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源素不平衡,疾病上身
土、水、火、風、空等五源素,各有不同的性能與功效,一旦失衡就會影響體內器官,產生疾病。
教授:達哇醫生
時間:2013年5月3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養生概念:就是要平衡
我們可以知道,藏醫養生學的基本概念就是平衡。平衡指的是身體、精神或是心情平衡。藏傳佛教講的也是平衡(harmony balance)。什麼是身體平衡呢?主要是要懂自己的自然體質,知道自己的自然體質是什麼,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跟起居,然後隨著時間、季節的變化來改變飲食起居,以利達到平衡。起居平衡主要包括語和意,基本上養身的概念就是這樣。
首先講的是藏醫的五源學,藏醫的五源素跟中醫的五元素有些不同,藏醫的五源素:土(或稱地)、水、火、風、空,是很細微,可能像原子那般小,就好比空氣中的水分,人類肉眼看不到。
成長、生病,都與五源素有關
《四部醫典》裡的人體胚胎學敘述,五源素具全之後才能成為胚胎。受孕後的胚胎要發育,也是靠五源素的功效,胎兒發育主要靠孕婦的飲食。飲食有6味、8功能,17效能,如果五源素不具足就不會成長,所以發育也靠食物裡的五源素。除此之外,生病也和五源素有關。甫出生的嬰兒,除了先天性的疾病外,大致都是健康的,但為什麼之後會產生疾病呢?因為嬰兒要靠飲食與父母親的照料才能成長茁壯,如果起居不平衡,五源素就會不平衡,就會影響體內與隆、赤巴、培根相關連的臟器,久而久之,器官就會異常,產生疾病。
身體出現疾病後要治療,治療也是跟五源素有關。因為所有的藥都是由五源素形成,同時具備五源素的功效,因此可以讓身體不平衡的狀況回歸正常。平衡隆、赤巴、培根三因,有一定的量度,過與不及都是疾病。
到底五源素有什麼樣的功效(見圖1):
五源素土、水、火、風、空,空就是空間,每一個源素都有不同的性能。比如土源素有重、穩、鈍、順、油、乾性能;水源素的性能是稀、涼、重、鈍、油、柔、軟;火源素是熱、銳、乾、燥、輕、油、動;風源素是輕、動、寒、燥、淡、乾;空源素包含所有上述四種源素的所有性能。懂得基本五源素的性能是很重要的。
生小孩,先培養孕「氣」
接下來講藏醫胚胎學,也就是《四部醫典》第二部的第二章。在人體胚胎發育的唐卡裡(見圖2),可以看到很多的圓圈,圓圈代表男性的父精液和女性的母血液,也就是精子和卵子。
精血健不健康,和隆、赤巴、培根有關,例如藍色代表隆,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源素。如果沒有具備五源素,父母不可能懷孕,所以精子和卵子裡也存在很微細的五源素功效。
講到人體構成圖(見圖3),腳部分有黃色階梯,依序往上有藍、紅黑、灰的顏色,這就是代表五源素,一定要五源素具備之後,胚胎才有機會成形。
我碰到很多病人,結婚5、6年始終沒有孩子。西醫檢查男女都正常,可是始終懷不了孩子,這就是緣份不具足,這類的故事,在我們藏傳佛教很多。當然,除了緣分不夠,身體上的狀況也是有的。西醫只看精、卵子健不健康,檢查出來明明都很好,但始終懷不了小孩,原因到底為何呢?大部分是女性子宮裡的能量(熱量)不夠。熱能低,吸收的功能就差。有關寒、熱這部分,西醫是不談的,體溫比正常的體溫低一點,西醫不會說你有寒性病。有關「氣」的問題,那就更不用說了。傳統醫學上,不論中醫或藏醫,都說熱能很重要,一旦太冷就動不了。一般而言,身體有熱能,活動也較方便,機器也是這樣。比如在零下30度的西藏,早上的汽車引擎常常發動不了,司機就會用火爐把引擎燒熱,一旦燒熱,汽車便能啟動。身體就跟引擎是一樣的,沒有熱能就沒有辦法運作,所以運作的時候必須要有氣,氣足不足也要靠能量,兩者是相關的。
藏醫還有一點很奇特,會談到靈魂,這是其他醫學不會講的。目前愈來愈多的見證說有前世,像探索頻道(Discovery)也曾專題報導過,這樣的故事,印度很多,西方也不少。故事裡的這些人,都知道前世出生在何處,認得自己的物品,也記得父母的名字等等,跟藏傳佛教轉世的仁波切一樣,所以前世之說己被證實。因此佛教不單單只是宗教,達賴喇嘛尊者說:「佛教裡包含了科學、哲學還有文化。
從魚期到豬期,胚胎發育好好玩
藏醫《四部醫典》敘述,人體胚胎第1週到第4週為早期發育。第5週到第9週的狀況很奇特,此時胚胎呈現長條形,與魚十分相似,所以稱為「魚期」,這個時間,如果用西醫的超音波,仍無法照出。
胚胎發育的第10週到17週被稱為「龜期」。這個階段的胎兒逐漸長出四肢,不光長出來,也可以慢慢移動,與龜十分相似。
接下來的18週是「豬期」。為什麼說是豬呢?藏傳佛教和藏醫都說此時的胎兒開始有嗅覺、視覺、知覺。有了感覺之後的嬰兒,開始在母體內產生厭煩情緒,聽到外面有聲音,就想出去玩,全身所有器官均逐漸成熟,所以隨時都會出生。人體胚胎唐卡的下方是傳統的西藏接生方法。藏醫《四部醫典》中詳述懷男女胎會有什麼現象,比如懷男胎時會不斷夢見一些男性或是打鬥的夢,飲食的偏好及孕婦肚子外形甚至連起步、坐姿都會與懷女胎不一樣。女性在懷孕時,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發育,更關乎胎兒未來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起居。例如有些孕婦特別偏愛吃某些食物,有的天天吃辣,有的天天吃甜。《四部醫典》說,孕婦讓醫生看過體質後,要忌的東西不能完全忌,要慢慢的忌,然後給她新的食物,把適合與不適合的食物混合,目的還是要達到飲食平衡,這是非常重要的。
胎兒的營養發育,主要靠孕婦飲食,如果偏食,胎兒吸收的營養就會不均衡,導致很多毛病。比如酸的東西吃太多,會導致胎兒皮膚出毛病,所以生下的小孩從小皮膚就有問題。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孕婦一定要愉快開心。如果精神壓力大,整天發脾氣,會直接影響胎兒。為什麼現在的小孩生下來就有自閉症、過動症,以前為什麼沒有呢?都是因為現代人壓力過多的原因。如果懷孕的時候老是發脾氣,生下來的小孩也會一直發脾氣,怎麼哄都沒用,這也是媽媽的加持,就如同佛教所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不管已婚或未婚,記住這點是有好處的。
(系列之七)聽打:周芫竹
註:藏病三因
1.隆—氣分(氣、風,指氣息、氣血等)
2.赤巴—熱分(熱、火,指膽汁)
3,培根—涎分(濕、寒,指粘液等)
善報助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