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與佛法>
尿裡有鬼?尿診斷病因!
藏醫認為,疾病的外因有四:飲食、起居、時節、鬼怪。
除了從尿液分辨寒性或熱性病,據說還有方法讓鬼怪現形……
教授:達哇醫生
時間:2013年5月3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上一堂課說到身體為什麼會不健康呢?主要分內因和外因兩大部分。
大家先看「藏醫樹理圖」,第一枝幹的第一分枝的三葉子,分別代表疾病的內因:貪、嗔、癡。
貪、嗔、癡大家都不陌生,學佛要對治的就是三毒。藏醫把貪、嗔、癡列為內在病因,這就是藏醫跟其他醫學不同的地方。而疾病的外因有四:飲食、起居、時節、鬼怪。
在《四部醫典》裡,三因的位置大致分成身體的上中下(中:從臍輪到喉輪,下:底輪上下),最下面是隆,中間是赤巴,頭部是浿根。以三毒來說,貪在下部(包括性生活),會導致隆病;嗔在中間,發怒時傷肝、傷心臟,會引起赤巴病;癡是大腦,引發浿根病。
每種三因各自有五種的分類,隆有五個、赤巴有五個、浿根也有五個,這十五種分布在身體不同的部位。隆本來在下部,發作時也會跑到頭部。浿根在頭部,可是發作時也會落到身體的下部。因為浿根的五源是土和水,所以他的性質是重的會沈下去,隆是輕的所以往上升,這些細節以後再講。
疾病兩大類:寒性病、熱性病
我們現在講的隆、赤巴、浿根是一個概念,藏醫《四部醫典》敘述了1600多種疾病,都概括在隆、赤巴、浿根當中。而這1600多種疾病,主要分成兩大類:寒性病和熱性病。一旦知道屬於寒性或熱性病,就可以對症下藥。如果是寒性病,飲食起居都要以熱性去對症;如果是熱性病,則要用寒或涼性食物、藥物去平衡。
之前談到「藏醫樹理圖」的葉片顏色各代表不同意義,藍色代表「隆」,白色代表「浿根」,黃色代表「赤巴」。在《四部醫典》七十九幅系列掛圖裡,這三種顏色代表的意義都是固定的。七大物質就用不同顏色,說明不同的體內物質基礎。其中強調九種不治之症,例如發高燒。現在醫學可以量體溫,有數據可以看,但藏醫則以脈搏來診斷是否發高燒。而區分熱性病或是寒性病,主要也是從脈搏,除此之外,尿診也能診斷是寒性病或是熱性病。
( 藏醫診斷學主要包括三診:望 診、切診、問診,本唐卡用樹的 根、幹、枝、葉作比喻,有系統 的表現三種疾病的診斷方法。)
診斷方法:望、切、問
藏醫診斷學的概念上和中醫一樣,也是望、切、問。
廣義上來說,望診是看病人的身體、五官等表面。為什麼要看五官呢?在藏醫中,五官好比是體內五臟六腑開出的花朵,如果根有問題,花朵也會顯現出症狀。比如肝或膽有問題,眼睛會出現症狀;腎有問題,症狀出現在耳朵;呼吸系統或肺有問題,鼻子可以看出端倪;脾胃有問題,症狀則是出現在舌頭上。
望診主要包括舌診和尿診。醫生舌診時,看舌頭的顏色等狀況,就能診斷出是什麼毛病,譬如隆病的舌質紅,舌苔乾而粗糙;赤巴病人舌苔黃厚;浿根病人舌苔白溼滑,這些診斷方法中醫也有,比較不同的是尿診。相較於其他傳統醫學,如印度醫學、中醫,藏醫的尿診是很特別的。藏醫尿診分三個時段:剛尿出來時、溫度變溫時、變涼時,在這三個時間裡,看各種不同的東西。
熱的時候:看熱氣、泡沬大小。溫的時候:看尿中不同形狀的渣子(沈澱物),有的是蛋白質,有的像毛碎,有的狀似棉花或像細沙,各種各樣都有。在沒有攪拌的狀況下,這些渣子在上面、中間或下面,都有意義的,如果最上層有油質飄浮,觀察它的形狀變化,就可以判斷是否有疾病。
涼的時候:此時要看顏色,尿液顏色會隨溫度變化。顏色是從中間開始變化,或是從四周開始,各自代表著不同的狀態。所以尿診時,碗必須是白色的,這樣就可以清楚的看尿液的各種狀況及顏色變化。
尿診就像是一個鏡子,從這面鏡子,可以映照出身體器官的狀況。另外,從尿液也可以分辨出是熱性病或是寒性病。有些疾病表面顯現熱性病,可是根底卻是寒的。有些雖然顯現寒性病,但根底其實是熱性病,這些從尿診會比較清楚。
如果把尿液放在瓷碗裡,也可以看出鬼怪引起的疾病。一般是把瓷碗口上用6條長短粗細一樣的竹棍或是草枝,三橫、三豎排成方格網狀,從每一個方格裡可以看尿裡顯現出鬼的形狀,如此就可以從形狀中斷定出是哪一種鬼怪作祟。
不過是靈魂罷了!
有人說西藏是很神秘的地方,所以在偏僻的村落裡,鬼怪作祟的狀況挺多的。即使是正常人,也會被鬼怪入侵,當然,被附身的人的肉體會有一些不舒服,但一旦鬼怪脫離了身體,這個人就跟平時沒兩樣。其實鬼怪也只是一個靈魂罷了,我們用不著害怕,因為你越怕,鬼怪就越要鬧你,那到底要如何對應呢?就是用慈悲的心!
我小時候在拉薩,也看過一些被鬼怪附身的案例,可是心裡並不怎麼害怕,如果你實在很害怕,就念「嗡瑪尼貝美吽」。大家可能會懷疑,這個咒語真的有效嗎?我剛開始學藏醫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疑問。
學藏醫的時候,整部《四部醫典》都要背下來。每天早晨4、5點鐘起床,晚上要很晚才能睡,一天大概只有睡4小時左右。白天上課,課後的時間就是一直背《四部醫典》。我不算太遲鈍,總是可以拿到高分,最低分也是98分,但我還是不滿意,好勝的我總想每次都拿100分。
終於有一天,我問了一位格西:「有沒有讓自己長智慧的咒語?」「有!」格西教我文殊菩薩的咒語,每天早上在乾淨的杯子裡倒入清水,一邊念咒一邊吹清水,念完一百遍之後,就把這杯水喝下去。喝水的時候,要觀想種子字。當時我這麼做的時候,心裡其實是抱持著懷疑:這樣做真的有功效嗎?
如果當時有人問我:「你是佛弟子嗎?」我會答:「當然是!」從小父母就帶我們到寺院裡求神拜佛,有關頂禮、燒香、點酥油燈……,這些我們都會做,可是確實不太懂真正的含意。甚至有時走進護法神寺院的時候都會害怕,因為護法神樣子很可怕,而且那地方又很暗,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總會說:「如果說謊話、頂嘴做壞事,護法神就會懲罰你。」所以小時候來到護法神面前,心裡其實挺怕的。
最大的加持力
後來到了印度,真正開始學佛之後,才懂了其中的含意。這不是佛的問題,是我的問題,我自己沒有按照佛的教導去做,沒有應用在平日生活當中,你自己沒有努力、沒有做的時候,你能怪誰?佛在救你的時候,你沒聽佛的話,佛叫你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但你還是做。你不太相信,因為他不是一個真的、活的,只是一個佛像,他能把我怎麼樣?其實不是的。我們任何東西都有一些加持,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最大的加持就是要懂得佛法的含意,應用在生活當中,這就是最大的加持力,而這個加持力能夠改變你。
我從西藏來到印度,到了達蘭沙拉的第三天,我第一次聽到達賴喇嘛尊者的開示,那給我很大的啟發。達賴喇嘛尊者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弟子,其中包括了很多的西方人說:「要保持原有的信仰,在這個基礎上,你可以學習、吸取不同的精華。」當時達賴喇嘛尊者說,看到佛不要馬上去拜,你先了解「該拜或不該拜」。怎麼去了解呢?也就是先了解佛說的有沒有道理?有沒有用?
尊者舉例說,就像黃金的純度,從表面是看不出來的,要怎麼斷定黃金的純度呢?就是燒、磨、切,如此才能知道黃金的純度。換句話說,你要透過一定的工序去了解佛陀,了解佛陀之後,再去拜佛陀,加持力會更大。如果是在沒有了解的狀況下拜佛或是皈依,那都是「迷信」,因為你是迷迷糊糊的拜。
這個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啟發。我是30歲的時候來到達蘭沙拉的,可以說30歲以前,我都是迷迷糊糊的在拜佛。
(系列之四)聽打:周芫竹
註:藏病三因
1.隆 —氣分(氣、風,指氣息、氣血等)
2.赤巴—熱分(熱、火,指膽汁)
3.浿根—涎分(濕、寒,指粘液等)
------善報2014夏季號 pg. 66~68
善報助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