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101 ▍火和水的和平共處

20230119tamu 101

火水也能和平共處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在《吠陀經》裡,火神和水神是自然界的兩位大神,他們在《吠陀經》裡的地位相等,對人類的貢獻也差不多,所以人們也同等對待他們。

後來,因為信仰《吠陀經》的人們認為,火神是眾神之口,火供的特定物品可以供養眾神,所以對他們而言,火(不是火神)顯得尤其重要。相對水而言,沒有這種功能,所以水在宗教儀式中,顯得沒有火那麼重要。

因為與《吠陀經》有關的宗教儀式,都離不開火和火供,於是火逐漸成為《吠陀經》宗教、《吠陀經》儀式的代名詞。本篇文章標題中用的「火」字,也是這個意思。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在南亞許多地方,火供儀式很盛行。佛陀在巴利文的佛經中,多處對《吠陀經》火供儀式,提出了批判意見。他反對《吠陀經》中的火供儀式,但他並沒有提出用水的儀式。他提出了放棄一切外在的宗教儀式,提倡內心的修行,離苦得樂。

當時,釋迦牟尼佛和其他宗教領袖的言論,重創了《吠陀經》的火供,但《吠陀經》和火供儀式,並沒有因此完全消滅。

火供儀式後來在南亞多地,慢慢走向淍零,過去火供儀式特別旺盛的地方,後來基本都不搞火供了,這標示著《吠陀經》時代的結束。

接下來的時代裡,替代火供的宗教儀式是禮拜神像。

《吠陀經》文化和火供儀式盛行一時的時候,也曾傳到加德滿都山谷,雖然火供儀式沒有成為當地的主流宗教儀式,但中世紀的一些國王,還是很喜歡火供儀式。他們在重大宗教活動時,會舉行不同規模的火供儀式。也因此,在信仰《吠陀經》的祭司宣導下,火供儀式以某種形式,在加德滿都山谷保存下來。

在加德滿都主流宗教儀式中,最重要的是水。

宗教儀式中使用水,並給水以最高的地位的,是包括佛教在內的各教派的密宗師。他們發現,不需要通過火之口吃東西的密宗神,最適合存在於水中。每次做宗教儀式時,他們會把要禮拜的神,邀請到銅鈸裡的淨水中,把銅缽裡的水,當作那位神的精神存在來崇拜。水可以說是密宗師主持儀式的代名詞。

火和水的和平共處,是加德滿都宗教儀式的基本情況。

加德滿都原住民尼瓦爾人的兩類祭司(婆羅門和密宗師),都會根據需要主持火供和水拜兩種宗教儀式。一般來講,當地百姓把水拜的儀式看得比較親切,而把火供看得更奇特、嚴格和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