不為人知的地方。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可能就是我們太不瞭解經論到底是什麼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而且是一種謗法的情況。阿底峽尊者的一位弟子——善知識那久巴,他曾經說過:「什麼才是對口訣真正的融會貫通?並不是你對手掌心那麼小的秘訣產生了某種定解,而是你終於開始認識到,原來所有佛陀的法教,都是針對我們的修行而施予的教授。」
教證二法,同等重要
雖然佛法涵蓋了我們修行所需要的所有教授,但是一定不只是理論而已,更多的是告訴我們如何去應用的內容。佛法包含了兩大部分:教法和證法,也就是一般常說的「教證」。世親菩薩所寫的《阿毘達磨俱舍論》中說:「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為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白話來說就是佛陀正法的本體,分為兩種:一種是教法,一種是證法。如果有人能夠正確的演說、開示佛陀的正法,佛陀的法教就會留住世間;如果有人能夠依教奉行,將理論實踐和應用,佛陀的證法就能住世。所以,佛法是由「教證」兩者構成,而且是同等重要的!
具體來說,教法是什麼?「教法」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去修行的方法。比如一些道理、理論、類似學術的著作,或是所有的經論、典籍等等,都可以是屬於教法。「證法」就是把「教法」學到的內容,運用在生活當中,融入我們的內心,轉化成自身的觀念和習慣,讓我們可以生起一種覺受,讓思想、行為都滲透和契合佛法,這樣的一種感覺。也就是說,我們把學到的這種佛法知識,用在自己身上,而且有了體悟,這就是「證法」。
簡單來說,「教法」就是教我們取捨之道;「證法」就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實實在在地按照教法去取捨,哪怕只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時時刻刻基本上都面臨著無數的選擇,甚至包括說的每一句話,或者考慮今天想要吃什麼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取捨。生活中的取捨,不只是跟那些大的決策有關係,也並不一定只是跟我們認為的,跟「佛法」有關係的才有關係。其實,我們的每一個念想,思惟中細緻的一些念頭,都是需要去練習進行取捨的。而且,要注意的一個重點是,「取捨」,並不是按照我們自己心中覺得對的事或想法去判斷的,而是需要符合佛法的道理和教授的。這樣就有一點困難了!
一般人都會覺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是對的。但是,在學習取捨之道時,我們要先放下自己的觀念、立場、主張或主見,要先想想佛法是怎麼說的?佛法是怎麼教我們的?然後自己去參、去琢磨、去想辦法呼應符合佛法所說的內容。這才是將佛法融入到生活。如果我們一直堅持自己的觀念,始終只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的話,那跟修行其實也沒什麼關係。退一步來說,如果我們所想所做的事情,真的都是對了,那就沒有必要學習佛法了,也沒有必要追求什麼解脫了,因為我們已經解脫了,已經有點像是成就了。所以,我們還是要經常反觀自己,要思惟一定是自己的一些理念、想法不太正確,才需要修行和學習佛法的。應該是這樣的才對,雖然要做到並不是像我說的這麼簡單,但是我們一定要去試。
噶當派的祖師仲敦巴曾經說過:「平時學了很多法,但到了真修實練的時候,還要去找別的方法,這是不對的!」比喻來說就像學作菜,食譜或教學影片像佛經論典,是教證;除此之外,我們還得親自下廚,親自去操作、實踐,去做這道菜,這就是證法;煮得好不好吃呢?就像是你的修行境界。因此,要學做菜,紙上談兵是不行的,就算是食譜能倒背如流,也沒有辦法吃飽,得要自己真的去廚房動手練習,才真的學得會,這就是修行。
三、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菩提道燈論》的第三個特點——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簡單來說就是,它可以讓我們直接領會,或者說是體會到佛陀的密意,也就是可以比較容易明白佛陀的觀念到底是怎樣,或者他的用意是什麼。當然,佛陀的思想是非常深奧、不可思議的,但是由於《菩提道燈論》囊括的內容非常廣泛,完整、直指關要,所以我們可以比較容易的體悟到佛陀的密意。具體的原因和內容,這裡就先不多解釋,後面隨著《菩提道燈論》的學習,慢慢就越能體會到這一點了。
《菩提道燈論》的第四個特點——極大罪行自趣損滅殊勝。概括來說就是,它可以讓我們自然而然地,避免和消除一些很深重的罪業。什麼是深重的罪業呢?《妙法蓮華經》中說,假如不認為所有的佛法,都是帶領我們直接或間接成佛的方法;認為有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些是障礙成佛的;或有些人認為佛法有好壞、合理或不合理、大小等等分別;甚至有些人認為,有的法是菩薩應該去學的,有的法是菩薩根本就不用學的……,有這些想法就容易造成一種謗法罪。
我們要注意,這裡說「認為佛法有大小乘之分,或者大小之分」,就會造成謗法罪,指的並不是一般說的佛法有大小乘的分類這種意思,而是說如果有人認為大小乘有高低、尊卑之分,或者是看不起、輕視小乘,而對大乘有一種優越感和驕傲的想法,這樣就會造成謗法罪。大小乘之間,只是針對的對象和目標不同。小乘主要針對的是自己的解脫,大乘則側重於眾生的度化,它們所承擔的或者說是各自的責任不同而已,兩者之間其實並沒有好壞、優劣、高低這樣的分別。如果想要學習佛法,想要有所成就,想更去利益眾生的話,就要兩者兼備、缺一不可。
講回《菩提道燈論》的第四個特點。這裡所謂的「深重罪業」,指的就是捨法、謗法的這種罪行,為什麼這些罪行深重呢?因為謗法的罪比五無間罪更加深重。因此,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會導致我們誤入謗法歧途的原因、動機,可能有很多,但主要都是因為剛才前面所講的,對教法跟傳承心中持有偏見,甚至發生分歧、爭執,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謗法的重罪。
如果能透過學習《菩提道燈論》,而瞭解所有的佛法都是相互融合、不相違背的觀念和道理,慢慢就會產生一種「一切佛法都是相輔相成」的定解。如此一來,謗法這樣的重罪,自然就不會發生。這就是第四個特點。
阿底峽尊者
以上就是《菩提道燈論》相較於其他論典,與眾不同的四個原因,也是它的四個特點。瞭解其殊勝之後,接下來應該要講講它的作者——阿底峽尊者。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阿底峽尊者,也知道他在藏傳佛教當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他為什麼這麼重要呢?那得要先瞭解藏傳佛教的歷史背景。比方佛教是如何傳入藏地的?又是什麼原因,讓阿底峽尊者不遠萬里來到藏地廣傳佛法?我認為,如果要更深入的學習藏傳佛教,瞭解淵源和歷史,是十分有必要的。
松贊干布引佛法入藏
從敦煌遺址出土的一些類似中藏對照的文獻,發現文獻中把藏文的「bod」一詞,翻譯成中文的「吐蕃」。在一些有關唐代的文獻中,有時候會見到類似「大蕃國」(有些人唸成「大番國」)之類的詞彙。這個「蕃」指的就是吐蕃,「大」就是一種尊稱,像是大唐、大明、大清這樣的意思。「吐蕃」這個詞具體的源流,我們還不是很清楚,雖然有很多說法,但都只是猜測。總之,在很早以前,大概是在西元前一世紀左右,西域有一古國稱為「吐蕃」,稱其國王為「贊普」。
贊普就像大多數國王一樣,屬於世襲制。到了西元七世紀初的時候,漢地正值唐朝初期,吐蕃出現了一位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贊普,人們稱他為松贊干布。他的功績很多,比方在位期間不斷對外擴張,征服了周邊很多的部落和藩屬國,完成了吐蕃帝國的第一次統一,並且定都於拉薩。不僅如此,他還進行了全國性的統治管理革新,比方完善官吏制度、制定和頒布法律;為了繁榮經濟,施行均田制等等。總之,他對當時吐蕃的發展和進步,功不可沒。
上述松贊干布的這些豐功偉業,雖然非常重要,但那都只是一時的影響,他有兩項大業,是真正對世世代代的後人,做出的巨大的貢獻。哪兩項呢?第一項是他創造了藏文的文字。松贊干布之前,只有藏語的口語交流,並沒有自己的文字,他特派學者遠赴印度深造,回到吐蕃後經過多年的研究,最後創造出了沿用至今的藏文文字。
說到松贊干布的第二項大業呢?就要談到佛法是如何傳到藏地的?這個話題有很多說法,眾說紛紜,有一種比較有據可循的說法認為,佛法是由松贊干布引入藏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方面,那時候的吐蕃西鄰印度(當時稱為天竺)、東鄰唐朝,而這兩國的佛教都是處於非常興盛的時期,因此松贊干布有可能受到了這兩國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他迎娶了來自大唐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自然是推崇佛教的,可能正是因此,讓松贊干布對佛教產生進一步的親切好感。總之,是松贊干布決定將佛教引入藏地,並開始建立一些寺院的。
那個時候,佛教在吐蕃也是剛剛興起的階段,並沒有成為主流,所以可能沒有像現在這麼有規模的寺院和僧團。也許那個時候,只是建了一些類似於祭拜祖宗那樣的佛殿,由贊普專用或讓皇親貴族禮拜使用,還沒有建立藏人自己的僧團或學院。
剛剛提到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她的嫁妝之一,傳說就是現在拉薩大昭寺的覺沃佛,也就是佛陀的十二歲等身像。不管怎麼說,在藏地,這尊覺沃佛世世代代都是藏族人最尊敬和膜拜的對象。很多藏族人一生之中,如果有幸能夠不遠萬里到大昭寺朝拜覺沃佛一次,也就死而無憾了!這尊覺沃佛可以說是藏地最重要和最珍貴的一尊佛像。
赤松德贊迎請寂護
接著講到佛教在藏地的流傳。自從佛教引入吐蕃之後,松贊干布之後的四任贊普都推崇佛教,直到第五任贊普赤松德贊,佛教在吐蕃就受到了衝擊。
赤松德贊生於西元742年,於755年繼位,繼位的時候只有13歲。他在位的42年當中,唐朝正值安史之亂,因此他經歷過四位唐朝的皇帝,從唐玄宗李隆基到德宗李適。
總之,赤松德贊登基的時候,只是13歲的幼年,所以基本上都是當朝的宰相、大臣掌權。那些權臣不太喜歡佛教,說佛教不是祖宗的信仰,所以不適合藏族。反正就是以種種原因打壓佛教,不僅頒布了禁令,而且還驅逐了有些當時在吐蕃的外國的高僧,拆毀很多的寺院,連覺沃佛都移出了拉薩。
赤松德贊雖然當時年紀尚輕,但是也隱約感覺到,他的爸爸、爺爺,這些先帝們都推崇佛教,肯定是有原因的。因此,佛教並不可能像那些大臣描述的那樣可怕。他慢慢的還開始對佛教有興趣,請了一些老師來學習和瞭解佛法。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終於有機會親政,而那些不喜歡佛教的大臣,也一個個離開人世。直到西元769年,他終於鎮壓了反佛教勢力,先是派使者去大唐取經學法,後來又遣人去請來尼泊爾的著名高僧——寂護大師。寂護大師學識淵博、精通顯密,尤其是一位中觀派的著名學者。他抵達吐蕃之後,受到赤松德贊的擁戴,並且受邀傳法。
不幸的是,那時候吐蕃發生了一連串莫名其妙的災禍,有座宮殿被洪水衝走了,還有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被雷劈中,等等的禍事。那些還殘留的不喜歡佛教的反佛教勢力,就趁機開始煽動民心,揚言這些災禍都是由於信奉佛教,因而惹怒、觸怒了吐蕃世世代代所祭拜的神明而導致的。都是佛教惹的禍,引來的災難,搞得人心惶惶。赤松德贊無奈之下沒有辦法,只能把寂護大師送回尼泊爾避難。寂護大師離開前告訴赤松德贊,如果要平息災禍、復興佛法,讓這些人心服口服,就需要請一位具有大威力、大神通的大師來。是誰呢?就是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就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一定要請他來,才能復興佛法。
不久,赤松德贊真的迎請了蓮師進藏。蓮師的故事是非常非常精采的,而且我相信很多人對蓮師也非常有信心。那麼,蓮師在吐蕃是如何降伏群神、重振佛法的呢?我們下周繼續。今天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