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83 ▍哪一朵蓮花

20220915tamu 83

蓮花人人愛,叫法百百種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古代南亞和周圍地區使用的梵語,從詞彙學來講,是一種很有意思的語言。

為什麼呢?因為除了借用更古老的幾種語言的單詞,其他絕大多數詞彙,是從固有、為數不多的詞根創造出來的。創造新詞彙的,多數為大學者和詩人,只要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同義詞會特別多,其餘的就不一定了。

創造新詞彙需要符合梵語的語法和語言特點,而且新詞彙必須「好聽」,這項創造梵文新詞彙的過程,目前仍在進行著。

自古以來,蓮花是古代南亞詩人和哲學家都喜歡的植物,這樣物體的同義詞,肯定特別多,梵文中的蓮花,可以列出來的同義詞約有一百個。這一百個同義詞,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來描述蓮花。

如果仔細分析研究這些詞彙,我們會發現,它們的字面意思有「從水裡面長出來的(花)」、「可稱為地球的首飾環的(花)」、「從泥中長出來的(花)」、「有香味的(花)」、「有一百花瓣的(花)」、「有一千花瓣的(花)」、「開花在泥上面的(花)」等等。

雖然梵文裡面沒有與中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相當的名句,但古代南亞人喜歡蓮花的原因,也是因為它的這種特徵。

蓮花的特徵,使得它在佛教和南亞其他宗教中,擁有了重要的地位。按這個道理,佛教梵文經文和文學中,蓮花的意義應該是「從泥中長出來的花」或「開花在泥上面的花」的詞彙,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

在佛經和佛經文學中,為蓮花使用的有兩個名詞,即Padma和 Pundarika。前者的字面意思可以說是「可以走的」,後者的字面意思是「帶有記號的」,兩者都跟佛教追求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毫無相關。

為解釋這不符理想的現象,我特意查閱了一些文獻資料,但從梵文的造詞規律來理解,無法解釋這點。後來從梵文的詞彙史得到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有學者研究佛陀在世和記載佛經的梵文得出結論,那時候指「水上開花的美麗的花朵」的名詞只有五個,其中Padma和 Pundarika是指蓮花,其他三個名詞是指荷花。

原來蓮花的一百多個同義詞中,竟有九十多個是在佛陀時代以後的學者和詩人們創造出來的。沒有意指「從泥中長出來的花」或「開花在泥上面的花」詞彙的年代,只好用當時的蓮花名詞來代替,雖然在名詞中沒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含義,但蓮花自以古來都有這個特徵。

嚴格地講Padma和 Pundarika也是有區別的,前者指粉紅色蓮花,而後者指白色蓮花。

圖說:Padma,南亞最早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