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176 ▍喜歡傳說,不喜歡歷史

20240808tamu 176

不愛歷史,只愛傳說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千萬不要低估學習歷史的人!」這是我在書商的廣告詞中,經常見到的一句話。見到這句話我心裡也很高興,因為我現在也算是一個喜歡學習歷史的人吧。

「歷史使人智慧!」這又是另外一句吹捧看歷史書的話。但學習歷史會成為什麼樣的智者?這與他在歷史書上看到什麼樣的內容,其實是有直接關係。

通史類的歷史書,一般記載政權更迭、戰爭和人類的各種災難為主,所以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通史,可以說是一部痛苦史。人類幸運和幸福的事情本來也不多,在通史或政治史上記載的更少。

經常閱讀人類痛苦史,大概有兩種結局:

一種是對人類痛苦更不敏感,對他們來講,在戰爭或災難中死去的人,只是一個數字而已,而其中的少數會變成為「成大事情」而不在乎普通人痛苦的「英雄」。我相信他們可能是很「厲害的人」,但絕不可能是善良的人。

另外一種是每次讀痛苦史就會痛苦一次。這樣的人應該是多數,而且估計這類人,本身是不願意去讀歷史書的。如今的新聞,多數報導出來的都是災難或不幸,所以不願意看新聞的人愈來愈多。畢竟誰想主動尋找痛苦?

既然閱讀真實歷史只會給多數人增加痛苦,那麼為什麼要去讀它?更不好理解的是,為什麼還有一些人和民族,鼓勵、甚至強迫周遭人去讀歷史?

記住過去的一些事情,並不是說沒有好處,而對過去發生的事情,選擇性地進行文學加工,可以起到正面的效果,對南亞人,尤其是尼泊爾人來說,這種方法就是創造傳說。

傳說不必像歷史那樣全面,傳說,只留下自己希望留下的部分。傳說不一定要連續性,也不要求非常客觀和真實。 可以在其中直接加進自己或民族的價值觀導向。傳說可以是選擇性的,所以不符合自己信仰的因果的內容,則可以忽略掉。

有人會說,傳說是傳說,它無法替代歷史。是的,傳說不可能替代歷史。傳說和歷史是兩個不同的事物,而不同的人和民族,在兩者中,表達出了自己的選擇與傾向。

從不同的國度和民族的情況來看,歷史也無法替代傳說。即使在歷史記載很全面、很詳細的民族和國度裡,也出現過並存在著大量的傳說。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真實的歷史是統治者用來加強自己的統治或激發人民的某種情緒的工具,傳說則是人們的集體精神創造的帶有價值觀導向的「歷史」。

圖片說明:傳說尼泊爾一千多年前的Narendra Dev國王請來紅觀音挽救了久旱的加德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