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40 ▍尼泊爾壇城那麼多寺廟,怎麼修建成的?

20211111tamu 40

四百年建四千座寺廟,推手在這裡!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尼泊爾考古局的一位官員曾經告訴我,加德滿都谷地和巴內巴(Banepa)谷地的古建築、古跡目前登記的有兩萬六千多處,其中一層到五層高的寺廟有四千多處。

加德滿都谷地和巴內巴谷地是兩個相臨、面積不大的谷地,在四百多年的時間內修建了四千多座寺廟,平均每年修建十座寺廟,這雖然不是人間奇蹟,但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兩個谷地這麼多寺廟的修建如何成為事實,這是很多人感興趣的事情。要修建寺廟等宗教建築,首先還是需要動機,然後要有政治社會環境,最後還要有經濟實力。

修建寺廟的動機應該是來自宗教,在民間普遍認為修建寺廟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在加德滿都為炫耀自己的地位或財富修建寺廟的人不多,至少在寺廟的石碑上看不出這一點。有些寺廟是有錢人為紀念某人或某事而修建,這時候那個寺廟會根據被紀念的人來取名,但這樣的寺廟並不多。王室修建寺廟的目的,除了積德以外,也有三個小王國為了贏得好名聲之間的競爭角力。

有了修建寺廟的動機,就要看這裡的政治社會環境。那個年代的馬拉國王雖然自己信仰女神密宗派,但他們對其他宗教也不排斥。王室自己積極修建寺廟,民間修建寺廟也不受限制。所以在加德滿都谷地有很多種神的寺廟,其中濕婆、毗濕奴、女神、象鼻神、護法神和地方神的寺廟最多。

再就是經濟實力。加德滿都谷地原來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所以這裡的土壤非常肥沃,即使在農業技術不發達的古代,農業生產也非常好。但儘管農業生產很好,光靠農業稅收,國庫還是不會那麼充裕。歷史學家們現在一般認為,通過商業稅收,國家才能有比較可觀的財政收入。

那個年代,加德滿都谷地的商業除了少量的與尼泊爾東西部的山區貿易往來以外,最多還是跟中國西藏。從加德滿都到西藏日喀則、拉薩路程遙遠,地理和氣候環境惡劣,沒有其他交通工具時,商人要形成商幫一起行動,而且只能靠步走,往往需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因為氣候環境的限制,從加德滿都到西藏的道路不是一年四季都暢通,所以出發時間要合適,即便是不同的跑商,出發時間也不會相隔很久,所以國家財政收入也比較集中,國王也可以在商團出發之後,作出當年修建寺廟的計畫。

歷史學家們還發現,加德滿都谷地的中小型寺廟,基本是在一年內修建成的。一般秋天後,這裡的主要節日過完,農閒的時候開始動工,雨季開始前四、五個月內完成框架結構,這樣不怕雨季時下雨影響修建。其他的裝修、木雕、銅頂等以後慢慢再做, 這些就不受雨季的影響,也不需要農民的參與,不影響農業生產。

這裡的大多數寺廟的修建過程中,國家很少付工錢,也就是給賦閒的農民工錢。當時國家有規定,每人每年要為國家服勞役幾天,而且當地農民聽到要修建寺廟,也很積極,因為他們認為修建寺廟是一件積德的事情。

有了這些條件,在四百年的時間裡修建四千多座寺廟,就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了。

 

圖片說明:帕坦杜巴廣場上的各種寺廟。