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喜瑪拉雅課程〉‧《菩提道燈論》第五堂課
菩提心,是一種勇氣和承擔,就像一種鎧甲,為了眾生,心靈勇士「菩薩」一定勇往直前。
原著:阿底峽尊者
教授: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日期:2010年12月12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 祈願法會舞台
藏譯中、審定:堪布丹傑
聽寫:王曉苓
聽寫校對:噶瑪楚慶巴嫫
審潤:卻貝卓瑪
今天是第三天課程的第一堂課,也可以說是課程的最後一天,我希望在早上這一堂課講解「願菩提心」的儀軌,而下午給予「行菩提心」的戒法。
格西朗日唐巴所寫的《修心八頌》中,提到一段偈文:
秉性邪惡眾有情,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難值願能善珍惜。
意思是對於苦難的眾生,也就是物資匱乏、無人關心的眾生,我們特別要生起大悲心和關懷之心。尤其是那些心性邪惡、殘暴、難以調伏的眾生,由於造作極大的惡業,導致他們在今生或來世,一定會經驗到各種痛苦。身為修持菩薩行的人,見到這些眾生,就像是值遇大的寶藏一樣,應該帶著難遭難遇的心情,以大悲心去關愛和珍惜他們。
我們身邊都有許多喜歡或不喜歡的人,有時想想,今生你的敵人或不喜歡的人,在過去生中卻有可能是你最珍惜、關愛的親友或父母。從這個角度去想,不能因為今生當中他是你不喜歡的人,就完全否定他,並且不給予任何關愛,我們應該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想事情。尤其當自己身為一個相信輪迴的佛教徒,雖然現今很多人對輪迴多少有些懷疑,但是無論如何,不見得眼睛看不到的就是沒有,現在一些科學家認為輪迴不可能存在,但就像剛剛所說的,也有些人覺得不能因為看不到、感知不到就說它不存在,因此,輪迴這個課題已經開始受到新的關注。
雖然到現在為止已經透過很多方法,仍然無法證明輪迴,但是同樣的,到現在為止也找不出任何理論來否定輪迴,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存疑的態度。總而言之,「輪迴」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探討、懷疑的課題,我們應該好好關注。如果有輪迴的話,不趁現在好好準備,到時可能就來不及囉!我們可說將自己的身、口、意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今生的事情上,但是如果哪一天科學證明說:「喔、有輪迴!」的話,整個世界可能就會改觀了。屆時說不定有人會覺得: 「唉呀!我真是太遲了,怎麼現在才知道呢?」所以,總之我們要讓身心放輕鬆,好好去思維這個問題。
能夠找到、依止一位善知識是不容易的。同時想想,要能遇到佛法也很不容易,不論從哪方面來看真的都不是那麼簡單。尤其我們現在是一個修持菩提心的行者,對我們來說最難得的事是什麼?就是能夠見到、接觸到那些正在遭受惡業、經驗痛苦的眾生,這是最難遭難遇的。就像竹巴袞列大師曾說:「比起觀修佛陀的至上,不如觀修六道的痛苦來得有意義。」有時我們在觀想佛菩薩或一些很多手的本尊時,你其實沒什麼感覺,甚至還會懷疑:「奇怪,這麼多隻手的話,那他的肩膀在哪裡呢?」譬如有一個本尊長了四隻手,那應該有四個肩膀才對,可是這些肩膀到底在哪呢?雖然現在各種漫畫多了,很多隻手的東西也多了,所以我們比較容易觀想,可是過去的人就會質疑肩膀在哪裡?尤其是千手觀音,他的肩膀豈不是也要一千個?如果他只有一個肩膀,那不是怪怪的嗎?不過真有一千個肩膀的話也是怪怪的。
總之我們觀想本尊、佛菩薩時會有許多妄念想法產生,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所以這位大師才會說與其觀修佛菩薩的至上,不如觀修六道眾生的痛苦來得殊勝。事實上眾生的痛苦是不需要特別去做觀修,因為你的眼睛就能看到、在你周圍就能接觸到,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歷、感同身受,甚至不需要刻意去觀修,只要一想到就會有感受,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這樣來觀想。
日常生活中,身邊總會有一些性格不好、七嘴八舌、或是自私自利、分別心很重的人,當我們跟這些人接觸時,有時你會覺得很難以忍受,感到厭煩,不想跟他們在一起,這都是正常的反應。但是對一個修持菩提心的人來說,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染上對方的粗暴個性或不好的行為,這很重要。接著,你不應該放棄任何能幫助他、改變他的機會,只要有這樣的機會就一定要把握,以平靜的心跟他相處,以開闊的心來接納、幫助他。如果是這樣,你就不會違犯結交惡友的皈依戒。初學者的確不要結交惡友,因為自己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分不清善惡,以為對方是好的,結果卻跟著他的惡行、惡心而走,受到對方影響而養成不好的習慣。所以,初學者皈依僧寶之後,如同昨天所提到的,就是不能結交惡友。
然而對一個有基礎、能夠明辨善惡的人來說,這反而是一個修持菩提心的機會,而且也不會違犯皈依戒。有人說皈依戒中提到不能跟外道接觸,感覺好像是不可以跟其他宗教的人交朋友,甚至不能通婚等等。其實這樣的解釋代表你的理解不夠全面,甚至是一種錯誤的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就像皈依戒裡談到的惡友,昨天也說過其實真正的惡友,不見得一定是外在的一個人,真正的惡友在哪裡呢?搞不好就在你自己的心裡呢!平常生活中,有時好像有兩個人在你心中,當然你不可能是兩個人,但偶爾有一個好的你,它會告訴你說:「啊~你要好好的持守戒律喔!你不要忘記過去上師們的教法喔!」但另一個你又會說:「唉呀!沒關係啦,做壞事也可以,沒事的。」彷彿有兩個人在心中,一個好的、一個不好的,就像兩個顧問一樣。
這時候,你到底要聽誰的呢?其實取決於自己,你不可能兩個都聽,所以結果不是行善,就是造惡。如果你下定決心向善,就應該完全信賴,並且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交付給善法,聽善的指示去做,於是你就有可能如法地修持。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唉呀~沒關係啦,反正都可以嘛!」修行時若帶著這種模稜兩可的心態來放逸自己,則很難成為一個很好的行者,因為有時你行善法,有時卻又造作一些罪業,一直沒有真正下定決心,這樣是無法成為一個清淨的行者。
因此,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了解到,真正的惡友是誰呢?其實就是我們心中的煩惱。如果我們跟著心中的惡友,也就是追隨煩惱,這跟皈依戒提到「不結交惡友」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不應該誤以為「不結交惡友」,就是不能跟其他宗教的人交朋友。如果自己準備好,同時也有正確的利他動機,你當然可以和其他宗教的人交朋友,而且,這絕對是值得讚嘆的事情。總而言之,我們為了眾生,尤其是那些正在受著痛苦的眾生,哪怕只有微小的機會可以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你都應該承擔去做,這是很重要的。
有些朋友對我說:「當我觀修悲心時,怎麼覺得自己變得更痛苦?勇氣沒怎麼增加,反而是痛苦變得更多,因此,後來就不太敢再觀修悲心了。」當然每個人觀修悲心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但悲心的本意是一致的,就是指看到了眾生的苦,然後希望他能脫離這個痛苦跟苦因,真正得到解脫,而且具有很強烈的信心和勇氣說:「我要幫助眾生出離痛苦!」這才是真正的悲心。悲心不是說:「啊~好痛苦喔!哇~完蛋了!啊~我生病了!慘了! 」這種灰心喪志的感覺,並不是悲心喔。
過去的佛菩薩們不怕眾生多、不怕時間長、不怕事情的困難,還是不斷地利益眾生,這是因為他們具有悲心,所以無所畏懼。悲心就是一種勇氣,然而有些人可能是業力的關係,或是因為不了解如何正確地觀修悲心,結果變得更痛苦,甚至很傷心、很沮喪。會變成這樣,我想問題可能在於有些人觀修悲心時,總是一下就想得太困難,而沒有從簡單的開始去想。初學者如果一開始就想太多太難的事,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話,只會造成痛苦,然後就會想要放棄觀修悲心。所以觀修悲心時,應該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這樣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壓力或過多的沮喪。
當然有些情況比較複雜,但並非全部都是如此。例如一隻被車撞到的小狗,身上到處都是傷,還有蟲在咬著牠的傷口,我們看到時可能心想:「蟲子在咬這隻狗,所以狗會痛苦,但是如果把蟲拿掉,可能又會傷到那蟲子。」過去無著菩薩不是有過類似的故事嗎?他看到一隻受傷的母狗身上都是蟲,為了救那隻狗,同時又不傷害到蟲,於是他用舌頭去舔,把蟲子拿走。菩薩總會想到解決的方法,所以利益眾生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不同的時空,情況都會有所不同。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跟前面所說的一樣難以解決,很多都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因此剛開始觀修悲心的朋友,應該先從一些簡單的眾生痛苦著手,這樣會很好。
雖然我們談到很多痛苦,但並不是要大家對痛苦生起悲心喔!而是要對那些被痛苦折磨的眾生生起悲心,只想著痛苦,不算是悲心。我們心中應該想著受苦的眾生,他們並不想要痛苦,卻做不了主;從這個角度去體會,就能激勵自己的悲心,讓自己生起急切想要幫助他人的心。譬如有一個很珍貴的東西不慎掉進火爐中,這時你不會在乎火有多大、多熱,你光想這些是沒用的,而且在這思考的過程中,東西搞不好已經燒融掉了。所以我們要專注的焦點是什麼呢?是那個正在被燒的東西,重點是它而不是火。例如火的顏色、火勢大小等等,你不需要去在乎那些,而是要思考怎樣趕快把東西從火爐中拿出來。
還有另一個故事,是講到當年有人曾請示佛陀說:「這個世界到底是有邊還是無邊?這個世間是常還是無常?」這時佛陀沒有直接回答常或無常、有邊或是無邊,佛陀反問那個人說:「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獵人,而且在森林中不小心被其他獵人的毒箭射中,對方可能誤把你當成獵物而將你射傷,這時你會想,這支箭是從哪個方向射來的?這支是多長的箭、多短的箭?你的焦點會在這支箭本身呢?還是會把焦點放在如何將傷口的毒清理乾淨呢?」這個人回答:「當然是趕快清理傷口,這時哪有時間去想箭從哪個方位射過來,或去分析誰射的,這些都是後話,我都快死了,在這危急的時候,管不了那麼多。」同樣的道理,我們觀修悲心的焦點正是受苦的眾生。當然,痛苦有很多種,而且我們要去消除痛苦;但如果總是把焦點放在痛苦之上,忘了那個正在受苦的人的感受,也忘了去體會對方想要離苦的渴求,那麼最後你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痛苦專家,因為你只是在研究痛苦,這是沒什麼用的。
我們常說要有大悲心,它是一種勇氣、一種承擔,就好像穿戴在身上的鎧甲一樣,你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勇士,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而是必須逐漸、慢慢的養成。
次一切有情,以慈心為先,
觀惡趣生等,及死歿等苦,
無餘諸眾生,為苦所苦惱,
從苦及苦因,欲度脫眾生,
立誓永不退,當發菩提心。
三界輪迴的一切眾生,受著什麼苦呢?就是三苦,像是在欲界中的眾生受著苦苦,而在天界當中受的是壞苦,什麼叫做壞苦呢?壞苦是佛教的名相,其實就是我們世間一般的快樂,因為我們一般世間經驗到的快樂都會壞滅、改變,所以佛經稱這種快樂為壞苦──外在看起來好像是快樂,但本質是會變異的,所以稱它為壞苦。
世間的快樂,就像一個人在右肩上扛著一個很重的東西,扛久了累了,於是把重物換到左肩上,這時會有暫時如釋重負的感覺,但事實上他只是把重物換到左肩,一開始感覺好像輕鬆了,但其實並沒有,因為痛苦的重擔還是在身上,他只是處在一個痛苦稍微減輕,而另一個痛苦正在增加的過渡時期而已。這種過渡時期的輕鬆與快樂,就是壞苦。總之,夾雜著煩惱的快樂,就是壞苦;真正的快樂,是完全沒有煩惱的。
接著再談到上界,譬如色界、無色界的眾生,由於他們的感受都是平等性的,所以他們的痛苦是三苦當中的「行苦」。總而言之,由業和煩惱產生的一切,都不離三苦的自性。
偈文當中接著提到發菩提心,所以我想講解一下什麼是菩提心。
平時我們會覺得,菩提心就是一種善心,我們會說:「某某人不錯,心地善良,是個好人,是個菩薩。」這樣說也沒什麼不對,只是菩提心不單單是善心而已,而是更深刻的發心──願利益一切眾生得到究竟圓滿的佛果。這種心就是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的基礎是什麼?是大悲心,為什麼要加個「大」呢?因為它的對象是盡虛空一切的眾生,所以我們說這種悲心是大悲心,因為它的對象是一切眾生,意思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從各種的痛苦中出離,可以成就圓滿的佛果。
在這裡有一種比喻,有一對父子走在無人的森林中,走著走著結果迷路了,甚至連父子也分別走散。最後,父親千辛萬苦找到正確的路徑,此時他很開心,可是就在即將邁步走上正確道路時,一隻腳踏在正確的路上,另一隻腳還留在原處,就在這一瞬間,他想到誰呢?他想到還在迷途中的兒子,所以他馬上回頭去尋找他的兒子。就像這個比喻,我們現在看到輪迴的痛苦,心想:「我要出離!如果不出離,真的是不行啊!我不解脫真的不行啊!」你會生起出離心,如同比喻當中的父親,找到正確的道路一樣。但是,這時我們如果回頭看看,輪迴當中還有很多跟自己孩子一般,無依無靠、正在受苦的眾生,我們不忍他們的苦,所以回頭去幫助他們,就好像那位父親,毅然決然放下自己獲得解脫的道路,回頭去找他的兒子一樣。
菩提心的定義是以悲心緣眾生,以智慧緣佛果,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智慧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果,這是一個清淨的目的。但僅僅是自己想要解脫還不夠圓滿,因為還欠缺悲心,而且沒有悲心卻想成佛,那只是非份之想;說重一點的話,這還是一種邪見,因為這是違背因果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不論究竟的解脫也好、快樂也好,如果沒有修其因,想要得到這樣的果實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裡才會說沒有悲心卻想解脫是一種邪見,因為這是撥無因果了。有句話說:「自己能夠證得佛果,是因為尊貴的眾生的恩德。」所以,我們一定需要緣眾生的大悲心。說白一點就是沒有眾生,就別想成佛。因為沒有眾生便無法生起悲心,沒有生起悲心就不可能
生起菩提心,而沒有菩提心,則不可能證得佛果。所以說,要以大悲心緣眾生,以智慧緣圓滿佛果。
另外還有一個比喻,說在一間失火的房子當中,父親在房子裡準備往門外跑,當他正要跨過門檻時,一隻腳已經跨出門外,而另一隻腳則還在房子裡面,就在這個當下他想到什麼?他想到:「喔~家裡還有我的親人呢!」之前他在驚嚇之餘沒有想到這一點,但這時他一想到親人,馬上轉頭回去救人。
過去我也提到過,一心只有利他,對初學者來說是不容易的。什麼叫做一心只有利他呢?意思就是你心中只有想著利益他人,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這實在是不容易,因為畢竟我們多少還是會顧慮到自己。但是就算無法百分之百想到別人,但至少不要捨棄他人。你的心中還是要放著眾生,還是要在乎別人、在乎眾生。總之,請你記得,你跟別人是息息相關的。
講到這裡讓我想到,我們平時總是很自我,覺得我在這裡,其他人在那邊,心中想的都是「我在吃」、「我在坐」等等,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跟別人毫不相關的獨立個體,彷彿是從酥油中抽出來的一根毛一樣。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先不談中觀所提到的緣起因、金剛屑因、破有無生因等深奧的理論,只要靜下來,例如吃飯時可以靜下來想一想:「咦、我現在口中的這一口飯,它來自哪裡?這並不是我們天生就帶來的。」或者想一想:「我這身衣服來自哪裡?它不是別人做的嗎?」甚至還可以靜下來再想一想:「我在呼吸著呢!這每一口氧氣,它是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說氧氣是由大自然提供的,因此就連呼吸一口氣,都跟大自然息息相關,而且這也不只是一口氣而已,我們的呼吸,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年都在持續不斷,哪天一口氣不來,也就是死亡了。所以連一次的呼吸,都跟周圍的生命息息相關。
同樣,你可能是一個有名的人,但這個有名是哪來的?不也是別人給予的嗎?如果在一個無人的地方,你不會有名,因為就你一個人嘛!所以聲名也是因為別人讚嘆你、別人承認你,你才會有名。總之,自己的身、口、意,甚至連你現在能夠活著,都是需要仰賴別人的恩德。
如果想要自己變得更好,就必須具備一些好的條件才能辦到;而這些順緣、條件從哪裡可以得到呢?就是從仰賴其他生命來取得。所以為了讓自己更好,就應該好好照顧、關懷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共存的其他生命。例如希望家庭和睦,就需要好好照顧家人;想讓國家安定,人民之間就要和睦相處;世界想要和平,所有的生命就必須和平共處,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世界和平。
我們和其他生命都息息相關,就算是只想到自己的人,這時也應該好好想一想,若要自己好,就必須多少照顧一下周圍的人;就算不想做,也要試著去做,即使不想笑,也應該笑一笑。不要像我,我總是不太笑,有一次我看到自己以前的照片,我蠻驚訝的,因為我小時候常常笑呢!怎麼年紀越來越大,笑容也越來越少。可能是因為事情多了,煩心的事情多了,就不太笑了吧!無論笑不笑,如果心中根本不想笑,卻要裝著假笑的話,還不如就別笑的好,所以請大家原諒我。
總之,我們相互之間真的是息息相關,所以當然要幫助別人囉!我以前曾想過,什麼叫做完全的利他呢?就是當你成為其他生命的一部分時,就不會再有什麼自我的感受了。針對這一點,我有一個故事,這是發生在文革時期,一個果洛地區喇嘛的故事。當時,有個喇嘛被迫毀壞一座佛塔,而且還被威脅說如果不毀壞,就會被關進牢裡。這位喇嘛有一個年邁的老母親,他心想:「我當然不能毀壞佛塔,但是不這麼做的話,我被關進牢裡,母親就沒人照顧了…」在兩難的情況下他實在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最後,他決定不去毀壞佛塔,於是回去跟母親說出自己的想法,他母親對他說:「你的決定很好,從今天起,就忘了我是你的媽媽吧!你放心到監獄去吧!我真高興你有這樣的決定。」
還有另一個故事是說,當時藏地要撲殺地鼠,如果不殺的話就會被懲罰,不是用石頭砸手,就是要砍斷手筋。有一位喇嘛不肯殺,結果就被懲罰了。事後問他,他說其實沒什麼感覺,反而當時心中生起一個想法:「啊!今天我這雙手終於做了利益眾生的事。」總之,那個時代出了很多這樣的故事。當時有朋友跟我說這些故事,那天晚上我才了解到──喔!心中只有別人的人,他們因為已經完全變成別人的一部分,所以完全無我了。不像我們平時所修的慈悲,總是想說一個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自己在這裡觀修,然後有另一個很淒慘的眾生在那邊,彷彿自己很尊貴,然後賞賜一點悲心給他們,大悲心不是這樣的。大悲心就像天空中的太陽跟月亮,總是守護著眾生。
在我們小時候,總是有一些很自然的悲心,那可是很寶貴的。隨著經典越學越多,接觸越來越多的上師,學到越來越多的法門,刻意地禪修悲心法門,結果反而悲心的力量越變越小。以前我說過自己五、六歲時的故事,康區到了秋天就會要殺牛,我們家鄉的傳統是自己不親手殺,因為我們心中想著眾生的恩德嘛,當然不會自己殺呀!(法王諷刺的話)那怎麼辦呢?這時就會找漢族來殺,反正還不是一樣?自己殺或叫別人殺。方法是用布把牛的鼻口蒙住,將牠們悶死。當時我大概四、五歲,看到那些牛的痛苦狀態,我真的很難過、很難過。還記得當時的感受,那種悲心是很強烈的,和現在比起來,雖然現在讀了很多經論,也了解到菩提心、慈悲心的定義和殊勝,但是這些知識、學問反而比不上當時那一念單純的悲心。文字上的東西只是皮毛,都沒有碰觸到真實的內在。自然的悲心就像是一個有生命、快孵出小雞的蛋一樣,新鮮又充滿活力。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真實、不造作的悲心,每位眾生心中,本來都具有那微小卻善良的種子。所以我希望大家好好守護這個自身微小的善念,以此為基礎,次第開展聞思修三學,和三乘法教的一切道次第。總是想著向外求得知識,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對自己有所認識,對周遭的點點滴滴有所體會和感受,感受生命,了解大自然,了解地球,然後再進一步去修持佛法,這樣是比較好的;如果對生命完全無知,也很難從佛法得到真正的體會。
例如一個出家人,過去的出家眾是怎樣的情況呢?他是真正對輪迴有所了解,知道輪迴是苦,因為生起出離心而出家。並不是說,啊!出家還蠻開心的,到了寺院有飯吃、有書讀所以出家,這樣不是很奇怪嗎?這樣的話寺院都變成是孤兒院了。像現在有很多父母一股腦兒把孩子送到寺院,這麼做已經遠離了出家的本意。如果自己完全沒有想要出離,沒有學法的動機跟準備,然後就出家或學法,這樣是不可能有太好的成果。
今天我們在聖地菩提迦耶,千佛成道的金剛座前,過去有佛在這裡成道,未來還會有佛在這裡成道,這裡的殊勝,不用再做更多的解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從以前在西藏,藏民都會希望前往印度朝聖,他們會說:「只要朝著印度金剛座的方向邁出一兩步,就已經積聚了福德。」他們的信心是如此強烈。
像我之前從西藏來到印度時,事前做了很多的準備,譬如禪觀卜算,看看能否順利到達印度,說白了就是透過各種方式來鼓勵自己。其實,我並沒有抱著太大的希望能夠到達印度。現在有很多傳言說我來印度,是為了取得黑寶冠,很多我周圍的人也這樣說,乍聽之下,覺得這個說法還不錯,但是後來想想,冒著生命危險,長途跋涉來到印度,難道只是為了取得這個黑寶冠嗎?如果以做生意的術語來說,就是「不划算」。
來到印度,是為了佛法。尤其自己具備了「噶瑪巴」的名號,就有傳承法脈的責任,因此需要跟隨上師、親近善知識,學習佛法。上師們大多在印度,他們無法來到西藏。如果我有翅膀能飛那最好,但當然我不會飛,所以只好用走的來到印度囉!另外,當時如果我再不走,年紀再長一點到了十八、十九歲之後,可能會被給予政治的頭銜,到時如果要違背、批評尊者的話,就很不好了,我也不想那麼做。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到印度去!我當時也安慰自己,就算最後到不了印度,但是往聖地的方向邁出一兩步,就已經積聚福德了。這樣一想,倒也心安不少。
這次我們在此相聚,各位也是從好遠的地方辛苦跋涉而來,相信都花了不少錢,其中外國來的朋友,像是從西方或中國來的法友,最辛苦的應該是坐公車吧!?這種勞累實在難以形容。在座的僧人們,尤其是在座的仁波切們也撥冗來到這裡,真的,現在我們能夠相聚在這裡著實不容易。想想在這樣一個聖地,一個特殊的時空當中,集合了眾人的心力,就好像用一根稻草來掃地的話會掃不乾淨,但是用一綑稻草來掃當然就可以清乾淨了。這個比喻的意思是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弱,但集聚千萬人在一起,力量將會不可思議。同樣的,這裡集聚了戒律清淨的僧眾和在家信眾的共同願力,我們的願望一定能夠很快地實現。尤其有一種說法是,男女二眾的共同祈願,因為圓滿方便跟智慧的要點,所以這種祈願的力量又更大。加上這裡還有眾多如雲聚、海會一般的清淨僧眾和具信法友一起發願,經典說沒有願望是不會實現的。
另外,這次相聚的時間也是殊勝的,因為今年是第一世噶瑪巴九百年的慶典。就像我之前提到過,佛菩薩們為了利益眾生,乘願再來投生於世,行持無量的佛行事業。其中在西藏來說,創立轉世制度的就是噶瑪巴,因為這樣的轉世傳統,讓我們看到菩薩們以自己的身口意,不辭辛勞、永不停歇利益眾生的精神,噶瑪巴九百年來不斷地轉世利他,讓我們清楚看到了這一點,因此我們應該感恩。
我覺得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虔巴不只是具備恩德,更是一切恩德的泉源。由於噶瑪巴圓滿持守而傳承下來的佛法講說和實修的傳統,造就出岡倉噶舉歷代輩出的大師、大成就者和傳承弟子,這一切都是因為第一世大寶法王的恩德。在這樣難得的時節當中,如同《上師攝持續》和《金剛藏莊嚴續》中所說:「在上師的圓寂日,應該正確憶念上師,並且至誠發願、供養,如此我們的心願都會圓滿成就」。
剛剛講了處所圓滿、時間圓滿等五種圓滿的其中兩種,或許不用每個都講,因為我們現在五種圓滿都具備,內外一切的善緣也都和合,我相信不只五種圓滿而已,可能是二十、五十、甚至上百種圓滿都已經具備了;以後要再遇到這樣的殊勝因緣,可能也不容易了。
我們說佛陀來到世間,如日光遍照般弘傳佛法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希望盡虛空的眾生都能越來越快樂,直達究竟佛的果位,如偈文所說:
供養敬事如來教,令其長久住世間。
我們都應該如此好好承事佛教。然而在這兩句之前,還有兩句也說明了承事佛教的原因:
醫眾生苦獨一藥,一切安樂出生處,
因為佛法是能夠利益眾生的唯一方法,是一切安樂的泉源,所以我們要加以弘揚。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佛法?還有佛陀為什麼要弘揚佛法?為什麼我們現在要發願讓佛教興盛?為什麼之前佛陀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去集聚資糧、最後成就佛道?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利益眾生,消除眾生的苦痛,如此簡單。
因此無論我們做任何事情,例如現在在這裡聽法,也不要浪費時間和機會,不要忘了發心幫助別人、利益眾生。自己要完全地承擔,不依靠他人地好好利益眾生成佛。無論快樂還是痛苦,我都要利益眾生成佛。不然,如果只是抱持著「快樂也好,痛苦也好,反正都沒關係」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的話,在現在這種亂世當中是不行的。
這部分我自己有些經驗,有時自己帶著一念善心行事,結果卻被人誤解,甚至招致很多批評和挫折。這時真的會很傷心難過,感覺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做善事一樣,有時也會想放棄,心想反正別人都是惡心相向,那我乾脆同流合污算了,幹嘛要這麼辛苦呢?但是換個心念去想,世界上還真不能少這一兩個有善心的人,有善心的人能讓我們相信和放心。如果世上充滿欺騙、暴力、無法被信賴的人,這不是太可悲了嗎?因此我時常提醒自己、鼓勵自己:「我要堅定自己過去的誓言,無論勝利或失敗,快樂還是痛苦,我都不會忘記自己利益眾生的誓言。」由於這種誓言,幫助我的心平靜和安定,不容易恐懼或害怕。不然期待過高的話,帶著我一定要勝利、我不能輸的心態反而成不了事;亂世當中,這樣做是行不通的。
就像有一句話說:「若我得快樂,願此快樂遍滿虛空;若我受痛苦,願我承擔一切,願痛苦大海得以乾枯。」我們必須這樣去思維──所有生命都是同甘共苦、休戚與共的,即使現在無法想到盡虛空一切眾生,但至少,我們應該想一想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眾生吧!我們生存在同一片大地上,享受著同樣的日月光芒,呼吸著相同的空氣,就像一個大家庭中的親人一樣。當然,我們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但這些真的都無關緊要,因為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有苦樂的感受,有著同樣想要離苦得樂的心願。
現在生命相互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了,地球越來越小,某個地方感受到痛苦,很快連帶影響到其他地方也會感受到痛苦。尤其大自然的災難越來越頻繁,我們真的活在一個充滿恐懼和不安的時代。你看聯合國的會議總是提到哪裡有洪水,哪裡又有天災,甚至現在還流傳2012年的浩劫等等。
剛開始我也不太相信2012年的說法,但是有越來越多人跑來問我:「您對2012年的看法是什麼?」所以我也開始去了解2012年的相關說法。我發覺說法有很多,例如有的說是磁場改變造成地球的災難,總之別說2012年了,前面這一兩年就已經災難層出不窮,例如青海的地震造成極大的傷亡,甚至幾個月當中世界多個地方都發生地震!此外還有很多地方出現戰爭,天災人禍真的是太多了,說也說不完。靜下心來想想,這種時候我們更要成為一個善人,多一個善人代表什麼?代表世界上少了一個惡人,這樣不是很好嗎?我希望各位都能發起這樣的善心。
接下來,就是要領受「願菩提心戒」了。這裡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僅僅發心──為了利益眾生離苦得樂,我發心要成就圓滿的佛果,這就是「為利眾生願成佛」的意思。僅僅是這樣的發心、發願也是非常好,有很大的功德利益,我希望各位都能這樣發願。第二種是具備大智慧的人,他們看到眾生有那麼多苦痛,自己不能放逸只求自身的安樂,這時我們要更加勇猛,要生起大的承擔和勇氣,就好像車子要加速、推到最高檔一樣,我們需要更勇猛的發心誓言。如果在座是這種更有智慧和勇氣的人,你就要發誓說:「我一定要利益眾生成佛,這個誓言,我從今天起,直到成就菩提果位之前,絕對不會捨棄。」這就是第二種的情況,也就是在發心之上,更進一步具備堅定的誓言,持守發心的戒律。當然,只有發心也是可以的。
要領受願菩提心的法友,麻煩各位還是要做一些代表恭敬的動作喔!請你們跪下來,如果真的不方便跪,那麼帶著恭敬心就可以。這裡我再提醒一下,如果某些法友沒辦法持守那麼多願菩提心戒,你就不用說我要持戒,只是發心就好了。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持守「為利眾生願成佛」的願菩提心戒,並且發誓從今天起,直到成就圓滿菩提果位之前,都不捨棄這種菩提心戒的話,也是可以的。
接著我會唸一段願文。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就是在這樣一棵清涼的菩提樹下圓滿成就了佛果。所以我們現在想,身形金色、圓滿的佛陀就在我們的前方虛空中,或者就在前方的地上端坐著,同時,我們現在不要分什麼大小乘,也不用再分密乘、顯乘,總之,所有佛教的祖師大德們,或是和你最親近的、最有因緣的上師們,現在也在我們的前方,無論他們是在虛空中、在正前方或端坐在地上都可以。以中文來講就是想像,而在英文則是believe,你要想像、相信他們真的就在前方。然後跟著我一起唸,現在先唸第一遍:
諸佛正法聖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佈施等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
接著唸第二遍,這時要把排檔放到更有力的六檔喔,要更增強你的菩提心,這時你可以想──過去的佛菩薩們,只要有一個眾生在受苦、需要幫助,祂的慈悲之眼隨時都在觀護著他們,所以現在我們在一個生起廣大善心的時刻,十方三世的佛菩薩們都非常高興,依靠佛菩薩們心性的真實力、悲願力和諦語力,讓我們心中的菩提心更加增強,帶著這樣的心我們唸第二遍:
諸佛正法聖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佈施等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
接下來要唸第三遍,當唸完第三遍的最後一個字,要受戒的法友必須心想:「啊~我得到了戒了!」什麼叫做得戒了呢?指的就是為利眾生的誓言,你的一種決心,因為你有這種決心,這種在未成佛前都不捨棄菩提心的決心,因此你得戒了。沒有想要受戒的人,你可能對佛果也沒什麼概念,這時你可以發一個大願──所有在受苦的眾生,我要幫助他們得到最大、最究竟的快樂,這樣想也就可以了。(接著念第三遍)
諸佛正法聖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佈施等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
大家請坐下。
如華嚴經中,彌勒應宣說。
《華嚴經》說如果生起菩提心,即使沒有行持六度的菩薩行,也是能夠降伏聲聞緣覺的二乘行人了。例如一顆鑽石,就算只是一顆破碎的鑽石,同樣能讓其他的珍寶失色,因為鑽石實在太珍貴了。雖然我們沒辦法行持六度,但僅僅是一個發願,因為它包含一種決心和誓言,因此藉由這種願力,就能超勝於二乘行人。這裡的二乘可是不容易的,我們一般以為的二乘行人,好像是那些修行不怎麼樣的人,可不是這樣的喔!這裡的二乘是指證得了阿羅漢果位、具足神通的行者,他們可是已經斷除輪迴了呢!他們就像黃金般殊勝,但還是不如鑽石;這裡並不是在說那個人有多了不起,而是在讚嘆菩提心的珍寶與殊勝。
勇施請問經,亦廣說此福,
彼略攝三頌,今此當摘錄。
另外,收錄在《大寶積經》的《勇施請問經》也說:
菩提心福德,假使有色者,
充滿虛空界,其福猶有余,
若人以寶珍,遍滿恆沙數,
一切佛世界,供獻于諸佛,
若有人合掌,心敬大菩提,
此供最殊勝,其福無邊際。
這裡說僅只是發心的功德有多大呢?『假使有色者』,意思是如果福德有形體的話,就是『充滿虛空界,其福猶有餘』,意思是甚至比虛空還廣大;虛空其實是無邊無盡的,所以發心的福德實在太大了。過去我曾覺得,為什麼福德能這麼大呢?雖然我們的身體好像只是小小一個,但我們的心量卻可以跟虛空一樣廣大。虛空有多大,我們無盡的善願和善心就有多廣,所以虛空在哪,我們的善心就在哪,因此福德也會是無盡廣大的。
既發菩提願心已,應多勵力遍增長,
此為余生常憶念,如說學處當遍護,
除行心體諸律儀,非能增長正願心,
由欲增長菩提願,故當勵力受此律。
接著,「如說學處當遍護」,如果是只有發願的人,就不需要去持守律儀。一般而言,願菩提心可分為有領受戒法、以及沒有領受戒法兩種。過去的祖師有很多種說法,而這次講解上是依照有領受願菩提心戒來說的,因此有受戒的話,就必須持守學處、律儀。主要的學處是斷除四種黑法(惡法),能夠進而行持四種白法(善法)的話更好;如果沒辦法行持白法,至少也要做到斷
除四種黑法,同時再加上第五點──不要捨棄眾生。
什麼是這五種黑法呢?
一,欺騙上師:
第一個就是欺騙上師、親教師(堪布)或僧眾,我們不應該欺騙上師、親教師。第八世大寶法王米覺多傑曾說:「功德境是上師寶,恩德境是父母還有施主們,沒有比欺騙他們更糟糕的事了。」我們(特別指僧人)應該好好想一想這段話,尤其是那些施主、功德主們,他們願意將自己身、口、意辛苦積聚的各種財富、物品都供養給僧團和三寶,從他們的角度來說,那一念佈施心真的很好、很棒。就我們僧眾自身來說,也應該好好善用這些供養來做迴向、做修持,尤其要做到第八世法王的告誡──不可欺騙施主,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欺騙了施主,你的願菩提心就沒了,願菩提心毀壞了,行菩提心也就沒了;於是剎那間你已經不再是大乘中的行者,更不用說是密乘的行者了。這就是四種黑法的第一個,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
二,令人悔善行:
第二個黑法,是指讓別人後悔,對不應該後悔的事感到後悔。這是什麼意思呢?例如某人做了一個善業,積聚了很大的福德,假設此人的名字是札西先生,他做了很多善業。另外有一個內心充滿嫉妒的喇嘛,這名字可不能隨便取,不然有些人會以為我在說他呢!就稱他為多傑喇嘛好了,多傑喇嘛嫉妒地對札西先生說:
「唉唷!你之前所做的供養真是不好!都浪費了!」這樣說實在很糟糕,因為他讓札西先生感到後悔,但事實上札西根本不需要後悔。像這樣讓對方後悔的話,也就毀犯了菩提心戒。如果對惡業感到後悔,這當然是件好事,可是對一個善業感到後悔,這可是不好的。尤其我們平時因為心中有一些不滿、抱怨,嘴上就喜歡東說西說,這些話如果讓其他人聽到,讓他們產生疑惑,並且對不該後悔的事情生起後悔,就是很不好的事。所以,麻煩你把嘴巴鎖起來,別亂說話,該說話的時候再把嘴巴打開。以上是第二個黑法。
三,毀謗菩薩:
接著是第三個黑法,就是毀謗菩薩。其實誰是菩薩我們真的不知道,當然菩薩的臉上不會蓋章標明,也沒有貼上任何標籤,因此我們更應該謹慎,不要隨便批評別人。甚至連牛、羊、馬、狗等動物,我們也不該刻意去輕視毀謗牠們,因為你怎麼知道牠不是一個菩薩的化身呢?甚至還有一種說法,對於一張驢子的圖像,都不能刻意帶著輕視的心去加入摧毀,更不用說對菩薩的批評了。尤其當你無法得知誰是菩薩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善待任何一個人。過去達龍湯巴大師說:
未除無明惑幻象,未明自心本性義,
妄臆眾生功與過,當墮罪惡大淵藪。
在這種深厚無明的昏暗當中,就算再聰明,其實也都還是在無明煩惱中,沒有出離。所以你無法清楚知道自己跟他人的心中在想什麼,雖然現在資訊那麼多,但仍舊無法了知事物的真實情況。雖然如此,我們卻依舊大膽地妄加臆測眾生的功過,霸道無禮自以為是地批評別人。這種問題,尤其出現在僧團、學佛團體或是國外的各個佛學中心之間,都在說是非、互相毀謗,如果不小心的話,很有可能在中心成立的那一天,你的菩提心戒也同時毀壞了。請大家特別注意!
四,欺騙眾生:
最後第四個黑法,是狡猾地欺騙他人,缺乏真誠。現在有許多人只想到自己,總是用盡心機、處心積慮地想要佔人便宜,自己享盡好處,這是很不好的。《孫子兵法》中說,最上乘的兵法,就是不用一兵一卒、不動刀槍、不見血而能戰勝。同樣,一個具有大悲心、菩提心的人,他可以不用暴力而戰勝,因為他能以慈悲心降伏怨敵。若是以牙還牙、冤冤相報,只會造成更多的傷害,流更多的血,喪失更多無辜的生命而已。我們必須以寂靜平和的心,來面對一切暴力,這就是一個修行者、一個佛教徒應該具有的性格。
總之,剛剛說了四種黑法,黑可不是指黑色喔!這裡的黑是指罪惡、不善,各位要有一個了解喔!第一個黑法是欺騙上師、欺騙施主,也就是欺騙功德境跟恩德境,這是我們不應該做的。第二個黑法是讓人對善法生起後悔心,譬如你看到二乘行者,卻故意告訴他說:「喔~二乘法不好,你應該學習大乘。」結果讓他捨棄別解脫戒的話,可是很危險、很不好的。第三個黑法是毀謗菩薩,這也是不應該做的,因為我們沒有能力知道誰是菩薩、誰不是菩薩,所以對任何一個眾生都不應該有所輕視。第四個黑法是狡猾的欺騙別人,我們不是這樣做,應該帶著善心,真誠地對待別人。
五、捨棄眾生:
最後一個、第五個是捨棄眾生,什麼叫做捨棄眾生呢?意思是你只要捨棄任何一個眾生,就等於是捨棄一切眾生了。什麼是捨棄一個眾生呢?例如你本來有機會可以幫助某人,但是你卻沒有幫他。這裡的幫助倒不一定是要讓他成佛,無論是究竟成佛或只是暫時的、一般的幫助,總之你有機會幫助別人卻沒有把握,甚至還說:「嗯、算了!不要幫他了!」或是某人正遭遇一些較大的困難,而你卻說:「唉呀~就讓他吃點苦吧!別管他了。」這樣就是捨棄眾生。同樣的,這裡所說的眾生不一定是人喔,小至昆蟲都算在內。還記得我們常說一切眾生嗎?請大家一定要記得,一切眾生也包括了昆蟲喔!還有會哞哞哞叫的羊啊、牛等等,都包含在眾生當中。我們不能刻意地捨棄眾生,當然沒有能力幫助那是另當別論,但是無論如何,你都不該帶著惡心或想要害他的心,捨棄去幫助別人的機會。
除了不能直接捨棄眾生外,間接捨棄眾生也不行。什麼是間接捨棄眾生呢?例如我們造了很多惡業,就會落入惡道對不對?到時我們會變得無法幫助眾生,這就算間接捨棄眾生喔!所以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們必須好好修持,並避免造惡而落入三惡道,好好修持得到善的人身才能幫助眾生,要這樣向善去發願、修持。
如果你能深刻了解四種黑法,還有不捨棄眾生的學處,經典中說,你在來生也不會忘記菩提心,就算投生為牛、狗也不會忘記,更不用說投生為人了。
所以,就像我昨天提到的故事,那隻母狗可能也是個菩薩呢。過去我曾想過,在我們發某個誓言之前,首先自己需要有些感受。當我發願吃素時,就看了很多殺豬、殺羊的光碟,看到人們用電槍來殺豬,一槍打在腦袋上,然後腳還在那不停的抽動……當時我就想說:「啊!還好我今生沒有變成那種傷害眾生的人,未來如果投生為那樣的眾生,不就慘了!?」所以那時我寫了一個斷肉吃素的祈願文,算是我一個很重要的發願文吧!內容是:
善思如母眾,難忍無量苦,
憶念蒼生情,世世永不離。
我希望大家也能如此發願,就算不能生生世世成為一個利益他人的人,但至少不要成為一個傷害別人的人。蔣貢羅卓泰耶大師圓寂前曾說:「我什麼功德也沒有,多少也違背一些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但還好沒有違犯根本戒,一直能夠好好持守。因此,我希望藉由這一點點的持戒功德,未來能讓我投生為一個不吃肉的人身。」看起來斷肉、吃素只是一件小事,但這樣的行動,代表了大的慈愛之心,你看蔣貢仁波切的大慈悲心,不僅是發願不吃肉,更發願要成為一個不傷害眾生的人。
今天,我謹代表眾生,謝謝大家前來領受這個菩提心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