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外治,得挑良辰吉日
不論放血、針灸、艾灸、塗油、按摩等,藏醫特別講究時間、季節,一旦碰觸禁忌,後果不堪設想。
教授:達哇醫生
時間:2013年5月3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認真學佛之後,確實有助身心的健康,特別是藏醫和藏傳佛教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一般人體質上若有問題,可慢慢用藥解決,但如果是精神出問題,雖然藥物可以減緩症狀,但若要根治,只能用自己的心。用心的時候,你要找出一個思維,進而消除精神方面的問題,這關鍵重點可以從佛教的道理中學到。
說好話的魔力
我之前講的六字真言「嗡瑪尼貝美吽」,它是一個咒語,如果你相信,它的作用就大;若不信,那麼它的功效也不存在。在座的人可能看過《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這本書,作者是一位專門研究水的日本人,書的內容對佛教來講,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作者實驗證實:人的心念可以改變水的分子結構,使水結晶呈現不同的面貌。例如看見「謝謝」的水,和聽見貝多芬《田園交響曲》一樣,是呈現清楚而美麗的結晶,看見「混蛋」的水,和聽見重金屬音樂時一樣,都是呈現細碎而零散的結晶。所以,僅僅是一般的話語都有這麼大的魔力功效,更何況是佛教的咒語,那功效更是不用說了。
所以,平時即使我們是出於好心說話,如果用的詞彙不好聽,也會刺激到他人。但是如果一個人自大、傲慢,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的時候,即使是好的,也會看成壞的。因為心態是負面的,所以看待事物,都帶著負面的思維。如果遇到任何事情,都用正面思維去對待,即使是不好的也會變成好的。
關於心病,藏醫是沒有藥的,是用佛學來對治,所以藏醫和佛學有密切的關係。我每次看病,不論在東、西方,把完脈後,會跟病人聊聊,詢問是不是有壓力才導致生病等等。有的病人一聽就開始流淚,通常我會用佛法的教義去平靜他們的心,這些是很有幫助的。
誰的病情惡化得特別快?
以前西方醫學不太重視心靈,認為「健康」就是身體沒病。但現在愈來愈多人開始認識:人們心靈上的改變,會影響體內細胞的變化與健康。美國曾做過一項研究,罹患同樣疾病的兩個病人,一個心情輕鬆、想得開,另一位則痛苦、不快樂,結果不快樂的人病情惡化的很快,快樂的那位病情相對穩定。這是為什麼呢?原因都在心!
為什麼這麼說,這跟藏醫講的一樣。藏醫表示如果隆「氣」不平衡,是人的精神或情緒不穩定的主要因素;而精神或情緒不穩定,也是導致隆不平衡的因素。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影響食慾和睡眠,這兩項是維持人類生命最重要的東西。因為睡不好,會影響人體各體系的休整;如果食慾不振吃不下,身體就沒有能量,沒有能量的時候,會引起氣的不平。這些是我們這堂課接下來要學的東西。
之前曾說過,藏醫診斷學主要包括三診:
一、望診:廣義上的望診是肉眼能夠看見的徵候,包括病人的神色、體型、皮膚顏色、大小便、痰等。狹義來說,望診主要包括舌診和尿診。
二、切診:切診就是把脈。藏醫裡的脈診,是病人和醫生之間接收訊息的重要診斷方法。藏醫的把脈,和中醫及印度醫阿育吠陀不同。阿育吠陀的脈診是從十一世紀開始,發展歷史並不是很久,所以技術、原理並沒有特別深奧及詳細。三者相較起來,中醫和藏醫比較細。
三、問診:診斷學最後就是問,問診即詢問病人的病情。問診內容是相當廣泛的,例如哪裡不舒服?吃什麼東西?有時候可能飲食出問題,然後產生胃痛或嘔吐、腹瀉等,其實很多毛病都是食物引起。或是居住環境冷熱、溼度等問題,引起疾病等等。有些患者可能不知道怎麼說明不舒服的地方,到底哪裡痛,可能說不出正確位置。也許說的是心臟不舒服,但比的位置卻是胃,所以病人點出的位置,只能做一個參考。
治療疾病四方法
現在這幅圖(見圖)主要講治療的方法。藏醫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四種:飲食、起居、藥物、外治。
▲本圖用根、幹、枝、葉比喻, 展現關於藏醫治療疾病的方法, 四樹幹分別代表飲食選擇、起居 調節、用藥以及手術外治的四種 方法。
一、飲食療法:藏醫的飲食療法,這裡主要是針對隆、赤巴、培根病的最基本飲食療法,提供各自適合的飲食。應該吃什麼樣的東西,忌吃那類食物,《四部醫典》裡都有詳載。因為多數疾病都是飲食不平衡導致,所以治療疾病,先從飲食著手。
二、起居療法:主要是講身、語、意。
身方面,我們常說要活就要動,那做什麼運動呢?藏醫認為,要根據自然的體質去選擇運動。有的不善於跑,有的必須要跑,有的跑、但不能跑太快。如果不了解自然體質亂跑亂運動,有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問題。
語方面,就是你不能說的太多,也不能不說,這裡講求的是平衡。說的時候不能太用力,說話不能像連珠炮,不能說太快。因為氣跑得快,你的精力消耗的就快,所以話說完後,你會覺得很累,這裡痛,那裡也痛,這些平時都要注意。
意方面,意是很重要的,精神層面要平衡,關於這個細節,會有一個課程專門講說,今天不細講。
藏醫配藥,著重平衡三因
三、藥物療法:藥物在藏醫的《四部醫典》裡有礦物、植物、動物。目前仍在使用的有99.8%是植物,大部分來自於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喜馬拉雅山脈。
藏醫配藥的基本原則是平衡,所以幾乎都是複方,很少使用單方。配方簡單的有3味藥,複雜的多達140餘種。比如心臟病,治療心臟病的藥物
有8種,這8種藥都是治心臟病的嗎?不是!裡面有平氣、清血。另外還要看患者病情,到底是跟三因(隆、赤巴、培根)中哪一個有關聯,藉著藥物來達到三因的平衡。
一般而言,藏醫治病並不是直接下手。以射箭為例,弓箭手不會拿起弓箭就直接射擊標靶,會先看前面是否有障礙物,如果有,一定設法排除,避免傷及無辜。所以藏醫治病都是迂迴前進,盡量避免負作用。為什麼呢?因為五源素都不相同,一些相反性的源素都得考慮。就好像一個家庭有父母親及三個小孩,三個小孩分別代表隆、赤巴、培根,對待他們不能偏心。
如果父母用這樣的心態去對待三個小孩,家庭就比較和諧平安,一旦偏心單單對一人好時,家庭就會產生紛爭變化,甚至手足反目。藏醫的治療方法和概念就好比父母養育子女,他們得視孩子的特性來教養,如果都採用同樣的方法教育,不僅收不到成效,可能還會產生反效果。
因此,藏藥單味藥用的比較少,雖然它療效快,但會帶來副作用,所以不會長時間使用。比如黃疸型肝炎患者,它什麼都黃,眼睛、皮膚連尿也是黃的。這時可以先用藏藥的草藥,一種非常苦的草藥,熬湯讓病人連續喝幾天,然後再看狀況。一般來說,藥草連續喝三至五天的時候,病人的蠟黃皮膚會退掉,這時就開始用其他的配方平衡病人的三因,這就是藏醫的治療的方法。
不論香港或是台灣,很多廣告或是書裡常介紹哪類藥材很好、很貴重,好比西藏的冬蟲夏草,價格愈抬愈高,雖然它確實有功效,可是並不是適合每個人。所以你要看自己的狀況,不能盲目的選擇。這次我們要學的,就是知道自己的體質之後,自己可以慢慢去選擇。
古老的療法,神秘的La
四、外治法:有關外治法,有放血、針灸、艾灸、塗油、按摩等。藏醫的針灸跟中醫的針灸不太相同。按摩時可以用油,比如老年人身體虛弱,都可以用,但並不是每個情況都要按摩。做外治的時候,特別講究時間、季節,尤其是放血、艾灸的治療,必須要看時間。怎麼看時間呢?就是藏曆每個月從1號到30號,男是從右開始,女是從左腳的大拇指開始。
為什麼要遵守這個時間呢?因為藏醫裡有個名詞叫La,這個La字,我始終不知要如何翻譯成中文。一旦La脫離我們肉身,整個人就會走樣,變得癡呆,唯一的方法是用藏傳佛教的特定儀式把它請回來。
這個La是什麼呢?通常它會流竄我們全身,在藏曆1日時,分別是在女性的左腳、男性的右腳大拇指的關節;2日時,La又會轉移到腳的另一個關節,接著是膝蓋,然後盆骨……La每天都在轉。所以La在頭頂的時候,如果你在百會穴艾灸或是放血,就會引起醫療事故。
可能是這個緣故,所以有時候即使跟平常一樣進行醫療,卻會發生不明所以的事故。因此藏醫外治很講究這個細節,做這類醫療行為時都要避開La。特別是藏曆的8、15、30日,La會充滿全身,所以不能做任何外治。
如果La是在腳部,外治的部位是在手臂或身體其他部位,那沒有問題,你可以做。如果La是在手臂,在這裡做外治就不行,得避開它。舉個例子,一個很健壯的人,有一天才稍微滑倒,腿居然就斷了,怎麼可能?有可能當時La就在這裡,譬如有時候被一塊小石頭扔到,竟然傷的很嚴重,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樣的例子是挺多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緣由,所以藏醫有些地方真的很奇特。這件事不管跟你有沒有關係,知道後留意一點還是比較好。
(系列之五)聽打:周芫竹
----------------------------------------------------------------------------------------------------------------------------------------------------------
註:藏病三因
1.隆—氣分(氣、風,指氣息、氣血等)
2.赤巴—熱分(熱、火,指膽汁)
3,培根—涎分(濕、寒,指粘液等)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