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73 ▍佛、濕婆、毗濕奴合為一體

20220707tamu 73 

佛、濕婆、毗濕奴合為一體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加德滿都山谷內北部有一個地方,叫做「老藍喉」(Budha Nilkantha),「藍喉」是濕婆的一種別稱。不像漢語,在尼泊爾語裡喊別人「老」,並不是一種尊稱,而是比較被歧視的「老頭」的意思。

小時候的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對濕婆如此不敬,長大後,開始對歷史、宗教、文化等事情有了興趣後,自然對小時候長久的疑惑要去探究個明白。

原來,這個地名是因為那裡的一尊很大的神像而來。這尊神像的全稱由三個單詞組成「佛陀.藍喉.那拉耶納」 (那拉耶納是毗濕奴的別稱)。這個名稱很長,所以人們只說前面的兩個單詞,也有人只說第三個單詞。

「佛陀」在梵文和尼泊爾語都是「布達」(Buddha),這個音與尼泊爾語中的老頭「布大」 (Budha)比較接近,所以普通老百姓混淆了兩個單詞,因而出現了現在的叫法。

探討現在的叫法來歷,其實只解決了問題的一小部分,加德滿都這裡為什麼會有佛陀、濕婆和毗濕奴為一體的神像呢?這才是主要問題。

自古以來,加德滿都山谷、尼泊爾壇城,一直是適合各種宗教生長的土壤。這裡的原始宗教是崇拜自然力量、崇拜祖先的那種。直至現在,這裡的原住民的許多宗教儀式中,仍然保留著原始宗教的一些內容。後來從南邊傳進來了婆羅門教、濕婆教、毗濕奴教、佛教等諸多宗教,而且每種宗教在這裡都找到了生存的環境。

雖然這些宗教都不是激進的,這裡的人民也不是暴力的,沒有因為宗教問題,出現任何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但這裡的國王和其他有識之士仍然認為,不同的宗教的存在,似乎在人們之間出現了隔閡。他們為了從本質上消除這種隔閡,於是想出來一種辦法,就是把當時盛行的幾種宗教的「頭頭」弄到一起。

把幾位神弄到一起的事情,技術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樣做出來的多神的複合體,應該讓各教派的信徒心服口服才行,為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研究各宗教教派的教義和神像造型特點。

就這尊巨大的神像來講,他的基本造型是仰臥在水裡的毗濕奴神。據毗濕奴教的神話,毗濕奴神每年有四個月仰臥在水裡。這尊仰臥在水裡的毗濕奴神像,四隻手裡拿的法器,其中有一種跟平常拿的法器不同,而是象徵濕婆神的法器,從而以這種方式在這尊神像中表現濕婆。

那麼佛陀呢?根據尼泊爾壇城觀世音菩薩的額頭刻有阿彌陀佛像的造型,這尊仰臥水裡的神像的額頭上,也刻上了佛陀,以這種方式表現佛陀。

圖說:佛、濕婆、毗濕奴的複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