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傑異想剪貼簿>
佛弟子的第一個功課
當代漢藏佛學院一年級要結業了,慶喜法師傳簡訊來,希望我為同學們講幾句話。這時才想起自己還是校長的身分,實在很不好意思。
不能忘記的學生身分
撇開各種頭銜、身分,回到最基本的思維:身為佛教徒,始終不該忘記的一個身分,就是學生。藏文佛典裡有許多形容弟子、學生的用詞,其中一個我很喜歡,叫做「調服眾」,古譯是「所化」,意思是被教化者。
很多初學佛法的人喜歡問說:「我第一個功課該做什麼?是四加行嗎?還是該讀什麼經典呢?」接觸更多後,會發現各個教派、不同的上師在解釋觀想、儀軌和念誦上都有差異,結果反而愈來愈頭痛,最後都迷失在要持誦多少遍什麼咒語,或者磕了多少個大頭等等的相互比較之中。
第一個功課就是知苦
我們似乎都忘記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佛陀給予弟子的第一個功課是什麼?
佛陀給予弟子的第一個功課就是──「知苦」,這是佛陀初轉法輪宣說四聖諦──苦、集、滅、道中的第一個。佛陀開示佛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一開始他沒有要我們數息,也沒有要弟子觀想本尊,或者持誦什麼咒語,他甚至沒有說要消除痛苦,只是提醒我們要「覺知痛苦」。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理學教授貝賽爾醫師也強調正念覺察的重要性,他說:「想要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首先要知道自己感覺到什麼。如果我們對內在與外在環境持續的變動都能有所覺察,就能動員自己的力量來加以控制。」❶唯有當我們願意看清、面對「苦」,「苦」才有可能被調服,這時佛法也才能起作用。否則很多人修行、禪修、學經學論、依止上師多年,很可能都只是在逃避痛苦,尋求一種心靈的慰藉而已。如果只是為了暫時迴避痛苦,其實不用佛法,一點嗜好,一點運動,或者參加一些社團甚至滑臉書就可以了。
這就是身為佛弟子的一種態度
知苦是一種態度,是積極面對生命的態度,是身為佛教徒、調服眾、學生的第一個功課。這很不容易做到,卻是整個修行旅程的重要起點和基石。
「萬物皆有裂縫, 方能讓光透進。」加拿大音樂人李歐納柯恩在〈Anthem〉頌歌的歌詞中這樣寫道。身為一位佛教徒,應該要具備正念的覺察,積極面對生命中各種脆弱、無常和痛苦的裂縫。不僅如此,我們也應該深入聞思佛法,具備了悟無我、空性、無生的智慧,才有可能究竟超越痛苦,就像佛陀說的:「知苦無生是名苦聖諦。」❷
文: 堪布羅卓丹傑
---
❶《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P.106
❷《思益梵天所問經》卷1〈4 解諸法品(一~二)〉:「聖諦者,知苦無生是名苦聖諦;知集無和合是名集聖諦;於畢竟滅法中,知無生無滅是名滅聖諦;於一切法平等,以不二法得道是名道聖諦。」(CBETA,T15, no. 586, p. 39a3-4)
------善報2017冬季號 pg.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