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與佛法>
打造金鐘罩,切斷疾病內外緣
藏醫認為,導致疾病有七大主因,找到方法對治,就能達到防護養生。
教授:達哇醫生
時間:2013年5月2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一般而言,「三高」都是吃出來的。生活貧窮的地區跟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三高相對少很多,比如尼泊爾、西藏,他們吃的東西雖然簡陋,但得到文明病的人很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文明病呢?多數時候是我們吃太多且吃得不健康。正視到問題的嚴重性,愈來愈多人要回到原始自然的生活,選擇吃綠色食品,也就是有機食品。
疾病內因:貪嗔癡
藏醫找出病根的哲學道理,跟藏傳佛教的基本概念都是一樣的。找出病根後用方法去對治,讓身體達到一定的平衡,做好養生防護便可避免得病。這個基本的概念,與釋迦牟尼佛所開示的四聖諦是同樣的道理。
藏醫指出,貪、嗔、癡是引發疾病的三大病因:
貪會導致隆病,嗔會引起赤巴病,癡引發浿根病。以赤巴病來說,比如人一旦有自大的心態,就無法見容他人的批評,不是當下反駁就是心裡不舒服,此時會臉紅、身體熱,這個狀況就會引起體內火源素增生。爾偶一、兩次沒關係,但如果動不動就發脾氣,火源素增生之後,相對導致土、水源素降低,就會引起跟赤巴有關的心臟、肝、排泄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的一些問題。
而癡則會引發憂鬱等病症,這在香港很常見,病患從年輕到中年都有。憂鬱症是怎麼來的呢?簡單來說就是不懂如何排解壓力,一旦過多壓力聚集在大腦,隆(氣)就會亂。
藏醫為什麼把隆排在赤巴、浿根之前?這表示隆是非常重要的。好比某人如果本性不穩,相對也會引起嗔。因為如果你飽受壓力,是很難聽進別人的建言,縱使別人說你好,你也無法體會。感覺周圍的一切都對你不利,於是脫離人群,把自己關起來,感覺生活無趣什麼都不想做,最後導致憂鬱症。嚴重的時候,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藏醫治療疾病的方法
(第一枝幹:治療三病因的飲食療法/ 第二枝幹:治療三病因的起居療法 /第三枝幹:治療三病因的藥物療法/ 第四枝幹:治療三病因的外治法)
疾病外緣:
飲食、起居、時節、鬼怪
第二枝幹第二分枝:指出導致疾病外緣的四主因:飲食、起居、時節、鬼怪。
一、飲食:為什麼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呢?因為食物裡有不同的源素,這些源素在體內不平衡的時候,就會引起疾病,所以藏醫認為食物有好及負面的作用。比如甜食的土、水源素居多,所以偏寒性,因此甜食過量,體內的土、水源素就會增加,火源素相對降低,首先傷到的就是胃。胃一旦變寒,連帶影響氣血循環,所以身體的能量會降低、消化功能變差,相關的問題都會陸續出現。所以即使吃得再好也吸收不了,甚至無法轉換食物的精華,即使轉化了,裡面也摻雜一些不精的東西,於是轉換的血也不乾淨。其實很多毛病都是從血液衍生,特別是腫瘤、癌症。毛病剛開始的時候,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容易疏忽。因此,學會讓身體維持平衡,就是養生保健之道。
二、起居:主要是身、口、意也要平衡,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日後會專門講解。
三、時節:這跟五源素也有關係。
「時」是時間,從早到晚,一天二十四小時。在這當中,五源素也在變動,五源素變動會直接影響我們身體,比如天氣冷了,身體有毛病的人會比較敏感也不舒服。
一般來說,早上通常比較涼快,為什麼呢?因為早上的土和水源素多,一旦太陽出來,火源素增生、水源素降低,於是溫度開始升高變熱;到了傍晚,土和水的源素開始增生,與火源素達到平衡狀態,於是溫度慢慢降下來;晚上十點過後,土和水源素愈來愈多,於是又開始轉涼。所以,吃東西也要看時間,也就是早、中、晚該吃什麼,都要按照自己的自然體質。
「節」是季節,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有的地方四季明顯,有些則四季如春。不論什麼樣的季節,都會反應到人的身體,所以身體不適的時候,需要找一個適合你的地方來做調養。
四、鬼怪:講到鬼怪,東方人比較容易理解。不過西方實證科學近幾十年來,也開始對「靈魂」進行相關研究,「探索」頻道就曾經播出西方科學家用現代的儀器去尋找靈魂。
瀕死體驗:發現「天堂」
美國哈佛一位知名神經外科醫生曾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地描述了自己的瀕死體驗。他曾因病在醫院昏迷了七天,這七天中,身體毫無知覺,但是思維和自我意識仍是活躍的。在這個狀態下,他的自我意識前往了「天堂」,在蓬鬆大朵的白色和粉色雲彩上,看到了透明、發光的生物,成群結隊地飛過天空,也聽到從天上傳來歡樂的音樂。
「天堂」裡,有一名女子全程陪伴著他,他形容:當這位女子看他的時候,她臉上的表情超越了地球上的一切情感,讓他感覺人生是光明的;當他生起疑問時,答案會瞬間貫穿他的身體,而這個衝擊波彷彿由光線、色彩和愛組成,沒有使用任何語言,女子就能向他傳遞訊息。醒來之後,他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是當時美國暢銷排行榜的冠軍。另外還有一位外科醫生,曾為三百多位病人做過心臟手術,他的病人也有同樣經歷。病人說自己的靈魂出竅,可以看見醫生怎麼給他開刀。
以上例子說明什麼呢?也就是佛學裡講的,我們除了身體,還有心識(就是一般說的靈魂),有時可以超越身體的限制,體會到許多不可思議的經驗。我一些病人也有類似的感受,甚至整個家族都有同樣的靈性,能感受不同空間的物體他們有時候會害怕,身體狀況可能也會不正常,這就是藏醫講的「鬼怪」。
在西藏,特別是一些偏僻的地方,常發生「附身」事件。被附身的人,聲音、個性、行為舉止完全改變。為什麼有這樣的狀況呢?以藏醫來說,身體不適的時候,「鬼怪」就容易入侵,然後反應在被入侵者的精神上。這種情形若發生在西方,就會被當成是經神失常,因為他們沒有相關的知識,所以很難理解這種現象,而引起這種毛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氣不平,一旦氣不平,就會有很多症狀產生。
(圖為南方學派創始者强巴朗杰扎桑,1395-1475)
(圖為北方學派創始者 蘇卡娘念尼多杰,1439-1475)
▲西元15世紀初,藏醫史上出現了南北兩大學派的創始人,他們以《四 部醫典》作為總綱領,進行各自不同的研究,並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和 經驗,彙編了各派獨特的論注,並且撰寫了《四部醫典》注解本。
病從哪裡來?
第二枝幹第三分枝:這裡是講三因的六種入門。也就是說病從什麼地方進來。
第二枝幹第四分枝:主要是講三病因的位置。
第二枝幹第五分枝:三病因的路徑。
第二枝幹第六分枝:點出三病因的病發時間。
比如隆病,一般都是晚上和夜間發作,很多人晚上睡不著,就在隆太多了,所以腦子不讓你睡覺。因為隆不斷工作,以致入睡後也會不斷做夢。一般情況下,入睡後大腦也跟著休息,也是氣休息的時間,氣平下來後,我們就可以入睡。氣亂是因為精神不平衡導致,也就是情緒影響氣,氣不平就會引起情緒不平。
有時候人會突然暴怒,其實就是隆在作怪,「隆」似一匹馬,一旦靈魂控制不了,「隆」就像是匹脫了韁的野馬。所以藏醫在講三因的時候,是把隆擺在第一位,赤巴次之,再來才是浿根。因為隆把疾病引到人體作亂,嚴重時甚至會奪走你的生命。
三因的第二位是赤巴,《四部醫典》裡說一定要好好對待它。為什麼把赤巴放在第二位呢?赤巴跟火源素有關連,凡是熱性的病,都跟赤巴有關。所謂熱性病,以現代語言來講就是惡性的,它發作得快又痛,所以比較危險。
最後是浿根,浿根是土和水,為什麼放第三位呢?因為它病情發作緩慢,不特別痛,所以放在第三位。
由此可知,三因的前後順序跟我們處理問題的態度是一樣的。平時診治病情的時候,藏醫一定會平衡去對待三因。
(系列之三)聽打:陳怡靜
註:藏病三因
1.隆 —氣分(氣、風,指氣息、氣血等)
2.赤巴—熱分(熱、火,指膽汁)
3.浿根—涎分(濕、寒,指粘液等)
------善報2014春季號 pg. 76~79
善報助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