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授予皈依戒

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6年6月23日
地點:印度達蘭沙拉上密院
翻譯:堪布丹傑
整理:楊小芬
校對:學明法師

060623 04
法王給予皈依

首先要先向海濤法師、所有法師們以及所有貴賓們問好,大家來到達蘭沙拉這個地方,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某方面來講,達蘭沙拉是印度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同時對西藏來講,這裡具備了藏傳的文化,可以說這裡是西藏文化的根本地。所以各位來到這裡,也可以說是享受及認識到西藏的文化,尤其是我們現在聚集的地方,也是上密院的寺院,這是一所非常尊貴的寺院。不僅如此,各位是為了思惟佛法、學習佛法而來到這裡,那真的是一個非常善的機會和因緣,大家都具備了一個大的利益、大的功德,而且各位是從這麼老遠的地方來到這裡,我也祝福各位一切如意。

今天主要是給予各位皈依戒,接下來也會簡單扼要的給予皈依戒的開示,希望各位能夠細心專注的來聽聞,雖說各位本來都已經進入了佛門,事實上也都在修持皈依。但是,這裡再一次請專注的來聽聞皈依戒,接下來就要做一個皈依戒的簡單講解。

談到皈依,從這個字義上來講,或者從皈依的內容及作用上來講,其實皈依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怎麼說呢?舉例來講:像一個小孩子,就需要皈依、依靠他的父母,需要父母的幫助跟救護。同樣,以一個家庭來講,親人之間、親子之間的關係,如果能夠互相依靠、互相照顧的話,家庭也會更加的和睦,所以皈依並不是跟我們不相關的一個東西,也可以說它是我們平時都需要的、無法離開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事實上「皈依」在我們整個的社會來講,尤其人類的社會當中,都是具備、也都需要的。

我們說人類的社會,它真正成立到有人的社會開始,可能也有幾萬年的時間了,所以有人類的社會開始,也就是人們互相依靠、互相皈依、互相幫助直到現在。當然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它其實也就像是整個皈依的論述、它的理論,還有它的次第的一個開展。舉例來講:在一開始的人類社會的形成,人與人之間過的是一個互相依靠、互相信任的團體生活,但是由於時間的變遷,也可以說是人類慢慢的在轉變了,例如語言的增多,不同國家的語言變多了,那麼人類的聰明、智慧也增長了。各種的變化愈來愈多,人也變得愈聰明,但愈聰明之後,大家就覺得人跟人相互之間的信任也就減少了,變得不再互相信任、也不再互相依靠。這是很多的情況會變成這樣子,所以慢慢的會有一種情況,大家就需要再去找一個皈依的對象、一個依靠的對象。例如皈依、信仰太陽或者月亮等等這樣的情形。這就是由於人類之間互相的不信任,也因此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才會開始向外再找其它的皈依、依靠太陽跟月亮等等這樣的一些依靠。可以說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開展、人類社 會的一個進展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整個皈依的過程,這種依靠的見解,或者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宗教,它也就慢慢的成立起來。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一些宗教當中,會提到他們皈依的對象─皈依的境,是不是恆常不變的,即是他們皈依的對象是否恆常不變?但事實上這其中是有原因及道理的, 為什麼「人」要有一個皈依的對象、恆常不變的呢?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是希望,有一個可以幫助我們的皈依對象,祂是可以穩定、穩固的;是不會變異、能夠依靠的。所以在這裡會談到我們在皈依的時候,都會希望皈依的是一個穩固不變的境。

從根本上來說,不僅是我們佛弟子有皈依的對象,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其他的宗教,都有一個皈依的對象、皈依境,他們都是有原因而皈依的。同樣的,我們佛弟子主要皈依的對象、皈依境,就是佛、法、僧三寶。所以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皈依三寶?這個原因與它的道理要知道,這是非常重要的。相反的如果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要皈依?不去瞭解的話,比如說是父母跟我說要皈依,我們才做皈依的話,如果以這樣的一個原因來做皈依,這是不行的。何況我們都已投生為人,而人類是有智慧、聰明才智的,因此是不能夠這樣子的。尤其投生為人類是具有判斷的智力,這是我們具備特別的利益與特點,所以同樣的當我們要做皈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找出皈依的原因─為什麼我們要皈依?對於這一點,好好的來思惟。如果各位愈瞭解、愈深刻去思惟的話,那麼這對各位現有的各種事業成就上,都會有幫助的,各位更精進、更勇猛的精進心會生起。

因此對於皈依的部份,我們要好好的來思惟為什麼要皈依?最主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心願,就是都想要離開痛苦和得到快樂。為了這個目的,為了得到依怙、得到快樂,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們也用了各種的方法,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就為了要離苦得樂。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甚至是許多偏遠的地方很多的遺跡,就是一些舊皇宮的遺跡,或者是大戶人家的遺跡等等。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房子,為什麼他們要興建,就是他們想要在生活上得到安適、得到快樂,所以就算在那麼偏遠的地方也要興建房子。我們也可以看到世界上,物質非常的發達,但是由於物質非常發達之故,結果發覺我們變得更加的繁忙,工作更加的多,責任也變得更重大了。所以,由於這樣的一個情況,事實上我們的身、心是更疲累、也更苦。但是我們還是繼續,仍然不怕苦,我們還是繼續的做,總是擔心這個工作會丟失。因此我們還是不怕這些累、不怕這些痛苦,日以繼夜的來努力、來工作。這個目的是什麼呢?也是為了離苦得樂的。

同樣還有一個運作,我們可以看到在世界上,整個世界是所有生命聚集、匯聚的地方,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有力量、最有權力的,就是人類了。我們說人類是在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力能夠掌握一切,而並不是一些其他的動物。但是我們會看到人類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了人類的社會、為了人類的生活,我們甚至會傷害其他的動物, 給予其他生命一些痛苦等等。舉例來說,為了人類的口腹之慾,我們為了食物,每天為了想吃肉,我們就會殺雞等等。每天不曉得有多少數目的生命是要被宰殺的,從數量上來說,很明顯的覺得這些動物是比人類多。但是,卻發覺我們這麼少數的人類,卻在傷害數量這麼多的動物的生命,目前的情況就是這個樣子。而這個原因 是什麼?也是為了我們想要得到一種快樂、想要自己得到一種安適,而因此會有這樣的行為。但是,我們可以看出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我們的心願都想要離苦得樂, 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用了很多的方法,可是直到現在不會有一個人說:我已經找到了、我知足了、我已經圓滿了、滿足了這樣的狀況,會有人可以說得出來嗎?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得出來,事實上這樣的一個原因是什麼呢?很重要的一點,在這裡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想要得到善的果、想要避開各種惡的果,或者說痛苦的果實,最主要是要知道它的因是什麼?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具備了一個善因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好的果,一個利益的果實;相反的,如果我們的因是惡的、是不好的,那就會造成一種惡的果實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到,到現在為止我們都為了要得到快樂,用了非常非常多的方法,但是,事實上很多方法並不是一個正確的、善的,或者說圓滿的方法,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尋找到它。因此,是否我們沒有辦法得到一種圓滿的快樂呢?事實上,這方面我們應該好好的思惟,到 底有沒有這種方法可以得到,這個方法到底是什麼?這都是我們要好好的來思惟的。

就好像在今天早上,台灣化育基金會的團體,有很多的法友們來見了我,而且問了很多的問題。主要問到的是,目前有很多各種的不治之症、還有非常多的各種怪病等等,這些病醫生也沒有辦法治療,甚至也沒有任何的藥物可以治療這些疾病,父母親也非常的擔心。只有擔心,沒有任何其它的方法,造成了整個家庭很多的痛苦跟擔憂等等,對於一個佛弟子來說,我們會關心這樣的問題。我們都會想:我們應該如何的來做呢?到底應該如何來幫助他們?每個人至少心中都會有一種撼動,但是卻沒有辦法知道應該要怎麼做。因此,早上就有很多法友問了我有關這方面的問題。

其實,我們真的可以看到眾生的苦是這麼的多。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沒有方法去解決。那麼,特別是我們的心所看到的,是這些痛苦眾生的朋友們,他們都想要離開病痛、離開孤苦,但是我們偏偏找不到一個方法。那麼是不是說,根本就沒有辦法了呢?並不是的。那為什麼我們會找不到方法呢?原因是我們的智慧太薄弱了,我們的智慧不夠圓滿,我們不懂得真正如何做取捨的修持。所以,我們找不到這個方法。也因為如此,我們為甚麼要有一個正確的皈依處、要有一個正確的依止處,同時也要有一個正確的修持道路,真正的來修持。如果,我們可以這樣子認真的來依止,並且認真的來修持,懂得正確的學習方法之後,我們就會有一種智慧,能夠幫助自己也能夠利益他人。如果能夠這樣做,的確是非常好的,對我們整個社會或個人來講,它絕對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也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善良的風氣會更加的開展等等。所以說在這裡需要找到一個對的方法,那麼這個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認真如法的來修持,並且也精進的來修持。對於一個佛弟子來說,事實上,如果我們光是心中想到:這個人真是可憐呀!光是這樣的想、光是這樣的來發願,是不夠的,也是沒有用的。真正要做的是什麼呢?就是要真正的修持正法,找到一個正確的方法來修持,然後利益自他。因此,這就是佛弟子為什麼要做皈依的原因了。

首先,我們要先找到一個正確的依止,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佛寶,祂開示、指引我們真正能夠離開暫時的、不究竟的各種痛苦,並且得到安樂的方法,這是佛陀所開示的。而對於佛陀所開示的這些法---法寶,我們就要認真的來修持,同時在這裡我們也要認真的來皈依。我們知道這樣子來做皈依,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真的為了一切的眾生,為了許許多多的眾生,這是我們一定要這樣來做的。我們不能說以後再做,或者慢一點、延後再做。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閉起自己的眼睛,不看這些痛苦的眾生,我們是隨時都會看到無量的眾生在承受著痛苦。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更要精進的來做皈依,以及對佛陀所開示的法教,認真的來聽聞跟修持,這樣子對自他都會有非常大的利益的。

因此,在談到皈依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我們皈依的對象。以佛弟子而言,我們皈依的對象,就是三寶,也就是「佛、法、僧」三寶。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的來說,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消除一些小小的痛苦,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來皈依三寶。如果說,只是皈依了三寶、皈依了佛寶而消除了一些小災、小難,小小的痛苦的話,事實上,是不需要這樣的。舉例來說,可能就像以前中國的許多家庭和社會,當遇到痛苦、災難時,心裡都會想到祈求觀音菩薩。但是,正確的皈依,是什麼意思?是我們的「心」,我們要帶著為了要圓滿、要解脫的心而來皈依,真正是要得到一種最殊勝、圓滿、究竟、快樂、會得到解脫的,這樣的「心」來做皈依,來皈 依「佛、法、僧」三寶。並不只是發個心說,我要消除一些暫時的痛苦、消除一些小災、小難而來皈依「佛、法、僧」三寶的。事實上,如果我們帶著這樣的心來皈依的話,則是錯誤的皈依。為什麼呢?例如我們有一個無價的如意寶珠,但是我們卻為了一個小小的利誘把它販賣了。事實上,這的確是一件錯誤的事,也是一個不聰明的人會做的事。所以,如果我們是一個聰明、有智慧的人,我們就懂得如何來善用、來珍惜這個如意寶珠,這就是一種正確的皈依心態。同樣我們現在來皈依三寶的時候,各位也要帶著一念心,是為了要得到圓滿、究竟的解脫。尤其是在這麼一個殊勝的因緣之下,如果我們沒有帶著這麼一種究竟的發心來皈依,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來皈依的話,這是錯誤的。就好像現在很多人都喜歡修財神,喜歡修占巴拉,為了生意也好、為了投資也好,為了這些小的利益而來皈依,來修這個法門,這真的是將這麼一個珍貴的法,將它小用了。雖然說這個法是這麼的尊貴、重要,但是我們的發心卻是這麼的小,這是錯誤的、不對的。因此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發心是非常重要的,各位是為了要得到究竟的解脫來皈依「佛、法、僧」三寶,並且「佛、法、僧」三寶是缺一不可的來做皈依。為什麼這麼講呢?舉個例子來說,就好像一個病人要康復的話,他一定需要具備三樣東西。就是正確的藥物,然後要有好的醫生,還要具備一個好的護士,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這三者都具備了,病痛才會好、才會康復。所以,我們要帶著一念為了究竟解脫的心,我們要來皈依「佛、法、僧」三寶。

現在談到皈依的對象---「佛、法、僧」三寶。首先,第一個是佛寶,就是佛陀(Buddha)。我們在解說佛陀的時候,從文字、意義上來解釋,它具備兩個部份,第一個是祂的一切煩惱、所知和習氣都盡除、斷除了;第二個部份,是代表祂的一切智慧都圓滿的開展了,這就是說佛陀是具備了自利、利他「二利」的圓滿,這就叫做佛---例如釋迦牟尼佛。

在這一部份之前,事實上也說過許多次了,也就是談到佛寶---一切的煩惱,包括習氣都完全的盡除了。由於盡除了一切的煩惱,並且一切所證的功德都圓滿了,也就是說究竟的功德祂可以開展了。談到究竟的功德,從外在的物質上來講,以煮水為例子,我們要煮開水的話,因為它有一個燒開溫度的沸點,如果說燒過了頭的話,超過了這個溫度,再燒下去水就會乾了。這是外在物質---水的本質之功德,它是有這個度數的。但是,我們說佛具備了究竟、無量的功德,這裡所謂的內在的功德,是一種心的功德,它可以說是更高、更多的,而且我們的心力是無量無邊的,由於它是無量無邊,所以說我們具備的功德也是無量的。

因此在這裡談到如佛陀祂的一切煩惱,或者說一切的覆障祂都能夠消除。也許有些人會有疑問,譬如說真的這些煩惱佛是能夠根除掉的嗎?就好像每個人都有貪瞋癡三毒,很多人會說這些三毒煩惱,其實本來是我們人自然的一部份,本來就具有的,我們是不可能把它根除的。我們看到真正的煩惱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子的。如果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話,那這個東西它是不會改變的。舉例來講,例如老虎的畫相。看到畫中的老虎牠象徵的是一種威猛,這是看到這幅畫它本來就具備這種威猛的力量,所以這是代表一種不變的東西,才能說是本具的。但是,煩惱它並不是不變、本具的。為什麼呢?例如說:我們就算沒有煩惱或者說沒有痛苦的時候,我們還是活得下去的,這是我們可以實際經驗到、可以看到的。例如我們並不是一天到晚都在生氣、都在起瞋心,我們是有時候偶而生起瞋心而已,並不說我們沒有煩惱、沒有瞋心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了。但是,相反而言,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絕對需要的,就是慈悲心,還有利他的心。如果說這種善心、慈悲心我們不具備的話,就會讓我們無法生活下去。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到,就好像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如果說他出生時沒有得到父母親的關愛和照顧的話,他是不可能存活下來的。同樣的,我們可以舉例說,像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是能夠自立自主的。事實上我們也需要互相的關愛與幫助,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脫離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關聯全部斷絕,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因此可以說真正幫助我們生活下去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們一定要具備慈悲心、利他的心,還有幫助別人的心。所以上述這幾個部份最主要談的是功德,就像佛陀開啟功德是具備的,功德是我們本有的。再來,這些所有的負面、不好的東西,它只是暫時的。例如說,煩惱它並不是我們本來就具有的,因此說我們本來就具有的就是善的功德,我們最能夠將它開展跟圓滿的,而這一些暫時的煩惱、覆障等等,它是能夠被消除的,而且是能夠被根本來消除的。所以透過這一層面的認識,我們可以知道的確是有圓滿的佛陀,而我們也是真正能夠成佛的。

接下來談到的是第二個---法寶,法寶的部份可以說是在聖者心中他所具備的道諦和滅諦的功德,這個就被稱為法寶。我們說皈依的時候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但事實上,我們究竟、最主要的是皈依法寶。談到皈依法寶,它的意思並不是皈依了法寶之後,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了、也不用努力的修持,而透過「法」這種特殊的力量,我們就能到幫助,能夠得到解脫,這並不是我們皈依法寶之後正確的心態。這必需像之前提到的,我們要知道並找到痛苦的因是什麼?知道痛苦的因,它就是無知跟無明。所以說能夠消除無知與無明的對治的這個法,就是法寶中「道」的方法,然後離開了無明,消除了無知之後就叫做滅諦。以上所述是道諦跟滅諦的部份,可以這麼說是要透過自己來修持、實修這個佛法之後,而證得道諦跟滅諦。這個時候自己就能成為自己的救護,並不是說一個特殊的法,它能究竟的來帶領我們、救助我們,所以究竟的是要我們自己來修持佛法,消除煩惱、痛苦。並不是說我們皈依了佛、皈依了僧之後,光講這樣就能夠得到解脫的果,消除痛苦,這是不行的,真正要能夠做到的就是皈依處---就是法寶,就是實際來修持,這是非常的重要的。

再來第三個談到的是僧寶,僧寶就是聖者,這裡所指的聖者就像是大乘的僧人也好,或者是聲聞、緣覺的僧人也好,這裡都可以被稱為僧寶、聖僧,以上是所謂的佛、法、僧三寶的介紹。從共同的字面來講,它是具備了一個最殊勝的功德,是我們得到成佛解脫最殊勝的一個方法,這是我們要認識的。我們說成佛的方法是非常非常多,每一個都要做些解釋,這是很困難的,但這裡我們要知道三寶這個法,它就具備了共同的、無量的殊勝功德的。

在瞭解皈依之後,我們要得到、要來領受這個皈依戒了。所以在這裡,首先要想在我們的前方虛空當中,就有三世的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佛。就像中國佛教的傳統當中,就是有這三世佛;過去佛就是迦葉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是彌勒佛。每一尊佛都具備了化身、莊嚴的裝飾等等,也像是在藏傳的一些傳統當中,有些寺院也會興建大殿,也會有這三尊現在、過去、未來的佛,更是我們在漢地看到會非常重視這三世佛的。事實上,我們皈依了這三尊佛,就等於包括皈依一切諸佛了。就好像當我們觀想皈依了釋迦牟尼佛的時候,現在一切諸佛也都皈依了;我們想說皈依迦葉佛的時候,也都皈依了一切過去佛;同樣的,我們想說皈依了彌勒佛的時候,那一切未來佛也都皈依了。所以,在這裡我們就要觀想,在前方虛空當中,就有過去─迦葉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就在我們前方。那可能會想要有佛在我們前方,就覺得說是不是要做生起次第,因為我們是密乘,但事實上,這裡不用這麼麻煩的。我們最重要的是一念信心,我們也要相信想說真正的佛就在我們虛空中出現,祂就在的、就有的,這個信心很重要的。之後我們就是要觀想,在祂的週圍,有菩薩眾,有阿羅漢眾等等,這些聖僧都圍繞在周圍。

然後再談到的是法寶,剛剛提到的法寶是一切聖者心中所具備的道諦跟滅諦,這就是正法寶。雖然說是在他們心中,我們是看不到的,但我們也要想說這法寶也具備了。

在我們做皈依的時候,要具備一種心,是一種全然交付跟託付的心,完全給予的一種心,那也就是說,不論當我們是痛苦的時候也好,快樂的時候也好,心都繫著三寶,「佛、法、僧」三寶,您都知道我的,這是我們要具備的。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當我們快樂開心的時候把這一切都忘了,而且這個時候「自我」是非常強的,而且覺得自己是非常了不起,但是一遇到痛苦就趕快說:救命呀!三寶救命等等,這樣是不行的。總之,我們無論是快樂的時候也好、痛苦的時候也好,心都繫著三寶,全然的交付,想著三寶的大悲都關注著我們的這種心,其實這種心也好像是做牛、做馬的心。就像是我們對自己的上司、對我們的長官說:我願意為您做牛、做馬。同樣,在這裡我們也要為了三寶做牛、做馬,透過全心託付的這種心來做皈依。

所以,接下來各位要跟著唸誦的是藏文三遍的皈依文,之後為了要讓大家更瞭解當中的意義,所以再唸中文的皈依文。(法王帶領大家唸誦藏文和中文的皈依。)

所以,我們剛剛之前對佛、法、僧三寶的解釋,也都認真的思惟了,然後再加上我們一起唸誦的藏文及中文的皈依文之後,再接下來,我們就想說這樣如同指引者一般的佛寶,還有如同我們修持道路的法寶,還有我們修持上助緣的僧寶,我們現在正式的皈依祂們,我們已經得到這個皈依戒了。

所以,當我們現在皈依之後,也就是得到皈依戒之後,是我們做了這樣的誓言跟發願之後,我們就需要來修持這個皈依的,要修持皈依的學處及它的方法。如果僅僅只是做了皈依,但是真正的皈依它是不是能夠讓我們長久的保存下去,還具不具有這個皈依,那還要看我們有沒有修持皈依的學處。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在這裡我會做簡單的解說。

首先,談到皈依學處的部份,第一個是各自的學處,第二是共同的學處;那在各自的學處當中又分為兩個:第一個是能夠做的,第二個是不能夠做的。那麼在皈依之後不能做的,也就是皈依佛寶之後我們不能夠皈依外道學習。所以皈依佛之後不皈依外道這句話,我認為它代表所闡述的意義是,當年佛陀在世的那個時代,有非常多非常多各種的宗教跟信仰,譬如說當時的人,他們甚至於對一個木頭當做是皈依的對象,或是對一座雪山、很莊嚴的山,去信仰它,雪山成為一個皈依的對象。所以相信佛當時說這樣的一句話,最主要的是祂看到我們不能總是依靠一個外在的東西,若總是依靠外在的話,而自己卻不知道如何取捨,或者是顛倒的來做取捨,但是「心」卻想要離苦得樂的話,做的卻是顛倒取捨的行為,這是錯誤的。

尤其,各位現在都有接觸密乘的法教,因此,在密乘法教當中會有提到,譬如說許多的本尊,祂的外相顯示為世間的相,但祂的本質是智慧尊等等。總之會談到很多的世間尊、出世間尊等等,這部份也是蠻難理解、很難懂的。但是,就好像在這裡皈依了佛寶之後,就會談到說,皈依之後對世間的這些神祈是不能來做皈依的。但事實上,我們會看到還有一些本尊、護法,祂的本質可能是出世間的、智慧尊的,但祂的外相示現的卻是世間的護法相貌,就算他的本質是智慧尊,但是在這裡我們也是不能把祂當做一個做皈依的對象,這也是過去許多的祖師大德有談到、也說過的。在這裡舉個例子來講,各位可能一聽就會瞭解的,就像是古代清朝來講,有的時候皇帝他會微服出巡,他微服出巡的目的是要視察民情、看看當地的情況等等。因此跟在他身邊的大臣當然都知道,其實他就是皇帝,但穿的是一般的衣服,但如果說他們一路上對他還是像對皇帝一樣的恭敬、禮拜的話,這反而是破壞了皇帝的事業,反而揭穿他的底了。所以說,大臣在周圍跟著的時候,也是像對一般人一樣的,這樣皇帝也會開心,要不然皇帝會治罪給他們的。所以同樣在這裡我們說,對於這樣的本質是智慧尊的這些本尊,而外相示現是世間護法的時候,祂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才會有這樣的示現的。因此我們不能夠說不管祂的這些特殊原因,而看到祂的本質是智慧尊而做皈依的話,這是不好的。因為護法祂有這樣的一種示現,這是為了利益世間,如果我們這樣來做皈依的話,可能對於祂利益世間的事業是有害的。

再來,第二個皈依法,在皈依法之後,我們不能夠做的是什麼呢?就是不能傷害眾生,在這裡指的是真正的對一個人造成傷害,是我們不能做的。在這裡所謂的傷害,並不是說只是一個石頭呆呆的、被動的放在那裡。而這裡指的說,可能我們會遇到一些實際的情況,例如說可能是會讓我們傷害別人的這個情況之下,我們也能夠把握而轉變成不傷害他,而能以慈悲心、善心來對待他,那這個指的是法寶,他不傷害眾生的一個意思。

在這一部份,我們也可以好好來思惟一下,有的時候,事實上我們的確心中並沒有想要傷害別人的這種心。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完全避免不傷害到周圍的眾生、周圍的人。舉個例子來講,就好像我們的身體裡面,有好多的眾生好多的蟲,譬如我們一個呼吸之間、身體的一個移動之間,事實上,對於這些蟲也造成了一些傷害。雖然我們心中並沒有想要傷害牠們的心,但是卻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不傷害牠們。所以,原因是因為我們說有了這個苦蘊的身體之後,多多少少我們都會傷害到別人的。所以,現在來講好像也沒有辦法了,但是,不能夠說沒辦法了,我們就不做了,這時候,我們還是要盡力的來做各種的取捨,那在做不到的時候,我們要盡力的來發願,發什麼願呢?就是要發願說,我將來一定要完全的不傷害任何一個眾生,同時也發願未來我一定要完全離開這樣的苦蘊的身體,這個發願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第三個談到的是僧寶。皈依僧寶之後,我們不能夠做的是什麼呢?是不能夠結交惡友的。在這裡所謂不能結交惡友,指的是我們的心不能夠跟這些惡友相應的意思。很多時候,我們一談到惡友、壞的、不好的朋友,可能就會想到他們長的黑黑的,甚至他們頭上會長角。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而所謂的惡友是說他的心,或者說他具備的這種惡心,或者一些特殊的行為,將我們錯誤的引入一條惡道,或者是顛倒的道路去,這種被稱為是惡友。所以在皈依了僧寶之後不能做的就是,我們不能跟這些惡友的心相應。這個意思是什麼?也就是例如有的時候,他的錯誤思想我們也認為這是對的話,那這就是跟惡友的心相應了,這是不行的。所以,很多人對於皈依了僧寶不太瞭解的話,會覺得好像是他來到了一個大辦公室的時候,一個辦公室有好多人,有的人的確很好,有的就是所謂這些惡友。他們在辦公室裡,我們會覺得不應該跟他們在一起,不然就好像違犯了皈依戒等等,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意思的,最主要是心不要跟這些惡友相應。舉例來講,就好像很多的宗教,他們會認為結婚,一定是要同一個宗教的人才能結婚的這種硬性規定。但是,在佛教來講這並不是重點的,以佛教來講是我們心的相應這個部份,心的自主性的。

以上,是談到了皈依三寶之後不能夠做的事情。接下來,是皈依之後應該要執行、應該要做的。首先,第一個皈依了佛寶之後,對於佛教當中就算是一小片的碎片等等,我們都要恭敬、尊重、敬它如佛寶一般。

接下來,是皈依了法寶之後,我們應該要去行持的是,對於任何經典當中,就像中文來講,無論是對一個字的一撇、一豎,我們都要生起如同法寶般的恭敬心。例如在過去西藏傳統當中一個叫做嘎當派的,雖然說現在並沒有一個特殊的教派叫嘎當派,但是嘎當派的教法是遍及在每一個教法當中的。嘎當派裡面它最主要的修持,就有一句話是說,只要是佛陀所開示的經典當中,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修持的方法,所以說對於佛經裡的每一個字,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的話,它都具備了不可思議的佛法的意義在當中的。這是為什麼我們在皈依法寶之後,對於任何經典的一撇、一豎,我們都要尊敬跟恭敬地對待它。

接下來第三個是皈依了僧寶之後,我們要做的是恭敬對待各種出家僧眾的法衣,甚至只是一小碎片,我們都要尊重如同僧寶一般。以上是談到對三寶該行持的部份,其實它並不是為了要更好看及外表的一些形式上而已,它的每一個作為都有特別的意義的。

所以在剛剛談到這一些應該做的部份,都是有原因、有利益的。例如在剛剛提到了皈依僧寶之後,我們要做的甚至是出家眾的任何一小碎片法衣的破布片,我們都要具備恭敬心的。就好像過去有這些經驗覺受的上師們會說,我們要視根本上師如佛一般。同樣,這是一種我們可以來擴大的一種概念,對於一切的僧眾,我們也要有這樣子的心能夠生起,如果,我們對於一個僧眾,我們對他生起了如佛一般的這種心的時候,他也遍滿了一切,這種功德,他也就圓滿了,那同樣我們對於僧眾當中的一個,我們對於他有這種負面、不好的部份,事實上這種心對「要視如同佛一樣遍及一切僧眾的心」,這是有害的。在這裡所謂的僧眾,並不特別指聖僧,可以說比丘也好、比丘尼也好。如果我們對他們有一點點不恭敬、負面的認知的話,事實上它對我們「視如佛」的這種觀念也是一種傷害的。

再來,是談到說這種不共的,特殊的六個皈依之後要做的部份。第一個是我們要不斷、不斷的來做皈依,這是非常重要的。舉個故事就好像阿難尊者,他是跟在佛的身邊的,他在過去生當中,在他住的地方附近就有一尊佛像,他天天就看著這尊佛像,天天來向佛祈請說,希望他未來真的能夠投生跟隨著像這樣一尊佛的身邊。因 此,就是他這種不斷的意念與發願,最後他就投生為阿難尊者,跟在佛的身邊,可以說他就是一剎那都沒有離開過佛的。所以說這是一種發願的力量,這也是說我們 要不斷的來做皈依。

第二個,是皈依之後,我們在吃、喝任何東西的時候,都要記得供養三寶。所以對於這樣一個條文來講,我們要應該要好好的來思惟。例如還有很多人是肉食者,他們在肉食的時候,這些肉都是血淋淋的。如果說我們皈依之後還要做這樣一個供養,等於說我們把這樣一個血淋淋的肉供養佛菩薩,其實這樣是不行的。所以,在這一段皈依的條文要做的,它其實附帶的意思是,對於一個佛弟子來講,在皈依之後是要斷肉食的,是應該吃素的。

第三個我們應該做的是,盡力幫助任何其他的眾生能夠皈依三寶,尤其是苦難的眾生,能夠真正幫助他們脫離苦難的,就是皈依三寶,所以我們要盡力的幫助眾生皈依三寶。這裡是說要具備善巧方便的,而不是說要刻意的或是說逼他們皈依三寶,並不是這樣子的,而是要看因緣的。

第四個是皈依之後,我們以後無論做任何的事情,我們都要如法的符合佛制、符合正法的來行持的。

第五個是說我們在思惟了、懂得了皈依的利益,還有對於皈依境它的功德思惟之後,於二六時中我們都要想著三寶,我們要隨時來唸誦皈依文的。就好像我們看到了伊斯蘭教當中,他們時常都在唱誦他們皈依對象的這些文字,那在佛教來講,其實我們也應該要這樣子隨時想著、唱誦著或唸誦皈依文的。但是要這樣做到其實是很難的,在這裡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就是我們每天早上一起床的時候,就可以唸一遍皈依文,或者也可以盡力的多唸幾遍皈依文,然後晚上睡之前也唸這個皈依文。

第六個是說,縱捨性命我們也不能夠捨棄三寶的。就好像之前我們都有發願了,也就知道說,無論是我們快樂的時候也好、痛苦的時候也好,總之,我已全身心交付給您了。所以就算是捨了性命,我們是能夠不在乎的;但如果說我們在乎自己的性命而捨棄三寶的話,這個不用說是皈依戒上我們違犯了,甚至一般上我們講說發了一個誓言,那我們也違犯了這個誓言,這代表我們食言了,這是不行的。

以上是簡短介紹了皈依戒的部份。在我們來講,要得受皈依戒的人,有幾種的不同。其中一種是,首先他如何得到這個皈依戒,他事先心中來思惟這個皈依、它的道理,依靠了這些外在的各種思惟之後,慢慢將他內心的一種信心而開啟的,這是一種。所以,就像各位今天得到了皈依戒,不僅是今天得到皈依戒就好了,我們還要不斷的開展,對於皈依戒的瞭解和信心。那麼,各位來到了這裡,尤其來到了佛教的聖地---印度,這實在是非常有福氣、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最後要附帶提到的,各位是為了我的生日這樣的慶典而來到這裡,我也覺得非常高興。那麼,對於所謂生死的這個問題,我時常會想的,我常常想到說像死亡來講,很多人對於死亡來說,事實上是很大的痛苦的、它是一個不好的,但事實上,我們說出生的時候,它也是有非常多的各種痛苦的,所以,事實上出生這件事來講,它是不應該這種大事的慶祝、來這樣子的讚嘆的。但是,依我個人來講,我到底投生在這個人世間,是因為善緣而投生、或是惡緣而投生,我也不知道。但是,既然現在投生在這個人世間之後,也要做出有意義的事情,真正能夠利益自他的。所以各位來到這裡,特別為了我的誕生---出生於世間的這樣一個日子,大家是這麼的重視的來到這裡,我會盡力的讓今生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