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醫藥,藏醫教你聰明吃

藏醫與佛法-註

遠離醫藥,藏醫教你聰明吃
強調依據季節調整飲食來適應環境,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

教授:達哇醫生
日期:2013年5月7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攝影:殷裕翔

藏藥記載,蔬果裡的石榴是可入藥的,它能提升胃火,同時也具有清血、補血的作用,特別是對治婦科、腎虛的問題,效果特別好。另外,提升腎功能、強腎的蔬菜還有蘆筍,所以吃完蘆筍後小便,有時候會覺得尿的味道怪怪的,其實這是正常的,但也要注意,不能攝取過量。

食療養生,以形補形
藏醫也有提到關於藥物的功效,有的藥物功效,必須經由消化後延伸出的三化味才能夠發揮。有些食物沒有味道,這是性質的問題,也與五源素有關係。有些食物則可以從它的形體來判斷功效,例如果實的形狀像心臟,那這種果實對心臟就很好,中醫稱「以形補形」,像食用腰豆和刀豆,就對腎臟有助益。再者是顏色,比如有一種植物叫三棵針(見圖),植物的莖節側生三棵小刺,像針一樣尖尖的,剝開後裡面是黃色的,所以對赤巴病有很好的療效。同理,紅色食材則能對治血液的問題。當然,食物的形狀和顏色與所能對治的問題,其相關聯性並不能一概而論,例如青椒雖然有三種不同的顏色,但吃起來的味道都是一樣的,西藏人很喜歡吃青椒,會汆燙後再炒。

一般來說,腎臟不好的人吃了馬鈴薯、地瓜、青椒、高麗菜這些比較偏寒的食物後,馬上會感覺到腰不舒服、沉沉的,就像是膝蓋一痛就能預知明天會下雨一樣。大自然與我們人體有緊密的關聯,所以最好食用當季的新鮮食材,不要挑食也不要說喜歡菜心就天天吃菜心,要知道同樣的東西天天吃是不行的,必須多種蔬果交替食用,烹飪時也要記得煮熟。

螢幕擷取畫面 2020 09 11 143703

17 78 80藏醫02秋2017

▲三棵針莖節側生三棵小刺,像針一樣尖尖的,剝開後裡面是黃色的,所以對赤巴病有很好的療效。

沒熟成的水果,別急著吃
西藏牧區的牧民長期住在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所以很喜歡喝糌粑湯。因植物不耐寒冷,難以生長,所以他們很少吃蔬菜,都是仰賴肉食,他們會在糌粑裡放一點牛肉,後來牧民們逐漸學會吃菜,大部分都是吃蘿蔔或馬鈴薯。有個笑話說「拉薩人永遠不會餓死。」怎麼說呢?因為拉薩人連路邊草都吃!意思是說拉薩人會食用不同的野生葉菜,例如車前草、蒲公英等,都會選在春季剛長出嫩葉的時候食用,所以才說拉薩人不會餓死。


以前西方醫學對疾病並沒有所謂飲食上的禁忌,他們不認為飲食與疾病有關連,所以當他們聽到藏醫或中醫的說法,會覺得很奇特,但其實東方人都有這樣的概念,中醫早有記載。因為源自不同的體系,所以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有關食用水果,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尚未熟成的水果,必須要讓它熟成後再食用,否則會刺激培根。我平時喜歡做一些小試驗,買些不同的水果放著,看看這些水果會怎麼樣。想不到的是,有些水果放了兩個月竟然都不軟爛,看起來還是那麼新鮮,如果把這些水果吃下肚,會不會也變成像這樣?我意識到這不正常,都是因為使用了一些化學物質,才能讓它們在該爛的時候不爛。

讓身體產生自然抗體


為了增進抵抗力、預防疾病,我們有時候會去調整飲食。西醫有預防疾病的疫苗,我曾經問醫務人員:「為什麼要施打預防B肝疫苗?疫苗裡的成分是什麼呢?」得到的答案是:這個疫苗的製程是:先將病毒取出,再將病毒殺死,保留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做成疫苗,然後施打進人體,等到真正病菌來襲時,身體就會產生抗體。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正不正確或好不好,沒有任何根據不能亂說,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印度、西藏的生活和台灣、香港不同,他們直接曝露於自然環境中,特別是印度比較貧困的地區,髒亂程度一般是難以想像的。小孩在污水泥濘中玩鬧,周圍都是蚊子,奇怪的是,蚊子也不叮咬他們。在菩提迦耶,印度人從來不感冒,沒看過他們戴口罩,只有我們這些從外地來的戴著口罩,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感冒了,他們卻一點兒事也沒有。而且就算是跟我們接觸,例如推銷東西,他們也不會被傳染。這令我聯想到:也許因為長期接觸大自然,他們已經跟這些細菌成了好朋友,像有一些移民到印度的西藏人,到了國外檢查身體,即使發現腸胃裡有某些細菌,但健康狀況基本上還是良好的。


當我們換了一個新環境,飲食和生活都和之前不同時,就會開始出現問題。我在加拿大待過一年,每個人家中四季都有冷暖氣使用,從家裡走幾步路出去就是車庫,車子裡有空調,再走幾步路就到辦公室,又是有空調,所以都是在空調之中生活著,感覺西方人和大自然的接觸太少了。當時我是去學英文,自己租了間房,那裡的冬天很冷,大家都會開暖氣,但我卻把暖氣關了,窗戶全部打開,想讓空氣流通。別人問我:「你這樣不冷嗎?」我說沒關係,被子蓋厚一點就好了,結果隔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覺得鼻腔很乾,接著就流鼻血了。當下我想:才第一天就這樣,如果待個一年,血差不多就流光了吧,這真是太不正常了。在達蘭沙拉,我們房間裡都沒有空調,也很少需要用到電風扇,都是開窗讓空氣流通。住處周圍全部都是不同種類的樹木,釋放著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特別是當陽光照射的時候,光合作用使樹木釋放出我們需要的氧氣。如果把窗關了,那麼吐出的二氧化碳就只在密閉的空間裡重複地循環,空氣品質會大幅度的降低。以上的那些經驗讓我意識到,因為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太少,所以去到像印度這樣的地方,我們才那麼容易感冒,然後一喝生水馬上拉肚子。看看當地的印度和西藏人,他們吃完東西之後直接將生水喝下肚,什麼事也沒有,我覺得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所以有抗體,疫苗也是如此,我不知道這樣的分析對不對,但是我是這麼覺得。


接觸大自然真的很重要,但如果空氣充斥著毒素,連出門都得隨身攜帶礦泉水和氧氣瓶,那倒不如躲在室內。所以要想接觸清淨的大自然,首先就必須好好守護這片自然環境。

飲食地雷,千萬別踩
關於烘乾的食品,一般中午吃沒關係,但最好不要在晚上吃。譬如超市販售的各種肉乾,包括牛肉乾、豬肉乾等等,它們本來是很大塊,因為煙燻、烘乾的過程,使得肉片水分流失、體積大幅縮小。如果我們邊吃邊喝水,肉乾就會在胃裡再度膨脹,這和乾燥的紅棗沖泡開後膨脹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會變得更難消化。所以晚上不能吃肉乾,平時也不能吃太多這類烘乾的食品,這些都會引起培根病。此外,不要飲用過多的羊奶、涼水、涼茶,這點培根人要特別注意,但值得一提的是,羊奶對治療肺氣腫的效果很好,不光是藏醫,西方醫學也做過相關的研究和論述。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在食物還未完全消化前再度進食,香港人普遍有這個習慣。第一次到香港時,我聽到飲茶,以為就是喝茶,進了餐廳大家卻點了很多東西!這不是「飲」茶啊!我仍然堅持我的原則不吃,也還好可以外帶,不然就太浪費了。「飲茶」算是香港很不好的一個習慣,早上有茶,下午也有茶,一天算下來要吃五頓。

培根患者的症狀


培根患者的症狀有哪裡呢?譬如尿的顏色會偏淡,就像水一樣,起泡也偏白、細,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眼皮和腿部會腫脹。我們要分清楚,我們常說的「水腫」,其實應指體內某臟器有問題,例如肝臟或腎臟有很大的問題時才有可能水腫,這時候不光是腿腫,腹部也會腫脹隆起。很多人會把身體些微的腫脹誤認為水腫,其實這是培根病引起的,即腎臟功能不良,例如患有高血壓的病人,需長期服用降血壓的藥物,吃藥的副作用可能傷及腎臟,造成腫脹。此外,晚上9點之後喝水,第二天肢體也會出現腫脹,這些都是培根病的症狀。


培根病也會讓人感覺身體沉重、臉部浮腫、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容易頭暈昏沉。雖然赤巴和隆病人也會感覺頭暈昏沉,但培根患者在陰天清晨症狀會更為明顯。培根病患者也會覺得行動緩慢不靈活,全身的皮膚發癢。皮膚的問題和隆、赤巴、培根皆有關係,本就患有皮膚病的話,更覺得痕癢難耐。隆病只有在晚上才覺得癢,入睡後會更癢,但白天沒有這些症狀。所以要想對症下藥,就必須考慮到隆的因素。培根病則是在早上覺得比較癢,但也不光是早上,遇冬季寒冷、陰雨或天候不佳時,皮膚痕癢發作,會變得比較敏感。赤巴是天氣炎熱、出汗的時候開始搔癢,痕癢的位置大部分集中在出汗的部位。


培根病患者總是覺得小腿痠痛。我們的血管從上到下會越來越細,特別在冷氣房工作七、八個小時,會因循環不佳而導致肌肉僵硬、酸痛。遇到這樣的狀況時,可以稍稍按摩舒緩腿部,讓血液流通,也可以試試泡腳,在腳盆中放入適量的鹽,邊泡邊按摩小腿,等到腳部溫熱後,身體就會跟著暖和起來。寒冷的時候也能喝熱湯,熱湯下肚會先暖胃,然後從腳底暖到全身,身體就會覺得溫暖舒服。


一般我們以為流鼻涕就是感冒了,但其實不然,因為培根型體質的人,一受涼就容易流鼻涕,所以不用馬上吃感冒藥。當出現喉嚨痛等感冒症狀,特別是身體發冷的時候,其實不必太早服用西藥,可以先吃一些中藥或是喝一點薑湯,幫助排散出體內的熱氣,之後再吃西藥,這樣效果比較好。如果太早服用西藥,可能會使熱氣被壓積在體內,特別在肺部形成肺火,本來這個感冒大概五到十天就可痊癒,因為熱氣散不出來,可能拖上兩、三個月。我並不是說西藥不好,西藥也很好,但要抓對服用的時間點。


藏醫裡所謂感冒前症狀包括顫抖、發冷、關節疼痛等等,這些都表示「快要發燒,但還沒燒起來」,為什麼?因為培根把它壓下來了,發熱與赤巴有關係,所以,要用一些湯藥做導引,將我們體內的熱氣順利排出,一旦熱氣排出,感冒症狀就會變得比較明顯,感冒藥大部分是屬寒性的,此時再對症下藥,就會更快痊癒。

(系列十九) 聽打:臧珞琳 潤稿:方裔如


註:藏病三因
1.隆 —氣分(氣、風,指氣息、氣血等)
2.赤巴—熱分(熱、火,指膽汁)
3.培根—涎分(濕、寒,指粘液等)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