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179 ▍佛陀的兩隻眼睛

20240829tamu 179

佛陀的兩隻眼睛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尼泊爾是個奇特的地方,來過的人都說還想再來一次。隨處可見的白色佛塔,呼應天地風水火的概念,大型佛塔的四方,都畫著佛陀的兩隻眼睛,平行平等地形成了一個整體。

尼泊爾人認為,佛陀的兩隻眼睛代表智慧和慈悲。智慧和慈悲是同一個概念,還是不同呢?

人心其實由認知和情感兩個部分組成,智慧屬於認知範疇,慈悲屬於情感範疇,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智慧和慈悲或情感是不同的兩碼事。這時候我們自然會問,應該依靠智慧還是慈悲行事呢?

假設一個情況,如果看到遇到麻煩的人,該不該去幫他?

智慧告訴我們,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因果,所以在他身上發生的每件事,都是過去所造的因,所以我們不該去干預。但只通過單純的理智,我們往往會做出「不近人情」的行為,幸好我們的心還有另外一面──情感反應。

情感反應跟反射反應一樣,不需要加以思考,它可以經過長期的訓練,培養出慈悲心,而這個慈悲心,使我們把別人的過錯放一邊,先去幫助他。

通過純粹的認知過程,沒有辦法認識到情感或慈悲心的重要性,通過純粹的情感過程,又沒有辦法感覺到認知過程或智慧的必要性。這兩領域雖然是人心的兩個方面,但又相對獨立。智慧無法替代慈悲,同樣慈悲心也無法替代智慧。

我們認識到沒有慈悲心的智慧,可能發展成自私和絕情,同樣,沒有智慧的慈悲心,有時候也是危險的。智慧和慈悲,到底哪個更重要?

尼泊爾的佛教已經回答得很清楚,兩個都一樣重要!

但在古代的南亞,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智慧和慈悲同等重要。因為社會經濟等因素,不同的宗教各有偏愛,各自選擇他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