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81 ▍小國的風格

20220901tamu 81

慢慢來,造就七處世界文化遺產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現代的尼泊爾是個小國,在古代,尼泊爾更小。

古代的尼泊爾,指的是加德滿都山谷和周圍。在古代尼泊爾的範圍內,也就是在半徑三十公里的範圍裡,目前竟然有七處世界文化遺產,這樣的一個小國,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從工程量來算的話,七處世界文化遺產的工程量加起來,可能沒有其他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小部分那麼多,但是文化古跡的價值,不能單從它的工程量來評估。就像一座山的文化價值,不能單從它的高度來評估一樣。

中國內地的五嶽或其他名山,從它們的高度來看,還不到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的一半高度,但這一點並不減低它們的文化價值,因為像泰山這樣的山,不是因為一個山峰才出名。實際上,泰山是幾十座山組成的山群,那裡每座山、每個山峰,都有自己的名字,反而沒有真正叫做泰山的一座山或一個山峰,中國其他名山的情況,大概都是如此。

尼泊爾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情況,有點像中國的五嶽和其他名山。只不過中國的五嶽名山是大自然的傑作,而尼泊爾的文化遺產是人創造的。

尼泊爾的每處文化遺產,都不是單個大型建築,而是許多小型建築組成的建築群。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小型建築,也不是一時一次性地修建完成的。尼泊爾每處文化遺產的不同建築,是跨越幾百年的時間,由不同的統治者或其他富貴人士慢慢建成的。

幾百年後,那些本來不相干的一座座建築,變成了一個整體,它們開始有一個整體的名稱,單座建築的名稱,反而變得次要了。

七年前,尼泊爾發生大地震,七處世界文化遺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許多外國朋友都認為,那些古跡不會再有了,因為尼泊爾國家綜合國力比較低,而且國內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這樣擔憂不是沒有根據的,但尼泊爾人民對重修古跡還是很有信心,因為尼泊爾人民非常重視古跡的重修,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古跡都是由許多小型建築組成,因此可以慢慢地、一座座重修。

尼泊爾人對重修古跡的信心已經成為事實,大地震過去了七年,重修受損的古跡工程,在多方面的支援下,已經基本完成。

圖說:世界文化遺產帕坦杜巴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