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132 ▍那天釋迦牟尼到底悟到了什麼?

20230824tamu 132

那天釋迦牟尼到底悟到了什麼?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釋迦牟尼出生的時候是一位王子,在家名叫悉達多,二十九歲出家,經過六年的苦修,三十五歲悟道成佛。這是大家公認的。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過程,在佛教非常關鍵。那麼悟道成佛的那天,釋迦牟尼到底悟到了什麼?

一般佛教文學中提到,釋迦牟尼那天悟道的時候……豁然悟透一切事物緣起無我之理,「所作之辦,不更受有(生死之身)」,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一些學者寫到,釋迦牟尼成道時「沒有了無知,出現了智慧;沒有了黑暗,出現了光明」,「認識到業報和生死輪迴,同時悟到了痛苦的原因,和消滅痛苦的方法,把自己從生死輪迴解脫出來。」

其他學者寫的更形象,更詳細,好像他們親自採訪過釋迦牟尼一樣!但是他們寫的都是釋迦牟尼的感受的描述,並沒有提到釋迦牟尼到底悟到什麼?多麼希望他們「採訪」釋迦牟尼的時候,直接問到這個問題,這樣我就不需要閱讀很多資料,從幾個方面分析得出我的結論。

悉達多在王宮裡接受過當時的各種學問。當時在北印度恆河流域流行的還是以《吠陀經》思想為主,悉達多接受的,也應該是這種思想的教育。悉達多在王宮的時候,在思考過程中,心裡已經形成以人的痛苦為出發點的許多思想。

原始佛教的教義中,與《吠陀經》思想最根本的不同點就是無神論。從這點分析下去,可以想到有神或無神,應該是讓悉達多王子困惑的主要問題。

釋迦牟尼以人的痛苦做為出發點的思想基礎是無神論,在他的思想中,因果關係是絕對的。當時的《吠陀經》思想雖然是從朝拜天神出發,哲學方面也承認因果關係,但他們的因果關係是不絕對的,因為《吠陀經》的思想基本上都是有神論,神可以干預因果關係。

悉達多王子出家學習修行時的幾位師父,也都是與《吠陀經》思想有關的人士,他們不可能提出無神論。悉達多雖然從他們的教義豐富了自己的學問和思想,但對他們的根本教義,還是不滿。後來他單獨行動,打坐集中地思考到底有沒有神這個問題。

釋迦牟尼快成道前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很有名,期中提到有魔鬼干擾或誘惑或威脅等,這種心態,無疑是一種拿不定主意的坐立不安。只有「是」還是「不是」,「有」還是「沒有」這類的問題到極點後,才導致這種心態,「是什麼」或「是怎樣?」之類的問題不會導致。

這樣我們有把握地認為,那天晚上經過長時間的思想衝擊,悉達多悟到的就是世界上確定沒有神!有神還是沒有神的問題,從他的心底得以解決,幾十年的疑惑徹底消失,成為不再疑惑的佛陀(覺醒者)。

釋迦牟尼當天晚上悟到的內容,現在佛教徒都已經知道,但為什麼所有的佛教徒沒有成佛呢?那是因為佛教徒雖然被動地知道無神論,但還沒有認識到有神、無神論對人生的意義深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