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弟子課程 【法王分享修行經驗-生活中的佛法】第二堂課
要發起一念心:「一天當中,我要盡力的利益他人」,要有這種強烈的力量,將這種力量帶入生活當中,這可以讓你這一天變成吉祥日。
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9年1月12日 下午3:00-5:0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 德噶寺
藏譯中:堪布丹傑
梵文三皈依
英文念 獻曼達
英文念 請轉法輪
大眾向法王行三問訊禮
「如何將修持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當我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有人會覺得說:「這樣聽起來,座上修似乎並不重要?」但這並不是我要強調的。不是說你就不需要去做禪修、做功課,或者是閉關,我並不是說這些不重要。我主要在強調的是,因為許多人常常跟我反應並問到很多這類問題。就是自己工作當中已經很辛苦了,白天工作下來已經非常疲倦,有時候回到家之後,完全沒有力氣再想要去修持,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強調說:「修持可以是在工作當中。」所以我說:「不要將你的工作跟你的禪修分開。」這主要是針對很多工作繁忙的人來說的。因此並不是說,這種個人的閉關或者禪修它就不重要。這不是我想要強調的一個重點。譬如說:出家眾才是要作這樣的修持一個修持的,在家人就只要在工作當中修就好。這也並不是我想要說的一個重點!今天的下午,我要談一談怎麼樣來作一些正行的禪修,同樣我們如何將正行的禪修或者說座中、座上的禪修,帶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所謂佛法的修持,它並不只是在寺院或者在佛堂當中的,它不僅是如此;而是說如果一個人他知道修持的要點,那麼他就算是在公司裡面、辦公室或者是在任何其他的時候,甚至說在監獄當中,他都可以修持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他抓到修持的要點的時候,不管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或者在作任何的事情,甚至他在睡覺的時候,他也可以修行,過去的祖師們是這樣子教導我們的。
所以常說我們的一生,一半的時間都在睡著、一半時間是醒的。所以我們說:「如果一個人,如果知道如何用這一半睡的時間,都變作修行的話,那會多好!」所以在這裡談到說「正行的修持」,還是很重要的,或者稱為叫作一種「座中的修持」很重要的!
我們該如何來修呢?舉例來說,各位每天一早起床的時候,如果家裡有佛堂,你可以到佛堂裡,或者沒有佛堂的話,有一個佛龕或者是佛像,那你坐在這個佛像之前,然後心放輕鬆,我們可以想著,上師、三寶的恩德或者自己有一些什麼樣的課誦的功德,當功課作完之後,很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就是要將你的心首先投射,或者說先帶入到,要發起一念心,這一念心是什麼呢?就是你發願說:「接下來的一天當中,我要盡力的利益他人,你要有一種強烈的、像是一種投射出去的一種心願。」,那麼,同樣如果沒有機會利益到很多人,至少你要想說「今天我不要傷害到別人」,所以由於你有這樣的願力,依靠這種力量,將這種力量帶入你的生活當中的話,這可以讓你的一天變成像是一種吉祥日。
我們開始一天的工作了,在到了辦公室之後,首先在工作開始前,你可能坐下來,這個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很多人有的時候一到辦公室,會非常的紛亂的這種心、很散亂的心,所以剛開始工作前,先讓自己的 心靜下來,你坐下來之後,可能作五分鐘的禪修,但可能五分鐘也太長了,可能老闆會跑來罵人說「你怎麼不工作,在那兒禪修呢?」,所以可能我建議是一、兩分鐘就好,你坐下來,你靜下來的時候,你想:「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是真正能夠利益他人。」重點是你要有一種奉獻心,或者佛學術語叫作一種佈施的心,你要有一種奉獻的心,你要想說:「社會上有各種各行各業的工作,我希望我現在做的這個工作,它能夠對社會產生意義、產生利益!」你要有這樣的一個發心,所以當有這樣的一個動機之後,你要告訴自己:「我要好好盡到這個責任,為社會、為大眾作奉獻,然後把這個工作做好。」如果這麼做的話,那麼你的工作就有點像是一種奉獻、是一種佈施,這個工作就可以變成是一種佈施的一種修持了!
在工作完結束回到家之後,譬如說:家裡有孩子的人,那你就要照顧這個孩子,你也可以讓照顧孩子也變成是一種修持,你可以想:「我要照顧跟培養出、養育出一個真正對世界有貢獻的一個人。」帶著這樣的一個心,同時要想:「我不是要培養一個會傷害這個世界的人。」,帶著這樣一念心,來照顧孩子的時候,這也變成是一種修持。重點是不論在照顧孩子之前、或者說你一天工作之前,你都先讓自己靜下來的這個時間很重要,或者稱為叫作一種「正行的修持」,先讓自己靜下來,你先想清楚,再這麼去做,要不然我們很多時候會變得很輕率、很隨便的就開始做一件事情。譬如說:照顧孩子之前,先想說「這孩子,我希望他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利益世界的一個人!」,帶著這樣的心,然後「我要照顧跟關心這個孩子!」然後你再開始真正這樣去做,就是把你在做的事情、都是你要去重視這件事,然後去做的話,那麼這一切都可以變作是一種修持。
在夫妻之間,互相的一種關愛的這樣一種生活,它也可以變成是一種修持。夫妻之間的互相的關愛,可以說它就是互相對於生命的一種珍重、一種珍惜,同樣也是對生命的一種關愛,由於有這種關愛,那麼慢慢、慢慢,再將它擴及到周圍。就像之前有提到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對夫妻,他們非常的恩愛,非常的尊重對方,因為非常關愛,這個丈夫,他到了外面,他澆水的時候呢,他也都因為太太很關心他、很愛他,他都是笑著的、充滿關愛的在澆花、澆水是一樣的,來照顧那些植物是一樣的,所以把這種關愛慢慢、慢慢把它擴大到更多的人。
我們一定需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要讓我們的心,有機會讓它休息跟讓它平靜下來,這是很重要。這是為什麼我們說,我們會特別安排一些時間我們去禪修,或者去唸誦一些儀軌,或者是唸誦課誦,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的心能夠平靜下來。在我們禪修或者是課誦之前,心的平靜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常有很多的逆緣,所謂的禪修的逆緣,就是指說我們的散亂、還有心總是很紛亂,或者說很昏沉,或者很迷迷糊糊這就好像重感冒是一樣的。所以如果太多這些逆緣、這些不好的情況的話,我們是不可能修持的,因此在我們修持之前,先讓我們的心放輕鬆平靜下來,這是很重要的。
有時候我們工作上有很多壓力,有時候我們會想說「我要做這個,要想做那個。」有時候你會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總覺得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因此為了要從這些壓力當中釋放出來,所以我們想要去做一些修持,但我們發覺有太多事情要做,所以我們會想到佛學中心,但是到佛學中心,又有太多事要做,譬如說:你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上師會告訴你說:「你違背了三昧耶戒了。」所以那個也變成是一種壓力。我們需要做的是什麼呢?我們要做的修持是什麼?也就是要找到內心的一種平靜,並不是外在的,要找到一種內在的平靜,你可以透過修持,找到你內心的一種平靜。所以有時候我們的心,它就好像是一種很溫暖、很快樂的家,由於這個原因,我們要每天當中要花一點時間,讓我們的心能夠平靜下來。或許這會是個好點子,每天至少要讓自己的心,有十至二十,至少十分鐘,每三小時讓自己靜下來十分鐘,我們要給予自己這樣一個時間的。就好像我們的心,它會向外去投射,它會散亂,但是要記得,心總是要回來的。所以我們不能夠只是這樣子放縱讓心向外,同時也要關心到、要知道說,要準備一個家讓我們的心回來,讓心能夠回來之後,能夠安住的這樣一個溫暖的地方、一個家。
要讓心得到一種平靜,最好的一個方法,就像之前所說的,各位每天需要給自己幾分鐘到十分鐘的時間,然後專一不散亂的在一個所緣境上,或者一個對象之上。如果沒有這樣的時間,至少要做到讓我們的心放輕鬆,可以說它就是一種不希求未來,同時也不想著過去,安住在當下的一個放輕鬆。為什麼會有人沒有辦法在所緣境上做專一的禪修,因為可能他一天太累了。他沒有力氣再專一去修,所以這個時候你至少要、你可以做到的是什麼呢?就是讓你的心放輕鬆,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什麼叫做讓心安住、放輕鬆。
過去有一個國王跟大臣的故事,這個國王他有很多的東西,有一天他蓋了一個新的王宮,他想要把所有的東西趕快搬到新的宮殿,但是他自己又般不動,而他又不相信別人,所以他就只好找了一個聰明的大臣說:「如果你能夠在一晝夜的時間,將所有我的東西搬過去,我會給你房子也好、莊園也好,我會給你一切這些東西。」這個大臣他就非常盡力地、沒日沒夜的,他就這樣子去做,而且他做到了。國王非常高興,也依諾給予了他非常多的東西。隔天,這個大臣拿到這一切的禮物,他已經累得半死、累壞了,但同時他也完成了這些所有事情,他一到了這個房子裡面,他馬上累得躺下來,完全地放輕鬆了。這個就是我們需要的,就算你沒有辦法坐在那兒專一的去禪修,但至少第一步,你要像這個大臣一般的,先讓自己放鬆下來。為什麼我會說這樣的一個故事,因為我們的問題就是心總是不滿足,由於心總是不滿足的時候,你會總是會覺得累、很難會去想做什麼,所以在這裡至少第一步,讓自己的心滿足了,那這樣子是很好的。
我們說心是很不容易滿足,但事實上,從某方面來說呢?事實上我們也可以這樣子去想,其實我們是可以很容易滿足的,譬如說我們現在有衣服穿、有東西吃,甚至我們可以想想,就像今天我們大家能夠聚在一起,那麼這都是一件、一種成就,我們想可能五十年、六十年以前,要這樣子容易的聚在一起,這可能像夢一般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就算是我們現在,都已經是一種成就了,可以說是我們一生當中的一種成就。當你這樣子告訴自己「我的確做到很多事,我達成很多事。」也就讓你的心滿足,滿足之後,心就容易放輕鬆,容易安住下來,這樣會很好的!
可能各位有的聽完之後,今天一回去就躺平了在床上,可能旁邊的人會覺得很奇怪:「這個人怎麼一回來都躺平了。」你會回答說:「這是法王教我的特別的一個方法。」到時可別這麼說。所以重點在這裡還是在讓自己放輕鬆,或者說還是在於自己的心,也就是你的心有沒有一種決定。事實上我們常說,在你說要放輕鬆的時候,你說放下一切,它的確是可以做到的。那麼就像我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作唸誦,也沒有時間去作這種禪修,但是當我必須為別人唸誦一些祈願文,或者作一些修持的時候,因為我的心完全專注在那個上面,所以我的心就能夠放輕鬆,而且可以說,我就放下了其它一切的東西,這可以說就是ㄧ種很重要的事情,就好像在大手印的禪修,常常會談到:「不要作意」就是這個時候,不要讓你刻意去作做些什麼,而這個時候你就是專一的,就好像你下定一種決心,就是要專一的做這件事情,也由於你有這種強烈的決心──「你要做什麼的時候。」其它東西,它自然就被剔除了、被排除了,所以如果你沒有這種決心,告訴自己要做什麼的話,那麼做什麼事情都會很困難的。
有的時候我感覺到人有太多的貪欲,或者是一種貪愛執著,有時候這種貪欲跟貪愛,它實在是太纏附著你,可以說是黏著ㄧ樣,它讓你的心跟那個事情,好像緊緊地黏在一起,沒有辦法分開是ㄧ樣的。
因此可以感覺到貪愛的執著,它最容易讓我們的心無法平靜。譬如說:我們說「瞋恨」的ㄧ種情緒好了,它也只是偶爾會生起的,譬如說:當你遇到一些會讓你生氣的情況的時候,你才會生氣。如果沒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那你都還是會很平靜。它不太真正會傷害到你的心,或者是影響到你的心、你的心情,但是貪欲或者說是貪愛的執著、貪念的執著呢?它好像是隨時跟著你ㄧ樣,就好像你隨時都會想起來,想起來之後,又讓你很久沒有辦法放得下,會有這樣子的感覺。
在西藏有一句諺語說:ㄧ個熱的杯子,你想要碰,它又太熱;你想要拿它,但是它太熱,就裝了熱水的這樣ㄧ個盤子、一個陶瓷、一個杯子;你想要抓它,但是又太熱,沒有辦法抓,你不抓它的話,它又會掉到地上,又打破了。就好像是這樣子的一種感覺。這種貪欲就好像這樣,由於你想要抓它,又不能抓,又放不下。這樣子的感覺。所以我想,最開始可能要講ㄧ些有關「貪欲」、「貪念」的這種感覺。首先我們要觀察自己是如何生起這個貪愛心的,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就說:「是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生起這種貪愛之心?」可以說這是ㄧ個可愛樂之境,就是會讓我們會想要喜歡,生起貪欲的這些境,但這指的是什麼呢?那譬如說一些,可以說特別設計出來的一些特別漂亮的東西、特別你覺得好的東西……等等。
當你見到它的時候,你看到這樣的ㄧ個境,它會讓你的心歡喜。貪愛的心是指你看到這個境,你只看到它好的部份,但是你會覺得它只是好的部份,你完全看不到它不好的地方。當你貪欲生起,你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這時候你跟那個對象就好像是水乳交融一樣,你是分不開的,甚至你沒有這種理智去分析它。這個你所貪愛的這個境,它在你心中現起的時候,你不自覺得,或者一種叫做你完全沒有理性的,你就會覺得它是好的,它就一直好像跟隨著你是一樣的。
貪欲的一個生起的過程,可以說一開始就是你對這個你喜歡的對象,你貪欲的這 個對象,剛開始可能只是覺得它還不錯、它還可以。當你的貪欲越來越強的時候,你會覺得它真的非常的好、你會覺得它全部都很好。很合你的心意、很稱心如意的。事實上,這不是太理性的一件事,沒有什麼原因的。所以你貪愛它的原因,只是因為你喜歡它而已。慢慢地這個東西就進入到你的心,跟你無法分開了!再更進一步呢,這個貪愛會讓你、會覺得你想要得到這個東西。事實上這樣一個貪愛的境,或者一種可愛樂的境,它的確會讓你變得不理性,或者是無法自主,那麼舉個例子來說,好像我們現在很多的商品、很多的東西,譬如說:很多的廣告,它就是要誘惑你,或者是要你去買,所以做更各種的設計。你會看到很多這些商品,它的目的就是引起你的每ㄧ個、勾起你的這種貪欲。當很多人的貪欲被勾起了,就會想要去買,甚至你會覺得再貴也沒有關係,仍會想要去買。
從這個感覺、這個例子你就可以知道,因為你的貪欲被勾起了,這種貪欲它就是一種不理性的、它讓你無法自主,沒有理性的ㄧ種判斷,它會讓你ㄧ見到,你就覺得,就好像一個人被觸電一樣,就是一種你完全沒有辦法自主、不理性的,然後你就可能做一些什麼事情,所以就是這個意思。
我小的時候也到過中國,那時候有人也帶我去一些玩具店裡面,知道那時候各種玩具琳琅滿目的,會讓我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很不錯,因為每個都設計的很好,但是你也不可能說每個我都很喜歡,所以我全買。
我們要知道貪欲也是要有個限度的,如果你不節制自己的貪欲,那可能就會變成是小偷了。我們常常說小偷跟強盜,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情勢所逼、或者是生活所逼,但是也有可能是,我們的貪欲心沒有節制、或者太重的時候,就會變成強盜或者小偷。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貪欲而變得不理性,我們可能會問:「到底問題出在哪裏?」有時誘惑我們是那個東西,它符合了很多人的心中所想的而造成的,因為大家的ㄧ種價值觀、或者眾人的一種心的貪欲。因為大家的貪欲,而造作出那樣的ㄧ種東西,這也是我們的心所造作出來的。它會造成我們的貪欲,但是整個根本上來說,它也還是我們人所做、也是人心的貪欲而造作出來的,最後還是回歸到自己的,這怎麼說?一種貪欲的心,回到自己的身上。
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一個東西,很多時候它都是因為自己的一種不理性的貪欲而造成的,而重點都在於我們這ㄧ念心,由於我們的心的貪欲,而讓我們的心迷糊了、模糊了。我們的心,錯誤的ㄧ種判斷了,所以可以說,重點問題還是出在於我們的心上。
或許可以舉個例子來說,譬如說:「ㄧ顆假鑽石」,它的確很漂亮,看起也像真的一樣,但是我們不知道它是假的,我們就百分之百的相信它是真的,但事實上我們這樣的ㄧ種信心,相信假讚石的這個心,它是ㄧ種錯誤的。就好像這個比喻一樣,貪欲的生起會讓我們不理性、或者是錯誤的、迷惑的相信一件事情,跟貪著一件事情。而且貪著的是一個,它本來實際情況不是那樣子的一個事情,這是談到貪欲的ㄧ個情況。
可能有的人會問,那麼我們也常說要慈悲、要關愛眾生、要不捨棄眾生,那這個跟貪欲是不是很像呢?到底跟所謂的關愛有什麼差別呢?的確,兩者它都有提到一種不捨的這種感覺在裡面,但是它的內容或者說一些思維上還是不同的。
慈悲的貪,它是不捨眾生。但它並不是ㄧ種只想到自己、為了自己,合自己的心意,所以才慈悲。它是ㄧ種理性的慈悲,也就是:他想著那個人的恩德……等等,它有很多原因的思維,它透過很多的原因、透過很多理性的分析跟思維後,而產生的一種慈悲。
慈悲也是放不下、捨不下這個眾生,但是它卻是理性的;貪欲,它的確也是捨不下、放不下,但是它會束縛住你。慈悲的確捨不下任何一個眾生,但是它並不會捆縛住、束縛住你;但是貪欲並不是這個樣子,貪欲它捨不下別人、放不下別人,而且這種放不下會束縛住你、會捆綁住你。
所謂的貪欲跟慈悲這兩者,都有一種不捨棄別人、不捨棄眾生的感覺在,但是呢,可以說一個是理性的,慈悲它是透過理性,它是感念他人的恩德……等等,很多這些理性的思維之後,你會慈悲,對這個眾生慈悲;但是貪欲它是不理性的,由於是不理性,它會捆縛住你,所以這是兩者的差別。
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在家人,那麼平時你會有很多機會,你要面對這些貪欲,尤其是夫妻之間,你也會需要面對很多感情的問題,但我在這裡並不是說:「貪欲是不好的!感情是不好的!所以你就斷掉一切,然後完全斷除這種夫妻關係或者什麼。」這也是很困難的。很多人也會說:「那我怎麼可能做到呢?」我們是夫妻,我要面對感情、面對這些問題,但這並不是我說的意思。
現在很多人在社會上,我們說男女之間也好,互相之間的這種愛情,它是一種盲目的、不理性的ㄧ種愛情,也就是說只是一見鍾情的這種情況,可以說可能大家沒有時間或者是怎麼樣;但有的時候很多人就是一見鍾情,然後就覺得說,我們可以在ㄧ起一生,但是之後,又發覺互相合不來。最開始又有很多海誓山盟,這時你沒有辦法馬上斷除這些關係……等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這種不理性的貪欲,而產生出來的ㄧ些情況,在這裡我想要強調的是,我並不是說:「完全不要有這種感情,不要有這種感情關係。」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告訴我們說:「要有一種理性的來面對這些感情的問題。」並不是我一見到,就完全愛上了,只是我感覺它好,只是一種感覺、好的感覺,然後你就喜歡上它,並不是這樣子。而是應該要更深思熟慮的來去互相了解,來面對這些感情的問題,所以這是我想要強調的重點。要不然呢?所謂的不要有感情、或者說不要有這種貪愛的情況的話,如果聽了就覺得「這些我都不要了。」那這樣子是不行的。
那過去曾經有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對夫妻,他們並不是很和睦,互相完全不講話。有一天先生他隔天早上九點要起床,但因為夫妻之間不講話嘛,所以他就留了一張小字條給他太太:「明天早上九點要叫我起床!」但是他一醒來的時候,他看到,已經十點了。他很生氣,九點的時候太太怎麼沒有叫我呢?。但他這時看到旁邊,又有一個小紙條,寫說:「已經九點半了,你該起床了!」
這樣的一個故事,就是夫妻之間都不講話,所以我要講的重點並不是說:「完全不要有感情關係,甚至到互相不講話。」並不要這個樣子,各位又不是出家眾,那這樣子的話會很奇怪,這裡的意思是說:「要理性的來面對這些事情,那麼要深思熟慮的去考慮很多的事情。」
我們常說夫妻之間感情上,互相不要成為痛苦的因,要成為快樂的一個因,這是很重要的。法王覺得,尤其夫妻之間或者是感情上,如果不順的時候,你要想一想:我當初的初發心是什麼?我們當初在一起、最開始的那一念心是什麼,這是很重要的。
我常說要深思熟慮的去對於貪欲要好好去想它的情況、分析它的情況,如果不仔細講清楚,可能不懂!所以在這裡我要作一個故事來舉例子,可能各位已經聽過這個故事!
這是關於「兩個比丘的故事」,我們說在比丘戒律當中,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是不能以貪愛心去碰觸到女性的,有這樣的ㄧ個說法、有這樣的ㄧ個戒律。有一天有兩個比丘,他們從山中下來後,要到另外一個村落,要過ㄧ個河,在過河的時候,剛好有一個女孩在河邊,因為水很急,女孩過不去,所以她就問這兩位比丘:「你們誰可以揹我過這個河嗎?」這時候年輕的比丘,他很注重戒律,他就回答了ㄧ 句:「我不行」,但老比丘就說:「可以啊,那我揹你。」
老比丘就把女孩揹過河了,過河之後,女孩也放下之後,兩個比丘又繼續走了ㄧ段路,這時候年輕的比丘就問老比丘:「我們不是比丘嗎?」老比丘說:「是啊!」年輕比丘就說:「我們不是不能揹這個女孩子嗎?」這時候老比丘說:「奇怪!我剛剛都已經把這個女孩子放下了,你怎麼還沒?還揹著她呢?」這個故事它可以清楚告訴我們,什麼是ㄧ種貪欲的情況。所以不要有貪欲,並不是口頭上說說的,而是透過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去更深刻的瞭解,什麼是一種貪欲跟放不下的一種貪欲。
那麼大致講到這裡,之後是ㄧ些問答。
【問答時間】
如何平衡我們在正行、座上修的修持,以及日常生活當中座下修的修持?
【法王回答】
很多朋友對我說:「他沒有時間修持。」因此才提到說,可以在工作當中這樣修持的方式, 但並不是說禪修就不重要,或者正行的修持就不重要,並不是這樣子。這種正行或者說閉關的修持,它是很重要的。
我過去有ㄧ個感受,就是我們要了解這種正行或者閉關的修持,到底它的意義是什麼?以前我的感覺是說,就是你真正想要求得一種內心的平靜。也因此,你讓你的身體、語言,就是身、口,透過閉關而約束起來,為了要讓你的心平靜,你帶著這樣的ㄧ種心去閉關的話,你才可以稱為是一個「真正的閉關行者」;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心還是想要向外去散持、想要貪得很多東西,但是身體卻關在這個ㄧ個關房裡面,事實這不叫「閉關」,這叫作「坐牢」,事實上這個就是一種監獄了!
最主要是有ㄧ種想要閉關的心、想要求得心的一種平靜,而去閉關的話,那麼這個行者,就算他的身體被關住了,被限制在ㄧ個環境中,他是不會有任何痛苦的,因為他的心是堅定地想要修持的。因此我們常談到說,所謂正行的修持或者一種閉關的修持,它不是一種傳統,譬如:藏傳我們說「閉關」有三年三個月的閉關,那你就覺得這只是一種傳統,然後,三年我閉完了,我做到了三年的閉關,而沒有真正有這種想要修持,或者出離的心去修的話,很可能三年之後,你會後悔的。所以說禪修、閉關,它並不是一種傳統,重點是我們有這種想要閉關、想要修持的心而去修的話,那才會是非常的好的。
【學員提問】
很多人都因為貪欲而受到許多的困擾,所以可否請法王開示,對於一個在家眾來說,ㄧ個人可以有感情、但是卻沒有貪欲嗎?
【法王回答】
或許我們必須一隻手作禪定、一隻手握手,所以就是兩隻手,你可能ㄧ個是在修定、ㄧ個是在跟別人握手,但是這個你可能沒有辦法做到。
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慈悲很重要,同樣智慧也很重要。所以不僅僅是需要有慈悲,同時也要有智慧、理性的一種慈悲,同樣這種智慧、這種理性的慈悲,它能夠很清楚、透徹地了解、分析跟觀察,一切東西原因的一種智慧,在我們生活當中,這兩者就是慈悲跟智慧,是不能夠跟我們分開的,我們隨時都要具備的。
尤其是當你在面對很多抉擇跟選擇的時候,智慧更重要。當你在面臨,譬如說:「要,還是不要。」的各種選擇時候,你需要的是一種深刻的智慧,這種智慧,也不僅僅是世間的一種聰明才智而已,這裏我們要具備的智慧,是指你能夠分辨善、惡的一種智慧,這是很重要的。
當我們面對貪欲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智慧。當你不觀察、不作分析、不透過理性智慧的觀察的時候,你會覺得貪欲好像也不錯,就是這個樣子。但是當你去觀察的時候,你會知道、你會看到,貪欲它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它會造成各種的痛苦產生……等等。我們常說需要有智慧、要深思熟慮,但是同樣的,所謂的需要有深思熟慮、要有智慧,但也需要是一種正確的、如法的一種思維,這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就會變成之前所說的一種太過的。這時候說:「我完全都不說話了、我完全都不要了。」那這樣子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說慈悲與智慧是要平衡的,這是很重要的。
【迴向】
梵文佛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