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覺知生活? 還是習慣生活?

<妙融塗鴉牆>

妙融師專欄 冬1

 

是覺知生活?還是習慣生活?

 

  在朋友的車上,請朋友順道載我去機場。我們一路上聊著天,朝著前往機場的方向行進。只是就在一個轉­彎口,朋友自然的轉了方向,也就在這轉彎的動作發生的同時,朋友驚覺的說:我平時都在這裡轉彎回家。原來,朋友一時忘了這一趟的目標是去機場,而順著平時每日的習慣,開到了回家的路線上。

習慣佔了多少百分比?

  在重新調整好前往機場的路線後,我們又開始聊起來,朋友問:你看我是用習慣在開車,還是用覺知在開車?很明顯的,我回答是用習慣在開車。朋友又問:你覺得在開車時,覺知和習慣各佔多少百分比?我毫不思維的說:覺知百分之二十,習慣百分之八十。

  當我講出了這樣的結論時,雖然沒有真實的數據資料與實驗評估,僅是憑著感覺與想像隨口而出,但是卻也讓我自己被自己說出的話震到了一下。因為這似乎是警示提醒了自己。

是的,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多數用習慣在生活,很少是用覺知在生活。

養成習慣的自然反應……

  開車,其實是很複雜的一連串整合身體與大腦的行為。但是當熟練之後,即便開車在路上,要面對各種變化的車流路況與速度,熟練的人甚至不感覺到需要專心地用腦費神,一切似乎都是反射的本能,可以不假思索的讓身體做出必須的動作。

  然而不只是開車,我們每天的行住坐臥,吃喝拉撒,應對進退,甚至思考模式,行為言語,漸漸地,每一個人都會形成一套自己的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都有如開車一樣,不論在技術上有多複雜,我們最終都能夠因為長時間的重複熟練,而讓一切成為自然的反應。

越是熟悉,越難有覺知?

  我坐在候機室裡,腦海中浮現出了許多自己的生活片段,尤其是在面對著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熟悉的境況時,因為回想而看到,越是熟悉就越難有覺知,或者說,越是熟悉就越愚痴。因為很多時候,都只是熟練之後的反應,而不是當下清明的回應。

  話說回來,一個好的提問,有時比一個好的答案來得更有力量。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引伸出了我不少的感悟。從這事件之後,我開始時不時問問自己,也是提醒自己,我是用習慣在做、在說、在想、在應對、在行為?還是用覺知在做、在說、在想、在應對、在行為?最重要的是,我們都可以時不時的問問自己,我是用習慣在生活?還是用覺知在生活?

文/釋妙融

------善報2017冬季號 pg. 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