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傑異想剪貼簿>
說話要精準
翻譯,有時會讓人感到飢餓。
主要是當講者講到讓聽者超想聽,聽者聽到讓講者超想講,然後剛好雙 方都在用餐的時候,基本上我就只能當作是減肥日了。其實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就怪自己想太多,總是怕聽者聽不太懂講者的中文(現在愈來愈多的堪布、喇嘛多少會點國語,喜歡直接用中文開示)。
有限的中文,無限的好處?
然而,最近我有個體悟,這種有限的、不太順暢、也不太準確的國語,卻有可能帶來無限的好處:
一、因為聽不太懂,聽者得很專心聽,比較不容易散亂。
二、因為用詞有限,對話當中少了很多艱澀的專有名詞,都是大白話,而且會舉很多例子。
三、這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我可以好好用餐(開玩笑的)。
四、時下佛教用語氾濫,很多人自以為看過、聽過甚至自己也說過(口頭禪),就以為自己懂得。然而用字簡單的有限國語,比較不容易讓聽者 產生這樣的誤解。
五、當語言文字的溝通不順暢的時候,雙方就被逼得用上其他的感官,例如手勢、眼神,或者語調的變化。
大白話說正念和覺知......
前幾天在餐廳,一位壓力頗大的年輕創業家,向來自香港創古中心的堪布達華請益。我在一旁負責「吃東西」,和靜靜的聽他們的對話。堪布的國語有限,談到管理公司、管理人生的一個要點,他轉頭向我求助,用藏語說:「正念和覺知要怎麼說?」
我當時猶豫了一下,不是不知道怎麼翻譯成中文,而是,年輕人對於佛教一無所知,然後這兩個名詞也已經被用到爛掉,我擔心這樣翻譯出來會有什麼好處。所以,我用藏語跟堪布說:「我想這兩個專有名詞不用翻譯,您要不要自己用白話,或舉一些例子說明一下?」然後我繼續用餐。
我的拒絕,造成了一陣「留白」, 有一點尷尬,他們卡了大約一分鐘。結果卻是異常的好,堪布被逼得用大白話,甚至用上桌上的鹽罐、胡椒罐,還有茶杯,餐盤做比喻(詳細就不多說了)。總之很生動、很精彩,完全沒用上「正念覺知」的用詞,但準確表達出了它的含義。而那位年輕人,似乎也若有所悟。
這是我最後想說的第六個好處,就是這種類似「故障的國語」,可能反倒是一種精準的語言。這需要一點解釋。
讓生命重新啟動的語言
我們每天都在經驗生活,經驗這個世界,面對家庭、公司和各種事物。然而,我們的感知是有限度的,目的是把這複雜的世界,化約成足以讓我們的計畫、行動奏效,簡單來說,就是化約到足以應付生活就好。因此事實上,我們感知到的是「有用的事物」,並非「事物本身」,例如我們覺知到的汽車,並不是多種零件或多種管線的集合,而是一個「能夠載我們到想去的地方的一個東西」。逐漸地──我們以為這就是世界的真實樣貌,直到有一天故障發生。
車子拋錨,手機死機,網路斷線,或者聽到一段不太理解的中文,這些生命中的不順暢,就是對於我們的一記棒喝。「車子故障的時候,我們對車子複雜性的無能為力馬上展露無遺,這會帶來實際的後果(無法去我們想去的地方),以及心理上的後果:平靜的心隨著車子的功能一起消失無蹤。」[1]這時我們的執著、自我被迫故障,因此得重新reset。
佛教精準的用詞,目的就是準確的擊中我們的煩惱和執著的要害。堪布當天的語言,讓年輕人的慣性認知故障,因此人生得以重新啟動。或許可以說:佛教的語言,就是讓我們不假思索的舊習性故障,因此生命有機會重新啟動的語言。
------善報2019冬季號 pg. 70~71
善報助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