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正行活動|開幕暨《三蘊經》開示

世界和平,從自心沒有戰爭開始

20170213 1 

第34屆祈願法會第一天,法友們在夜霧尚未飄散的清晨 4:00許,便陸續排隊等候入場,大家期盼的目光從會場主門入口、越過中央走道旁的26幅噶舉主尊唐卡、後方的法友座位區、前方鋪設紅墊的僧眾座位區之後,往舞台區眺望,可看到端坐舞台中央、晨霧間彷若繚繞金光的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兩側,是呼應祈願法會大理石舞台的白底,及象徵佛功德的金色祥雲,頂上為法王親選字型、與僧服相印襯的紅色五方佛梵文種子字,及內書六字大明咒的金色寶幔。

釋迦牟尼佛手捧裝滿花瓣的佛缽,世尊兩側是以台灣多種蘭花之紫紅為主色,配以台灣牡丹、玫瑰、白茶花,高達三公尺的主供花,往下階梯依次擺置14盆以蘭花和牡丹菊為主的供花,及兩面金色屏風,屏風上以呼應佛陀頂髻的藍色書寫象徵法王功德的六字大明咒,舞台兩側紅錦鍛平台上,安放三十五佛佛像。

舞台中間階梯上,是木製唐式佛龕、裝飾台灣蝴蝶蘭的浴佛台,舞台中央兩側,則是以第一世至第八世噶瑪巴為主題、分為三層的八大主尊多瑪,多瑪前方擺置七個銀製供水杯,舞台中央法王法座前,兩座半人高的鑲金銀底杯,閃耀著燦然的燭光。

■第一座法,法王傳授〈大乘布薩律儀〉

法王於清晨6:00上座,並為大眾親傳〈大乘布薩律儀〉(即漢傳所稱「八關齋戒」)。

法王開示:

為利益眾生成就佛果,請大家生起菩提心來領受此〈大乘布薩律儀〉。按照祈願法會傳統,正行期間每日早上第一座法都會傳授〈大乘布薩律儀〉,受此律儀後就需過午不食,對此戒律,比丘是一定要領受的,沙彌和沙彌尼則可由自己決定,〈大乘布薩律儀〉要領受的戒條與八關齋戒相同,除比丘外,其他人是否領受則由各自心意決定。領受者請右膝著地、左膝抬起,請跟著念誦。

(大眾隨法王念〈大乘布薩律儀〉三遍)

接下來要講「學處」,受持〈大乘布薩律儀〉後要遵守的,例如不殺生、不偷盜、不說妄語、具備梵行、不飲酒、不非時食、不伎樂花鬘、不坐臥高廣大床,除非有特別原因,不可以坐臥在鑲有珍寶或高於一個手肘的高床,但若你住處僅有一張床,且並未對其貪著則可。

「不非時食」表示過午不食,但中午每天有點不同,此處指正午,上課時我會和大家說「正午」為何時,過此之後就不可進食。

■ 不開發慈悲心,很難利益他人

今天是第34屆祈願法會第一天,大家都知道印度這樣一個聖地的中心,就是我們目前所在的金剛座:菩提迦耶,這樣聖地的殊勝是為大家所熟知的,身為佛教徒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有四大聖地,其中最知名者即是佛陀成道處:菩提迦耶,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也都會在此舉行祈願大法會,而噶舉大祈願法會舉行至今,已經邁入第34屆。

噶舉大祈願法會上,以法王、法王子為主的僧眾,及世界各地前來的在家信眾等,我們相聚在一起最主要目的就是弘揚佛教、利益眾生,因此共同發願,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難得的機會,為世界和平、世界喜樂,都要從自己做起。要世界和平,要先讓自心平靜,自己常保慈悲之心,若沒有善為開發慈悲之心,則想要真正利益他人,會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這幾天在此相聚,主要目的就是弘揚佛教、利益眾生,希望大家能有從心底深處的深切祈願,不斷提醒自己、改正動機,這是最重要的。

祈願法會一年才舉辦一次,我們很難說整年如法做到,但起碼把握在這一年內的七天,做到如法、具備良好發心,這是我們七天內要努力的,多出一點力、多努力一點,就會達成目標的。

因此在這幾天法會之中,希望大家不要浪費時間、好好行持,這是很重要的。

■ 要像藏民一樣,衷心祈願佛教興盛、眾生喜樂

許多藏地的藏民們來見我時,他們在我面前祈願時,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祈願都是發自內心的,因為他們很難得來一次,祈願都是累積已久的願望,他們會在我面前發願佛教興盛、眾生喜樂等,有時我看到他們發願覺得很不好意思,自己是一個上師、法王,坐在高處,有時還不如他們真誠的發願。

他們是如此樸素、普通的藏民、老先生老太太,可能也沒什麼學問,但願心是真誠的,是祈願世界和平、眾生喜樂,其實,佛法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此,不可思議處也莫過於此。

想一想,世界上有多少人心中常懷「希望眾生快樂」之願呢?若有人恆時祝福眾生得到喜樂,能有機會親近這樣的發心者,都會是很幸運的事,覺得離世界和平近一步了、覺得還是有希望的,會因此鼓勵自己多做一點,發心好好行持等。

有時想想我們學佛越來越久,或出家久了,也滿危險的,一切變得理所當然,心變得頑強、思想也變得僵化,越來越難調伏了,有時這樣下去是危險的,因此請僧眾及大家都要好好發心。

(法王講解〈大乘布薩律儀〉後,國師嘉察仁波切於7:30下座,代表法王至正覺大塔向佛陀獻供佛衣等,法王繼續帶領僧俗四眾依序念誦〈梵文三常頌〉、〈皈依發心〉、〈讚佛頌〉、〈彌勒讚佛頌〉。)

■ 日修《三蘊經》,破戒墮罪每天清乾淨

接著,法王講解《三蘊經》。

法王開示:

簡單介紹一下《三蘊經》,這是一位菩薩的重要行持,所謂「三蘊」,是「頂禮、隨喜與迴向,當一位菩薩違犯墮罪,要念誦的就是《三蘊經》,也就是〈三十五佛懺悔文〉,如同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提及,以念誦《三蘊經》來淨除違犯戒律。
印度傳統是當造重罪時,才會念誦,西藏傳統是每天會念誦,因此過去一些印度大師到西藏後,發現他們天天念誦,還覺得是不是西藏人都罪孽深重呢?總之,從無始以來至今,我們都造作各種罪業,可說長期以來,在各方面都造下無量重罪,而各罪業中最重者,也就是違背三種戒律的罪業,這是相對重的,因此,為清淨這樣違犯三種戒律的過患,一位菩薩當以念誦《三蘊經》來懺悔。

一、 頂禮支:

首先,是向三十五佛「頂禮」,每尊佛都有其特殊功德,此處不多說,總之三十五佛是我們禮敬、禮拜的對象,這也是「懺悔四力」中的「依止力」,要發露懺悔往昔所有造作的罪業。

總而言之,很多時候我們一生中造下多少業是不可知的,無論你記得與否,都要在三十五佛前懺悔,因為佛陀是遍知的,沒有什麼是佛陀不知曉的,諸佛菩薩都知道我造作何種罪業,以此心念來懺悔。我們可以看到祈願法會兩邊都有佛像,就是「三十五佛」,因此,要觀想「真的諸佛就在我們前方出現」,帶著此心來懺悔。

二、 隨喜支:

第二是「隨喜」,透過「隨喜」可以積聚無量福德,對於過去諸佛菩薩、二乘行者、一切眾生所造作的任何善行,我們都要隨喜,若能如此做到,經典中開示,我們也會因此得到相同善業。

恰美仁波切在〈極樂淨土願文〉中就提到,對於各種善行,我們可藉由「隨喜」諸善,而得到相同福德。但若不具備這樣福氣,其實很難得到相同福德,舉佛陀為例,我們隨喜佛陀的福德,但因為修持程度遠不及佛陀,因此是無法得到相等於佛陀的福德的,但我們仍能透過隨喜,而累積很多福德。

三、 迴向支:

第三是「迴向」,也就是我們造作的一切福德善業,都要迴向菩提,都要祈願一切眾生成就圓滿佛陀果位,在累積善業之後,我們常常為了避免生起嗔心或後悔之心,或錯誤迴向,讓善業、福德因此毀壞、浪費,因此要儘速做迴向。

所有菩薩的修持,可說都包含在這「三蘊」之中,由此原因,希望大家仔細念誦。

之後法王帶領會眾念誦〈懺悔支〉(《金光明經》懺悔文)及〈迴向支〉)結束今天第一座法。

20170213 2

20170213 3

20170213 4

20170213 5

20170213 6

2017021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