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音樂、美食大不同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音樂和美食都是屬於享受的內容。尤其是食物,不管美不美,還是生活必須品,不進食,人就活不了;音樂不一樣,一個人一輩子沒有聽到或不聽音樂,照樣可以活。
音樂和美食影響著人類的兩種感官,美好的音樂和美好的食物,都會給人帶來快樂,這是二者的共同點。但在古代南亞文明中,這兩者的發展程度非常不同。
古代南亞的音樂理論很發達,表達方式十分豐富。這裡有完整的古典音樂系統,除此以外,各地還有多種民間音樂。
在南亞,即使是普通人,對音樂的興趣也很大。侵入或移民到南亞的一些民族,本來把音樂看成禁止的東西,後來也開始接受音樂,並且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個節日,音樂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各種宗教寺廟,無論大小都有自己的樂隊,每天早晚都在演奏音樂和唱聖歌。每年在不同的地方舉行各類大型音樂會。
在南亞,從古代就有不少人和家族以音樂為職業。過去還分為很多小國的時候,每個小國的王宮裡會有自己的音樂家,他們自古以來的社會地位都很高。目前雖然情況完全變了,但音樂家、歌唱家一樣很受尊敬。
相對而言,古代南亞人對飲食的興趣不高,現在依舊如此。即使天天吃著一樣的東西,他們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南亞食材其實也相當豐富,但因為他們對食物的要求不高,所以沒有積極「開發」更多的食材、研究烹飪技術。現在北印度雖然也有幾道拿得出場的菜,但那些菜,都是外族人帶到印度的,並不是當地自己發展而起的。現在南亞,尤其是印度北部,在烹飪方面,有著其他文明的明顯的烙印。
南亞人對烹飪、美食不太感興趣的另一個表現是,整個南亞社會上,沒有一個可譬美音樂家的出名大廚師。
古代南亞文明這樣獨特的現象,究其背後原因,我認為還是他們的人生態度。
食物是人的生理需求,人有發達的味覺,能夠很好地判斷美味,但美味的感覺只有食物在嘴裡的時候才有,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因此美食只能成為短暫的享受,很難成為修行的一種方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尋求或創造修行方式的南亞人,並沒有成功地把味覺變成修行方式,南亞許多地方飯後嚼盤安或檳榔等香料,也許是他們把味覺變成修行的一種嘗試吧。
但是音樂不同,人們會很自然地被音樂所吸引。更重要的是欣賞音樂需要時間,音樂可以編輯得很長。這樣音樂的創作、演奏、演唱或欣賞都可以成為修行,音樂給人留下的影響也比較持久。音樂的這些特點,使它很容易成為修行的一種方式。在南亞把音樂當成修行的人也確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