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而言,「噶」是口授,「舉」是傳承,「噶舉」即口耳相傳的傳承。這正是噶舉傳承的特色之一:注重佛法之口授,以及傳承的無間斷。也有將藏語「噶舉」讀作「噶爾舉」,則譯為「白傳承」,加之此派祖師中,如瑪爾巴、密勒日巴等,在修法時都著白布僧裙,因此又有白教的稱呼。
實際上,「噶舉」的涵義非常深刻,簡言之,即「四位委任者的傳承」之意,包含著這四種根本密法的詳細傳承:
1.密集金剛、幻身瑜伽和遷識法﹔
2.大幻化和夢瑜伽﹔
3.上樂金剛和其他母續,以及光明瑜伽﹔
4.喜金剛和拙火瑜伽﹙即拙火定﹚。
這實則包括了噶舉傳承中的無上大法─那若六法和大手印。
噶舉傳承有二:一為由瑜伽士瓊波南覺傳下的,名為香巴噶舉,在十四、十五世紀已成尾聲,但今天尚有餘音不絕,其著名人物有以建橋、開創藏戲而聞名的唐 東杰布,著名寺院有位於羊卓雍措湖畔的桑定寺﹔一為由大譯師瑪爾巴傳下的,名為達波噶舉,在其弟子密勒日巴和岡波巴(即達波拉杰)等的弘揚下,迅速發展成 為西藏佛教諸多宗派中支系最多的一派,有「四大八小」之說。這兩大傳承均源於印度,且傳承是同源的。
如達波噶舉的直接傳承是:法身佛金剛總持─印度密法大師帝洛巴─印度密法大師那洛巴─瑪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
而達波噶舉中的「四大」,均由岡波巴的四大弟子在前後藏建寺收徒而形成了噶瑪噶舉、蔡巴噶舉、拔絨噶舉和帕竹噶舉。其中帕竹一支又分出八個小系,即直貢、達壟、竹巴、雅桑、卓浦、秀賽、耶巴、瑪倉,至今猶存的是直貢、達壟和竹巴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