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90 ▍德賽節的大麥“花”

20221109tamu 90

大麥花的啟示,好日子不虛度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有個朋友給我轉發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內容是:尼泊爾多數印度教徒、佛教徒的最大節日德賽節,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喜馬拉雅山區本土文化的影響。作者的主要論點是,過德賽節日的尼泊爾家家戶戶都種的大麥花( 大麥種子的嫩芽),是喜馬拉雅山區本土產物。

我覺得這個觀點很獨特,想到印度北部的多數印度教教徒,雖然也過德賽節,但他們只過一天,不像尼泊爾這麼熱鬧。

德賽節過得熱鬧的孟加拉邦那邊,也沒有聽說使用大麥花一事。於是我開始查閱一些資料,想證明此觀點的真實性。

先說大麥這個植物吧。

大麥是在高山區也能夠生長的一種植物,也就是它並不是只能在高山區生長。考古學家證實,人類一萬年前就種植了大麥,一般認為是先在近東地區種植。

六、七千年前,古代南亞人開始種植大麥,在吠陀經中也有大麥的記載。古代南亞人把大麥看成是非常神聖的糧食,是在火供等宗教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東西。

梵文中,大麥的同義詞有好幾個,其中亞瓦(Yava)用得最多。目前尼泊爾語和印地語等多種現代語言,它們使用的大麥的單詞鄒(Jau),都來自梵文的亞瓦。在德賽節期間,尼泊爾人在家中種植的「大麥花」叫做澤瑪拉(Jamara),這個單詞也來自梵文的亞瓦姆庫拉(Yavamkura),即大麥的芽。

以上至少可以否定,德賽節期間大麥的使用,沒有南亞《吠陀經》宗教背景的觀點。

眾所周知,喜馬拉雅周圍的高山區大量生產大麥,大麥是高山區多種民族(藏族在內)的主要食品,所以高山區民族的宗教儀式中,也使用大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然也不排除或否定高山區本土文化對尼泊爾德賽節的影響。

雖然那篇文章的論點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贊成作者撰寫這篇文章的意義。

德賽節最初是古代南亞女神教和毗濕奴教的節日,經過尼泊爾沙哈國王時代王室和政府的大力推廣,尼泊爾大多數人開始接受這個節日,並用自己的方式過節。但現在仍然有一些生活在高山區的民族,他們對德賽節毫無感覺。

每年德賽節期間,尼泊爾全國放假五天,我問高山區一些民族的人怎麼過德塞節假期?他們回答:「發呆中度過」!他們之所以有這種反應,是因為他們在德賽節中找不到任何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在提示,德賽節中不可缺少的大麥花是受高山區文化的影響,高山區的民族若能從德賽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分,這樣或許會對德塞節更有凝聚力。

圖說:德賽節的重要標誌之一大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