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7年2月22 ~ 24日
地點:印度 帝洛普尼眾佛學院
翻譯:堪布丹傑
在座的法師,尤其是女眾法師們,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法友們,大家扎西德樂(吉祥如意),早安。
早安、早安、早安(法王用中文連說多次)。我好像一早就在持咒了,這是個不錯的咒語。
Ah nyo ha se yo。
有時候我覺得,像是今天這麼多人齊聚一堂,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但是卻有著同一條心,如同一體,實在很難得,我愈思惟,愈覺得不可思議。平時,我們有著各自的生活,按照自己的習慣過日子,但是今天,我們放下自己,融入整體,成為一體,這給我有一種簡單的感覺。
能夠成為一體的因緣非常多,我們相識相聚,雖然不知道背後的因緣為何,但僅僅是看到對方,就立即會生起一種歡喜的感覺。如果有一天我們更深刻地了解相聚一起的背後原因,我們可能無須太多言語,只有感動的互相擁抱,微笑,或者哭泣。
無論如何,今天能夠相聚一起,那麼的融洽,絕對不是今生短暫、少許的因緣所致,而是有著間接的,或者可以說是過去多生多世的因緣和合而成的。因此,認真去想,我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珍貴的緣分。
例如有的法友第一次來見我,也沒有甚麼特殊的原因,就說是夢到了我,原因實在很簡單,說我到他的夢中跟他說話。乍聽之下,我還納悶兒他在說甚麼,因為我總是住在房間裡,受到層層保護,怎麼會有人夢到我呢?剛開始我會覺得很奇怪,但我愈想愈覺得,好像是有點兒似曾相識的感覺。
事實上,僅僅因為夢到我或者聽某人說過我的這樣簡單理由,就讓我們聚在一起,實在是不容易。現代多少人為了要認識某人,費盡心思建立關係,最後好不容易見上一面,也不見得有甚麼好的感受。但是我們不同,我們相聚的原因是那麼的湊巧、平順,這一定有特殊的因緣,我們應該感到很高興。
多說也沒用,因為說也說不清楚。同樣,我們這次的課程在帝洛普尼寺舉行,這也是多日、多月、多年的因緣和合而成,我們很難輕易地指出是那些因緣的。
有這樣的緣分相聚,到底對各位有沒有利益,我無法知道。但是,從各位的表情看來,如果不是裝出來的話,我感覺似乎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也有可能是你們自己想到什麼開心的事而在自得其樂。
昨天晚上,寺院尼眾來見我,問我明年可不可以再次舉辦這樣的課程?當下不答應也不行,答應也不行,因為我知道各方面都需要經費,也不會沒有困難。因此,我思忖這樣一個課程,到底是花費困難較多呢?還是利益較多?這不是我個人能決定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想一想。
無論如何,明年是明年,首先今年的課程都快要上不完了,因此,接下來進入課程。
五、近彼若使三毒長 聞思修業漸退失
壞滅仁慈悲憫心 遠惡友是佛子行
我們生活中,依靠朋友是很重要的。朋友分為善友與惡友,這個偈文說明何謂惡友。惡友是指,能夠摧毀我們細微善業的人,很多人以為惡友一定是當自己的善心廣大時才會遇到,並不是這樣的。
惡友也不一定是人類,而是泛指一切能讓我們的心趨向於惡,增長三毒煩惱的對象。因此,重點在於如果自心無法做到不去順應或對抗三毒煩惱熾盛的對象,那麼,就算自己再努力去捨棄為人的惡友,其實也於事無補。
六、依彼若令惡漸盡 功德漸增如新月
當珍重彼更勝己 依善知識佛子行
這個偈文說明順緣、善知識。
首先兩句說明善知識的定義。釋迦牟尼佛在基礎律典中開示的依止師[1],到深層金剛乘的金剛阿闍黎有著許多不同的定義。總的來說,我們現在無法找到完全符合善知識定義的老師,但是可以依靠一位缺失較少,功德較多的老師。這是很重要的。
後兩句提到依師的方式。對於我們來說,正確的去依止與找尋善知識非常重要。
找尋善知識的時候,避免不做觀察、隨聲附和的去依止,因此說「找尋時,不要過早依止;依止時,不做觀察。」這是很重要的。
第一句「找尋時,避免過早依止」是甚麼意思?是指當我們觀察一位善知識的資格時,要專注於判斷與觀察他是否具備善知識的德行,而不在於個人情感的好惡,感情用事,有可能讓我們找到善知識,但也可能找到惡知識。因此,首先要理性地找尋與觀察善知識。
第二句「依止時,不做觀察」是甚麼意思?在做了相當的觀察之後,判定這位善知識的功德大於缺失,是一位具德的善知識的話,即可以依止。如此決定依止之後,就不應該再作觀察或者懷疑他的好壞。
依止之後應該做甚麼呢?要培養與善知識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是最重要的。甚麼叫做培養感情呢?意思是要深刻地認識依師是自己的決定,而不是「為了依止而依止」、因為「佛陀說依師重要」而依止,把依師當成一種累贅、一種被動的責任,這是錯誤的。要知道依師是自己的心願,這樣的觀念很重要。舉例來說,你關愛一個人,不是因為經典說要關愛別人,或者某人說要關愛而關愛,這時不再是理性的原因,而是感性的、發自內心的一種關愛。就像這樣的比喻,決定依止某位善知識之後,不再僅是因為經典或祖師的告誡而依止,而是自己要深刻去體會,認識:依師是自己的決定,自己的心願。
本來沒有人是完美的,總會有缺失,如果依師之後,還繼續作觀察的話,你可能又會發現許多缺點,這時你又會想找尋另一位善知識,如此循環下去,你可能一輩子都在找尋上師。我們不應該如此。
七、彼身仍陷輪迴獄 世間天神能救誰
故應依止不虛者 皈依三寶佛子行
古代很多地區的人們,會有一些原始信仰,例如見到一塊特殊的石頭,就認為有特殊的力量,或者信仰一棵百年老樹,而作祭祀祈禱,希望求得消災除病的庇護等。對於自己的未來與目標,不負責任,而將希望寄託於外在神靈。
有的時候是會有點幫助。例如在藏地,常常會指說某些山特別神聖,不是指石頭或樹木等小東西了,而是整座山。當地居民會說:「喔!要好好保護這座聖山,不能在這裡胡來的。」好像害怕觸犯法律一樣,大家自然會保護環境,而且不會隨意傷害獵殺這座山中的動物。因此,我覺得有時候這樣的信仰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或許在座一些人,致力於藏地的環境保護工作,現在各位就知道了,下次如果再到偏遠藏地時,說再多科學的道理也沒有用,甚至會起反效果,這時還不如你指著一座山說:「這是一座聖山啊!有特殊的力量的。如果在這兒胡來,會有報應的。」他們才聽得進去。
例如,我的家鄉附近就有這樣的地方。小時候我們一群小朋友都會到聖山裡玩耍,雖然盡是不懂事的小小孩兒,但一到了聖山,自然會感到畏懼,不敢亂來。因此,這種信仰也算是一種特別的規範吧。
我們看到在很多藏傳上師的教言錄當中,有很多關於「桑」與「素」的撰著。到底有沒有這麼多的神祇需要供養,我並不清楚,但我覺得大師們著作的原因,或許是滿足老百姓的需要,也是藉機教導他們保護環境。
但是再怎麼說,這樣的信仰還是比較接近迷信,因此,也會帶來一些不良的風俗。例如台灣,很多人會對喇嘛上師說:「為了我的生意興隆,拜託你好好唸誦護法,尤其是財神護法。」說完供養紅包,還再次提醒:「因為我很快有一筆大生意,因此拜託你了!」這位上師可能也裝著瞇著眼,唸唸咒語。如果運氣好,賺大錢了,又會跑回這位上師跟前禮拜供養,如果運氣不好,一氣之下,也會到上師跟前,不過是說:「把我供養的錢還回來。」
事實上,沒有甚麼事情是依靠神靈,或者上師叮叮咚咚的唸咒、搖鈴而能成的。一切講因緣,一件事情的成就,需要眾多因緣的和合,不是一兩個緣就造成的。
這都是因為迷信而導致的不良風俗。我們不應該如此,而需要有正確的理解,而皈依三寶。
重點在於,如同佛陀曾說:「自己能為己救護,他人何能救吾等?」自己要成為自己的守護,這要如何去做呢?透過認真依靠佛法所說的取捨之理,止惡行善,依靠如此實際行持的力量而生起懂得取捨的智慧,與廣大的發心,並且證得智慧、方便雙融,具備大智、大悲、大力的果位。如此之後,自己就能救護自己的苦痛與困難。
因此幫助自己的方法,從佛法的角度來說,即是修持佛法。由於需要修持佛法,也就要依靠開示佛法的人,也就是佛陀。不僅如此,為了能夠修持佛法,也需要修持的友伴,即是僧伽。因此,根本在於自己,除此之外,不是在佛陀。根本在於自己有沒有正確的去行持,由於這個原因,我們需要依靠佛法僧三寶,如同偈文所說:皈依三寶佛子行。
八、諸極難忍三塗苦 世尊說為惡業果
縱然捨命為代價 終不造罪佛子行
這個偈文開示業果的義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自然的法則,並不是能夠隨意改變或創造出來的東西。這裡提到三惡道的痛苦,例如地獄,過去認為地獄是在地底下,現代來講,其實無需往他處找尋三惡道,我們的世界就充滿了各種惡道的痛苦,例如戰爭、災荒、疾病等,有時甚至覺得,經典中形容的惡道的苦,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情。因此,二十一世紀的惡道,不在他處,若是運氣不好,惡道就展現在我們眼前。因此,各種不善惡行,我們絕對要謹慎防範,如此才能帶給自他快樂,帶給世界和平,這是最重要的。因果業報不是要嚇唬大家的,如果不服氣的話,只能向自然法則去抱怨。由於因果的真實不虛,我們無法阻止他的運行,而應該認真去面對,順應著正面的、善良的因果法則去行持,如此我們會更快樂。要不然,反抗與爭扎只會讓事情更複雜,造成更多的痛苦。
不僅是自己,我們也應該為我們的後代子子孫孫著想。總之,任何惡業,例如殺害生命等都應該避免。
九、三界樂如草頭露 是須臾頃壞滅法
故於無轉解脫道 起希求是佛子行
解脫主要在於自心。外在的苦樂隨時隨地都在變換,事實上,一切苦樂都取決於自心。外在有形的東西,不可能有無限的開展,都有一個限度而無法超越。例如一位再厲害的跳遠運動員,他也有一個極限。但是心的力量卻是無窮的,當智慧的能力愈開展,心力也會愈廣、愈大。因此,如果因為貪著眼前的一些小小的快樂,而障礙長遠究竟的快樂,這實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我們應該無量地開展智慧,並且具備開闊的眼界與願景,因此,偈文說對於無轉解脫道,要起希求之心,這即是佛子的行為。
十、無始劫來慈憫我 諸母若苦我何樂
為度無邊眾有情 發菩提心佛子行
現代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有錢就是快樂,事實上並非如此。光是有錢,也很難讓人滿足。我以前看過一個真實的紀錄片,紀錄一個生病的小女孩,每個星期都要換血,她需要進行一次大手術,但是小女孩的家裡很窮,因此,她的同學們把自己的洋娃娃、小玩具熊賣掉,為生病女孩籌募醫療費。
當時我看到這一幕時,心中就在想,對於一個大人來說,洋娃娃可能不算甚麼,但是對孩子來說,可是最珍貴的東西了,甚至如果房子塌了,孩子也不會丟下心愛的小熊的,孩子們卻願意如此的付出,好不容易也才募集到兩三百塊錢,當時我反觀自己,我可能有能力出更多的錢,但是我卻感到慚愧。因為,我看到沒有甚麼錢的孩子們,他們的真心與愛心,這真的會讓可能捐了成千上萬的有錢人感到慚愧,更不會有任何的傲慢心了。
如果我們願意看看眾生的苦,你不會滿足於只有自己過得好,住得好,吃得好的,這些幫不了別人。因此,你會想盡辦法幫助別人,不是為了名聲,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關心別人,如此,你才有可能得到滿足,得到快樂,這即是一個佛子、菩薩該有的行為。
[1] 依止師《毘奈耶經》所說五軌範師之一。對新度比丘授予遮止、修刃、開許三種教誡之先輩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